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参芪地黄汤结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10 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 144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 72 例.两组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左卡尼汀治疗,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加用参芪地黄汤(组成:生黄芪、桑寄生、旱莲草、猪苓、茯苓皮、生薏苡仁、丹参、石韦各 30 g,党参、山茱萸、泽兰、淮山药各 15 g,生地黄、荔枝核、蚕砂、莪术各 10 g,决明子 6g),每日 1 次,共治疗 3 个月.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肾功能、微炎症状态及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90.28%(64/72)比 77.78%(55/72),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肾功能(RRF)、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L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RRF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mL/min:4.82±1.18比 3.96±1.05),而 24h尿蛋白(mg:62.26±12.16 比 97.71±16.28)、BUN(mmol/L:16.25±3.64 比 20.65±4.13)、SCr(μmol/L:242.25±25.62 比 280.62±26.63)、hs-CRP(mg/L:5.86±1.15 比 7.78±1.32)、IL-6(ng/L:3.26±0.64比 4.62±1.13)、TNF-α(μg/L:29.23±5.64 比 32.66±6.13)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JAK、STAT均较治疗前呈增加趋势,而磷酸化JAK(p-JAK)、磷酸化STAT(p-STAT)均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均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不显著(均P>0.05),故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JAK、STAT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JAK(μg/L):1.46±0.28 比 1.26±0.26,STAT(μg/L):1.37±0.25 比 0.99±0.24,均P<0.05],p-JAK、p-STAT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JAK(μg/L):0.45±0.08 比0.65±0.13,p-STAT(μg/L):0.66±0.13 比 0.82±0.28,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8%(10/72)比 9.72%(7/72),P>0.05].结论 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芪地黄汤可有效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以及微炎症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谭新华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谭新华教授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其所用角药类型可划分为补益类与祛邪类,分别有 3 种首选角药组合.补益类:针对脾肾气虚证,首选黄芪-人参-白术组合;针对肾阴亏虚证,首选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组合;针对肾阳不足证或下焦虚寒证,首选山药-益智仁-乌药组合.祛邪类:针对肝气郁滞证,首选柴胡-白芍-川楝子组合;针对气血瘀滞证,首选怀牛膝-桃仁-莪术组合;针对下焦湿热证型,首选车前子-萹蓄-瞿麦组合.从角药配伍角度分析谭新华教授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并于文末附医案 1 则加以说明,以期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其学术思想,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分析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挖掘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中检索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复方专利,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中药频次统计、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中药复方专利490个,涉及中药791味,平均每个专利约含中药13~14味;得到高频中药30味,以补益药为首,清热药次之;药性以平、寒、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以肺经、肾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山药-黄芪、生地黄-黄芪等17个药对;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组,因子分析共提取11个公因子。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基础,辅以健脾燥湿、祛痰消瘀、泻火解毒,在临床应用时注意痰浊、血瘀、热毒等病理产物,务必厘清病机,标本兼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邵念方治疗老年期痴呆肾虚髓亏证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邵念方教授治疗老年期痴呆肾虚髓亏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邵老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经诊治的老年期痴呆病肾虚髓亏证患者医案,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处方统计,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2.4)对纳入处方的用药进行用药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10个,涉及中药238味,使用频次前10的中药依次为茯苓、石菖蒲、酒萸肉、山药、熟地黄、益智仁、生地黄、黄芪、川芎、白术;药性以平、温、微寒、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淡为主;归经以脾、肝、肺、肾经为主;功效以利水渗湿、清热活血、宁心、清热解毒、化湿开胃、健脾为主;关联分析结果发现,使用频次超过25次的药物组合有15组,分别是:酒萸肉-茯苓、酒萸肉-山药、山药-酒萸肉、熟地黄-酒萸肉、山药-茯苓、黄芪-茯苓、泽泻-茯苓、牡丹皮-茯苓、熟地黄-茯苓、生地黄-茯苓、远志-石菖蒲、牡丹皮-酒萸肉、牡丹皮-山药、泽泻-酒萸肉、泽泻-山药;聚类分析发现4组新处方,第1组为茯苓、生地黄、熟地黄、泽泻、牡丹皮、酒萸肉、山药,第2组为石菖蒲、肉苁蓉、巴戟天,第3组为益智仁、川芎、炙甘草;第4组为白术、党参、黄芪、当归;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组方为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针对老年期肾虚髓亏证痴呆,邵老重视扶正,治疗以补虚为中心,兼顾利水、清热、解毒、化瘀、开窍之法。研究新发现的四组新处方,可为今后辨证加减药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国家专利数据库中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实践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国家专利数据库自建库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复方专利,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整理,建立分析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药物属性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 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SPSS Statistics 19.0 软件中的组间连接法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得到 135 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复方专利,包含中药 395 种,总用药频次 1886 次,其中高频药物有 25 种,如当归、黄芪、熟地黄、枸杞子、鸡血藤和甘草等;所用药物的药性多为温、平,且集中为甘、苦、辛 3 类药味,多归肝、肾、脾经,多以补虚药为主,活血化瘀药为辅,兼用收敛止血药、清热凉血药等,其中补虚药中补气药使用频次最多.4 味以内的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共22 条,常用药物组合有白术-熟地黄-当归、茯苓-白术-当归-熟地黄、茯苓-熟地黄-当归-白术;聚类分析得到 4 组核心药物组合,第 1 组主要包括白术、茯苓、党参、地黄、阿胶和丹参;第 2 组主要包括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菟丝子和甘草;第 3 组主要包括当归、黄芪、淫羊藿、熟地黄、山药、白芍和山茱萸;第 4 组主要包括仙鹤草、鹿角胶和鸡血藤.