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引导下 125I粒子联合 89SrCl 2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外照射失败后疼痛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CT引导下 125I粒子联合 89SrCl 2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外照射失败后疼痛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48例(年龄56~85岁)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 125I粒子植入联合 89SrCl 2治疗(A组)和单纯 89SrCl 2治疗(B组),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价2组治疗前后(治疗前,治疗后3 d、4周、8周、12周)疼痛程度(最严重疼痛、最轻疼痛、平均疼痛和当前疼痛)评分和骨痛干扰评分的差异,以及治疗后12周2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碱性磷酸酶(ALP)的差异。 结果:A组23例患者39个骨转移灶共植入粒子722颗,植入成功率为97.44%(38/39);B组25例患者。A组最严重疼痛、平均疼痛、当前疼痛评分随时间延长下降( F值:3.71~22.47,均 P<0.05),除治疗后3 d的评分外,余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最严重疼痛、平均疼痛、当前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最严重疼痛、平均疼痛、当前疼痛评分治疗前后亦有差异( F值:2.45~2.52, P值:0.044~0.049),评分先下降(至治疗后8周)后回升,治疗后8周评分低于治疗前(均 P<0.05),但治疗后12周4种疼痛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0.057~0.693)。治疗后12周,2组最严重疼痛、平均疼痛和当前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2.04~3.41, P值:0.001~0.047)。治疗后12周A组的骨痛干扰评分高于B组( t值:2.04~3.16, P值:0.022~0.047)。术后A组PSA、fPSA和ALP均低于B组( t值:4.38~6.82, P值:0.012~0.042)。 结论:CT引导下 125I粒子植入联合 89SrCl 2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外照射失败后骨痛可行有效,尤其对于爆发性疼痛联合治疗有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 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1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男184例,女34例,年龄(53.8±9.2)岁]资料。对患者行CT引导下 125I粒子植入术,于术后2~3个月复查CT、肝功能,比较治疗前后门静脉癌栓直径、肝功能参数及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情况,并随访2~26个月,计算患者的生存期。应用配对 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125I粒子植入后2~3个月,218例患者中癌栓完全缓解8例(3.7%),部分缓解111例(50.9%),无变化80例(36.7%),疾病进展19例(8.7%),总有效率为91.3%(199/218)。治疗后癌栓直径为(12.63±4.64) mm,较治疗前减小[(26.65±10.88) mm; t=18.74, P<0.01];血清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为(20.59±10.29)、(11.40±8.37) pg/L,与治疗前[(24.27±12.65)、(15.64±7.99) p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5.37、8.44,均 P<0.05);治疗前后血清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5, P>0.05)。142例有腹腔积液的患者中86例治疗后较治疗前积液情况好转。所有患者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至随访结束,162例死亡,56例存活,患者总生存期(9.23±0.59)个月。 结论:125I粒子植入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改善腹腔积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 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44例(男39例、女5例,年龄41~84岁)。随访≥12个月,观察其疗效。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有效率。通过建立ROC曲线,获得最佳术后90%大体肿瘤体积所接受的剂量( D90)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结果:44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72.73%(32/44)。ROC曲线示术后 D90的最佳界值为120 Gy,AUC为0.771。术后 D90≥120 Gy组的有效率(18/19)高于<120 Gy组[56.00%(14/25); χ2=8.17, P=0.004]。44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7.27%(34/44)。单因素分析示,年龄( χ2=3.99, P=0.046)、术前Hb( χ2=10.60, P=0.001)、肿瘤最大径( χ2=11.50, P=0.001)、术后 D90( χ2=5.81, P=0.016)均可影响患者生存。多因素分析示,术前Hb[风险比( HR)=0.023,95% CI: 0.001~0.882, P=0.043]、肿瘤最大径( HR=40.889,95% CI: 1.458~1 146.586, P=0.029)是预后因素。 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疗效较好,术后 D90≥120 Gy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120 Gy患者。术前Hb、肿瘤最大径是肺癌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的生存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 131I清甲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行 131I清甲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DTC全切或近全切术后首次行 131I治疗的1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108例,年龄24~78(46.5±11.9)岁。将患者按首次行 131I治疗的剂量(2.96 GBq、3.70 GBq和5.55~7.40 GBq)分为3组进行研究。按清甲成功的判断标准,即 131I治疗后(4±1)个月 131I诊断性全身显像示甲状腺床无放射性浓聚,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 131I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 131I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 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效果的影响。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59例DTC患者首次行 131I清甲的成功率为70.4%(112/159)。