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p22.1微重复患儿1例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1例7号染色体短臂(7p)远端的7p22.2-p22.1微重复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2023年3月2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应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患儿,男,剖宫产,表现为言语和运动发育障碍、智力低下、颅面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肝损伤及中度贫血等。患儿CNV-seq结果显示其染色体7p22.2-p22.1区存在1.90 Mb的重复,与7p22.1微重复综合征相关。结论:7p22.2-p22.1重复可能是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发育和言语迟缓、颅面畸形及骨骼、心血管异常是7p22.1微重复患儿主要的临床表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中体内与体外尿流改道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中采用体内与体外尿流改道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其中采用体外尿流改道(ECUD组)82例,采用全腔内尿流改道(ICUD组)122例。ECUD组男67例(81.7%),女15例(18.3%);中位年龄70(61,76)岁;有吸烟史35例(43.2%);既往有高血压病31例(37.5%),糖尿病17例(21.3%),心脏病13例(15.7%),腹部手术史15例(17.8%);中位体质指数(BMI)为26.1(24.3,28.5)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分67例(81.7%),≥3分15例(18.3%);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5例(18.3%),肌层浸润性膀胱癌67例(81.7%);接受新辅助化疗16例(19.5%)。ICUD组男95例(77.9%),女27例(22.1%);中位年龄68(62,75)岁;有吸烟史58例(47.3%);既往有高血压病40例(32.6%),糖尿病33例(22.8%),心脏病28例(26.7%),腹部手术史17例(14.2%);中位BMI 25.6(23.4,27.8)kg/m 2;ASA评分≤2分105例(86.1%),≥3分17例(13.9%);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9例(24.9%),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3例(75.1%);接受新辅助化疗22例(18.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ICUD组回肠膀胱制作及输尿管种植方法:距回盲部15 cm处用切割闭合器截取约15 cm回肠制备回肠膀胱通道并恢复回肠的连续性;将取好的回肠膀胱近心端封闭,将双侧输尿管间距3 cm分别种植在回肠膀胱通道上;双侧输尿管内均置入F6单J管引流尿液。ECUD组方法:取脐下5 cm切口,进入腹腔,找到回盲部,将回肠末段提出体外,距盲肠15 cm处切开肠系膜,结扎血管至动脉弓,于回肠上做一小切口;自断端向上15 cm处同法处理肠系膜、肠管;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截取所需肠段并恢复延续性,冲洗游离肠段,将双侧输尿管置入单J管并与游离肠管吻合,间距3 cm。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固体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5分)例数、术后再入院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普通腹腔镜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ICUD组与ECUD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230,310)min与235(220,290)min, P=0.078]。ECUD组术中出血量多于ICUD组[300(200,400)ml与150(100,300)ml, P=0.037],但两组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8.6%)与9例(7.4%), P=0.196]。ECUD组的术后排气时间[4(2,6)d与2(1,3)d, P=0.024]和术后进固体食物时间[7(4,9)d与4(3,5)d, P=0.019]长于ICUD组。ECUD组和ICUD组术后住院时间[8(5,11)d与6(5,9)d, P=0.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术后早期(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19.6%(24/122)与34.2%(28/82), P=0.029]、早期轻微(Clavien-Dindo 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13.9%(17/122)与25.6%(21/82), P=0.007]、晚期(术后30~90 d)严重(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发生率[4.1%(5/122)与10.1%(8/82), P=0.039]明显低于ECUD组;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7%(7/122)与8.5%(7/82), P=0.089]、晚期总并发症发生率[15.6%(19/122)与16.1%(13/82), P=0.345]、晚期轻微并发症发生率[11.5%(14/122)与6.0%(5/82), P=0.085]与ECU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与ECUD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21(14,25)枚与19(15,24)枚]、淋巴结阳性率[10.7%(13/122)和10.0%(8/82)]、切缘阳性率[3.3%(4/122)与4.8%(4/82)]和术后病理分期[T 1期~T is期:25例(20.3%)与14例(17.1%); T 2期~T 3期:97例(79.7%)与68例(8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ICUD组和ECUD组术后切口疼痛分别为43例(35.6%)和46例(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CUD组术后30 d和90 d再入院率分别为1.6%(2/82)和4.9%(6/82),ECUD组术后30 d和90 d再入院率分别为1.2%(1/122)和9.8%(8/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体内Bricker术治疗肌层浸润性或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安全且可重复的手术方式。腔镜下完全体内重建膀胱切实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肠管功能恢复快、术后早期并发症少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常染色体亚显微相互易位致反复不良妊娠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1个孕中期反复出现结构异常胎儿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的可能原因,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sequencing, CNV-seq)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胎儿组织及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进行分析鉴定。 