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时骨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对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99Tcm-MDP三时骨显像(TPBS)联合SPECT/CT对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9例疑似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及后期随访等进行综合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组(骨髓炎组)和对照组(非骨髓炎组),对比分析三时骨显像联合SPECT/CT对慢性骨髓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 99Tcm-MDP三时骨显像联合SPECT/CT诊断慢性骨髓炎的敏感度为90.7%(39/43),特异度为88.5%(23/26),准确性为89.9%(62/69),阳性预测值为92.9%(39/42);阴性预测值为85.2%(23/27).结论 99Tcm-MDP三时骨显像联合SPECT/CT在慢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对临床诊断慢性骨髓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取81例因不明原因骨痛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入院后均注射锝99-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740~1110 MBp,于注射后3~6 h进行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可疑病灶进行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参考显像平面图片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PECT图像与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结果不确定性对比,SPECT-CT融合图像低于SPECT图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116,P<0.05).在81例患者中肿瘤骨转移为33例,无肿瘤骨转移48例,SPECT-CT融合图像明确诊断77例(95.06%),显著高于SPECT图像44例(54.3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99,P<0.05).结论:针对肿瘤骨转移临床诊断时,SPECT-CT融合显像的使用与SPECT显像相比较,可有效提高疾病进展的鉴别能力与骨转移情况的确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模态融合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模态融合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增益价值.方法 112例肺癌患者,静脉注射99 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25 MBq后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多模态融合骨显像.比较全身骨显像和多模态融合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112例肺癌患者中,骨转移者65例,非骨转移者47例.多模态融合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优于全身骨显像(93.8% vs.70.8%、95.7% vs.68.1%和94.6% vs.69.6%)(x2=11.89、12.14和23.86)(P<0.05).结论 多模态融合骨显像实现功能显像和解剖影像的有效结合,对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具有较高增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99Tcm-MDP骨显像评估脊柱骨样骨瘤及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骨显像对脊柱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疗效评估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射频消融的7例脊柱骨样骨瘤及成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骨显像、CT表现与患者症状、随访结果的关系.结果 7例患者(其中骨样骨瘤4例,成骨细胞瘤3例)接受8次射频消融.治疗后2例无疼痛复发,第3、6个月骨显像呈轻度浓聚,其中1例第3个月CT示病变缩小,第12个月消失.3例第4~5个月疼痛复发,骨显像呈轻度浓聚1例,显著浓聚2例,同期CT示病变较治疗前均无变化,继续随访患者疼痛消失.2例射频消融后仍有间断轻度疼痛,第9、12个月骨显像均呈显著浓聚,同期CT示病变缩小1例,增大1例,患者后续分别行手术和再次射频消融.结论 骨显像能够早期判断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后病变的活性.骨显像轻度浓聚预示病变治愈,显著浓聚提示病变尚存活性,需继续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髌骨副脊索瘤99Tcm-MDP SPEC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女性,74岁.因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年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休息、理疗后症状时轻时重,现发现右膝外侧一肿物,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10年余.查体:步态跛行,右膝外侧可见约2cm×2cm圆形肿物,高出皮面约0.3cm,质地软,囊性感,右膝关节髌骨内侧缘压痛明显,活动度伸直3°,屈曲约110°,右髌骨研磨试验(+),浮髌、侧方应力试验(-),内外侧麦氏征可疑阳性,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血生化、降钙素原、碱性磷酸酶、肿瘤标志物均无明显异常;红细胞沉降率66mm/1h;C反应蛋白定量61.4(< 0.3) mg/dL.X线摄影片显示:右髌骨内缘密度欠均匀.全身骨显像:注射99 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 740MBq,2h后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显像(图1,2):右侧髌骨见偏心性骨质破坏,放射性摄取减低,相邻骨放射性摄取增高,髌骨周围见条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99Tcm-MDP骨显像腰椎标准摄取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不同骨密度(BMD)患者99 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 Tcm-MDP)骨显像腰椎标准摄取值(SUV)的差异,并分析其与BM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接受99 Tcm-MDP全身骨显像、腰椎SPECT/CT断层显像及双能X线腰椎BMD检测患者,根据BMD结果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n=18)、骨量减低组(n=24)和骨质疏松组(n=20),比较3组腰椎平均SUV(SUVmean)、最大SUV(SUVmax)及BMD等的差异,分析其与腰椎平均CT值、患者年龄、体质量及身高的相关性.