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二氮䓬类药物在老年人群中应用现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苯二氮?类(BZDs)药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失眠、焦虑、慢性疼痛等治疗中,但其药物不良反应(ADRs)不容忽视。近年来研究发现BZDs药物导致跌倒、骨折、药物滥用/依赖、认知功能损害等风险较为突出,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议临床医生用药时充分评估老年人的基础情况,结合Beers标准(Beers criteria)、老年人处方筛查标准和正确治疗筛查标准(STOPP/START标准)等辅助筛查工具,综合权衡利弊后合理用药与停药,减少BZDs药物高风险、低效益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卒中老年患者出院带药处方中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老年患者出院带药处方中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共2个病区,其中1个有临床药师参与患者出院带药管理)出院的脑卒中老年患者(≥65岁)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区等)、出院诊断和出院带药处方,依据美国老年医学会(AGS)的2019年版Beers标准对患者出院处方中的PIM进行评价,并将纳入分析的患者按性别、年龄(65~74、75~84、≥85岁)、罹患疾病种数(1~5、6~10、≥11种)、查尔森共病指数(1、2、≥3分)、住院时间(≤15、16~20、≥21 d)、处方药品种数(1~4、5~9、≥10种)以及所在病区有无临床药师参与工作等临床特征分组,比较PIM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IM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35例,男性230例,女性205例;年龄65~92岁;出院带药处方药品数2~16种,中位数为6种;有药师参与病区患者200例,无药师参与病区患者235例。435例患者的435份处方中有179份处方存在PIM,PIM发生率为41.15%。179份处方共存在PIM 280例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处方药品数≥5是PI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 OR)=2.617,95%置信区间( CI):1.689~4.054, P<0.001],药师参与出院带药管理是PIM的防护因素( OR=0.673,95 %CI:0.457~0.990, P=0.045)。 结论:我院脑卒中老年患者出院带药处方的PIM发生率为41.15%。PIM的发生与处方药品种数有关,药师参与出院带药管理有助于减少PIM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北京市医保中心数据库的4种老年慢病患者门诊多重用药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门诊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4种老年慢病患者的多重用药现状。方法:对北京市医保中心数据库中2017年7月至9月就诊的老年(≥6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门诊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患者至少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4种慢病中的一种,首次就诊时用药品种数≥5种为多重用药,<5种为非多重用药。以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对共病数目及严重程度进行量化,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分为0、1、2和≥3分(4级),数值越大严重程度越重。以2015版Beers标准为判断依据,采用普华和诚处方点评系统识别潜在不适当用药(PIM)问题。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5 608例患者,中位年龄74(65~107)岁,204 219例(50.35%)为女性;按患者用药种数分为多重用药组(113 594例,28.01%)和非多重用药组(292 014例,71.99%)。多重用药组CCI明显高于非多重用药组( P<0.001),多重用药组评分为1、2及≥3分者占比均明显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在共病方面,多重用药组4种慢病患者的占比均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均 P<0.001)。在伴随疾病中,多重用药组高脂血症、认知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及骨质疏松者占比均大于非多重用药组(均 P<0.001)。在就诊行为方面,多重用药组中位就诊次数高于非多重用药组[2(1,3)次比1(1,2)次, P<0.001]。在药品使用不适宜性评价方面,多重用药组存在PIM患者占比均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包括重复用药[4.60%(5 227/113 594)比1.54%(4 486/292 014)]、存在禁忌证[2.97%(3 376/113 594)比1.13%(3 294/292 014)]、存在相互作用[6.51%(7 399/113 594)比1.94%(5 658/292 014)]和缺乏适应证[22.39%(25 432/113 594)比13.54%(39 543/292 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在药品使用类别方面,多重用药组被处方最多的药品类别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68 318例,60.14%)、二氢吡啶类(60 951例,53.66%)、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45 050例,39.66%)、β受体阻滞剂(25 675例,22.60%)和磺酰脲类(16 023例,14.11%)。 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4种老年慢病患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多重用药老年患者所患疾病更严重,存在的PIM问题更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门诊潜在不适当用药对老年患者发生因心力衰竭急诊或住院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门诊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对老年患者发生因心力衰竭(心衰)急诊或住院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数据库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收录的年龄≥65岁患者的门诊、急诊和住院数据。