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褪黑素对大鼠前额叶皮层缺血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褪黑素对大鼠前额叶皮层缺血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受体机制。方法:选择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约300 g,进行前额叶皮层置管。实验Ⅰ 取置管成功的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8):对照组(C组)前额叶皮层注射生理盐水0.5 μl;模型组(M组)前额叶皮层微注射1 μmol/L内皮素0.5 μl;褪黑素组(ME组)前额叶皮层注射1 μmol/L内皮素+1 μmol/L褪黑素,共0.5 μl。实验Ⅱ 取置管成功的大鼠4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1):模型组(M组)前额叶皮层微注射1 μmol/L内皮素0.5 μl;褪黑素组(ME组)前额叶皮层注射1 μmol/L内皮素+1 μmol/L褪黑素,共0.5 μl;褪黑素1/2型受体(MT 1/2R)拮抗剂+褪黑素组(L+ME组)前额叶皮层注射1 μmol/L内皮素+1 μmol/L MT 1/2R拮抗剂和1 μmol/L褪黑素,共0.5 μl;褪黑素2型受体(MT 2R)拮抗剂+褪黑素组(P+ME组)前额叶皮层注射1 μmol/L内皮素+1 μmol/L MT 2R拮抗剂和1 μmol/L褪黑素,共0.5 μl。前额叶皮层给药后1周进行T-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 结果:实验Ⅰ 3组旷场实验运动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M组和ME组T-迷宫实验选择正确率下降( P<0.05);与M组比较,ME组T-迷宫实验选择正确率升高( P<0.05)。实验Ⅱ 4组旷场实验运动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M组比较,ME组和P+ME组T-迷宫实验选择正确率升高( P<0.05),L+M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ME组比较,L+ME组T-迷宫实验选择正确率下降( P<0.05),P+M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褪黑素可减轻大鼠前额叶皮层缺血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机制与激活MT 1R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黑素皮质素受体-4基因突变致重度肥胖合并重症肺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4 receptor, MC4R)基因突变致重度肥胖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 MC4R基因突变相关重度肥胖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 结果:1例15岁患儿因"咳嗽2周,呼吸困难半天"入我院治疗。患儿10岁确诊存在 MC4R基因突变,入院时体重200 kg(BMI 76 kg/m 2),属于重度肥胖患儿,针对患儿重度肥胖合并重度肺炎的情况,我们采取了特殊呼吸治疗技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体位管理等)、营养支持、早期康复等综合诊疗措施,最终患儿病情好转出院。 结论:MC4R基因突变可引起早发性肥胖,此类患儿合并重症肺炎时往往比较危重,临床诊疗需要采取一系列特殊的综合干预措施,指导患儿及家属出院后进行家庭机械通气及定期随访也是治疗策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基因非综合征肥胖的遗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肥胖是一种复杂代谢性疾病,由能量摄入与消耗不平衡,脂肪过度积累导致,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肥胖具有多病因性,遗传、表观遗传、环境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均能影响肥胖的病理进程。单基因非综合征肥胖(monogenic non-syndromic obesity)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肥胖,临床一般表现为严重食欲亢进和早发性肥胖,通常由瘦素-黑素皮质素通路(leptin-melanocortin pathway)的单基因突变导致。信号素3(semaphorin 3,SEMA3)通路的基因突变也被证实导致单基因非综合征肥胖。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其他肥胖致病基因被相继鉴定。基于单基因非综合征肥胖的致病基因已经开发出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如重组人瘦素和黑皮质素4受体激动剂。本文就单基因非综合征肥胖的遗传学研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剂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例1 女,71岁,2020年9月8日因全身红疹伴口唇黏膜破溃7 d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就诊。2020年8月因右膝关节积液伴疼痛曾于外院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口服头孢类药物等。9月2日因消化道出血外院予头孢尼西钠、奥美拉唑及输血等治疗,期间躯干、四肢新发红疹,口唇黏膜破溃,伴瘙痒、高热,予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异丙嗪等治疗后热退,但皮损未见明显好转,遂至我院急诊科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以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转入皮肤科。高血压病史15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片/d)治疗,无过敏史。9月7日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6 g/L(参考值:115 ~ 150 g/L,下同),C反应蛋白66.7 mg/L(0 ~ 8 mg/L),降钙素原0.109 μg/L(0 ~ 0.046 μg/L),脑利钠肽前体1 277 pmol/L(<106.2 pmol/L),总蛋白54.2 g/L(65 ~ 85 g/L),白蛋白28 g/L(40 ~ 55 g/L),尿素7.7 mmol/L(2 ~ 7.1 mmol/L),抗核抗体谱均阴性,补体C3、C4未见异常。生命体征平稳。皮肤科检查:口唇黏膜破溃结痂,面部、躯干、四肢弥漫暗红色丘疹、斑丘疹,部分表面黑痂(图1A、1B)。初步诊断为SJS。治疗:予单次皮下注射50 mg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及对症支持治疗。用药24 h内未见新发皮损;8 d后面部、躯干四肢皮损明显消退,遗留部分暗红色结痂(图1E、1F)。治疗期间患者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总蛋白、白蛋白有回升趋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脑利钠肽前体、尿素呈下降趋势。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尿素治疗8 d后恢复正常。治疗期间无高热或其他并发症。治疗16 d,全身皮疹及结痂基本消退,随访至2021年5月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肥胖症遗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儿童肥胖症日趋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肥胖症可以引发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遗传因素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约占儿童肥胖症病因的40%~70%。与肥胖相关的基因发生变异可影响调节食欲和饱腹感的神经回路、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质代谢等多个环节。目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确定至少1 100多个肥胖易感基因位点,其中最常见的有瘦素、瘦素受体及黑素皮质素受体4基因。该文对遗传因素与儿童肥胖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A)是一种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有关的严重疾病。由于缺乏对该综合征及其与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所致其他炎症的交叉研究,MIS-A未被充分认识。为此,美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该研究通过电子病历审查,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定义来识别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4家附属医院出院的已确诊和未确诊的MIS-A成人患者。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第10版修订版代码U07.1确定非MIS-A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住院情况。该研究计算了MIS-A住院患者与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比值,比较两个队列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并描述了MIS-A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3 598例实验室检测新冠病毒呈阳性的成人住院患者中,1 336例(37.1%)符合最初的MIS-A筛查标准,其中有11例完全符合MIS-A标准的住院患者,其他患者住院期间没有被诊断出MIS-A;所有患者都被诊断存在急性新冠病毒感染症状,MIS-A住院患者与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为1 : 523。