结果:CNV-seq结果显示胎儿基因组存在一段6.59 Mb重复(7p22.3-p22.1)与一段3.81 Mb缺失(4p16.3);父母G显带核型未见明显异常;FISH结果显示父亲4号染色体短臂末端与7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存在微小片段的相互易位。结论:7p微重复与4p微缺失可能是导致该家系胎儿发育异常的原因。这些染色体组的微小结构畸变源于父亲存在的隐匿染色体平衡易位。在常规染色体检查无特殊且反复出现不良妊娠的夫妻中,应该考虑到亚显微染色体相互易位的可能,并经FISH等检测技术予以确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NV-seq在先天性唇腭裂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唇腭裂与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s)的关系及筛选可疑候选基因。方法:采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 sequencing,CNV-seq)技术对先天性唇腭裂外周血或羊水标本进行全基因组CNVs检测。结果:42例样本检测成功率100%,共检出5例致病性CNVs(11.9%),均发生在综合征型唇腭裂(22.7%,5/22),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未检出致病性CNVs(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23)。本研究共检出7个致病性CNVs,分别为14q32.31q32.33微缺失、18q21.31q23微缺失、4p16.3p14微缺失、18q22.1q23微重复、5p15.33微缺失、9p24.3p13.2微重复和17q12微缺失。在检出的致病性CNVs区间,共筛选出5个可能与唇腭裂相关的可疑候选基因,分别为 BRF1、 TXNL4A、 FGFR3、 NSD2和 BNC2。 结论: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生与染色体CNV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5个可能与唇腭裂相关的候选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肝转移灶射频消融术与开腹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术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肝转移灶射频消融术(RFA)与开腹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7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80例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0例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肝转移灶RFA,设为腹腔镜联合RFA组;60例患者行开腹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术,设为开腹手术组.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①腹腔镜联合RFA组和开腹手术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联合RFA组无中转开腹.腹腔镜联合RF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体并发症、死亡、腹痛、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胸腔积液、非结石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5±34) min、(451±197) mL、31例、0、18例、6例、6例、4例、3例、2例、(13±4)d,开腹手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5±49) min、(794±204) mL、42例、l例、15例、9例、10例、11例、5例、5例、(19±4)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体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83,9.394,x2=4.232,t=9.148,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死亡、腹痛、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胸腔积液、非结石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76,0.686,1.154,3.733,0.134,0.607,P>0.05).②腹腔镜联合RFA组患者术前、术后ld、术后3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70±9)U/L、(399±36) U/L、(231±19) U/L,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21±3) μmol/L、(26±3) μmol/L、(23±5)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17.3±2.4)s、(20.2±4.4)s、(18.9±2.8)s;开腹手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8±8) U/L、(412±39) U/L、(253±22) U/L,TBil分别为(21 ±4) μmol/L、(28±4) μmol/L、(27±8) μmol/L,PT分别为(16.6±3.0)s、(22.1±5.2)s、(20.1±4.4)s.两组患者术前、术后ld、术后3dALT、TBil、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727,13.115,4.194,P<0.05).(2)随访和生存情况:12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7~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腹腔镜联合RFA组患者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和l、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3.3%、11.9%、85.0%、40.0%,开腹手术组患者分别为20.0%、12.8%、83.3%、38.3%,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45,0.069,0.012,0.196,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联合RFA组肝转移灶数目为1个、2个、3个、>3个患者术后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3.3%、38.2%、40.0%、16.7%,不同肝转移灶数目患者2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49,P<0.05).开腹手术组肝转移灶数目为1个、2个、3个、>3个患者术后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0.0%、35.7%、40.0%、15.4%,不同肝转移灶数目患者2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49,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肝转移灶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具有微创优势;肝转移灶数目少,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