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期个体化治疗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下肢复杂畸形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采用分期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神经源性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复杂下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治的10例神经源性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下肢复杂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期行软组织松解、肌腱转移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畸形,二期根据患者术后步态及下肢畸形程度予以个体化适量截骨辅助增加Ilizarov外架延长、踝上截骨术及股骨远端截骨术等相关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18个月踝关节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8个月下肢生物力线相关影像学参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均为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无针道口、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6~24个月.术后各时间点AOFAS评分较术前查体时增加(P<0.05),VAS评分较术前查体时降低(P<0.05).术后18个月下肢生物力线相关影像学参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分期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神经源性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复杂下肢畸形可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联合坚骨胶囊口服在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治疗Hepple 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关节腔注射联合坚骨胶囊口服在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治疗Hepple 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 of the talus,OL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纳入45例Hepple Ⅴ型OLT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2~39岁,中位数31岁.左侧20例,右侧25例.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治疗,术后经踝关节内侧间隙向关节腔内注射5 mL自体PRP,并于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坚骨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含量.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均获3个月以上随访.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7.69±1.16)分,术后3个月(2.47±0.26)分;踝关节活动度,术前42.14°±4.38°,术后3个月63.62°±6.41°;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66.73±6.17)分,术后3个月(91.27±4.18)分;TGF-β1血清含量,术前(214.36±18.34)ng·mL-1,术后 3 个月(36.47±4.55)ng·mL-1;VEGF 血清含量,术前(129.76±11.37)ng·mL-1,术后 3 个月(281.36±19.75)ng·mL.结论:在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后应用自体PRP关节腔注射联合坚骨胶囊口服治疗Hepple Ⅴ型OLT,能够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软骨损伤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节镜下髓心减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髓水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髓心减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距骨骨髓水肿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7例距骨骨髓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5~56岁[(45.7±4.3)岁]。均采用关节镜下髓心减压术联合PR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12个月使用MRI测量的距骨骨髓水肿最大面积,踝关节活动度(ROM)。术前、术后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情况及踝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1个月[(16.7±2.1)个月]。手术时间为45.2~68.5 min[(53.4±12.4)min]。伤口均Ⅰ期愈合。骨髓水肿最大面积由术前(28.2±6.9)mm 2减小至术后6,12个月的(16.3±5.7)mm 2、(7.1±1.7)mm 2( P均<0.01);踝关节ROM由术前(52.2±8.9)°增加至术后6,12个月的(72.3±3.1)°、(83.1±2.8)°( P均<0.01);VAS由术前(8.2±0.6)分减少至术后6,12个月的(6.5±0.4)分、(3.1±0.8)分( P均<0.01);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32.4±4.8)分增加至术后6,12个月的(54.4±6.5)分、(88.7±4.3)分( P均<0.01)。与术后6个月比较,术后12个月骨髓水肿最大面积、踝关节ROM、VAS及AOFAS踝-后足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1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皮肤麻木,行营养神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关节镜下髓心减压术联合PRP治疗距骨骨髓水肿能有效减少骨髓水肿范围、提升踝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踝关节Dias-Tachdjian分型旋后外旋Ⅱ度损伤腓骨骨折治疗方案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儿童踝关节Dias-Tachdjian分型旋后外旋Ⅱ度损伤腓骨骨折内固定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和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69例Dias-Tachdjian分型旋后外旋Ⅱ度损伤的儿童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男41例,女28例;年龄(10.1±1.4)岁;左侧37例,右侧32例;根据是否进行腓骨内固定分为2组:A组21例(术中解剖复位胫骨远端骨折后内固定腓骨骨折),B组48例(术中解剖复位胫骨远端骨折后不内固定腓骨骨折)。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末次随访时行双下肢全长及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患侧胫骨远端外侧角(LDTA)、患侧胫骨远端前倾角(ADTA)和双侧踝关节胫距角差值,同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并记录骨骺早闭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术后获(19.5±4.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B组患儿患侧LDTA分别为89.6°(87.9°,90.5°)、88.6°±1.9°,患侧ADTA分别为80.9°(79.0°, 81.4°)、80.0°(78.6°, 81.2°),双侧踝关节胫距角差值分别为1.1°±0.5°、1.2°±0.5,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9.5±5.2)、89.0(87.0,92.0)分,以上项目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A、B组的骨骺早闭发生率分别为14.3%(3/21)和14.6%(7/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儿童踝关节Dias-Tachdjian分型旋后外旋Ⅱ度损伤患儿腓骨骨折内固定与否对踝关节影像学角度和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踝关节旋后外旋Ⅱ度损伤患儿胫骨远端得到解剖复位后,腓骨骨折可不行内固定治疗,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双平面Chevron内踝截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软骨损伤合并骨囊肿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双平面Chevron内踝截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软骨柱损伤合并骨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6例距骨软骨损伤合并骨囊肿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2~50岁,平均36.2岁;按照Hepple分型:Ⅳ型5例,Ⅴ型21例。关节镜评估距骨软骨损伤程度和范围,Chevron内踝截骨暴露距骨内侧软骨损伤区,彻底清除不稳定软骨,新鲜化处理骨囊肿硬化壁,取同侧股骨内髁非负重区骨软骨柱植入至距骨软骨损伤区。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年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踝关节Karlsson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平均为20.6个月(12~3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感染、囊肿复发及畸形愈合等术后并发症,供侧膝关节未见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患侧踝关节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4.3±3.9)分提高至术后1年(89.5±5.1)分,Karlsson评分由术前(60.5±5.5)分提高至术后1年(85.2±6.9)分,VAS评分由术前(6.2±1.1)分降至术后1年(1.8±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为(94.7±1.9)分,术后1年为(94.1±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双平面Chevron内踝截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软骨损伤并骨囊肿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和改善踝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距下关节稳定术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中远期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稳定术(extraosseous talotarsal stabilization,EOTTS)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11例(21足)柔韧性平足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15足),女3例(6足);年龄(9.7±1.4)岁,范围在8~12.5岁。