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训练改善儿童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视觉训练对儿童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2-01/2023-04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视光中心行视觉训练的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患者57例114眼,年龄8.25±1.94岁.记录患者训练前后的屈光度、视疲劳量表问卷及视功能检查,视功能主要包括Worth 4点灯检查双眼视,Von-Graefe法测量远、近隐斜视,梯度法检查AC/A,移近法测量集合近点,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交叉柱镜测量调节反应,翻转拍测量调节灵活度.根据患者视功能及视疲劳情况制定训练方案.训练1 mo分别与训练前及训练3 mo比较.结果:训练前,训练1 mo时31例患者视疲劳量表得分分别为 26.00±6.77、19.57±8.90 分(P<0.05).训练前与训练1 mo时比较,近距离隐斜度数,集合近点,左、右眼调节幅度,NRA及PRA,左、右眼及双眼调节灵活度均显著改善(均P<0.05),远距离隐斜度数及调节反应比较无差异(均P>0.05).训练3 mo与训练1 mo左、右眼调节幅度,NRA、PRA及近隐斜视比较无差异(均P>0.05).训练前及训练1 mo,低度近视患者30例(SE:-1.99±1.22 D),低度远视患者3例(SE:+1.01±0.13 D)及正视患者24例(SE:+0.25±0.11 D)的视功能参数无差异(均P>0.05).训练1 mo后部分视功能大幅提高,训练3 mo时大部分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视觉训练可有效提高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儿童的双眼视功能,改善视疲劳症状,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能有效缓解儿童视疲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Scheimpflug成像断层扫描评估不同调节刺激下角膜参数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Scheimpflug成像系统评估健康眼角膜变化测量的可靠性,以及正常人群测量值的分布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7名健康受试者(54眼),分为正视组(13眼),近视组(17眼),远视组(4眼),散光组(20眼).所有病例接受了完整的眼科检查,使用Pentacam AXL系统分析不同调节刺激下(+2.00、0.00、-3.00 D)角膜检测参数变化.该研究分为2个阶段:重复性分析和健康人群不同调节刺激下角膜参数变化的特征.结果:在重复性分析中,在三种调节刺激下高度不对称指数(IHA)表现出最大的变异性,其余参数结果良好.正视组中,最大角膜曲率(Kmax)位置有显著差异(P<0.05);而散光组中Kmax、最小角膜厚度(MCT)、角膜球面像差、总像差、低阶像差均有显著差异(P<0.05).近视组Kmax的水平位置在2.00 D和-3.00 D时的位移存在显著差异(P=0.033),正视组Kmax的矢量大小变化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MCT在不同调节刺激下无显著差异(P≥0.109).结论:在不同调节刺激下,Kmax和MCT在健康角膜中的位置会发生显著变化,而这些调节相关角膜变化在屈光不正人群中有不同的趋势.Scheimpflug成像系统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眼对镜片度数变换敏感度阈值的探索及使用小进阶镜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测量人眼对镜片度数改变的敏感度阈值,研究小进阶镜片的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00例,每人随机选1眼作为受试眼。将所有受试眼按屈光度分为3组:低度远视组34眼,低度近视组32眼,中度近视组34眼。使用0.05 D进阶试镜箱对受试者双眼进行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主觉验光。红绿平衡时在受试眼上叠加0.05 D镜片,通过观察红绿视标清晰度的变化进行敏感度阈值检测,若不可达红绿平衡,说明敏感度阈值小于0.05 D。分别在0.25 D和0.05 D进阶处方上,对100只受试眼分别进行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视功能检测、双眼平衡对比。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95%眼对度数改变的敏感度阈值在0.05 D及以下,屈光度与敏感度阈值无相关性( P>0.05)。0.05 D进阶处方相比0.25 D进阶处方,矫正视力( Z=-7.40, P<0.001)和4种空间频率(3、6、12、18 c/d)下对比敏感度更好(均 P<0.001);0.05 D进阶处方和0.25 D进阶处方对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和调节性集合/调节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0.05 D进阶处方比0.25 D进阶处方,使人更容易获得双眼平衡( r=0.44, P<0.001)。 结论::在不影响视功能的情况下,小进阶的镜片更精准,提供更高清的视觉体验和双眼等同的清晰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通过调整Maltase视标边缘RGB像素模拟图像离焦性质对人眼调节反应和瞳孔直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通过调整Maltase视标边缘RGB像素模拟图像离焦性质对人眼调节和瞳孔直径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随机纳入23例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健康大学生(男10例,女13例),年龄(21.5±1.3)岁,等效球镜度(-2.53±1.13)D。