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差异对重度RDS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模式对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重度RDS患儿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在nCPAP与nSIMV模式下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撤机成功率及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氧合指数(OI)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所致撤机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aO2、PaCO2、pH及OI指数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较于nCPAP模式,重度RDS患儿在nSIMV模式下行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提高撤机成功率,促进肺通气功能恢复,并有助于降低腹泻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及预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均43例.两组均实施机械通气治疗,A组患儿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模式,B组患儿采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PaO2、氧合指数均高于A组(P<0.05),PaCO2、呼吸指数均低于A组(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中,选择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优于持续正压通气模式,可更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气状况,加快机体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miR-2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HHFNC)是治疗新生儿疾病的两种无创通气方式,探讨分别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效果,以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1 (TGF-β1)和miR-2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诊治的NRDS患儿8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5例;胎龄34 ~ 37周;出生体质量为2.3~ 3.2 kg;生后1 min Apgar评分7~9分.两组新生儿生后4~6h于气管内注入猪PS (200 mg/kg)后随机分组,按随机数字法分为HHFNC组38例和NCPAP组42例.HHFNC组参数设置为吸入氧浓度(FiO2)30%~40%,流量2~8 L/min,加温湿化气体温度37℃;NCPAP组参数为流量4~8 L/min,呼气末正压(PEEP)0.490~0.686 kPa(5~7 cm H2O),FiO2 40%.两组患儿无创辅助通气失败后立即改用气管插管,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机械通气,并给予第2次PS注射(100 mg/kg).比较两组患儿的通气情况(无创通气时间、3d和7d气管插管率)、6h动脉血气水平(PaO2和PaCO2)、功能康复(开奶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和腹胀发生率)、临床参数(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并发症(鼻部损伤、气漏、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救治成功率,治疗前、治疗后24h和72 h外周血TGF-β1和miR-2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NCPAP组比较,HHFNC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显著缩短[(4.6±0.9)d vs (5.5±1.1)d],7d气管插管率降低(5.3%vs 21.4%),6h动脉血气改善明显,开奶时间和全肠道喂养时间缩短[(35.6±4.6)h vs (41.2±4.9)h],腹胀发生率降低(7.9%vs 26.2%),住院时间缩短[(8.6±1.4) dvs (10.2± 1.8)d],医疗费用降低[(21.5±4.5)千元vs (28.9±4.7)千元],并发症减少(10.5%vs 28.6%),救治成功率提高(94.7%vs 78.6%)(P<0.05).两组治疗24 h和72 h外周血TGF-β1[HHFNC组(13.2±3.2) mg/L(24 h)、(11.5±2.9) mg/L(72 h) vs (15.8±3.6) mg/L(治疗前);NCPAP组(14.7±3.3) mg/L(24 h)、(12.9±2.7) mg/L(72 h) vs (15.5±3.4) mg/L(治疗前)]和miR-21[HHFNC组(10.1±1.8) mg/L(24 h)、(8.8±1.5) mg/L(72 h) vs(11.8±2.6) mg/L(治疗前);NCPAP组(11.0±2.0)mg/L (24 h)、(9.7±1.8)mg/L(72 h) vs (11.4±2.5) mg/L(治疗前)]水平较前降低,且HHFNC组明显低于NCPAP组(P<0.05).结论 HHFNC和NCPAP在NRDS治疗中均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联合PS可降低气管插管率;HHFNC较NCPAP在改善通气和血气指标、促进功能和临床康复、降低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方面可能获益更大;外周血TGF-β1和miR-21的表达水平下调可能在促进NRDS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疗效及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患儿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86例NHMD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取NSIMV+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呼吸力学[吸气峰流量(Insp Flow)、静态肺顺应性(Cstat)]、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插管上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较对照组76.74%高(P<0.05);治疗3d后,观察组Insp Flow、Cstat、SpO2、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上机发生率13.95%、并发症发生率32.56%低于对照组34.88%、69.77% (P <0.05).结论 NHMD患儿采取NSIMV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呼吸力学、血气情况,还可减少插管上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SIMV或NIPPV联合咖啡因在重度ARDS早产儿撤机后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或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咖啡因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产儿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重度ARDS早产儿87例临床资料,均实施机械通气,其中,41例撤机后接受nSIMV联合咖啡因治疗(A组),46例撤机后接受NIPPV联合咖啡因治疗(B组).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救治成功率、救治成功患儿呼吸支持时间、总住院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有6例患儿死亡(2例死于首次撤机后72 h内、4例死于首次撤机后72 h后),B组有1例患儿死亡(死于首次撤机后72 h内),B组撤机成功率和救治成功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救治成功患儿呼吸支持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72 h后pH值、PaO2均高于A组(P<0.05),B组72 h后PaCO2、FiO2均低于A组(P<0.05),A组72 h后pH值、48 h后、72 h后PaO2均高于首次撤机时,72 h后均高于24 h,48 h、72 h后PaCO2均低于首次撤机时、24 h,72 h后FiO2均低于首次撤机时、24 h、48 h后(P<0.05),B组48 h、72 h后pH值、PaO2均高于首次撤机时,72 h后均高于48 h,48 h、72 h后PaCO2均低于首次撤机时、24 h后,且72 h后PaCO2低于48 h,72 h后FiO2均低于首次撤机时、24 h、48 h后(P<0.05);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在重度ARDS早产儿撤机后建议采用NIPPV联合咖啡因治疗,相较于nSIMV联合咖啡因治疗可提高撤机成功率和救治成功率,加快恢复,且还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有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nSIMV配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气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配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血气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RDS早产儿10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nSIMV,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S治疗,比较两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状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氧合功能[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PaO2/FiO2]、肺功能[呼吸系统阻力(Rrs)、肺动态顺应性(Crs)]、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4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3,P=0.022).两组治疗前PaO2、pH值、PaCO2、RI、OI、PaO2/FiO2、Rrs、C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PaO2、pH 值、PaCO2、RI、OI、PaO2/FiO2、Rrs、Crs 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 PaO2、pH 值、PaO2/FiO2、Rrs、Crs 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RI、O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胸、感染、肺炎、肺出血、气漏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IMV配合PS初次治疗RDS早产儿,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提升氧合功能,提高肺功能,保证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