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局部脑氧饱和度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nous acidic protein,GFAP)及局部脑氧饱和度(loc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2)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sTBI患者112例,根据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脑功能预后分组,分为脑功能预后不良组(GOS≤3分)与预后良好组(GOS>3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TSP-1、GFAP及rScO2,并分析血清TSP-1、GFAP及rScO2与sTBI患者脑功能预后的关系,评价血清TSP-1、GFAP及rScO2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不同TSP-1、GFAP及rScO2水平患者病死率,分析血清TSP-1、GFAP及rScO2对sTBI患者病死风险的影响.结果 脑功能预后不良组58例(51.79%),预后良好组54例(48.21%).预后不良组血肿量、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与脑疝比例均较预后良好组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较预后良好组低(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SP-1、GFAP均较预后良好组高,rScO2较预后良好组低(P<0.05).血清TSP-1、GFAP及rScO2为sTBI患者脑功能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TSP-1、GFAP及rScO2预测脑功能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71、0.778、0.795,三者联合预测AUC值为0.930,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82.76%、87.04%.血清TSP-1、GFAP高水平亚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水平亚组,rScO2高水平亚组低于低水平亚组(P<0.05);当血清TSP-1、GFAP及rScO2 处于高水平时,sTBI患者病死风险分别是低水平的4.667(1.419~15.350)倍、3.250(1.129~9.359)倍、0.133(0.032~0.556)倍.结论 sTBI患者血清TSP-1、GFAP升高,rScO2下降,相关指标有助于预测脑功能预后与死亡风险,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MIF、CKLF1及FKN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及不规则趋化因子(FKN)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不良组(52例)和预后良好组(48例)。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作ROC曲线分析血清MIF、CKLF1、FKN水平检测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GCS评分3~5分、血清MIF水平≥1.1 ng/ml、血清CKLF1水平≥35 pg/ml和血清FKN水平≥100 pg/ml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MIF、CKLF1及FKN水平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的AUC值显著高于三者单项预测( P<0.01),截断值分别为0.935 ng/ml、32.897 pg/ml、88.695 pg/ml。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IF与CKLF1呈正相关( r=0.522, P=0.001);MIF与FKN呈正相关( r=0.409, P=0.028);CKLF1与FKN呈正相关( r=0.336, P=0.038)。 结论:血清MIF、CKLF1及FKN水平可作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更好的评估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ICNSS评分构建分层护理管理在急诊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分层护理管理在急诊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基于ICNSS评分对患者实施分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预后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意识状态恢复良好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气管留置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而观察组在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识缺损(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ICNSS评分构建分层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急诊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ogo-OMgp/Rho-Rock信号通路在CO中毒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Ras同源基因(Rho)-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在一氧化碳(CO)中毒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以及Rock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其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3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中毒组和盐酸法舒地尔组,每组45只。后2组大鼠采用高压氧舱吸入法建立急性重症CO中毒模型。各组大鼠均接受高压氧治疗2周,其中盐酸法舒地尔组大鼠同时给予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15 mg/(kg·d),1次/d,共2周],CO中毒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于造模后1周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于造模后1 d、1周、1个月、2个月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OMgp及Rock阳性细胞染色强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OMgp及Roc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O中毒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及血脑屏障损伤明显,以细胞核、线粒体及突触结构改变显著,而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能有效地维持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减轻脑水肿。造模后1 d、1周、1个月、2个月时,CO中毒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OMgp、Rock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及Nogo、OMgp、Roc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盐酸法舒地尔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OMgp、Rock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及Nogo、OMgp、Roc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CO中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ogo-OMgp/Rho-Roc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激活与CO中毒急性脑损伤密切相关,而盐酸法舒地尔能有效下调Nogo、OMgp和Rock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明显减轻CO中毒后脑损伤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严重创伤性脑损伤后微生物群的时空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创伤和危重症可能影响微生物群。