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扎贝特致横纹肌溶解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55岁女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等间断服用阿卡波糖、贝那普利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改为苯扎贝特降脂及甘舒霖30R降糖(其他治疗不变)后7 d患者出现双下肢肌肉酸痛和浓茶色尿液,实验室检查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13 U/L,肌酸激酶(CK)8 655 U/L,CK-MB 555 U/L、乳酸脱氢酶(LDH)579 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505 U/L,肌红蛋白(MYO)135 μg/L。考虑为横纹肌溶解症,可能与苯扎贝特有关。停用该药,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同时予补液、碱化尿液、保肝、护肾等对症支持治疗。停药11 d后,患者肌肉酸痛症状缓解,尿液颜色变浅,实验室检查示CK 105 U/L,MYO 119 μg/L;停药18 d后,患者肌肉酸痛消失,尿液颜色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示AST 37 U/L,CK 75 U/L,CK-MB 45 U/L,MYO 75 μg/L,LDH 241 U/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苯扎贝特通过AKT/mTOR通路抑制肺腺癌糖酵解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通过观察苯扎贝特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寻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A549细胞,设苯扎贝特组(25、50、100、200、400 μmol/L)、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药物干预48 h及72 h后,CCK-8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测定细胞经药物作用后的葡萄糖及乳酸含量,计算葡萄糖消耗率及乳酸产量,评价不同浓度苯扎贝特对A549细胞有氧糖酵解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高中低浓度苯扎贝特组细胞中Akt、mTOR和PKM2的蛋白表达.结果 苯扎贝特能显著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与用药浓度成正比;苯扎贝特可影响A549细胞糖酵解过程,随着用药浓度增大,细胞中葡萄糖消耗量及乳酸产量不断减少;苯扎贝特可明显抑制Akt、mTOR和PKM2的蛋白表达,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 苯扎贝特能够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糖酵解途径,逆转肿瘤细胞的瓦博格效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水穴埋线配合闪罐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水穴埋线配合闪罐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80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1组60例、对照2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饮食和运动治疗,对照1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扎贝特片,200 mg口服,3次/d;对照2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闪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2组的基础上给予水穴埋线.结果 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78.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腰围、体脂百分比分别为(25.53±4.13)(0.79±0.07)(85.54±9.51)(20.94±5.33);(30.66±4.61)(1.10±0.11)(108.79±9.65)(29.53±5.61);(31.42±5.02)(1.09±0.09)(107.40±9.49)(28.98±5.4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分别为(4.78±1.69)(12.93±2.54)(12.24±2.2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穴埋线配合闪罐具有减肥降脂双重作用,同时能够明显改善中医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苯扎贝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53例及对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苯扎贝特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ICM患者10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苯扎贝特分散片(每次0.2 g,3次/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静脉滴注,1次/日),均治疗28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53%,与对照组患者的16.6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107例患者的IL-6,MMP-9,MCP-1分别与LVESd和LVEDd均呈正相关(P<0.05),与LVEF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苯扎贝特治疗ICM,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状态,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苯扎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苯扎贝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免疫球蛋白(IgM)、肝脏弹力硬度值和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ALP、GGT、ALT、AST、TBi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两组IgM、肝脏弹力硬度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gM、肝脏弹力硬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乏力、瘙痒、黄疸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扎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肝脏弹力硬度值等指标,显著缓解乏力、瘙痒等临床症状,且联合用药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他汀类药物联合苯扎贝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并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苯扎贝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取10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苯扎贝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炎性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肝肾功能指标及心肌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增高,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CRP、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心肌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ACS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他汀类药物与苯扎贝特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调脂疗效,且其安全性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熊去氧胆酸联合苯扎贝特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熊去氧胆酸联合苯扎贝特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瘙痒缓解程度.