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莪术挥发油为中药莪术发挥药用价值的主要活性部位,总结有关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文献报道,发现目前从莪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成分130 余种,包括萜类(单萜、倍半萜)、酮(醛)类、醇(酚)类、烷(烯)烃类、酸(酯)类、醚类、芳香族等化合物,其中萜类为其主要化合物成分.莪术挥发油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抗病毒、抗血栓、保肝、保护神经、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目前,莪术挥发油所开发出的莪术油注射液、复方莪术油栓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对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莪术挥发油在临床用药、制剂等方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紫苏叶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对紫苏叶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综述,为紫苏叶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紫苏叶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从紫苏叶中分离或鉴定得到7类共200余个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花青素、酚酸、三萜、氨基酸和糖共7类化合物,其中以挥发油成分最为丰富.现代研究表明,紫苏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过敏、抗肿瘤、抗血栓、抗抑郁等丰富的药理作用.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HSGC/MS、GC-MS等方法测定,迷迭香酸和多酚等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HPLC-PDA、UFLC-Q-TOF-MS等方法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紫苏叶各论收载的质量控制项目可望进一步完善;建议针对紫苏叶片颜色与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的相关性开展系统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皂角刺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皂角刺为传统中药,具有消毒透脓、搜风、杀虫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皂角刺主要为三萜及皂苷、黄酮、酚酸、刺囊酸糖苷、香豆素等化学成分,皂角刺具有抑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抑制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等作用,对心脑血管亦有影响.本文整理了研究皂角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章,加以汇总,以期促进对皂角刺的研究,供研究及临床工作者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土木香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土木香Inulaheleni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TLC和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波谱技术及参考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土木香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土木香内酯(1)、异土木香内酯(2)、4,4-二甲基甾醇(3)、11αH,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4)、11αH,13-二氢土木香内酯(5)、4(15)-环氧异土木香内酯(6)、5α,6α-环氧土木香内酯(7)、别土木香内酯(8)、异别土木香内酯(9)、木栓酮(10)、木栓醇(11)、古柯二醇(12)、p-谷甾醇葡萄糖苷(13)、羽扇豆醇乙酸酯(14)、羽扇豆酮(15)、羽扇豆醇(16)、δ-香树素(17)、羽扇豆醇棕榈酸酯(18)、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9)、(+)-丁香树腊酚(20)、3,5,3'-三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21)、3,5,6,7,3'-五羟基-4'-甲氧基黄酮(22).结论 化合物21、2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5、17、18为首次从土木香中分离得到.经过抗菌测试筛选发现化合物1、2、4、5、7~9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抑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香栓菌提取物的止咳化痰作用及耐缺氧药理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分别采用浓氨水引咳法、酚红排秘法、常压耐缺氧法、对抗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法,心肌缺血性缺氧法,探讨香栓菌子实体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止咳化痰及其耐缺氧药理活性.将雄性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NCG)、阳性对照组、香栓菌石油醚提取物低TSPEE(L) 0.025g/kg、中TSPEE(M) 0.05g/kg、高TSPEE(H) 0.1g/kg剂量组、香栓菌水提物低TSWE(L) 0.5g/kg、中TSWE(M) 1.0g/kg、高TSWE(H) 2.0g/kg剂量组.小鼠的检测指标包括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咳嗽抑制率、止咳活性(%)、酚红排泌量、化痰率(%)、常压条件下耐缺氧存活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急性脑缺血性存活时间及血清中SOD、MDA、IL-2、IL-4、IgG含量.结果表明,TSPEE(L)无明显效果;TSPEE(M)具有显著化痰作用(P<0.05);TSPEE(H)可延长急性脑缺氧存活时间(P<0.05),并提高SOD、IL-2、IL-4、IgG含量,降低MDA含量(P<0.05);TSWE(L)可增强咳嗽抑制率并增强止咳活性,同时延长常压条件下缺氧存活时间(P<0.05);TSWE(M)除中毒性脑缺氧试验外均具有显著性作用(P<0.05);TSWE(H)可增强咳嗽抑制率、提高止咳活性、增加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P<0.05),同时增加常压条件和急性脑缺血条件下缺氧存活时间(P<0.01)并且提高SOD、IL-2、IL-4、IgG含量,降低MDA含量(P<0.01).综上所述,香栓菌子实体石油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具有止咳化痰及耐缺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LC-MS测定黄芪桂枝五物汤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5味中药组成,最早南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记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主要用于血痹虚劳之证[1],现代临床常用于中风后遗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2].