2.96 GBq组的首次 131I清甲成功率为58.3%(21/36),3.70 GBq组为69.2%(63/91),5.55~7.40 GBq组为87.5%(28/32),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071, P<0.05) 。手术方式为全切的DTC患者的清甲成功率为74.2%(95/128),高于近全切患者的54.8%(17/3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02, P<0.05)。治疗前TSH水平≥30 mU/L患者清甲成功率为73.9%(99/134),高于治疗前TSH水平<30 mU/L患者的52.0%(13/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44, P<0.05)。患者在性别、年龄、 131I治疗前血清Tg水平以及 131I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311~3.073,均 P>0.05)。 结论:131I治疗剂量、手术方式、 131I治疗前TSH水平是影响DTC全切或近全切患者清甲成功率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25I粒子植入联合其他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约80%的患者诊断时已丧失手术切除机会。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中,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可以改善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望提高其生存率。本文综述了 125I粒子植入治疗联合化疗、冷冻疗法、腔内照射、支架置入、射频消融、纳米刀、旁路手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使其更好地在临床上推广。同时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剂量标准和规范指南,使其更安全、更广泛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 131I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AFTN)是一种能引起甲状腺毒症的疾病,结节可单发也可多发,其中99%为良性,多发生在甲状腺的2个侧叶,峡部少见。AFTN的治疗方法有手术、 131I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其中 131I治疗是一种治疗AFTN的有效方法。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AFTN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方法,以及 131I治疗的原理、临床应用与疗效等作一综述,为AFTN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131I治疗后诊断性全身显像周围剂量当量率动态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 131I治疗后6个月行诊断性全身显像(Dx-WBS)期间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动态变化。 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 131I治疗的DTC患者8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7例,年龄(43.9± 12.0)岁;≥55岁患者18例、<55岁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空腹服用 131I 148 MBq(4 mCi),2 d后行Dx-WBS。治疗后效果为极好反应者,即 131I治疗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1 μg/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且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者(阴性组)48例,生化不全反应、结构不全反应及不确定性反应者(阳性组)37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服 131I后2、24、48 h时测定距体部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对3个时间点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采用 t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及治疗效果组之间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比较。 结果:(1)服 131I后2、24、48 h时距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6.55±1.42)、(1.92±0.65)、(0.58±0.22) μ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07.30, P=0.000);距离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不同性别组在服 131I后2、4、48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55岁组在24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高于年龄<55岁组( t=2.29 , P=0.02 ),2 h和48 h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组和阳性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DTC患者 131I治疗后服诊断剂量 131I后48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小于WS533-2017《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规定的1.40 μSv/h,达到国家规定的出门旅行要求,且不会对周围人群产生辐射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TC患者 131I治疗后左甲状腺素钠片最佳初始剂量预测模型探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机器学习方法为 131I治疗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构建左甲状腺素钠片最佳初始剂量的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接受 131I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最终达标的266例DTC患者[男性78例(男性组)、女性188例(女性组),年龄18~70(40.0+11.5)岁]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共16项)和出院后定期复查的甲状腺功能相关数据及左甲状腺素钠片每次的调整剂量。通过计算随机森林模型重要度筛选出较为重要的临床特征;以筛选出的特征为自变量,以左甲状腺素钠片达标剂量为因变量构建多种回归模型,通过交叉验证选出准确率最高的模型。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 结果:266例患者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体表面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收缩压/舒张压、术后甲状旁腺激素、达标时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分别为(68.4±12.9)kg、(165.8±12.8)cm、24.6±3.5、(1.9±0.2)m 2、(140.1±19.1)g/L、(88.6±5.5)fl、(125.7±18.9)mm Hg/(82.7±12.4)mm Hg、(4.1±2.2)pmol/L、(117.0±30.1)μg/d。