应用2015版Beers标准识别门诊西药处方PIM。PIM暴露定义为在3个月内至少被处方1种PIM,据此将患者分为PIM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临床结局事件定义为暴露于PIM≥14 d后发生了因心衰急诊或住院事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PIM暴露组患者特定PIM(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PIM)暴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发生临床结局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506 214例,男性252 604例(49.90%),女性253 610例(50.10%);年龄65~105岁,中位年龄74(68,80)岁;符合PIM暴露定义者192 740例(38.07%);发生临床结局事件者249例,其中因心衰急诊和住院者分别为131例(0.03%)和118例(0.02%)。PIM暴露组患者因心衰急诊或住院事件发生率均高于PIM非暴露组[0.04%(78/192 740)比0.02%(53/313 474), P<0.001;0.04%(71/192 740)比0.01%(47/313 474), P<0.001]。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PIM为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M暴露、使用血管扩张剂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对因心衰急诊和住院事件的发生均无明显影响;年龄≥75岁和使用利尿剂对因心衰急诊和住院事件的发生均有明显影响。与65~74岁年龄组比较,75~84岁组和≥85岁组因心衰急诊的风险分别增加3.00倍( OR=4.00,95 %CI:2.46~6.51)和7.14倍( OR=8.14,95 %CI:4.64~14.29),因心衰住院的风险分别增加1.33倍( OR=2.33,95 %CI:1.52~3.57)和2.59倍( OR=3.59,95 %CI:2.03~6.36);与未使用利尿剂患者相比,使用利尿剂患者因心衰急诊和住院的风险分别增加1.91倍( OR=2.91,95 %CI:1.72~4.93)和1.72倍( OR=2.72,95 %CI:1.56~4.74)。 结论:门诊PIM可增加老年患者因心衰急诊或住院的风险,但不是独立影响因素。年龄≥75岁和使用利尿剂是老年患者因心衰急诊或住院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综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综合内科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院老年患者(≥65岁)的病历资料,分别采用美国老年医学会2019年版Beers标准(2019 AGS Beers标准)和《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2017中国标准)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PIM发生情况,并将患者按性别、年龄(<75、≥75岁)、合并疾病种数(≤5、6~9、≥10种)、用药种数(1~4、5~9、≥10种)和住院时间(≤7、8~14和≥15 d)分组比较PIM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IM的影响因素,计算比值比( OR)及其95%置信区间( CI)。 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511例,男性257例,女性254例;年龄65~103岁,中位年龄为75岁;用药数2~75种,中位数为18种;合并疾病1~27种,中位数为11种;住院时间3~73 d,中位数为12 d。依据2019 AGS Beers标准评价,PIM发生率为56.56%(289/511),共涉及30种药品、618例次用药,占比在前3位的药物为利尿剂(42.72%,264/618)、苯二氮 类及其受体激动剂(16.34%,101/618)和抗胆碱能药物(12.62%,78/618)。依据2017中国标准评价,PIM发生率为55.19%(282/511),共涉及31种药品、496例次用药,占比在前3位的药物为苯二氮 类及其受体激动剂(20.36%,101/496)、茶碱类(19.96%,99/496)和氯吡格雷(17.34%,86/49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用药种数≥5种、合并疾病≥10种以及住院时间>7 d是发生PIM的危险因素(均 P<0.001)。 结论:2019年我院综合内科超过半数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PIM,高龄、联用多种药物、合并多种疾病和住院时间超过1周是PIM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并分析其潜在影响因素,为减少老年慢性病患者PIM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择上海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2018年7月1日至8月31日在这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年龄≥65岁)968例,依据2015版Beers标准判断老年患者PIM情况,分析PIM的影响因素。结果:968例老年患者中共有317例(32.7%)患者发生了412例次PIM。老年人与疾病状态无关的PIM共有134例次,由药物-疾病/症状相互作用导致的PIM共18例次,使用了需慎用药物的PIM为259例次,仅发现1例次因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PIM。PIM发生比例最高的药物依次是利尿剂、苯二氮 类和阿司匹林。有PIM的老年患者与无PIM的老年患者相比,年龄、患病种数、联合用药数和就诊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28、35.51、46.47、38.46,均 P<0.05)。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年龄、患病种数、联合用药数和就诊次数是影响其发生PIM的主要因素。 