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三维超声自动定量与磁共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左房自动定量技术与磁共振对照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房容积及功能改变。方法:选取2020年3-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AMI患者31例为AMI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3DE左房自动定量技术及心脏磁共振(CMR)测量左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re),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排空容积(LAEV),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储备期、管道期、收缩期长轴及圆周应变(LASr、LASr-c,LAScd、LAScd-c,LASct、LASct-c)。比较两组间及2DE、3DE左房自动定量技术、CMR技术间左房各指标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分析进行2DE、3DE左房自动定量与CMR技术间比较。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DE、3DE左房自动定量技术及CMR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重复性。结果:①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AMI组3DE左房自动定量技术测得LAVmax、LAVmin、LAVpre、LAVI、LASct、LASct-c增高,LAEV、LAEF、LASr、LASr-c、LAScd、LAScd-c减低( P<0.05)。②技术间比较:3DE左房自动定量技术测量的LAVmax、LAVmin、LAVpre、LASr、LAScd、LASct与CMR相关性较2DE测值与CMR相关性更显著(均 P<0.05);与CMR对比,2DE对LAVmax、LAVmin、LAVpre、LASr、LAScd、LASct的低估值分别为(8.01±4.01)ml、(9.03±4.15)ml、(7.26±2.09)ml、(7.26±1.23)%、(5.02±1.08)%、(6.24±0.43)%(均 P<0.05),3DE自动定量技术对LAVmax、LAVmin、LAVpre、LASr、LAScd、LASct的低估值分别为(1.67±0.62)ml、(1.95±0.90)ml、(2.52±0.76)ml、(1.97±0.59)%、(2.03±0.39)%、(1.02±0.30)%(均 P>0.05);2DE、3DE左房自动定量技术用时均较CMR减少,分别为(73.34±10.37)s、(12.18±3.24)s,且3DE用时明显少于2DE(均 P<0.05)。③重复性检验:2DE、3DE左房自动定量技术及CMR测值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重复性较好。 结论:3DE左房自动定量技术可有效评价AMI患者左房容积和功能变化情况,具有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为临床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MRI的前列腺癌放疗中标志物手动辨识与定位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基于MRI的前列腺癌放疗中黄金基准标志物(GFM)手动辨识和定位方法的效能。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6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年龄(58.5±4.1)岁,每例患者均置入了3枚GFM后接受放疗定位CT扫描,然后采用单独序列(SS)法和组合序列(CS)法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由5名放疗医师分别对2种序列法获得的所有图像进行GFM手动辨识和定位。计算单个GFM中心(C sGFM)坐标均值和3枚GFM空间质心(C mGFM)坐标均值,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分别评价2种序列法定位的一致性。通过与CT定位比较并计算GFM的标志物间距(IMD),评价2种序列法定位的准确度,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SS法GFM辨识阳性率为79.17%(38/48),CS法为93.75%(45/48)。(1)一致性结果。SS法中,每名放疗医师计算的GFM中心坐标同所有GFM的C sGFM坐标均值在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上的95%一致性界限(LoA)范围分别为-1.46~0.97 mm、-1.06~1.73 mm、-1.96~1.12 mm;CS法中分别为-0.79~1.09 mm、0.10~1.47 mm、-0.87~1.40 mm. SS法中,每名放疗医师计算的3枚GFM空间质心坐标同所有患者的C mGFM坐标均值在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上的95%LoA范围分别为-1.38~0.94 mm、-1.60~1.07 mm、-1.07~1.75 mm;CS法中分别为-0.57~0.76 mm、-0.71~0.98 mm、-1.16~0.76 mm。(2)准确度结果。与CT定位比较,SS法中IMD为(0.59±0.39)mm,显著大于CS法中的(0.32±0.17)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9, P=0.027)。 结论:基于MRI的2种GFM手动辨识和定位方法的效能均可满足临床要求,其中CS法GFM手动辨识的阳性率、定位一致性和准确度均优于SS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潜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索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相较于X线排粪造影、肛门直肠测压对评估功能性排便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至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39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肛门直肠肌群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X线排粪造影和肛门直肠测压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时相肛门直肠肌群弹性模量值的变化。