在1块LCD屏的中央随机呈现14个边缘RGB像素经过调整的Maltase视标。每位受检者分别完成这14个注视任务,每个任务的时长为3 min,使用开放视野红外验光仪连续测量注视过程中的调节反应和瞳孔大小。实际调节反应值与调节需求的差值为调节误差,以实际调节反应值的均方根(RMS)作为调节微波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由Bonferroni校正的事后两两比较来评估Maltase视标的极性、离焦性质和边缘RGB类型对调节误差、RMS值和瞳孔直径的影响。结果::视标边缘RGB像素对调节误差的影响不显著。RMS值在正极性和负极性时分别为(0.22±0.08)D和(0.27±0.11)D,差值为0.05 D(95%置信区间:0.03~0.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极性、模拟的离焦性质和边缘类型对瞳孔直径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极性: F=19.41, P<0.001;离焦性质: F=6.42, P=0.019;边缘类型: F=8.89, P=0.005)。极性和离焦性质的交互作用对瞳孔大小有显著影响( F=8.59, P=0.008)。 结论::人眼对于视标的极性和其模拟的视网膜正负离焦性质是敏感的,注视正极性视标相较于注视负极性视标表现出更小的RMS值和瞳孔直径。调整Maltase视标边缘RGB像素对瞳孔直径的影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老视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老视是指随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下降导致视近困难,多在40岁以后出现症状。老视的矫治包括重建调节和改善症状两种,前者目前仍难以实现,而后者主要为配戴凸透镜。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摆脱框架眼镜的愿望,手术矫治的方法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手术矫治老视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在介绍该手术矫治老视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回顾近期文献综述应用不同算法进行手术的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山西省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及就业意向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山西省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及就业意向。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使用问卷星设计问卷,并于2021年5月期间通过山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定向推送给山西省在培全科住院医师(简称学员)。问卷内容包括学员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独立接诊能力、所在基地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满意度、对全科前景的认识及就业意向。汇总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多选题采用多重响应定义变量集的方法分析频率。结果:共发放问卷452份,收回有效问卷43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2%。434名学员的年龄为(27.4±4.6)岁,其中2018级155人(35.71%)、2019级131人(30.18%)、2020级148人(34.10%)。286人(65.9%)能独立完成腹穿、腰穿、胸穿、骨穿等具体操作,且随着培训时间延长,能完成相关操作的人员占比增加[2020级、2019级、2018级分别为73人(49.3%)、92人(70.2%)、121人(78.1%), χ2=29.39, P<0.001];372人(85.7%)能独立接诊常见病患者并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2020级、2019级、2018级能完成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35, P=0.188)。425人(97.9%)表示基地按照培训大纲安排轮转;390人(89.9%)表示出科考核包括理论和技能考核,且比例恰当;关于所在基地收治病例病种数是否满足培训细则要求,70人(16.1%)认为完全满足,144人(33.2%)认为大部分满足,197人(45.4%)认为基本满足,22人(5.1%)认为大部分不满足,1人(0.2%)认为完全不满足;368人(84.8%)表示带教老师经常对其病历书写进行指导。学员对全科带教老师和基地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者分别有174人(40.1%)和172人(39.6%);对住宿(或补助)比较满意者最多,为207人(47.7%),非常不满意者有38人(8.3%);对基本待遇比较满意者最多,为203人(46.8%),非常不满意者有35人(8.1%)。关于对全科专业的喜欢程度,24人(5.5%)非常不喜欢,67人(15.4%)不太喜欢,255人(58.8%)比较喜欢,88人(20.3%)非常喜欢;关于全科的发展前景,15人(3.5%)认为非常不乐观,92人(21.2%)认为不太乐观,219人(50.5%)认为比较乐观,108人(24.9%)认为非常乐观;关于就业意向为多选题,其中选择市级医院的人最多,为174人(40.1%),其次为选择县级医院者,为170人(39.2%),选择村卫生所的学员较少,仅9人(2.1%)。 