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早期监测BAFF、AMH、IL-2预测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再发生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孕早期监测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抗米勒管激素(AMH)、白介素-2(IL-2)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再发生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10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观察组,根据患者早期妊娠情况分为非流产组(n=65)和流产组(n=35);选取同期同院100例产检健康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BAFF、AMH、IL-2水平,分析BAFF、AMH、IL-2水平预测流产再发生的临床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再发生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BAFF、IL-2水平比对照组高,AMH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流产组BAFF、IL-2水平比非流产组高,AMH水平比非流产组低(P<0.05).流产组孕次、流产≥3次比例高于非流产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BAFF、AMH、IL-2水平预测患者发生再流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09、0.821、0.803,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19,均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1.920、1.974、2.29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BAFF、IL-2是影响患者发生再流产的危险因素,AMH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复发性流产患者BAFF、IL-2水平升高,AMH水平降低,且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流产再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细胞介素-35对效应T细胞胞质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5(IL-35)对效应T细胞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活化雄性C57BL/6小鼠脾脏中CD4 + T淋巴细胞,0.025% digitonin处理3 min后固定,FAC 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质HMGB1的表达及IL-35的影响;进一步以1 μmol/L EX527及1 μmol/L SRT1720调节细胞内HMGB1的分布,观察细胞内LC3-Ⅱ和Beclin 1变化;最后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细胞内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1)-鼠双微体基因2 (MDM2)-p53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符合正态性分布数据进行进行Student’s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结果:活化效应性T细胞内,HMGB1含量[(58.02±12.77)%]高于对照组[(6.03±2.35)%, t=9.809, P<0.01],50 ng/ml重组IL-35处理组细胞质HMGB1[(28.50±10.66)%]低于anti-CD3/CD28组( t=4.418, P<0.01);SRT1720抑制细胞质LC3Ⅱ和Beclin 1的表达,与EX527作用相反;活化效应性T细胞中,IL-35促进STAT1磷酸化,抑制细胞质MDM2表达,进而降低p53降解,增加细胞核及细胞质p53。 结论:对STAT1-MDM2-p53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可能是IL-35影响高迁移率族蛋白B1分布进而干扰效应T细胞自噬的重要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oll样受体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8(TLR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TLR8 mRNA在DLBCL肿瘤组织与正常淋巴细胞中的差异化表达情况,并在NCBI-GEO数据库的两个独立子集GSE 25638、GSE 32018中进行验证。采用OSDLBCL在线生存分析工具分析TLR8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的相关性。采用GSEA软件进行基因本体生物过程(GO_BP)富集分析。通过TIMER在线工具网站分析TLR8 mRNA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及免疫检查点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53例接受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的DLBCL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8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ncomine与GEO数据库中数据分析结果显示,DLBCL、活化B细胞型DLCBL患者肿瘤组织中的TLR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淋巴细胞(均 P<0.001)。OSDLBCL在线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LR8 mRNA高表达的DLBCL患者OS( P=0.020)与PFS( P=0.004)均较TLR8 mRNA低表达患者差。TLR8水平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代谢及DNA损伤监测的功能异常有关;TIMER在线分析结果显示,TLR8 mRNA表达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 r=0.78, P<0.001)及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HAVCR2( r=0.85, P<0.001)、LAG3( r=0.63, P<0.001)、CD274( r=0.77, P<0.001)、TIGIT( r=0.32, P=0.037)、C10ORF54( r=0.34, P=0.029)]呈正相关。53例DLBCL患者中,TLR8蛋白低表达29例(54.7%)、高表达24例(45.3%)。不同血清乳酸脱氢酶、β 2-微球蛋白水平的DLBCL患者TLR8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DLBCL患者TLR8高表达,TLR8可能是DLBCL预后的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鼠IL-6和B细胞活化因子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对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的体内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IL-6和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对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非肥胖糖尿病小鼠(non-obese diabetic mouse,NOD)唾液腺、泪腺组织病理的影响,阐明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对NOD小鼠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构建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HO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每2周1次,共3次,免疫结束后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IL-6和抗BAFF抗体效价。