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体切割手术日间管理模式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并初步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开展日间手术管理后运营效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5年8月至2023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日间和(或)住院行微创PPV治疗的10 895例患者10 895只眼17 528例手术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5 346例5 346只眼,女性5 549例5 549只眼;年龄(57.74±13.15)(0~95)岁.将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日间手术初步开展期)3 615只眼6 381例手术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日间手术扩大开展期)7280只眼11 147例手术作为观察组.根据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将观察组再分为分散管理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集中管理组(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分别为2905、4375只眼和4646、6 501例手术.对比观察不同组间日间手术占比、平均住院日、平均非计划再手术率的变化.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行日间PPV分别为7 852(70.44%,7852/11 147)、24(0.38%,24/6 381)例,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1)、5(3)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日间手术占比显著增多(x2x=8 051.01)、平均住院日显著降低(Z=4 536 84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分散管理组、集中管理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2(3)、1(0)d,非计划再手术分别为34(0.73%,34/4 646)、171(2.63%,171/6 501)例;与分散管理组比较,集中管理组平均住院日明显降低(Z=1 436.94)、非计划再手术率明显升高(x2=54.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PPV日间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平均住院日,但也会造成非计划再手术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帕金森病管理模式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增加了医保的疾病负担,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在PD患者的社区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目的 探讨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高社区医生的PD综合管理能力,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5 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 102 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主动干预组各 51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社区管理,主动管理组患者接受以PD为亚专业的社区医生的主动管理,管理内容包括用药调整、运动康复、饮食营养、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功能障碍管理等.分别于患者回归社区的 1 周内(管理前)和 6 个月时(管理后)对患者开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单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四部分(UPDRS-Ⅳ)、Hoehn-Yahr(H-Y)分期、39 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DQ-39).结果 管理 6 个月时,主动管理组患者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高于管理前,UPDRS-Ⅲ评分、UPDRS-Ⅳ的其他并发症维度得分、PDQ-39 得分低于管理前(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动管理组患者管理前后的PDQ-39 得分差值与其精神健康、屈辱感、认知、社会支持、交流、身体不适维度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值为 0.651~0.893,P<0.05),与UPDRD-Ⅳ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0.338,P<0.05),而与UPDRS-Ⅲ得分差值不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主动管理组患者PDQ-39 降低的可能性是对照组患者的 11.769 倍(95%CI=4.340~31.918,P<0.001).结论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为PD社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癫痫急性发作院外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儿童癫痫急性发作院外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根据PIPOST模式构建循证问题,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关于儿童癫痫急性发作院外管理的指南、专家共识和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28日.4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指南质量进行评价,系统评价和专家共识由2名研究者完成评价,并对证据进行提取、整合.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指南5篇、系统评价7篇和专家共识3篇,总结出5个类别共25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儿童癫痫急性发作院外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本土化儿童院外惊厥急性发作行动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为医护人员开展儿童癫痫急性发作院外管理健康教育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系统检索、评价及汇总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相关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PIPOST 模式确定循证问题,按照"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国际指南图书馆(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美国指南网(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新西兰指南协作网(New Zealand Guidelines Group,NZGG),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澳大利亚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Australi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ACPG),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医脉通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相关的文献.由课题组接受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3 篇.总结出 29 条关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疼痛评估、疼痛管理基本原则、疼痛管理的药物干预策略、疼痛管理的非药物干预策略、疼痛评价、疼痛管理教育培训、疼痛管理的组织 7 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提取和汇总的有关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的证据,可为医护人员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82所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现况及其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82所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现况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并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在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护理质量督查中接受检查的82所医院外科病房作为研究对象。从上海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平台调取8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数据(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作业流程等)和外科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据(床护比、护患比等)。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性。结果:上海市82所医院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达标率为56.1%(46/82),二级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总分达标率为30.4%(7/23),低于三级医院的达标率(66.1%,3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82所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总分为(79.67±1.89)分,其中得分最低的项目为"围手术期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其次为"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作业流程"和"患者安全风险评估"。82所医院外科病房的床护比为1∶(0.47±0.21),护患比为1∶(12.20±6.44),本科学历及以上护士比例为(68±11)%,中级职称及以上护士比例为(38±7)%,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护士比例为(52±8)%。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总水平与护患比呈负相关( r=-0.367, P<0.01),与床护比、本科学历及以上护士比例、中级职称及以上护士比例和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护士比例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506、0.631、0.552、0.636; P<0.01)。 结论:上海市82所医院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整体水平一般,且与病房床护比呈正相关,与护患比呈负相关。