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CBM,万方,CNKI,VIP数据库,搜集熊去氧胆酸联合苯扎贝特及熊去氧胆酸单一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随机试验、交叉试验及自身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6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包括465例患者.熊去氧胆酸联合苯扎贝特能极大地改善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肝脏生物化学指标(P<0.01)和瘙痒评分(MD=-2.97,95%CI:-4.34~-1.60,P<0.01);但两组在不良事件(RR=1.28,95%CI:0.96~1.70,P=0.09)、病死率(RR=2.58,95%CI:0.57~11.73,P=0.22)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苯扎贝特治疗可以提高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生物化学应答,改善瘙痒评分;联合治疗对不良事件及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新尝试——脂蛋白脂酶激动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寻找NASH发生的关键通路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下载GSE61260芯片,包含24例NASH和38例健康对照者肝组织穿刺样本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中的limma软件包以差异倍数> 1.5且adj.P < 0.05为条件筛选DEGs,clusterProfiler软件包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L1000和DrugBank数据库进行药物预测.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SH组共筛选出857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167个,下调基因690个.GO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参与炎症、胆固醇代谢等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氧化磷酸化等信号通路.其中,ACSL4、CYP7A1、FABP4、FABP5、脂蛋白酯酶(LPL)、ME1、OLR1、PLIN1 8个基因富集在PPAR信号通路上,与47个DEGs编码的蛋白共形成165个相互作用节点.LPL与21个DEGs存在相互作用,其表达上调具有改善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及抗炎的作用.通过L1000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吉非罗齐、苯扎贝特、ω-3羧酸、甘草酸4种药物具有激活脂蛋白脂酶的作用.目前这4种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或改善炎症.推测这4种药物在原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可通过激活脂蛋白酯酶来促进肝脏脂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改善NASH的目的. 结论PPAR信号通路与NASH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脂蛋白脂酶激动剂治疗NASH是一种新的尝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SCL2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全身脂肪营养不良患儿的诊治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BSCL2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全身脂肪营养不良(CGL)患儿的临床特征、突变类型及诊治方案,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6月8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BSCL2基因突变导致CGL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基因检测及治疗与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以"先天性全身脂肪营养不良""儿童""congenital generalized lipodystrophy""CGL""BSCL2""CGL2""child"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中,进行BSCL2基因突变导致CGL患儿相关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设定为上述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3月。总结BSCL2基因突变所致CGL患儿性别、确诊时年龄、临床特征、生化检查结果、基因突变特点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并获得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武汉妇儿中心2016045)。结果:①本例患儿临床资料如下。病史采集:女性,生后23 d,因"摄入量少,吸吮力差伴少动3 d,血糖和血脂升高"入院。入院查体:肝大(右肋下平脐)。实验室检查结果:丙氨酸转氨酶(ALT)为158 U/L,三酰甘油为19.71 mmol/L,空腹血糖浓度为11.49 mmol/L,胰岛素水平为121.05 μIU/mL。基因检测结果:BSCL2基因发生c.565(exon5)G>T(p.Glu 189stop,210)、c.793(exon7)C>T(p.Arg 265stop,134)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母亲与父亲。治疗结果:采取谷胱甘肽护肝、苯扎贝特降脂治疗,采用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高血糖,并采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后,患儿1.5岁时,复查ALT为32 U/L,血糖为5.01 mmol/L,三酰甘油为1.27 mmol/L,均恢复正常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正常,生长、发育正常。②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检索策略,共计检索到23篇BSCL2基因突变导致CGL患儿相关文献,纳入研究CGL 2型患儿为96例,均存在皮下脂肪菲薄或消失,伴肝大、黑棘皮症、智力障碍及心肌病者,分别为90.2%(55/61)、66.7%(52/78)、55.4%(36/65)及28.1%(16/57)。血清学检查结果中,ALT升高者占81.5%(44/54),三酰甘油升高者占90.6%(87/96),空腹血糖升高者占55.6%(50/90),胰岛素升高者占71.1%(32/45)。该病患儿常见基因突变类型为纯合突变(81.3%,78/96),少部分为复合杂合突变(18.7%,18/96)。结论:BSCL2基因突变导致CGL患儿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目前对其尚无特效治疗方案。对于疑似该病患儿,应尽早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有助于对患儿早期采取个体化评估与治疗,早期饮食控制,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