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P敏感性钾通道基因突变致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道1例ATP敏感性钾通道( K ATP)基因突变所致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为24岁女性,健康体检偶然发现血糖升高及尿糖(++++)、尿蛋白(+++)。患者对磺脲类药物治疗敏感,临床疑诊MODY。通过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 KCNJ11基因突变位点筛查并使用生物信息学蛋白功能预测软件进行功能预测分析,发现患者及其父亲携带 KCNJ11(NM_000525.3)c.11G>A(p.Arg4His)杂合突变。患者使用小剂量磺脲类药物治疗,随访血糖控制良好。其父亲的高血糖通过饮食控制及规律运动,获得良好控制。结合患者诊疗经过和相关文献报道,提示临床在MODY的临床诊断上应加强与非典型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的鉴别,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胰腺病变42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42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2例儿童胰腺病变患者年龄1 d至12岁,平均年龄4.25岁。男性23例,女性19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呕吐、持续性低血糖等。B超及CT检查示胰腺占位性病变31例,未见明显病变11例。病理学检查,42例儿童胰腺病变中肿瘤性病变22例(52.4%),上皮来源18例,9例胰母细胞瘤见上皮性肿瘤细胞呈粗梁状排列,其中见多少不等的鳞状小体。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镜下见出血坏死性囊腔以及单一形态的上皮样细胞,呈实性片状、巢状或假乳头排列。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见肿瘤细胞条索状或巢团状分布,1例核分裂象约3/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5%,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G2;1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活跃,约25/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80%,符合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1例腺泡细胞癌见瘤细胞丰富,呈实性、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间质少,瘤细胞形态一致,可见单个明显核仁。间叶源性肿瘤4例,其中卡波西血管内皮瘤3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例。非肿瘤性病变20例(47.6%),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11例,其中弥漫型7例,镜下胰腺腺泡之间胰岛散在分布,部分体积增大,并可见异常大胰岛细胞核;局灶型3例,镜下胰腺组织局灶可见胰岛明显增生,呈团巢状结节(0.6~1.5 cm);不典型型1例,胰腺组织内广泛胰岛增生,并可见增生的团巢样结节散在分布。另见假性囊肿7例,先天性囊肿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胰母细胞瘤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及细胞角蛋白(CK)8/18,β-catenin在鳞状小体胞核呈阳性,其余成分胞膜阳性。实性-假乳头状瘤表达CD10、cyclin D1、CD99、波形蛋白、CD56,β-catenin胞核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Kpan、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CgA)、CD56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腺泡细胞癌CK8/18及胰蛋白酶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表达。结论:儿童胰腺病变病理类型广泛,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是新生儿胰腺外科病理最常见病变;儿童胰腺肿瘤罕见,多为恶性,明确病理诊断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于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诊治流程及策略的建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是婴幼儿期及儿童期持续性、复发性低血糖最主要的病因。因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基因突变,造成胰岛素分泌途径相关蛋白结构或功能受损,使胰岛β细胞无法因血糖水平而相应地调节胰岛素分泌,故而继发低血糖。迄今已发现了15种与之相关的致病基因,相应地构成14种遗传学类型,其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类型是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根据胰腺组织学特征的不同,CHI可分为弥漫型、局灶型及非典型型。首选胰腺 18氟-L-3-4-多巴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扫描技术协助CHI的组织学分型。临床工作中,对怀疑存在高胰岛素性低血糖患者,应立即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关指标评估,明确CHI诊断并根据不同类型遗传学类型特点,指导患者治疗并根据诊治流程及时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避免反复发作低血糖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KCNJ11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同类型糖代谢异常
编辑人员丨1天前