结论:上海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PIM发生率较高,对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总体而言,年龄、患病种数、联合用药数和就诊次数是其发生PIM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不同标准的门诊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及风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采用不同标准对门诊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2023年7-9月老年患者(年龄≥65岁)门诊处方,依照2023版Beers标准及2017版中国PIM标准分析PIM发生情况,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两种标准检出PIM的一致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发生PIM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4 597份有效处方,其中,2023版Beers标准PIM检出率为15.39%,高于中国PIM标准检出率(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186,P<0.01).结合两种标准,PIM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包括苯二氮?类药物、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胰岛素.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证实,两种标准检出PIM的一致性较差(κ=0.3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eers标准,老年患者发生PIM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疾病种数和药品品种数(P<0.05);基于中国PIM标准,老年患者发生PIM的影响因素为年龄、疾病种数和药品品种数(P<0.05).结论 门诊老年患者发生PIM较为普遍,尤其需要关注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基于两种标准的研究结果均提示老年患者发生PIM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年龄、疾病种数和药品品种数;两种标准PIM阳性检出率一致性较差,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将两种标准结合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老年人潜在不适当处方筛查工具/处方遗漏筛查工具(STOPP/START)标准》第3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老年人潜在不适当处方筛查工具(STOPP)/处方遗漏筛查工具(START)由 2008 年爱尔兰Cork大学附属医院专家组首次发表并于 2015 年进行第 2 次更新.自发表以来,该标准在发现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加强对老年人滥用药物的监管、减少老年人药品不良事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 年第 3 版STOPP/START标准发布,在第 2 版基础上增加、修订和删减了一些标准,最终形成 190 条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新标准根据最新的老年人合理用药研究结果和临床证据,提供了更新、更实用的循证医学依据.本文对STOPP/START标准(第 3 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我国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更新和完善提供参考,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 2022 年 1-6 月于广元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资料,采用 2023 年版美国老年医学会的Beers标准对患者的PIM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M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 627 例患者,449 例(占 71.61%)存在PIM,其中 367 例(占 58.53%)与药物相关,143 例(占 22.81%)与疾病或症状相关,211 例(占 33.65%)与应谨慎使用药物相关,33 例(占 5.26%)与应避免的药物相互作用相关,29 例(占 4.63%)与肾功能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住院时间<10 d、临床疾病诊断≤7 种、使用药物品种数≤15 种、非手术、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比较,住院时间≥15 d、临床疾病诊断≥14 种、使用药物品种数≥31 种、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发生PIM的风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合并多种疾病,PIM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15 d、临床疾病诊断数≥14 种、用药品种数≥31 种、住院期间手术和使用抗菌药物是其发生PIM的主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出院带药处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出院带药处方的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1~12 月从泰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出院的老年患者,根据 2023 年版Beers标准及《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 年版)》,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患者所在病房是否有临床药师参与进行分组,比较PIM的发生率.结果 纳入老年患者共 1 982 例,Beers标准筛选出PIM病例1 518 例(76.59%),《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筛选出PIM病例 1 276 例(6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按照 2023 年版Beers标准和《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 年版)》,疾病种数、患者用药的种类均是影响PIM发生的因素(P<0.05).临床药师干预后,PIM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疾病种数、用药种类是影响 PIM发生的因素,临床医师及药师应该尤为重视多重慢病患者,降低老年人多重用药的危险.临床药师对老年患者的出院带药进行用药管理,有利于降低PIM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