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粘结剂残留致种植体周围炎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种植体周围炎相关影响因素,并着重探讨粘结剂残留引发种植体周围炎临床表现.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种植中心完成种植单冠修复后确诊为新发种植体周围炎病例23例作为分析对象.20例种植体周围健康病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记录年龄,性别,全身系统性疾病,是否吸烟及喝酒,是否牙周炎病史,手术及上部修复体材料,修复方式.病例复诊就诊原因为定期复查或遭遇机械或生物学并发症时重新就诊,随访时指标包括:牙龈色型质,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放射学检查.结果 在所有种植体周围类组所有螺丝固位患者(100%)及8例粘结固位患者(50%)存在局部或全身种植体周围炎影响因素,3例螺丝固位种植体周围健康患者(30%)存在单一风险因素,2例粘结固位种植体周围健康患者(20%)存在单一风险因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不同固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100%)均出现探诊出血(BOP+),85%螺丝固位及50%粘结固位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口腔卫生欠佳(PLI=2或3);排除牙周炎病史,糖尿病史及重度吸烟患者等影响因素,8例粘结固位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通过放射学检查及切开翻瓣均可见粘结剂残留.结论 种植体周围炎影响因素很多,可能是单一因素,也可能是多因素结合.粘结剂残留是造成种植体周围炎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发生早期种植体周围炎后采用外科手段去除残留粘结剂,辅助刮治,采用激光治疗消除炎症,必要时引导骨再生术等技术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牙种植周围感染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析引导骨再生术联合翻瓣刮治治疗牙种植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牙种植周围感染患者,按照其入院时记录的单双数记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药物联合超声洁治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引导骨再生术联合翻瓣刮治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牙周袋探诊指数(PD)、菌斑指数(PLI)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种植体边缘骨高度.结果 2组治疗后PD、PLI、S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略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种植体边缘骨高度的对比上,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牙种植周围感染患者,应用引导骨再生术联合翻瓣刮治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骨体与种植体之间具有更佳的结合度,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窥镜在牙周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牙周病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消除炎症和防止疾病进展.彻底的龈下清创术是牙周治疗的金标准.传统的牙周治疗技术包括盲法闭合龈下刮治、根面平整(SRP)和开放式翻瓣刮治手术.前者是标准的治疗方式,治疗是否完善要靠触觉感知,但龈下的触觉感知没有视觉可达性,且缺乏敏感性、特异性,会导致结石残留.而且很多因素限制了临床医生检测和去除牙结石的能力.内窥镜提供了明确的龈下空间,可精确地评估龈下的根表面和软组织情况,对于牙周炎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文章就内窥镜的构造、特点及其在牙周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眼睑淀粉样变性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评估眼睑淀粉样变性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整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汉口爱尔眼科医院手术治疗27例(32只眼)眼睑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单纯眼睑肿物2例(2只眼),结膜肿物3例(4只眼),病变侵犯眼睑和结膜22例(26只眼),其中18例(22只眼)伴有上睑下垂,4例(4只眼)伴有下睑内翻倒睫.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联合睑板腺刮勺逐层刮除肉眼所见病变组织(避免因追求彻底而损伤睑板、提上睑肌及下睑缩肌复合体等),切刮的组织送病理检查.术中根据病情,联合矫正上睑下垂、内翻倒睫并修复组织缺损(结膜瓣移植、羊膜移植或硬腭黏膜移植),术后联合使用盐酸奥洛他定及普拉洛芬滴眼液.结果 所有手术切刮送检肿物的病理学诊断均为淀粉样变性(术前术后一致率达90.63%).伴有上睑下垂者,矫正上睑下垂后,同时2只眼联合结膜瓣移植,4只眼联合羊膜移植,3只眼硬腭黏膜移植;伴有下睑内翻倒睫者,矫正内翻倒睫后,同期2只眼联合硬腭黏膜移植;伴有结膜肿物者,1只眼结膜瓣移植,3只眼联合羊膜移植.术后随访时间为3~15个月,其中1只眼下睑因切除睑板组织过多出现畸形而再次手术修复,5只眼因上睑位置过矫或欠矫而再次手术矫正,1只眼病变组织复发,1只眼病灶继续进展,其余24只眼未见病情进展或复发.结论 眼睑组织淀粉样变性可导致眼睑外观变形、功能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术中同期修复眼睑及结膜组织缺失,可修复眼睑正常形态及功能;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可减少疾病复发或继续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种植体周围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临床效果,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60例于医院行种植体修复并发生牙种植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次研究对象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并对牙龈上菌斑、软垢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 60个种植体共培养分离出112株病原菌,其中产黑色素普雷沃菌39株,占34.82 %;其次为口腔链球菌25株,占22.32%;牙龈卟啉单胞菌18株,占16.07%;核梭杆菌13株,占11.61%;血链球菌9株,占8.04%;韦荣球菌5株,占4.46%;共生放线杆菌3株,占2.68%.