KCNJ11基因编码ATP敏感性钾通道(K ATP)的Kir6.2亚基,是调节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重要基因。KCNJ11基因不同突变位点可导致一系列连续的、不同轻重的糖代谢异常,包括新生儿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13、2?型糖尿病、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磺脲类降糖药物可与K ATP通道中的磺酰脲类受体1(SUR1)结合,导致通道关闭,继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KCNJ11基因突变所致的新生儿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13、2?型糖尿病患者可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二氮嗪可使K ATP通道保持开放,是治疗K ATP通道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首选治疗药物,对内科治疗无效的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通常需要行不同程度的胰腺切除术以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临床表现推测可能具有基因突变的人群,行基因检测明确变异情况,以获得更加精准合理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发生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针对现有机制采取的措施尚未取得理想的心肌保护作用,所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关系密切,在MIRI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调节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线粒体动力学、自身线粒体输注、心磷脂、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和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离子通道与MIRI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MIRI发生机制,制定防治措施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TP敏感性钾通道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临床及遗传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ATP敏感性钾通道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K ATP-H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征。 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45例经遗传学确诊为K ATP-HI的患儿及其家系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特征、诊疗过程、致病基因突变情况和后期随访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K ATP-HI相关致病基因ABCC8和KCNJ11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45例K ATP-HI患儿中,新生儿期发病34例(75.6%),21例(46.7%)首发症状为抽搐。39例应用二氮嗪治疗,其中12例(30.8%)有效,16例(41.0%)无效,11例疗效不明确。对二氮嗪治疗疗效不确定或无效的患者中18例进一步应用奥曲肽治疗,其中13例(72.2%)有效,3例无效,2例疗效不明确。10例因药物治疗无效或18氟-左旋多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DOPA PET)明确为局灶型病变患儿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2例行次全胰腺切除术治疗,术后均继发糖尿病。45例K ATP-HI患儿中1例同时携带ABCC8和KCNJ11突变;10例携带ABCC8复合杂合突变;34例携带ABCC8或KCNJ11单基因突变,其中父系遗传的K ATP-HI患儿21例,母系遗传的K ATP-HI患儿3例,新生突变的K ATP-HI患儿6例。 结论:二氮嗪治疗对多数K ATP-HI患儿无效,而奥曲肽治疗有效率更高。局灶型病变的患儿行胰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次全胰腺切除术后有继发糖尿病的风险,故术前明确患儿的胰腺组织学类型极为重要。ABCC8和KCNJ11基因突变是K ATP-HI的主要致病基因,携带ABCC8或KCNJ11单个基因突变的K ATP-HI患者中,以父系遗传者占多数。部分K ATP-HI患儿低血糖症状可自行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硫氢化钠对经烧伤大鼠血清干预的大鼠表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硫氢化钠对经烧伤大鼠血清(下称烧伤血清)干预的大鼠表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10只8个月龄雄性SD大鼠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下称正常血清),取30只8个月龄雄性SD大鼠制成Ⅲ度烧伤后制备烧伤血清,取分离自10只1 d龄SD大鼠的表皮细胞(第3代)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用正常血清处理的正常血清组和烧伤血清处理的烧伤血清组,分别于培养1、2、4、6、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后续烧伤血清干预时间。将细胞分为仅用烧伤血清处理的烧伤血清对照组和用烧伤血清+相应终物质的量浓度硫氢化钠处理的50、100、150、200、250 μmol/L硫氢化钠组,烧伤血清干预后培养30 min,同前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后续硫氢化钠干预浓度。将细胞分为仅用烧伤血清处理的烧伤血清对照组和用烧伤血清+相应试剂处理的单纯硫氢化钠组、单纯格列本脲组、硫氢化钠+格列本脲组,烧伤血清干预后培养5、10、15 min,同前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后续格列本脲干预时间。将细胞分为烧伤血清处理的烧伤血清对照组和用烧伤血清+相应试剂处理的单纯硫氢化钠组、单纯格列本脲组、硫氢化钠+格列本脲组,按相应试剂处理时间培养结束,提取线粒体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水平。除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蛋白检测样本数为3外,其余指标样本数均为10。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LSD检验、Bonferroni校正。 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烧伤血清组仅培养4、6 h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 t=4.02、6.42, P<0.05);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组内细胞存活率各时间点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9.74、4.48, P<0.05或 P<0.01)。选取培养4 h作为后续烧伤血清干预时间。烧伤血清干预后培养30 min,与烧伤血清对照组比较,仅150、200、250 μmol/L硫氢化钠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 P<0.01)。选取150 μmol/L作为后续硫氢化钠干预浓度。