将21只NOD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小鼠肌肉注射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阴性对照组小鼠肌肉注射对照质粒,空白组不做处理,每周1次,6次免疫后处死NOD小鼠,心脏采血取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IL-6和抗BAFF抗体及细胞因子IL-6、BAFF、IFN-γ、IL-10、IL-17A的表达水平;取脾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h17、Treg、Th1、Th2的比例;HE染色观察小鼠泪腺、唾液腺中灶状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和病理改变。结果: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使BALB/c小鼠血清中抗IL-6和抗BAFF抗体水平升高( P<0.05)。治疗组NOD小鼠血清中抗IL-6和抗BAFF抗体含量升高( P<0.01);IL-6、BAFF、IFN-γ、IL-10、IL-17A的表达量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 P<0.01);脾细胞中Treg、Th2细胞比例增高( P<0.05);泪腺及唾液腺中腺泡大小不一和形态不规则明显改善,导管扩张减轻,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减少。 结论: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可诱导NOD小鼠体内抗IL-6和抗BAFF抗体产生,进而减轻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逆转Th17/Treg、Th1/Th2的平衡,同时改善泪腺及唾液腺内不规则的腺泡结构及导管扩张,减少灶状淋巴细胞浸润。本研究结果表明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可以作为靶向T、B细胞的潜在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otch1信号对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Foxp3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Foxp3基因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初诊治疗前的急性BCP-ALL患儿38例,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15例,分别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D25 hiFoxp3 + Treg细胞比例及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receptor,GITR)、CD39、Notch1蛋白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CD4 +T细胞Foxp3基因启动子组蛋白H4乙酰化(H4Ac)及与Notch1受体胞内结合域(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1)、p300的结合水平;real-time PCR分析CD4 +T细胞Foxp3、早老素1(presenilin 1,PSEN1)、主导控制样蛋白1(mastermind-like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1,MAML1)、SKI交互蛋白(SKI-interacting protein,SKIP)、F-Box和WD40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β)、含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IKAROS)等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浆中IL-10和TGF-β浓度。 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BCP-ALL患儿外周血CD4 +CD25 hiFoxp3 +Treg细胞比例、分化及功能相关分子(Foxp3、CTLA4、GITR、CD39)表达水平和血浆IL-10、TGF-β浓度显著增高( P<0.05)。(2)BCP-ALL患者Foxp3基因启动子H4Ac及与NICD1、p300的结合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且与NICD1、p300的结合水平和Foxp3转录呈正相关( r=0.58和0.46, P<0.05)。经竞争性抑制后,BCP-ALL患儿前3项指标均低于未处理组( P<0.05);对照组Foxp3基因启动子与NICD1结合水平显著降低( P<0.05),而另2项指标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与对照组比较,BCP-ALL患儿CD4 + T细胞Notch1、PSEN1、MAML1、SKI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5),负性调节因子FBXW7表达明显降低( P<0.05),GSK3β、IKARO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FBXW7表达低下所致Notch1信号过度活化可能是导致BCP-ALL患儿Foxp3基因启动子H4Ac及Treg异常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L-36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CD8 +T细胞的功能调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IL-36家族成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患者中的表达谱,探讨外源性IL-36对CAHD患者CD8 +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为20例对照者和82例CAHD患者。CAHD患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患者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患者27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24例。采集抗凝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LISA法检测血浆IL-36α、IL-36β、IL-36γ和IL-36受体拮抗剂(IL-36 receptor antagonist, IL-36RA)水平,分选CD8 +T细胞,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 +T细胞中IL-36受体亚基mRNA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s associated protein-4, 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3,LAG-3)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CD8 +T细胞培养上清中穿孔素、颗粒酶B、颗粒溶素、IFN-γ、TNF-α水平。使用重组人IL-36RA刺激对照者和AMI患者分选CD8 +T细胞,比较刺激前后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毒性分子和细胞因子分泌差异。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 t检验。 结果:血浆IL-36α、IL-36β和IL-36γ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和AMI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MI组血浆IL-36R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AP组和UAP组[(1 159.57±297.83) pg/ml与(1 773.47±754.29) pg/ml、(1 600.12±740.48) pg/ml和(1 578.72±720.42) pg/ml, P<0.05]。CD8 +T细胞中IL-1受体6(IL-1 receptor 6, IL-1R6)和IL-1受体辅助蛋白(IL-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 IL-1RAcP)mRNA相对表达量、PD-1和CTLA-4的表达、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在4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MI组CD8 +T细胞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颗粒溶素的水平高于对照组、SAP组和UAP组( P<0.05)。