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谱CT联合金属去伪影技术改善胸腹部 125I粒子植入患者CT图像质量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图像(VMI)联合金属去伪影算法(O-MAR)在 125I粒子植入术后所致不同类型伪影的去除效能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图像质量改善价值。 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25I粒子植入术后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腹部联合增强扫描的患者35例。采集光谱数据分别重建为混合能量图像(CI)、VMI(50~150 keV)图像、CI+O-MAR图像、VMI(50~150 keV)+O-MAR图像,评估各组去伪影效果及图像质量改善情况。每位患者选取伪影最强的2个层面分析,共选取70层。客观指标包括伪影指数(AI)、受伪影影响软组织区域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指标包括:过度矫正伪影和新伪影产生的评估、各组图像产生不同形态伪影的数目评估、受伪影影响组织的诊断及图像质量评估。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联合O-MAR组与非O-MAR组之间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2组间定量指标。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评估采用 Kappa检验。 结果:在高/低密度伪影(ROI H/L)中,随VMI keV升高各组的AI值均呈下降趋势;在受伪影影响组织(ROI T)中,CI/VMI(70~150 keV)+O-MAR各组的SNR均优于CI/VMI组( P<0.05),CI/VMI(50~150 keV)+O-MAR各组的CNR均优于CI/VMI组( P<0.05)。伪影过度矫正及新伪影均集中分布于VMI 50 keV、VMI 70 keV组,相较于VMI(50~70 keV)组,VMI(50~70 keV)+O-MAR组中过度矫正及新伪影数目显著降低( P<0.05);在伪影形态的比较中,随VMI keV升高,高密度伪影中a型条带伪影数目逐渐减少,在VMI 150 keV+O-MAR组高密度伪影中最低为3;e型极少或无伪影数目增多,在VMI 150 keV+O-MAR组高密度伪影中最高为23,且各形态高密度伪影总数随VMI keV升高呈减少趋势。随VMI keV升高VMI+O-MAR各组高密度伪影诊断及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低密度伪影( P<0.05)。 结论:VMI联合O-MAR可显著提高 125I粒子植入术后CT随访的客观及主观图像质量,病灶显示能力及诊断信心。此外,VMI+O-MAR对高密度伪影的矫正效果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胆道支架植入联合125I粒子条内放射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胆道支架植入联合125I粒子条内放射治疗的52例MOJ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前后淋巴免疫细胞数差值(△X).采用X-tile软件计算△X最优截断值,并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S)的危险因素.结果 52例患者生存时间为(201.0±32.1)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TACE治疗、术前ALT、术前AST、△淋巴细胞、△CD3+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调节性T细胞(Treg)与OS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P=0.007)、△Treg(P=0.038)是O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OJ患者△淋巴细胞≥0.237或△Treg≥0.21接受胆道支架植入联合125I粒子条内放射治疗,可能获得更长O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血管内支架与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患者的安全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3例S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27例(观察组),单纯血管内支架植入1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和生存期.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支架通畅率与平均生存期为88.7%和39.1周,优于对照组的62.5%和21.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35).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 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SVCS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125I粒子条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伴恶性梗阻性黄疸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125I 粒子条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及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8 月30 日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8 例HCC合并PCTT和MOJ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125 I粒子条置入术.观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OS)、术后30~45 d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 例患者均顺利进行PTCD和125 I粒子条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8/8).针对癌栓,完全缓解2 例,部分缓解2 例,ORR为50.0%.针对肝内肿瘤病灶,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 2 例,ORR为25.0%.癌栓PFS为9.00(1.26,22.45)个月,肿瘤PFS为3.53(0.00,4.70)个月.8 例患者MOS为11.47(5.67,19.50)个月.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25 I粒子条对于HCC合并PVTT及MOJ的患者能有效控制癌栓进展,延长生存期,且具有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外胆管癌预后的判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对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A)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的接受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的无法切除的ECCA患者128例,术前3 d内行外周血常规检查,并依此计算SI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SII最佳临界值,根据该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SII组和低SII组.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1年生存率.结果 SII最佳临界值为1 050,敏感度为66.0%,特异度为69.3%,ROC曲线下面积为0.676.