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综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综合内科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院老年患者(≥65岁)的病历资料,分别采用美国老年医学会2019年版Beers标准(2019 AGS Beers标准)和《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2017中国标准)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PIM发生情况,并将患者按性别、年龄(<75、≥75岁)、合并疾病种数(≤5、6~9、≥10种)、用药种数(1~4、5~9、≥10种)和住院时间(≤7、8~14和≥15 d)分组比较PIM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IM的影响因素,计算比值比( OR)及其95%置信区间( CI)。 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511例,男性257例,女性254例;年龄65~103岁,中位年龄为75岁;用药数2~75种,中位数为18种;合并疾病1~27种,中位数为11种;住院时间3~73 d,中位数为12 d。依据2019 AGS Beers标准评价,PIM发生率为56.56%(289/511),共涉及30种药品、618例次用药,占比在前3位的药物为利尿剂(42.72%,264/618)、苯二氮 类及其受体激动剂(16.34%,101/618)和抗胆碱能药物(12.62%,78/618)。依据2017中国标准评价,PIM发生率为55.19%(282/511),共涉及31种药品、496例次用药,占比在前3位的药物为苯二氮 类及其受体激动剂(20.36%,101/496)、茶碱类(19.96%,99/496)和氯吡格雷(17.34%,86/49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用药种数≥5种、合并疾病≥10种以及住院时间>7 d是发生PIM的危险因素(均 P<0.001)。 结论:2019年我院综合内科超过半数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PIM,高龄、联用多种药物、合并多种疾病和住院时间超过1周是PIM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潜在不适当处方筛查工具/处方遗漏筛查工具(STOPP/START)标准》第3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老年人潜在不适当处方筛查工具(STOPP)/处方遗漏筛查工具(START)由 2008 年爱尔兰Cork大学附属医院专家组首次发表并于 2015 年进行第 2 次更新.自发表以来,该标准在发现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加强对老年人滥用药物的监管、减少老年人药品不良事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 年第 3 版STOPP/START标准发布,在第 2 版基础上增加、修订和删减了一些标准,最终形成 190 条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新标准根据最新的老年人合理用药研究结果和临床证据,提供了更新、更实用的循证医学依据.本文对STOPP/START标准(第 3 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我国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更新和完善提供参考,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减少用药风险.方法 参照《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8 423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评价,检出潜在的不适当用药处方.结果 5 107例(60.63%)患者均存在潜在的不适当用药,其中与药物种类相关不适当用药7 658项,与疾病状态相关不适当用药860项,主要涉及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胰岛素、苯二氮?类.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联合用药数.结论 老年患者普遍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应积极采取药学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出院带药处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出院带药处方的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1~12 月从泰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出院的老年患者,根据 2023 年版Beers标准及《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 年版)》,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患者所在病房是否有临床药师参与进行分组,比较PIM的发生率.结果 纳入老年患者共 1 982 例,Beers标准筛选出PIM病例1 518 例(76.59%),《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筛选出PIM病例 1 276 例(6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按照 2023 年版Beers标准和《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 年版)》,疾病种数、患者用药的种类均是影响PIM发生的因素(P<0.05).临床药师干预后,PIM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疾病种数、用药种类是影响 PIM发生的因素,临床医师及药师应该尤为重视多重慢病患者,降低老年人多重用药的危险.临床药师对老年患者的出院带药进行用药管理,有利于降低PIM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某院≥65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分析≥65 岁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中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评估PIM 与生活质量(QOL)和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择 2018-2021 年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50例老年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收集社会人口学、临床和用药物数据.使用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评估每例患者的PIM药物概况.250例患者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问卷(MLHFQ)和患者健康问卷-9(PHQ-9)进行评估.使用Pearson 或Spearman相关分析 PIM与MLHFQ、PHQ-9、药物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PIM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总共服用了 2 070 例次药物,平均每例患者服用 8.3 种药物,43.2%(108 例)的患者接受了 7~10 种药物治疗.共有 350 例次涉及PIM目录药物,平均每例患者涉及 1.4种PIM,无PIM者占27.2%(68/250),62.8%(182/250)涉及至少 1 种PIM,55.5%涉及1~3种PIM.61.6%(216/350)PIM处方处于高风险状态,有 51.2%(179/350)的神经系统用药属于老年人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利尿剂(55.2%,193/350)和质子泵抑制剂(41.6%,146/350)是研究中发现的常见PIM.PIM数量与 PHQ-9(r=0.420,P<0.01)和MLHFQ(r=0.415,P<0.001)评分呈正相关.PIM数量与药物总数呈正相关(r=0.619,P<0.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80 岁[b=1.294,95%CI(0.686,1.902),P<0.001]、每例患者的药物数量[b=0.202,95%CI(0.143,0.260),P<0.001]、慢性肾病[b=0.528,95%CI(0.103,0.952),P=0.015]和纽约心脏协会Ⅲ级[b=0.735,95%CI(0.351,1.119),P<0.001]的HF患者更容易存在 PIM.结论 老年HF患者容易出现PIM,需要多学科团队控制HF患者的PIM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针药结合治疗老年喉痹缓解期眩晕案