通过特征筛选,重要度排在前6位的临床特征依次为体表面积、体重、血红蛋白、身高、体重指数、年龄,其重要度均数依次为0.2805、0.1951、0.1315、0.1252、0.1080、0.0819。径向基核的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预测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的准确率(53.4%,142/266)最高,高于经验给药的首次达标率(15.0%,40/266);SVR模型在女性组中预测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的准确率高于男性组[60.6%(114/188)对35.9%(28/7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51, P<0.001)。 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SVR模型有望提高经 131I治疗后的DTC患者左甲状腺素钠片的首次达标率,并且在女性患者中更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名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 131I标记的国际一类新药美珀珠单抗,通过测定14 d内不同时间点血样与尿样的放射性浓度,评价美珀珠单抗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试验1)。对6名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 68Ga标记的核酸适配体Sgc8,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通过测定不同器官对 68Ga Sgc8的标准摄取值,评价 68Ga-Sgc8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试验2)。对9例疑似神经内分泌瘤患者静脉注射 99mTc奥曲肽,4 h后行单光子发射和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测定感兴趣区放射性摄取水平;结合患者活检组织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SSTR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评价 99mTc-奥曲肽对SSTR2的亲和性和靶向性(试验3)。 结果:纳入试验1的3名健康志愿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8、45和25岁; 131I-美珀珠单抗注射剂量分别为21.0、25.9和17.6 mg,放射性活度分别为364、420和304 MBq。纳入试验2的6名健康志愿者中男性和女性各3名,年龄(46±11)岁,范围35~63岁;放射性活度为(80±7)MBq,范围69~87 MBq。纳入试验3的9例疑似神经内分泌瘤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54±10)岁,范围39~69岁;放射性活度为(777±74)MBq,范围740~ 925 MBq。静脉滴注 131I-美珀珠单抗后,受试者血液放射性浓度在1.5 h达峰值, 131I-美珀珠单抗主要与血细胞结合,其全血清除半衰期为420 h;尿液放射性浓度在16~24 h达峰值,24 h后逐渐降低。静脉注射 68Ga-Sgc8后即刻放射性信号由强至弱的器官依次为膀胱、肾脏、心脏、子宫、肝脏、脾脏、胆囊、大肠和肺;注射药物后3 h内心脏的清除速率最快,子宫、肾脏和肝脏次之,脾脏和胆囊的清除速率较慢,大肠和肺的清除速率最慢。9例患者静脉注射 99mTc-奥曲肽后4 h体内均有放射性异常浓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SSTR2呈强阳性表达,表明 99mTc-奥曲肽对SSTR2有良好的亲和性和靶向性。安全性测试结果显示,试验1中1名受试者静脉滴注 131I-美珀珠单抗后1个月出现碘相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无干预持续监测8个月后恢复正常;其余受试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可无创、动态、可视化地评价生物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生物学分布及靶向性,安全性良好,在生物药的临床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高危DTC患者术后较高剂量 131I治疗后疗效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无转移的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给予较高剂量 131I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DTC全切术后的378例中高危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75例,中位年龄45(13~85)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首次 131I清甲和(或)辅助治疗,剂量3.70~5.55 GBq。同时 131I治疗前行术后残留甲状腺 99Tc mO 4-显像,治疗后2~7 d行 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所有患者在 131I治疗后至少6个月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6.3个月。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的疗效反应评估体系进行术后 131I治疗疗效反应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术后残留甲状腺 99Tc mO 4-显像靶/非靶比值(T/NT)与Rx-WB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所有观察指标在疗效满意(ER)组与疗效欠佳(nER)组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诊断临界值。 结果:ER组与nER组间在肿瘤最大径、术后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N分期、术后与首次 131I治疗间隔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7.127、-2.702,Fisher确切概率法, χ2=6.783,均 P<0.05);年龄、性别、被膜受累、肿瘤多灶性、T分期、复发风险分层、首次 131I治疗剂量、TSH水平、尿碘水平、甲状腺 99Tc mO 4-显像半定量指标T/NT、 131I Rx-WB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1.505~-0.664, χ2=0.064~5.501,Fisher确切概率法,均 P>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 99Tc mO 4-显像T/NT与Rx-WBS显像评分呈中度相关( r=0.530,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是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预测ER的最佳临界值为5.90 ng/ml、灵敏度为83.76%、特异度为59.81%。 结论:给予较高剂量 131I治疗的中高危DTC患者,不论甲状腺 99Tc mO 4-显像提示残留甲状腺多少均可以得到同样的ER比率;且术后2个月内行首次 131I治疗,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疗效。另外,psTg是预测无转移中高危DTC患者临床ER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