-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探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与TKI相关皮疹的关联机制及潜在中药预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相关皮疹间的关联机制并预测潜在中药.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收集使用TKI厄洛替尼处理前后EGFR突变NSCLC细胞、正常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芯片数据,用R 4.3.2软件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venn包筛选交集靶基因,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及交集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对交集靶基因进行潜在中药预测,统计性味归经,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 126个交集靶基因,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提示差异表达基因及交集靶基因均富集在染色体、纺锤体等区域,参与有丝分裂、DNA复制等生物学过程及DNA复制、溶酶体、细胞循环等相关信号通路.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厄洛替尼处理后,NSCLC细胞的趋化因子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信号通路等被激活,成纤维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氨基酸代谢通路出现扰动.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了354种主要性属寒、温、平,味属苦、辛、甘,归胃、肺、肝经的中药.以黄芩为例筛选有实验支持的靶基因及对应活性成分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靶基因与活性成分结合性能好.结论 EGFR突变NSCLC、TKI相关皮疹在发病机制上具有同源性,均涉及DNA复制、细胞循环等,可为EGFR突变NSCLC伴TKI相关皮疹患者的临证用药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芩苷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人星形细胞瘤细胞(U-251胶质瘤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采用0、10、20、50、100和200 mg/L等浓度黄芩苷处理U-251胶质瘤细胞筛选出半数抑制浓度(IC 50)。将U-251胶质瘤细胞分为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黄芩苷组(50 mg/L黄芩苷处理)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50 mg/L黄芩苷和10 μg/L浓度TNF-α处理),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磷酸化-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 q检验。 结果:黄芩苷处理U-251胶质瘤细胞48 h的IC 50为47.91 mg/L。黄芩苷组U-251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IL-1β和IL-6水平、PCNA、MMP-2、MMP-9、p-NF-κB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低于TNF-α组和对照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1.04±2.42)%、(49.73±5.04)%和(56.29±5.37)%,侵袭细胞数分别为(40.02±4.16)、(68.18±5.22)和(76.25±6.50)个,IL-1β分别为(19.26±2.04)、(35.18±3.82)和(42.08±4.12) ng/L,IL-6分别为(113.38±10.24)、(204.55±20.16)和(216.07±18.52) ng/L,PCNA分别为(0.28±0.03、0.56±0.05和0.64±0.06),MMP-2分别为(0.09±0.01、0.19±0.02和0.22±0.02),MMP-9分别为(0.14±0.01、0.28±0.02和0.31±0.03),p-NF-κB为(0.17±0.02、0.38±0.04和0.35±0.03),p-IκBα为(0.14±0.01、0.41±0.04和0.37±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57.904、112.532、103.507、100.032、137.829、139.004、158.786、102.137、77.871, P<0.05)。 结论:黄芩苷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张炳厚治疗失眠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挖掘张炳厚教授治疗失眠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日-2019年7月31日张教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门诊治疗失眠的中药内服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方药数据库,提取用药频次,聚类分析遣药组方模式、关联规则、核心药物和新方组合。结果:共纳入83首处方,其中患者中医证型主要有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和肝肾阴虚型3种,涉及中药13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是酸枣仁、柏子仁、紫贝齿、珍珠母。确定了40个常用药物组合,前5位依次为柏子仁-酸枣仁、酸枣仁-紫贝齿、柏子仁-紫贝齿、柏子仁-酸枣仁-紫贝齿和柏子仁-珍珠母;并得到12首新处方,如火麻仁-白芍-麦冬-麸炒白术、黄芩-阿胶-珍珠母-肉桂-柏子仁、炙甘草-白芍-麸炒白术-黄连、炙甘草-生地黄-黄连-麸炒白术-炙黄芪及生晒参-广藿香-川木通-莲子等。结论:张教授治疗失眠组方以安神定志为主,辨证施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健脾养心、益气养血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张磊治疗“滞脉”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张磊治疗“滞脉”患者的用药规律及思路。方法:收集张老2021年4月1日-2022年8月1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滞脉”患者医案,采用Excel 2019及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中药使用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张老临床诊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收集医案213份,纳入处方332首,涉及患者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木土壅郁等;涉及中药243味,总频次3 459次,其中频次排名前5位中药依次为甘草(163次)、柴胡(117次)、清半夏(110次)、茯苓(108次)、黄芩(104次),用药药性以寒、温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肺、肝、胃、心经为主,常用药对为柴胡-当归,基础方为柴胡、清半夏、甘草、茯苓、白芍、黄芩、当归、陈皮、香附。聚类分析得到4类核心方,类1大枣、生姜、党参、炙甘草、清半夏、黄芩、黄连、牡蛎;类2神曲、苍术、川芎;类3香附、栀子、柴胡、薄荷、牡丹皮、白芍、当归、茯苓、陈皮、白术、甘草;类4薏苡仁、大黄。结论:张老对“滞脉”的治疗以解郁为主,注重寒热平调,兼以顾护正气,以助祛邪并防止传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治疗的用药规律和组方原则。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3月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支援河北省新冠定点医院期间收治且临床确诊为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中药用药频次和处方信息等,将信息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数据的挖掘与分析通过该软件的集成关联规则及复杂熵聚类等分析方法实现,包括对每味药物使用频次、药物归经和性味以及组方规律的分析,同时衍化出新处方。结果:共纳入564例患者(即564张处方),涉及中药200味,其中普通型新冠肺炎357例,无症状感染207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女性比例较高,高发年龄段为51~70岁;无症状感染者性别则无明显差别,高发年龄段为1~20岁。大部分患者以头重、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低热、咳痰,两种类型患者的主要舌苔和脉象相似。