黄芪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芪黄酮类等,其中以含量最高的黄芪甲苷的研究较为系统,对缺血造成的心、脑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同时具有抗病毒、降血糖、免疫调节等活性[3].桂枝中主要活性物质为挥发油类、有机酸类、多糖类、香豆素类及鞣质类成分,其中肉桂酸能够扩张血管、促进发汗,还具有抗菌、升高白细胞、利胆、抗突变、诱导人肺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和抗侵袭等药理作用[4].白芍含量较多的是活性物质芍药苷,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免疫调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5].本实验以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芍药苷和肉桂酸的含量为检测指标,采用LC-MS同时测定,进行了质量控制方法的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随着疾病的进展,病情严重的COPD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心律紊乱、肺栓塞以及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等[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和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或) 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 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3].相关研究表明,慢性肺心病的病因较多,以COPD最为常见,该类患者中约80% ~ 90% 合并有COPD[4].本文对1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抗感染与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探讨该类患者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抗心力衰竭药物,以及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作用,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香栓菌的驯化栽培及生物学发育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筛选香栓菌Trametes suaveolens的最佳出菇配方,同时对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学发育特征进行研究.本文用杨树、柳树、秸秆木屑作为培养料设置了8种配比,每种分为对照A、测试组B共计16个配方进行筛选,对不同时期的菌丝发育状况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柳树木屑、杨树木屑的配方均能成功栽培出香栓菌子实体,开袋后在90%-95%空气湿度、一定散射光、13-18℃的低温刺激下28d原基发育为菇蕾,继续培养28d后子实体成熟.其中配料为柳树木屑97%、蔗糖1%、石灰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的配方出菇率最高,配料为柳树木屑的配方开袋后子实体长势最佳,采用边缘开袋方式最佳.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先分化出白色蜂窝状原基,原基依靠孔状结构吸收营养后,在其上层包被形成黑色菇蕾,同时基部开始形成子实层;菇蕾内部生殖菌丝不断分化和发育,体积逐渐膨大,颜色由深变浅,菌丝分化出担子并产生担孢子,最终形成子实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香栓菌的平喘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对香栓菌子实体提取物的平喘作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平喘药理实验采用鸡卵清蛋白(OVA)致敏法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灌胃给药香栓菌水提物(高240mg/kg、中120mg/kg、低60mg/kg剂量)和石油醚提取物(高24mg/kg、中12mg/kg、低6mg/kg剂量).比较各组小鼠行为变化,检测IgE、TNF-α、IL-1β、IL-6、IL-4和IFN-γ 等指标,分类计数血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分析肺组织病理变化;抗氧化实验采用香栓菌水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比较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平喘试验结果表明,香栓菌水提物中剂量(120mg/kg)能降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中IgE含量,减少BALF中Eos,降低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L-4含量,提高IFN-γ/IL-4,减轻模型的病理改变;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24mg/kg)能降低血中Eos和血清中IgE、TNF-α、IL-1、IL-6含量,减少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抗氧化结果显示,香栓菌各层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最显著.本文为深入研究香栓菌子实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试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沙棘黄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综述沙棘黄酮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沙棘""沙棘黄酮""沙棘总黄酮""Hippophae rhamnoides L.""Sea buckthorn flavonoids""Total flavonoid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8年1月-2018年9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沙棘黄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58篇,其中有效文献46篇.沙棘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广泛存在于沙棘的果实、籽和沙棘叶中,主要有异鼠李素、槲皮素、山柰酚、杨梅素、芦丁、儿茶素等黄酮苷元及其苷类(如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7-O-鼠李糖苷等).沙棘黄酮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血栓形成、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菌、抗辐射等.但沙棘黄酮发挥的药理作用是基于单体化学成分还是多种化学成分联合作用目前并不明确,建议今后沙棘黄酮的研究工作可结合疾病发生的特点,多层次、多方位、多靶点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功效,以便更加有效地利用沙棘黄酮的活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