高SII组ECCA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SII组患者(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T分期、辅助化疗、CA19-9、术前SII是影响ECCA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CA19-9、术前SII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辅助化疗是保护性因素.KM曲线显示高SII组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SII组.结论 术前SII对行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ECCA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碘-125(iodine-125,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是一种持续低剂量率内照射治疗方式,现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近年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逐渐开展并深入.125I粒子除损伤DNA外还作用于内质网和线粒体,进而通过多条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类凋亡、促进细胞保护性自噬、抑制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此外,125I粒子还能改善肿瘤微环境,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激活免疫应答,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本文就125I粒子诱导的上述生物学效应及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的机制研究和联合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观察支架联合125 I粒子条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短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SVCS,其中23例接受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组)、17例接受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联合组);比较组间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率,以及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差异.结果 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联合组与支架组临床成功率(94.12%vs.91.30%)、并发症发生率(17.65%vs.8.70%),术后1个月支架通畅率(100%vs.91.30%)、2个月支架通畅率(100%vs.82.61%),以及患者中位PFS(4.12个月vs.3.83个月)和中位OS(22.44个月vs.20.3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个月联合组支架通畅率高于支架组(100%vs.78.26%,P<0.05).结论 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治疗SVCS短期效果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CT图像的腹腔镜超声引导I125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术前规划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提出基于CT图像的腹腔镜超声引导I125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术前规划方法,并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将1例胰腺癌患者的术前CT图像导入本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治疗计划系统(TPS)中,获得肿瘤和周围器官的重建图像.借助基于肿瘤表面的虚拟手术导板,选择进针点位置,进而规划出粒子植入的针道及粒子数量,并评估辐射剂量.结果 共规划21条针道,拟植入45颗粒子.术前规划中肿瘤的剂量参数指标D90为12 481 cGy,V100为92.83%,可满足临床剂量要求;而周边正常胰腺组织的D90为0,V100仅为0.40%.结论 理论上,腹腔镜超声引导I125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能保证粒子精准植入并达到肿瘤局部控制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剂量CT扫描用于胸部肿瘤粒子植入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在粒子植入过程中降低扫描条件进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GELightspeed RT大孔径CT,分别使用120、100和80 kV,初始毫安数为150 mA,以20 mA的间隔递减至10 mA的扫描条件组合对GEMS模体和包含不同密度组织替代物的062 M模体进行扫描.对扫描剂量进行记录,测量图像感兴趣区的CT值、噪声值,计算信噪比(SNR)值和对比噪声比(CNR)值,评估图像质量,优化出较为适合的扫描条件.结果 随着管电压和管电流的降低,图像的信噪比降低.除120 kV,150~70 mA及100 kV,150 ~90 mA,其余条件下图像的SNR与标准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0~3.717,P<0.05).随着管电压和管电流的降低,对比度差异较小的相邻组织的对比噪声比显著降低,当对比噪声比降到2以下时,图像质量过低无法评估.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对CT图像的高对比分辨力影响不大.结论 综合实验结果,使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70 mA的扫描条件进行扫描时,其图像质量接近标准参数扫描图像.在粒子植入过程中,除第1次扫描外使用标准胸部扫描条件外,其余在反复扫描同一区域时可降低条件至100 kV,70 mA进行扫描,可使患者每次扫描接受的辐射剂量大幅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门脉内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序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门静脉金属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序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PVT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6年1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行门静脉内金属支架及125I粒子条植入序贯TACE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共植入21枚门静脉支架,植入粒子10~18枚/例.所有患者门静脉支架和125I粒子条均成功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21例患者共接受38次TACE治疗,平均(1.8±0.9)次.术前及术后30 d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89.1±79.9)d,中位生存期为358.0 d.术后90、180 d和360 d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2%、66.7%和47.6%,支架通畅率分别为100.0%、76.2%和57.0%.结论 门脉内金属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