许多关于危重症微生物群的研究局限于单一身体部位或时间点,并受先前存在疾病的影响。本研究报道既往体健儿童发生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微生物群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设计:研究人员于入院72 h内收集患儿口腔、直肠和皮肤拭子标本,之后每周采集两次至患儿离开PICU。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法分析样本。择期门诊手术患儿为对照组。采用Phyloseq进行α和β多样性比较,采用微生物组组成分析法预测群落丰度差异。场所:5家4级监护PICU。对象:因严重TBI需要放置颅内压监测装置的18岁以下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来自23例TBI患儿和35例对照组儿童的327份样本。TBI组和对照组患儿初始口腔( F=3.275 6, R2=0.053 5, P=0.012)和直肠( F=3.070 2, R2=0.064 9, P=0.007)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TBI患儿直肠标本中瘤胃球菌科、拟杆菌科和毛螺菌科的共生菌减少,葡萄球菌科菌增多( P<0.05)。探索性分析发现,抗生素暴露、气管插管和感染与TBI组和对照组患儿组间直肠和口腔微生物群差异增大有关,而肠内营养则与差异缩小有关( P<0.05)。 结论:严重TBI患儿微生物群变化特点为共生细菌早期减少、位置特异性丧失,以及潜在致病菌增多。需要更多研究来确定这些变化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住院期间TCD监测下强化管理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下强化管理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案,将自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及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84例、潍坊市临朐县中医院外三科的12例、潍坊市临朐县人民医院脑外一科的10例共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术后住院期间,对照组实施《重型颅脑损伤救疗指南第4版》中的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每天应用TCD监测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记录或计算血压、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血管阻力指数及平均动脉压、无创脑灌注压、脑血管阻力、无创颅内压、Lindegaard指数等监测指标,并结合监测指标制定、实施个体化的强化管理方案。对比分析2组患者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期间硬膜下积液发生比例以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扩展量表(GOSE)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20.7±4.2) d]、住院期间硬膜下积液发生比例(9.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2±4.4) d、20.7%],伤后6个月GOES评分[(5.5±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2±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住院期间TCD监测下制定的强化管理方案可以更有效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氧化应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神经科的急危重症,具有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早期脑损伤(EBI)是导致SAH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一系列破坏性级联反应,包括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微循环功能障碍、炎症、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反应在SAH后EBI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过量自由基的生成在氧化应激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SAH后自由基的来源、其与EBI之间的联系、氧化应激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抗氧化应激治疗四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EBI提供新思路和药物作用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肺轴在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生理状态下,器官间(如大脑、肺、心、肠和肝)和细胞间的串扰可协助宿主免疫、抗炎、保护组织、维持机体平衡。然而,在病理状态下,这种串扰可能会加剧炎症,继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1]。近年来,脑肺轴参与大脑与肺的双向信息交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严重的创伤性脑外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会出现肺损伤;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严重肺部疾病亦会加重神经炎症反应,导致脑损伤加重和神经功能恶化,预后不良 [2]。可见,病理状态下,机体可通过脑-肺轴增加局部及全身的易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脑电反应性对重度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联合脑电反应性(EEG-R)对重度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度脑损伤的患者,于发病14 d内行SLSEP和脑电图(EEG)检查,在脑电信号平稳时行EEG-R检查。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浓度。随访12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组,1~2分为预后不良组,3~5分为预后良好组。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每个潜在的预测因子进行评估。结果:共有43例患者纳入此项研究,26例患者预后良好,17例患者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清NSE浓度、EEG-R、SLSEP波幅与患者12个月后预后相关,其预测患者预后良好的AUC分别为0.661(95% CI:0.493~0.829)、0.697(95% CI:0.531~0.862)、0.718(95% CI:0.557~0.879)、0.758(95% CI:0.609~0.907)。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瞳孔对光反射、血清S100蛋白浓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SLSEP波幅( OR=2.058,95% CI:0.867~4.888)和EEG-R( OR=3.748,95% CI:0.857~16.394)是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联合预测患者预后良好AUC为0.798。 结论:SLSEP较高波幅和EEG-R存在是预测重度脑损伤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良好更加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整合性康复方案辅以感知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早期整合性康复方案辅以感知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的12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于2021年1~8月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采用早期整合性康复方案辅以感知刺激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听觉和言语等方面的意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当天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早期整合性康复方案辅以感知刺激疗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可有效减少其谵妄等不良并发症,改善肢体、方位感知觉等方面的意识状态,对促进良好预后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