重组人IL-36RA刺激不影响对照者CD8 +T细胞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以及毒性分子、细胞因子分泌( P>0.05)。重组人IL-36RA刺激后,AMI患者PD-1 +CD8 +T细胞比例升高( P=0.033),但CTLA-4 +CD8 +T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88)。重组人IL-36RA刺激后,AMI患者CD8 +T细胞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颗粒溶素的水平显著降低( P<0.05),但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AMI患者中IL-36RA水平降低可能促进CD8 +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增强CD8 +T细胞活性,参与AMI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顺铂调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介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顺铂对胃癌SGC-7901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及淋巴细胞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胃癌SGC-7901细胞用不同浓度顺铂(0、0.5、1.0、2.0和4.0 mg/L)处理,MTT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情况。将顺铂预处理前后的SGC-7901细胞与活化的淋巴细胞进行共孵育,共分为三组:A组为单独淋巴细胞;B组为未经顺铂处理的SGC-7901与淋巴细胞共孵育;C组为经顺铂处理的SGC-7901与淋巴细胞共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分组中CD 4+和CD 8+T细胞的凋亡情况;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法计算SGC-7901细胞的溶解率。 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顺铂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顺铂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效应呈浓度依赖性( F=128.35, P<0.05);SGC-7901细胞分别经0、0.5、1.0、2.0和4.0 mg/L顺铂处理后,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均上调,且超过1.0 mg/L顺铂处理又开始下降( F=477.79, P<0.05);顺铂处理SGC-7901细胞后与淋巴细胞共孵育,可增加CD 4+和CD 8+ T细胞的凋亡率( F=524.98、122.47, P<0.05);效应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靶SGC-7901细胞共孵育时,顺铂可介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即有ADCC效应,且顺铂可减弱该杀伤活性( t=15.961, P<0.05)。 结论:顺铂可能通过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PD-L1的表达,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减弱胃癌细胞的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和增殖诱导配体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两者有较强同源性。作为淋巴细胞共刺激因子,能调节多种生物学功能,可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存活和效应功能,特别是在调节B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BLyS/APRIL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提升对BLyS/APRIL及其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作用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维布妥昔单抗治疗CD30阳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CD30是一种跨膜蛋白,表达于一部分活化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CD30通过核转录因子kappa B(NK-κB)等不同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最终导致CD30表达上调使细胞获得生存优势。虽然其特异性表达于间变T细胞淋巴瘤(ALC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但在其他淋巴瘤亚型中也有不同程度表达,是潜在的治疗靶点。以CD30为靶点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维布妥昔单抗(BV)能够显著改善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将就BV治疗CD30阳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L-18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自然杀伤样B细胞的体外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外周血和肝脏浸润的自然杀伤样B(natural killer-like B, NKB)细胞变化,分析IL-18在体外对NKB细胞水平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入组43例HCC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normal control, NC),采集抗凝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HCC患者,取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分离肝脏内淋巴细胞(intrahepatic lymphocyte, IH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2、IL-18和IL-18结合蛋白(IL-18 binding protein, IL-18B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和IHL中CD3 -NKp46 +CD19 +NKB细胞比例和NKB细胞中IL-18 +细胞比例。使用重组人IL-18(1 ng/ml和10 ng/ml)对PBMC和IHL进行刺激培养,检测NKB细胞比例和NKB细胞中IL-18 +细胞比例变化,并检测培养上清中IL-18BP水平变化和NKB细胞中磷酸化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LSD- t检验。 结果:血浆IL-12水平在HCC组和N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5),HCC组血浆IL-18水平低于NC组[(224.30±58.89) pg/ml vs (327.00±52.27) pg/ml, P<0.000 1],HCC组血浆IL-18BP水平高于NC组[(4.42±0.97) ng/ml vs (0.92±0.18) ng/ml, P<0.000 1]。HCC组外周血NKB细胞比例低于NC组[(2.68±1.23)% vs (8.88±2.95)%, P<0.000 1],NKB细胞中IL-18 +细胞比例亦低于NC组[(54.42±12.60)% vs (69.74±12.65)%, P<0.000 1]。肿瘤组织IHL中NKB细胞比例低于癌旁组织[(2.89±0.86)% vs (4.66±1.17)%, P<0.000 1],NKB细胞中IL-18 +细胞比例亦低于癌旁组织[(51.50±13.18)% vs (62.13±9.24)%, P=0.013]。重组人IL-18刺激后培养上清中IL-18BP分泌水平降低( P<0.05)。1 ng/ml IL-18刺激对PBMC和IHL中NKB细胞比例、NKB细胞中IL-18 +细胞比例、NKB细胞中磷酸化NF-κB水平均无影响( P>0.05),而10 ng/ml IL-18刺激不但提升NKB细胞比例和NKB细胞中IL-18 +细胞比例,还可诱导NKB细胞中磷酸化NF-κB水平升高( P<0.01)。 结论:高浓度IL-18在体外可能通过抑制HCC患者IL-18BP表达促进NF-κB磷酸化,可能发挥正反馈作用,诱导NKB细胞活化和IL-18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