63.6%的MIS-A患者为男性。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相比,MIS-A患者年龄偏低(<50岁)的比例为72.7%比26.1%( P<0.01),并且多为非西班牙裔黑种人(81.8%比50.0%, P=0.04)。11例完全符合MIS-A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的分析中,其中有10例(90.9%)至少患有1种潜在疾病,有2例(18.2%)曾在入院前37 d和55 d出现过经实验室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并都出现了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但无皮肤黏膜受累;所有患者均出现急性肾损伤,其中7例(63.6%)需要肾脏替代治疗,2例(18.2%)患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3例(27.3%)确诊为迟发性细菌感染。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但未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其中6例患者(54.5%)接受了应激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其中1例被诊断患有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8例(72.7%)接受血管加压药治疗;8例(72.7%)需要机械通气治疗;2例(18.2%)需要机械心血管循环支持治疗。11例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17(5,34) d。11例患者均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其中2例(18.2%)死亡或转至临终关怀医院。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MIS-A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但可能未被认识。需要提高对MIS-A的认识,增加诊断率和报告率,有助于量化其流行病学负担,并确定风险最高的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参-玉竹药对抑制炎性小体NLRP1、NLRC4、AIM2活化及调控炎症因子表达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人参-玉竹药对对抑郁症大鼠炎性因子和炎性小体的影响,探讨人参-玉竹药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任意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2.1 mg/kg)、人参-玉竹低剂量组(1.89 g/kg)、人参-玉竹高剂量组(5.67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法建立抑郁症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14d.造模后、给药后检测大鼠体质量、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糖水偏好率;给药后,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脑皮质神经元受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脑皮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27(IL-27)含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脑皮质白细胞介素-24(IL-24)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皮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4(NLRC4)蛋白表达.结果 给药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下降,糖水偏好率降低,游泳不动时间延长,脑皮质神经元受到破坏,脑皮质IL-4含量降低,脑皮质IL-23、IL-27含量升高,脑皮质NLRP1、AIM2、NLRC4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上升,糖水偏好率增加,游泳不动时间缩短,脑皮质神经元受损情况好转,脑皮质IL-4含量增加,脑皮质IL-23、IL-27含量降低,脑皮质NLRP1、AIM2、NLRC4蛋白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 人参-玉竹药对能够改善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发挥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皮质NLRP1、NLRC4、AIM2炎性小体激活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减少促炎细胞因子,提高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地理种群中缅树鼩MC1R基因的差异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1r)作为控制动物毛色的主效候选基因,在动物的毛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10个地理种群112只中缅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测序共获得954 bp mc1r序列.结果显示:1)954 bp mc1r序列共编码317个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并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2)mc1r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0个地理种群中缅树鼩聚为4支,海南种群一支、大新种群一支、片马种群一支、其他种群一支.结果说明,不同地理种群中缅树鼩生存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毛色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esfatin-1及其与皮肤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Nesfatin-1是核连蛋白2经激素原转化酶裂解所得蛋白质,在中枢和外周组织均有表达,目前尚未发现在皮肤组织有表达.Nesfatin-1与摄食、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系统、应激和精神疾病、炎症等相关.其信号通路可能与黑皮质素系统相关,包括黑皮质素3/4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黑素细胞凝集素、阿黑皮素原、神经肽及促炎细胞因子.而这些激素、神经肽及细胞因子在银屑病、白癜风、痤疮及斑秃等应激相关皮肤病中均有表达,且与疾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故推测 Nesfatin-1可能与应激相关皮肤疾病的诱发或进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环磷酸腺苷促进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合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实验旨在研究环磷酸腺苷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 AMP) 作为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 α-MSH) -黑素皮质素受体1 (melanocortin 1 receptor, MC1R) 通路的下游信号分子对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利用体外培养的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 观察不同浓度c AMP (0、1×10–5、1×10–4、1×10–3 mol/L) 及其抑制剂、腺苷酸环化酶 (adenylate cyclase, AC) 抑制剂对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 (tyrosinase, TYR) 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添加c AMP的对照组相比, 不同浓度的c AMP均极显著提高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TYR活性 (P<0.01), 10–4 mol/L组提高的幅度最大.不同浓度的c AMP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的合成, 1×10–5 mol/L和1×10–4 mol/L组黑色素含量分别显著 (P<0.05) 和极显著 (P<0.01) 高于不添加c AMP的对照组.c AMP抑制剂Rp-c AMPS预处理黑色素细胞显著抑制c AMP (1×10–4 mol/L) 作用下酪氨酸酶活性 (P<0.01) 和黑色素含量的升高 (P<0.05).Rpc AMPS和AC抑制剂NKY80预处理黑色素细胞均显著抑制α-MSH (2.5μg/m L) 引起的TYR活性、c AMP含量和黑色素含量的升高 (P<0.01或P<0.05).c AMP作为α-MSH-MC1R信号通路中的第二信使或下游信号分子在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的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浓度的升高可提高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色素的合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