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控机制,精益围手术期护理作业流程,构建手术并发症风险预测-预警-预控模式,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助力围手术期护理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麻醉管理与患者安全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患者安全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星小程序电子问卷,自2023年10月23日至2023年11月23日,通过多个学会和协会渠道进行调查,问卷覆盖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以及自治区内的部分二级及以上具有国家EVT资格认证的医疗机构,参与问卷调查者需扫描二维码进入问卷星小程序进行答题,每个微信账户限定提交一份问卷。问卷核心指标包括:①医疗机构概况,机构所在地区、医院认证等级,年度内完成的AIS患者EVT案例数/年有效问卷数及占比;②麻醉医师在AIS患者EVT期间的参与程度,涉及患者交接流程(急诊室-急诊介入治疗室交接)、治疗团队结构(治疗团队麻醉医师组成)、EVT术前麻醉评估、EVT期间麻醉医师与介入医师的沟通和术后患者转运;③ EVT期间麻醉管理的相关信息指标及关注度,涉及循环、呼吸、血糖的维持,相应的药物干预策略、麻醉模式的选择与管理以及围手术期关键信息关注度;④麻醉管理的质量控制。应用以下方法判断问卷的有效性:填写时间超过5 min;同一单位填写多份问卷时,采用大数定律原则处理;在数据分析时,若某选项的反馈数量<1%的有效问卷数,将排除含有该选项的问卷样本。结果:748所具有国家EVT资格认证的医院共回收有效问卷(下简称"问卷")1 096份,其中二级医疗机构146份(约13.3%),三级医疗机构950份(约86.7%)。医院年度内完成51~100例的问卷占比约为22.1%,为最高;而年度内完成401~500例的问卷占比约为2.2%,为最低。由急诊室转至急诊介入治疗室过程中,1 012份问卷(约92.3%)显示麻醉医师参与交接过程;984份问卷(约89.8%)显示治疗团队的成员构成中至少有1名麻醉医师;377份问卷(约34.4%)显示EVT术前未进行麻醉评估;72份问卷(约6.6%)显示,在EVT期间,麻醉医师与神经介入医师间几乎无任何信息交流;101份问卷(约9.2%)显示,麻醉医师几乎不参与术后患者转运。在治疗过程中,约67.1%受访者将术中收缩压管理目标值设置为140~180 mmHg(1 mmHg=0.133 kPa),约87.2%的受访者将AIS患者EVT术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40 mmHg,吸入氧浓度维持在>40%的占比约为84.6%,仅约10.5%的受访者不注重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约56.0%患者术后带气管导管返回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术后随访患者占比约45.4%;本次问卷中,689份问卷显示倾向选择固定程序型麻醉,407份选择情境适应型麻醉;在麻醉类型与管理倾向性方面,约82.9%的受访者更加注重AIS患者EVT期间的麻醉管理;受访者关注度最高的围手术期关键信息分别为患者的循环系统消息、意识状态及呼吸系统消息(前3位)。约87.5%的问卷(959份)显示,在EVT麻醉管理过程中将参考国内外指南;高达约77%的问卷(844份)显示在围手术期遇到过严重不良事件,包括心搏骤停、导丝穿透血管及过敏性休克等。仅有约40.7%的问卷(446份)显示麻醉科进行了AIS患者EVT神经介入麻醉质量控制报告。结论:麻醉医师是AIS患者行EVT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团队更加注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相关危险因素控制,麻醉科在麻醉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有待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肠造口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60例行永久性肠造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延续性护理模式,观察组基于传统延续性护理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微信平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文版造口患者生命质量量表(C-COH)、造口患者适应量表(OAI)进行调查,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造口适应情况、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及延续性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前,2组ESCA总评分、C-COH评分、O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1、3个月观察组的ESCA总评分分别为(91.50 ± 2.86)、(104.87 ± 3.45)分,高于对照组的(81.37 ± 2.98)、(92.80 ± 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13、14.38,均 P<0.05);观察组C-COH评分分别为(5.00 ± 1.13)、(6.37 ± 1.22)分,高于对照组的(3.90 ± 1.14)、(4.67 ± 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1、5.69,均 P<0.05);观察组OAI评分分别为(48.13 ± 8.55)、(60.07 ± 7.43)分,高于对照组的(39.57 ± 7.43)、(43.47 ± 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7、8.53,均 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7%(5/30),低于对照组的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4, 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90 ± 1.66)分,高于对照组的(89.80 ± 2.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13, P<0.05)。 结论:采用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方式对肠造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造口适应水平及生命质量,降低了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了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为心理专科护士的选拔、培养、管理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1月—2023年4月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拟定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初稿。2023年5—7月运用德尔菲法对山西、北京、安徽等7个省、直辖市的29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形成最终的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专家积极性用问卷回收率表示,权威程度用专家权威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29/29);专家权威系数为0.884、0.916;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085~0.203、0.084~0.228(均 P<0.05)。最终构建的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训内容、培养方法、培养过程、培养评价5个一级指标,包含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92个。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对我国心理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考核评价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在成人ICU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在成人ICU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范围综述报告规范(2018)》,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在成人ICU患者中应用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整合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整合分析结果显示,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应用形式包括以家庭为中心的查房、跨学科家庭会议、弹性家庭探视和陪伴、家庭参与重症照护、家属参与终末期重症患者姑息照护5个方面;干预内容包括为医护提供培训和课程教育、医护为家属提供信息和照护技能指导、对家属的决策支持、对家属的心理支持4个方面。结论:在成人ICU患者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具有可行性,应用效果较好。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国情制订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激励制度,丰富干预形式,以促进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在成人ICU患者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全程管理模式在隐匿阴茎患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全程管理模式在隐匿阴茎患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三科住院的383例隐匿阴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9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8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全程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住院时间、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焦虑情况及医护患三方满意度。结果: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186、193例患儿。干预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家属焦虑得分、家属焦虑得分差值、专科医生满意度内容、专科医生满意度效果、专病兼网约护士满意度内容、专病兼网约护士满意度效果、患儿家属满意度内容、患儿家属满意度效果得分分别为(4.30 ± 1.35)d和(35.08 ± 3.17)、(19.14 ± 4.35)、(4.57 ± 0.54)、(4.71 ± 0.49)、(4.75 ± 0.50)、(5.00 ± 0.00)、(4.60 ± 0.49)、(4.65 ± 0.49)分,对照组分别为(5.50 ± 1.41)d和(44.79 ± 3.30)、(9.22 ± 3.67)、(3.71 ± 0.49)、(4.00 ± 0.58)、(3.50 ± 0.58)、(3.25 ± 0.50)、(3.54 ± 0.59)、(3.64 ± 0.67)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94~29.19,均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4, P>0.05)。 结论: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全程管理模式有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缓解家属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并有利于加速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