编辑人员丨2023/8/19
患者,男,65岁.2022年9月13日初诊.主诉:咽痛10日伴眩晕7日.患者自诉10日前因拔牙后吃辛辣食物,出现咽喉疼痛、吞咽不适,伴体温升高,于当地医院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咽痛症状有所好转但未痊愈.1周前出现眩晕,并见干咳、咽痒等不适症状.诊见:面部偏红,白睛稍黄染,伴见全身乏力,日间尤甚.发病以来情绪焦虑,胃纳欠佳,夜寐一般,大便三四日一行,质偏干.舌质红,有裂纹,苔黄厚腻、中部尤甚,舌下略紫,左手关脉偏弦滑,右手寸脉关脉数且弦,双尺脉沉.查体:咽喉部检查示扁桃体红肿.西医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缓解期);中医诊断:喉痹(虚实夹杂证);治则:清热化痰止眩、滋阴健脾益胃.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处方:桔梗、前胡、炒枳壳、连翘各12g,蜜桑白皮、甘草、姜半夏、天麻、炒鸡内金、淡竹叶各9g,陈皮10g,炒白术50g,茯苓、柴胡各15g,泽泻、丹参、石菖蒲各20g,胆南星6g. 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餐后30~60min温服.针灸治疗:选取百会、四神聪、通天、神庭、攒竹、太阳、安眠、风池、合谷、外关、天枢、中脘、气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悬钟、照海、太溪、太冲.针具规格:选用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无菌针灸针,头部和四肢用0.25mm×40.00mm毫针,气海采用0.30×60.00mm毫针,其余腹部穴均采用0.25mm×40.00mm毫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某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药物潜在不适当应用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某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8月的老年心血管病例,以2014年版STOPP/START标准为依据,对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出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病例筛选纳入514份病例,患者平均年龄(77.44±8.48)岁,平均罹患疾病数(5.93±2.34)种,联合用药总数(16.84±8.89)种;其中涉及2014年版STOPP标准不适当用药190例次,START标准处方遗漏419例次.单因素卡方分析提示,年龄(P=0.022)、罹患疾病数(P=0.041)、联合用药数(P=0.000)、心血管疾病史(P=0.001)及是否接受抗栓治疗(P=0.000)与PIM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稳定型心绞痛(OR=2.543,P=0.025),心房颤动(OR=2.304,P=0.02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OR=2.659,P=0.005),联合用药数(≥10) (OR=1.040,P=0.026)及接受抗栓治疗(OR=3.037,P=0.007)的患者均会增加潜在不适当用药的风险,采用拟合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入选病例预测总的预测正确率为74.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是稳定型心绞痛、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联合用药数(≥10)及接受抗栓治疗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基于相关危险因素的PIM预防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院门急诊老年患者潜在的不适当用药处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某院门急诊老年患者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方法 依据美国Beers标准(2015年版)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3~5月份门急诊科收治的老年患者(≥65岁)存在的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 共收集处方32798张.3722张(11.35%)处方存在与诊断或疾病无关的潜在性不适当用药;6张(0.02%)处方存在与诊断或疾病相关的潜在性不适当用药;1141张(3.48%)处方存在老年患者需慎用的药物;19张(0.06%)处方存在应避免的相互作用的药物.结论 我院门急诊老年患者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在与诊断或疾病无关的用药方面存在潜在性风险较大.医院应以 Beers 标准为基础,制定"老年人安全用药指南",为临床提供老年用药参考,以减少药物相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Beers标准对老年多重用药的临床药师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基于Beers标准干预老年多重用药的效果,保障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住院老年患者368例,按照Beers标准,统计药物种类、数量及每日药品费用,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计算符合Beers标准的比率和药物适应性指数(MAI),比较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药物种类5~9种246例,≥10种122例;干预后药物种类<5种212例,5~9种132例,≥10种24例.干预后Beers标准符合率由7.61%(28/368)上升至33.15%(122/368),干预后处方药物适应性指数(MAI)总分0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6分,干预后平均每日药费由(35.34±26.84)元降至(30.60±19.71)元,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通过临床药师对老年多重用药的干预,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人不适当用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减退及罹患多种基础疾病,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引发药源性疾病.老年人的不适当用药包括多重用药,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机会,可能推动“处方瀑布”,导致不良预后的发生.识别和早期干预老年人不适当用药,对降低用药风险、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抗胆碱能和镇静药物的应用、多重用药及减少用药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老年人不适当用药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