结论:该调查中学员对全科住培基本满意,不满意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薪酬待遇和生活条件上,履约完成后最希望去县级和市级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V4c型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度及高度近视行V4c型ICL植入术60例(118只眼)的临床资料。术眼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11.26 ±3.87)D。观察术后拱高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比由Orbscan、IOLMaster、Pentacam及UBM所测得的角膜直径及前房深度的一致性。结果:眼前段OCT测量术后1 d、1、3、6及12个月拱高依次为:(0.635±0.201)mm、(0.608±0.194)mm、(0.581±0.195)mm、(0.597±0.171)mm及(0.495±0.158) mm。术后拱高与年龄呈负相关( r=-0.266, P=0.004),与角膜厚度呈负相关( r=-0.241, P=0.009),与前房深度、ICL直径、角膜直径及眼轴长度呈正相关( r=0.529、0.583、0.405及0.314,均 P<0.05),与性别、术前眼的屈光状态、是否植入散光矫正型ICL、角膜曲率及是否伴随睫状体囊肿均无相关( P>0.05)。Orbscan Ⅱ及Pentacam术前测量角膜直径的一致性好,Orbscan Ⅱ、Pentacam及UBM术前测量前房深度可互相参考。 结论:V4c型ICL植入术矫正中度及高度近视效果良好,拱高是术后安全的重要因素,术前精确的生物测量及术后定期的随访观察是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功能性视觉障碍2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视觉障碍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徐州复兴眼科医院确诊为功能性视觉障碍的儿童患者24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睫状肌麻痹后验光度数和视力、视野、色觉以及调节灵活度检查等资料,分析引起功能性视觉障碍的社会心理诱因、治疗以及预后情况。数据采用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24例功能性视觉障碍患者中男4例,女20例,年龄(9.8±2.0)岁。发病时间在1个月以内9例(37%),2~6个月10例(42%),大于6个月的5例(21%)。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见不同程度下降,右眼0.39±0.22,左眼0.40±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65, P=0.949)。20例(83%)以视力模糊为主诉。视野有异常的患者21例(87%),其中表现为周边不规则缺损8例(33%),向心性缩小8例(33%),中心和周边视野均累及5例(21%);仅3例(13%)未见明显视野异常。调节灵活度异常24例(100%)。引起功能性视觉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学业压力大所占比例最高有8例(33%),其次是在人际(同学)关系矛盾方面5例(21%),家庭婚姻因素4例(17%),存在想戴眼镜心理3例(13%),另有其他原因4例(16%)。治疗上给予屈光矫正、心理安抚和暗示治疗,最终预后良好,58%患者在1个月内恢复,91%患者于1年内恢复。 结论::儿童功能性视觉障碍以视力问题为最常见主诉,视野检查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色觉和调节功能多有异常,以学业压力大和人际(同学)关系矛盾为常见的社会心理因素,治疗以心理安抚和暗示为主,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反射痉挛 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性,21岁,因“双眼视物模糊伴重影3周”就诊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患者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视物模糊、复视、头痛眼胀。眼部检查显示患者存在间歇性外斜视,有时合并内斜视或正位,伴有瞳孔缩小和假性近视等体征。综合临床表现,诊断为间歇性外斜视并发近反射痉挛。患者接受了双眼外斜视手术,术后眼位得到纠正,未再出现近反射痉挛的症状和体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佩戴角膜塑形镜对正负相对调节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佩戴角膜塑形镜对正负相对调节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200例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濮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近视,随机分为两组,佩戴角膜塑形镜者作为试验组,未佩戴角膜塑形镜者作为对照组,每组100例。对比两组间正负相对调节力和试验组佩戴前后正负相对调节力。结果:佩戴2个月后,试验组负相对调节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55, P=0.340),而正相对调节力则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225, P=0.000)。试验组佩戴后正相对调节力优于佩戴前( t=9.763, P=0.000),而负相对调节力则佩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94, P=0.321)。 结论:正相对调节力是延缓近视进展的重要机制,佩戴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正相对调节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