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所用中药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甘草(326次)、茯苓(264次)、半夏(263次)、杏仁(236次)、黄芩(229次)、石膏(205次)、藿香(201次)、陈皮(194次)、麻黄(184次)、柴胡(163次),无症状感染者则为黄芩(174次)、甘草(142次)、神曲(137次)、藿香(127次)、半夏(114次)、柴胡(100次)、厚朴(91次)、苍术(89次)、赤芍(84次)、黄芪(83次)。两种类型患者用药均以温、寒、平药物为主,性味以辛、苦、甘为主,用药归经均以肺、脾、胃为主,高频药物组方均以化浊解毒药物为主。同时衍化出用于普通型新冠肺炎的新处方7张,用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新处方4张。结论:浊毒疫戾是新冠肺炎发生发展的基本病因,化浊解毒为基本治则;在此基础上,对于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应同时兼顾解表、清热、化痰、止咳药等对症治疗,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则应更侧重于扶正祛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方黄芩含漱液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伴T2DM患者牙周状态及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黄芩含漱液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牙周状态及龈沟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白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60例牙周炎伴T2DM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单一组30例予以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组30例予以复方黄芩含漱液+牙周基础治疗,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牙龈肿痛、牙宣、口干舌燥、口臭、便秘),牙周状态相关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程度(CAL)、牙齿松动度(TM)]以及龈沟液细胞因子(vaspin、IL-1β、MMP-3)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观察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牙龈肿痛、牙宣、口干舌燥、口臭、便秘各项积分显著降低( P<0.05),联合组治疗后各项积分低于单一组( P<0.05);两组治疗后GI、SBI、PD、PLI、CAL、TM显著降低( P<0.05),联合组治疗后优于单一组( P<0.05);两组治疗后龈沟液vaspin、IL-1β、MMP-3水平显著降低( P<0.05),联合组治疗后低于单一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复方黄芩含漱液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可显著缓解牙周炎伴T2DM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牙周状态,降低龈沟液vaspin、IL-1β、MMP-3水平,控制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龙江医派以乌头汤辨治痹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黑龙江地区属严寒之地,其地居民易罹患痹证,以寒燥夹湿证及寒热错杂证为高发证型。吴惟康、王德光、邓福树、卢芳等龙江医家针对此高发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多结合当地寒冷与干燥的气候特点,兼顾当地居民饮食结构和风土人情等因素,运用乌头汤加减及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以乌头汤为底方取其温经通络、除湿止痛之功,可合补气温阳之品,寒湿困于上加桂枝、困于中加干姜、困于下加附子;可合清热利湿之品,以黄芩、黄连、黄柏分清上、中、下三焦湿热,或用四妙散、黄连温胆汤等清热祛湿常用方;还可合藤类、虫类药等活血散瘀之品。如此治疗当地痹证,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古今医案云平台中的现代医案库及名医医案库所收录的相关医案,对用药进行频次分析、属性分析、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209个医案,包含319味中药,其中核心用药为黄连、木香、茯苓、白芍、甘草等;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核心药对为木香-黄连等。核心处方是由白术、白芍、黄芩、木香、黄连、甘草、白头翁、茯苓、党参9味药组成。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治疗主要以四君子汤、香连丸为基础,配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药物,从而标本兼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熏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熏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建库至2022年3月10日收录的中药熏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的文献。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中药频次、属性、功效、核心药对、核心处方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99首,涉及中药200味,使用频次≥40次的高频用药有苦参、黄柏、芒硝、五倍子、大黄等,功效以清热燥湿为主,药性以寒、温、微寒居多,药味以苦、辛、甘、酸居多,以归肝、胃、心、大肠、脾、肺经为主;关联分析得到22条规则,聚类分析得到5组药物,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组成为苦参、黄柏、芒硝、五倍子、大黄、蒲公英、冰片、地榆、苍术、红花、黄芩、乳香、没药、金银花。结论:中药熏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以清热燥湿解毒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敛疮生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40例患者中医药治疗用药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各分型中药处方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20日至4月20日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24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分析其入院的首次中药处方信息。240例患者中,轻型19例,普通型199例,重型16例,危重型6例。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新冠肺炎患者中药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率、性味归经、组合规律及核心组合。结果:240张中药处方共涉及194味中药。各型新冠肺炎处方中,四气均以“寒”为主,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使用频率分别为46.02%(104/226)、46.31%(1 230/2 656)、37.06%(146/394)、39.24%(31/79);其五味以“苦”味为主,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使用频率分别为36.53%(122/332)、37.33%(1 445/3 857)、35.96%(205/564)、33.62%(39/113);各分型处方“苦”“寒”中药以黄芩使用频率最高。所用药物涉及归经主要为肺、胃、脾经为主。轻型及普通型药物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2组中药为均为“黄芩、甘草”“陈皮、甘草”。轻型患者处方共197个药物组合模式,125条中药关联规则,涉及13味中药 ;普通型共92个药物组合模式,38条中药关联规则,涉及19味中药;重型处方共62个药物组合模式,46条中药关联规则,涉及17味中药;危重型处方共80个药物组合模式,10条中药关联规则,包含涉及12味中药。结论:各型新冠肺炎用药以“苦”“寒”为主,可从用药角度进一步验证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湿热”病邪为主。新冠肺炎各分型中药配伍思路有所不同。结合中医理论及方剂,将分型用药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可对临床医师学习新冠肺炎中医分型用药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