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治疗后1个月、6个月时种植体边缘骨高度-2.21 mm、-2.05 mm优于对照组-3.51 mm、-3.34 mm(t=3.01、2.96,P<0.05).结论 临床应用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且可促进患者骨与种植体间的结合,从而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物因子在牙骨质再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牙骨质再生对牙周炎治疗中重建牙槽骨与牙的关系至关重要.目前牙周炎的主要治疗策略为刮治、翻瓣清创术等,但这些方法在牙骨质再生方面的作用有限.研究发现,很多生物因子包括釉基质衍生物、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均可促进牙骨质再生.另外,不同类型的牙骨质在重建牙骨质‐牙周膜界面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但目前在牙骨质再生研究中,尚缺乏对新生牙骨质的鉴别方法.本文将对影响牙骨质再生的生物因子和牙骨质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及对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及对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牙周病患者,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分别采取牙周翻瓣术、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PD、AL、SBI及PLI变化.结果 术后3、6个月,2组PD、AL、SBI、PLI指标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2组术后3、6个月PD、AL、SBI、PLI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牙槽骨吸收率90.0%,与对照组牙槽骨吸收率84.0%比较无显著差异(x2=0.354,P=0.552).观察组牙龈退缩率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x2=4.070,P=0.044).结论 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GBR技术在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重建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联合引导性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在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重建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口腔医学科行种植修复合并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共计90例,对照组30例行翻瓣刮治,观察组60例,其中30例接受Bio-Oss骨粉植入后覆盖生物膜治疗,另外30例接受PRF和Bio-Oss骨粉混合物联合植入后覆盖PRF生物膜治疗.术后定期复诊,观察并统计种植体周围黏膜生长、骨再生、骨重建成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Bio-Oss+生物膜+PRF组在术后种植体周围黏膜生长情况、骨再生方面均优于Bio-Oss+生物膜组和翻瓣治疗组(P<0.05);3组在骨重建成功率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 PRF联合GBR技术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重建治疗,其在促进软组织愈合、促进骨重建等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颌侧切牙重度畸形舌侧沟多学科联合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畸形舌侧沟是上颌切牙尤其是侧切牙常见的发育畸形,常引起牙周组织的破坏.本文报告1例畸形舌侧沟引发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误诊为单纯的根尖周囊肿的病例,经完善根管治疗及根尖周囊肿刮除术后病程迁延不愈,造成患牙区域颊、颚侧骨板缺如,后通过拔除患牙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期配合种植修复,得到临床治愈.畸形舌侧沟隐匿性强、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如有上颌侧切牙脓包反复发作或深牙周袋持续存在,应完善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牙周翻瓣术探查牙根面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两种倒充填材料在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 比较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和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分别作为倒充填材料在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郑州市口腔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需行根尖外科手术的72例患者(8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于显微镜下使用显微手术和超声工作器械进行切开翻瓣、去骨开窗、根尖搔刮、根尖切除、根管倒预备,分别使用MTA(40颗患牙,MTA组)或iRoot BP Plus(40颗患牙,iRoot BP Plus组)作为倒充填材料行根管倒充填、瓣膜复位和缝合.术后1a复查,通过临床症状和X线检查结果 ,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成功率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的80颗患牙,MTA组术后1 a治疗成功率为90.0%(36/40),iRoot BP Plus组为92.5%(37/40),两组间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A组患牙失败4例4颗,失败率为10.0%(4/40),其中2颗磨牙因为根折被拔除,2颗前牙术后再次出现瘘管.iRoot BP Plus组患牙失败3例3颗,失败率为7.5%(3/40),其中2颗前牙术后再次出现瘘管,1颗前磨牙因为根折被拔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牙位、根尖周病变直径对疗效均无影响(均P>0.05).结论 无论MTA或iRoot BP Plus作为显微根尖外科手术倒充填材料,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