本组患儿均应用跗骨窦螺钉行EOTTS,并随访5年以上。收集患儿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的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和距骨跟骨角(TCA),收集前后位X线片测量距骨第一跖骨角(T1MT)和距骨第二跖骨角(T2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量表对患儿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足部疼痛及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7.4±4.8)个月,范围在60~75个月。Meary角由术前的(15.0±4.6)°降至术后的(0.7±0.5)°,末次随访时为(0.7±0.7)°;TCA由术前的(43.4±10.0)°降至术后的(30.9±2.9)°,末次随访时为(29.3±2.6)°;T1MT由术前的(15.5±3.5)°降至术后的(7.5±2.4)°,末次随访时为(6.5±2.3)°;T2MT由术前的(29.6±5.1)°降至术后的(11.6±1.2)°,末次随访时为(12.5±2.1)°;VAS量表评分由术前的(5.5±0.7)分降至术后的(1.0±0.6)分,末次随访时为(1.6±0.8)分;AOFAS量表评分由术前的(69.4±3.9)分升至术后的(91.8±3.0)分,末次随访时为(90.6±2.8)分。上述各项参数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上述各项参数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儿术后症状消失,无复发。2例(2足)术后早期出现局部疼痛,经治疗后好转,无螺钉移位或脱出。 结论:EOTTS可有效改善儿童柔韧性平足症外观,缓解负重及行走时的疼痛症状,中远期随访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踝上弧形截骨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踝上弧形截骨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行踝上弧形截骨治疗的13例内翻型踝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16~65岁,平均47.2岁;采用改良的Takakura分期对关节炎分期:2期3例,3a期4例,3b期6例。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足部功能指数(FF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炎Takakura分期、背伸、跖屈角度及整体活动度(ROM)、胫骨远端关节面正位角(TAS)、胫骨远端关节面侧位角(TLS)及距骨倾斜角(TT)。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9个月(平均17.2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86.5±8.0)分]、FFI(14.5±1.6)、VAS评分[(1.5±1.0)分]、Takakura分期(2.7±1.3)、ROM(39.4°±8.0°)、TAS(92.4°±6.0°)、TT(3.7°±4.4°)较术前[(68.3±14.4)分、43.7±3.0、(4.2±1.4)分、3.2±0.8、43.3°±7.6°、78.2°±8.3°、7.0°±5.1°]显著改善,背伸角度(10.9°±4.4°)较术前(13.6°±5.1°)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跖屈角度(28.5°±5.2°)、TLS(78.1°±5.3°)与术前(29.7°±4.6°、77.8°±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踝上弧形截骨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炎进展和功能,但可能会对背伸功能造成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收治的28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3~69岁[(33.8±13.7)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 cm×2 cm~18 cm×1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4 cm~24 cm×10 cm。根据创面条件分别采用急诊清创、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或清创后Ⅱ期皮瓣移植修复。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以及受区、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患肢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评价皮瓣外观。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0个月[(17.4±5.9)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愈合,转位皮瓣色泽接近受区皮肤、外形可,均未行皮瓣修薄手术。术后1周内3例皮瓣供区出现切口两侧麻木,术后2个月左右自行恢复正常,1年后所有皮瓣恢复部分浅痛觉。无患肢血运障碍、筋膜间隔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56~95分[(82.3±15.2)分],显著高于术前的17~68分[(35.7±13.4)分]( P<0.01),其中优2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末次随访时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为4~10分[(7.6±2.9)分],其中优6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为75%。 结论: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能较好地恢复患肢的外观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在难治性跖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难治性跖筋膜炎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采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的28例30足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13足,女15例17足;年龄22~57(40±11)岁。症状持续时间8~24(17.0±4.6)个月。观察项目:(1)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症状缓解情况等;(2)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跟痛评分(CS),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手术治疗的功能效果。结果:2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24(16.9±3.7)个月。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及神经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存在足跟部内侧疼痛症状,足趾及踝关节运动理想,无挛缩或畸形。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侧足跟部的VAS、CS、AOF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末次随访患侧足跟部的VAS评分为0分,CS评分为(96.2±4.7)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5.1±4.5)分,获得优27足、良3足,优良率100%。 结论:对于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是临床治疗中可供选择的一种疗效较为满意的微创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胫后肌与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介绍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操作方法、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以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16—2018年收治的21例高弓内翻足患儿为研究对象,共25足;手术时患儿年龄(11.10±2.08)岁,随访(4.37±1.14)年。通过足部软组织松解、截骨治疗(骰骨、内侧楔骨或中跗关节截骨等)矫正足部畸形,畸形矫正后通过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平衡足部内、外侧肌肉力量。使用克氏针固定截骨端及踝关节,术后石膏固定六周;术后一年通过佩戴可行走支具及手法按摩巩固疗效。术前、术后随访均拍摄负重位足正侧位及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足功能(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经过手术治疗,21例均能恢复正常负重行走。1例术后畸形复发,行进一步手术治疗;1例出现皮肤坏死,换药后愈合。Kite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术后3年以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973, P=0.162)。Hibbs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831, P<0.001),通过两两比较发现,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Hibbs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但术后、末次随访Hi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eary角和跟骨矩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且随着时间推移,Meary角和跟骨矩角有逐渐减小的趋势。AOFAS评分及FAAM评分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治疗儿童高弓内翻足操作简单,足内、外侧背屈力量平衡效果满意,可以较好地维持手术后足部畸形矫正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