结果 腰椎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7.39±1.84和4.90±1.27,均与BMD呈正相关(r=0.64、0.63,P均<0.01).腰椎SUVmax、SUVmean和BMD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33、-0.44、-0.43,P均<0.05),与体质量(r=0.42、0.30、0.35)及平均CT值(r=0.56、0.59、0.73)呈正相关(P均<0.05),与身高无明显相关(P均>0.05).3组间腰椎SUVmax、SUVmean、BMD和平均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9、30.50、94.85、30.24,P均<0.01).骨量减低组腰椎SUVma、SUVmean、BMD和平均CT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低组(P均<0.01).结论 99TCm-MDP骨显像腰椎SUV可用于评价骨质疏松及评估疗效.腰椎SUVmax及SUVmean均与BMD呈正相关.骨质疏松患者腰椎SUVmax和SUVmean明显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99Tcm-MDP三相骨显像联合CT成像对创伤后骨髓炎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99Tcm-MDP三相骨显像(TPBS)联合CT扫描诊断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76例创伤后骨折愈合不良患者(男49例,女27例,年龄19~65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99Tcm-MDP三相骨显像和骨折部位CT扫描,根据术后临床诊断及随访结果,分析三相骨显像中单一应用血流相、血池相和CT以及联合应用三相骨显像与CT扫描诊断创伤后骨髓炎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并通过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创伤后骨髓炎的诊断,单一应用血流相的灵敏度为88.1%(37/42),特异性为73.5%(25/34),准确性为81.6%;单一应用血池相的灵敏度为85.7%(36/42),特异性为67.6%(23/34),准确性为77.6%;单一应用CT扫描的灵敏度为73.8%(31/42),特异性为64.7%(22/34),准确性为66.7%.三相骨显像联合CT扫描诊断骨折术后感染的灵敏度为90.5%(38/42),特异性为85.3%(29/34),准确性为88.2%.99Tcm-MDP TPBS联合CT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度高于单一应用血流相或血池相,99Tcm-MDP TPBS联合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高于单一应用CT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9Tcm-MDP三相骨显像联合CT扫描能够通过提高诊断特异性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在创伤后骨髓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增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99Tcm-MDP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诊断骨外肿瘤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99 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诊断骨外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骨外肿瘤患者94处病灶,观察其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表现,并分析二者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单纯全身骨显像准确诊断52处骨外肿瘤,准确率55.32%(52/94);其余42处病灶中,35处(35/94,37.23%)因影像学表现与骨骼存在重叠而误诊为转移性骨肿瘤,7处(7/94,7.45%)因病灶99 Tcm-MDP摄取低于邻近骨骼而致漏诊.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诊断全部94处骨外肿瘤,准确率100%(94/94).94处病灶中,49处接受病理学检查,其中33处(33/49,67.35%)病灶内见粗大钙化、9处(9/49,18.37%)见细微钙化;C T检出61处(61/94,64.89%)钙化,未显示9处细微钙化.结论 99 Tcm-MDP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可提高诊断骨外肿瘤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影响全身骨显像检查图像质量的各种因素,探讨提高检查图像质量的措施.方法 对我科室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547例患者的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将检查图像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组,对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的18种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运用Logistics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547例全身骨显像检查图像中,满意图像459例,不满意图像88例.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按OR值排列依次为注射技术原因造成的显影液外渗、图像采集时间、化疗史、性别.结论 明确全身骨显像检查图像质量的各种相关因素,对于可人为控制的因素进行改进,对于提升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甲氨蝶呤及艾拉莫德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99Tcm-MDP)联合甲氨蝶呤及艾拉莫德对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收集54例活动性RA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艾拉莫德片;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99Tcm-MDP,于第0、12、24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缓解(ACR)20/50/70缓解率均在第12或24周高于对照组(P<0.05);经24周规律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晨僵时间、DAS28、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估(PtGA)、医生总体评价(PhGA)、C反应蛋白(CRP)、血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疾病活动相关指标较基线值下降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与艾拉莫德治疗联合99Tcm-MDP注射液后可更为有效地减轻活动性RA患者的疾病活动,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