与烧伤血清对照组比较,单纯格列本脲组烧伤血清干预后培养5、15 min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 P<0.05),单纯格列本脲组烧伤血清干预后培养10 min及单纯硫氢化钠组各时间点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 P<0.05或 P<0.01);硫氢化钠+格列本脲组各时间点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单纯硫氢化钠组( P<0.05)。仅单纯格列本脲组组内细胞存活率各时间点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81, P<0.01)。选取培养5 min作为后续格列本脲干预时间。烧伤血清干预后培养35 min,与烧伤血清对照组的(1.62±0.08)nmol·min -1·mg -1、0.682±0.063比较,单纯硫氢化钠组细胞CCO活性[(1.99±0.09)nmol·min -1·mg -1]和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水平(0.932±0.014)明显升高( P<0.01),单纯格列本脲组细胞CCO活性[(1.44±0.09)nmol·min -1·mg -1]和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水平(0.600±0.012)明显降低( P<0.01);硫氢化钠+格列本脲组细胞CCO活性[(1.79±0.06)nmol·min -1·mg -1]和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水平(0.744±0.071)明显低于单纯硫氢化钠组( P<0.05或 P<0.01)。 结论:硫氢化钠能够提高经烧伤血清干预的大鼠表皮细胞的存活率,与减轻表皮细胞线粒体损伤有关,并且由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介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疗效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尼可地尔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扩张剂,具有类硝酸酯和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KATP)通道开放的双重作用。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可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冠状动脉微循环,通过作用于多种信号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抑制微血栓形成,增加心肌灌注,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还可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还可通过多种细胞膜酶信号通路,使细胞内流出的钾离子明显增加,引起细胞膜超极化,并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流动,抑制细胞内钙超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减轻再灌注损伤。因此,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突变单基因糖尿病病例系列报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是最常见的单基因糖尿病类型之一,其中,MODY12和MODY13是由编码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基因[即ATP结合转运子亚家族成员8基因( ABCC8)和整流性钾离子通道J家族11因子基因( KCNJ11)]突变导致的。对于这类疾病,磺脲类药物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将有助于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该文报道了3例起病年龄在30岁以下,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初诊时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糖尿病,而经过基因检测最终诊断为ATP敏感性钾通道突变所致的成人单基因糖尿病的病例,其中1例为 ABCC8突变所致(已报道位点),2例为 KCNJ11突变所致(新发突变)。我们对3例患者尝试使用瑞格列奈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提示瑞格列奈在治疗此类疾病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琥珀酸脱氢酶在缺氧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mito-K ATP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琥珀酸脱氢酶(SDH)在缺氧后处理(HPC)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 ATP)的关系。 方法:分离成年雄性SD大鼠心肌细胞并培养48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 n=24):空白对照组(Nor组)、缺氧复氧组(H/R组)、SDHA-siRNA腺病毒+缺氧复氧组(siRNA+H/R组)、HPC组、SDHA-siRNA腺病毒+HPC组(siRNA+HPC组)、5-羟葵酸(5-HD)+HPC组和SDHA-siRNA腺病毒+5-HD+HPC组(siRNA+5-HD+HPC组)。Nor组常氧条件下持续培养195 min。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制备:5%CO 2+1%O 2+94%N 2条件下缺氧45 min,复氧150 min。HPC方法:缺氧45 min时行3个循环的复氧5 min-缺氧5 min处理,继续复氧培养120 min。mito-K ATP阻断剂5-HD给药方法:缺氧30 min时加入终浓度为100 μmol/L的5-HD。各siRNA组心肌细胞成功转染SDHA-siRNA腺病毒,沉默SDHA表达。于复氧末,分别检测细胞活力、钙离子水平、SDH活性、ATP含量、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MMP)。 结果:与Nor组比较,H/R组细胞活力、ATP含量和MMP降低,mPTP开放程度、钙离子水平和SDH活性升高( P<0.05)。与H/R组比较,siRNA+H/R组和HPC组细胞活力、ATP含量和MMP升高,mPTP的开放程度、钙离子水平和SDH活性降低( P<0.05)。与HPC组比较,5-HD+HPC组细胞活力、ATP含量和MMP降低,mPTP开放程度、钙离子水平和SDH活性升高,siRNA+HPC组细胞活力、ATP含量和MMP升高,mPTP开放程度、钙离子水平和SDH活性降低( P<0.05)。与siRNA+HPC组比较,siRNA+5-HD+HPC组细胞活力、ATP含量和MMP降低,mPTP开放程度和钙离子水平升高( P<0.05),SDH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5-HD+HPC组比较,siRNA+5-HD+HPC组SDH活性降低,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PC可能通过降低SDH活性,开放mito-K ATP,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