结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国家专利中药复方用药规律多以补虚药为主,同时遵循"补气补血、滋阴壮阳、补血活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治疗原则,可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夏小军治疗淋巴瘤常用角药经验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角药,由来已久,代有发挥.夏小军教授针对淋巴瘤虚、痰、瘀之三因为患,提出了"三角互害,三角同治,三角遣药"之辨治理论,活用天蓝苜蓿-墓头回-龙葵、鸡血藤-首乌藤-钩藤、菟丝子-山茱萸-补骨脂、麻黄-柴胡-肉桂、黄芪-当归-山药等5 组角药,凸显了三焦如锥、三角平衡、三角循环、三角旁达、三角固本等组方优势,临证常事半功倍.本文总结归纳夏教授运用角药辨治淋巴瘤经验,旨在彰显夏师遣方用药特色,进一步传承发扬其学术思想经验,指导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专利复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专利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处方优化及更多的专利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http://epub.cnipa.gov.cn)建库至2023年7月10日中关于中药干预DR的专利.采用R语言中的itemFrequency函数、Apriori算法、hclusts包进行使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并通过可视化包arulesViz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最后通过Cytoscape挖掘核心处方.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中药专利复方96个,涉及253味中药.(2)使用频次: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有29味,排名前5位的中药为生地黄(54次,21.34%)、三七(44次,17.39%)、黄芪(43次,16.99%)、当归(41次,16.20%)、枸杞子(36次,14.22%).(3)中药属性:四气以寒性(101次,40.00%)最多,五味以甘味(104次,41.12%)最多,归经以肝经(89次,35.17%)最多.(4)中药关联分析:相关性最高的前5位药对是菟丝子-车前子、决明子-茺蔚子、灵芝-蕤仁、密蒙花-黄连、决明子-青葙子.(5)聚类分析:得出5组聚类中药.第I类祛风散热、养肝明目;第II类滋阴清热;第III类补肝益肾明目;第IV类活血化瘀;第V类补气养阴、活血通络.(6)核心中药处方:共挖掘到1个核心处方,即山药、枸杞子、黄芪、生地黄、石斛、甘草、菟丝子、麦冬.结论 中药治疗DR基本治法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多选用活血化瘀及补虚类中药,根据兼症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配合治疗,新处方可用于疾病各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挖掘中药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国知网、维普中文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万方知识平台和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的临床研究,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Statistics和SPSS Modeler软件对复方进行药物剂型、频数、药性、药味、归经、剂量、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等分析,深入挖掘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有241 首复方,175 味中药纳入数据库中.黄芪、生地黄和山药是气阴两虚型T2DM治疗复方使用频率最高的单药.黄芪、山药和丹参在所有复方中的整体应用剂量偏大,而五味子、黄连和甘草的应用剂量偏小.丹参是夹瘀兼证中最常应用的活血化瘀药,黄连和知母是夹热兼证最常应用的清热药,黄连和苍术是夹痰/夹湿兼证应用最高频的除湿药.复方中药的药性以寒性和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和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经、脾经和肾经居多.气阴两虚型T2DM治疗复方中潜在支持度最高的对药及角药分别是"黄芪-生地黄"和"黄芪-生地黄-山药".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显示存在 5 个潜在的核心处方.结论 数据挖掘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气阴两虚型T2DM治疗复方的用药规律,为气阴两虚型T2DM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复方玉液汤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复方玉液汤防治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复方玉液汤所含6种中药(黄芪、山药、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中的化学成分,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药物相似性(DL)筛选出活性化学成分以及与DCM相关的靶点;利用Drugbank、Gene Cards、OMIM和PharmGKb数据库获取与DCM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PPI网络的构建和分析;Metascape进行核心靶点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3.9.1构建"中药-关键成分-核心靶点-关键通路"网络,并对核心靶点对接的关键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建立糖尿病心肌病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玉液汤低剂量组(YYT-低组,0.29 g/kg)、玉液汤高剂量组(YYT-高组,1.15 g/kg),15只/组,药物剂量为生药含量.给药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心脏组织病理切片,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电生理变化、血清中的LDH、CK、CK-MB含量变化以及心脏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BAX、IL-6、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筛选后得到复方玉液汤中61个活性化合物,1057个靶点;3682个DCM相关疾病靶点,共同靶点551个.根据筛选获得的核心靶点富集得到的核心通路发现,凋亡和炎症及相关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治疗DCM的关键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金色酰胺醇酯、山柰酚等活性成分与AKT1和PIK3R1的结合活性较好.利用动物实验对筛选的靶点及通路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与DCM模型组大鼠比较,复方玉液汤能改善模型大鼠心肌组织细胞紊乱及炎性浸润的病理特征,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LDH、CK、CK-MB水平及模型大鼠心脏组织中BAX、IL-6、TNF-α的蛋白含量并升高P-PI3K和P-AKT的蛋白含量(P<0.05).结论 复方玉液汤防治DCM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信号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复方中主要活性成分金色酰胺醇酯、山柰酚等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DCM发病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发挥对DCM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证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证治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统计源,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 21.0 等软件建立数据库,对2000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7 月31 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383 篇文献,涉及102 个证型,得到682 首处方,298 味中药,用药总频次为7 530 次.IgA肾病的证型以气阴两虚证为多,其余依次为血瘀证、脾肾气虚证、湿热内蕴证等;高频药物有黄芪、生地黄、茯苓、山药、甘草、山茱萸、白茅根、墨旱莲等;中药功效频数分析显示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及活血化瘀药为多;常用药对组合为"墨旱莲-女贞子""黄芪-党参""山药-山茱萸-茯苓""茯苓-泽泻"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肾、肝、肺、脾经为主;聚类分析得到4 首新处方.结论: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以血瘀、湿热为标;治法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理气活血为主;得到了分别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养血通络,益肾活血,清热解毒、凉血利湿功效的 4首新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