分别运用卡方检验及Bland-Altman点图分析对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X线排粪造影和肛门直肠测压评估盆底肌痉挛综合征,以及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与排粪造影测量的肛直角角度变化[静息相到收缩相,静息相到力排相(Valsalval动作下)]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测得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力排相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弹性模量值分别为32.4 kPa (19.1 kPa,60.3 kPa)、25.3 kPa (17.0 kPa,53.8 kPa)、28.6 kPa (21.3 kPa,55.1 kPa) ,分别与静息相弹性模量值[33.5 kPa (22.1 kPa,44.9 kPa)、28.9 kPa (22.4 kPa,45.1 kPa)、32.4 kPa (23.1 kPa,49.4 kPa)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X线排粪造影对于盆底肌痉挛综合征诊断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190)。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肛门直肠测压对于排便不协调诊断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160)。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与X线排粪造影测量的肛直角角度变化差异值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 P=0.429、0.582)。 结论: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肛直角角度变化较灵敏,与X线排粪造影评估角度变化一致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中碘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验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血清中碘含量的测定,并评价ICP-MS法与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碘的一致性。方法:采用ICP-MS法测定血清中的碘含量,以铼( 187Re)作为内标,优化各项参数;采用ICP-MS法和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88份血清样本,方法学评价指标包括标准曲线的测定范围、最低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并且通过组间相关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Passing-Bablok回归和Bland-Altman偏差图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 结果:ICP-MS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 ~ 300 μg/L,碘浓度值与碘响应值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范围为0.999 8 ~ 0.999 9;最低检出限为1.96 μg/L;血清样测定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范围分别为0.2% ~ 1.4%、0.4% ~ 1.8%;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44% ~ 108.71%。88份血清样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显著相关( r = 0.934, P < 0.05);ICC为0.932;Passing-Bablok回归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偏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Bland-Altman图提示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 结论:ICP-MS测定方法最低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简便快速且易于操作,适用于大批量血清样本中碘含量的检测;ICP-MS法与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碘结果具有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利用骨盆数字重建影像探究儿童髋臼指数的标准化测量方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骨盆数字重建图像(digital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s,DRRs)研究如何选择正确的髋臼外上缘参考点测量儿童髋臼指数(AI)并初步探究其解剖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骨科进行髋关节CT检查的研究对象共177例,收集满足条件患儿的髋关节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T)。校正骨盆模型至标准位置后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中生成DRRs影像,分别采取髋臼外上部高密度弧线影终点A和其下方低密度骨性覆盖影最外上方点B作为参照点,测量其相应的髋臼指数(AAI和BAI);选取通过股骨头最大直径的骨盆冠状位MPR图像,测量其CT髋臼指数(CTAI),计算其差异。按旋转轴将骨盆模型进行前后倾斜,每增加或减少3°生成一张DRR图像,观察连续角度变化中A、B两点的位置改变,记录两点重合时的骨盆倾斜角度。利用配对 t检验验证CTAI、AAI、BAI之间差异的有效性;利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各组AAI和BAI差值的比较;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检验两种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结果:纳入研究对象总共33例,年龄(2.90±1.32)岁;其中男8例,女25例,共52髋。CTAI与AAI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2,其差值为(-0.41±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I与AA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TAI与BAI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AI与BAI的差值为(3.06±3.06)°,该差值与骨盆X线片上髋臼显影形态有关。骨盆倾斜过程中,25髋在骨盆后倾时出现A、B点重叠,8髋在骨盆前倾时出现重叠,显示B点在不同髋关节中为髋臼前缘或者后缘的最外缘投影。结论:选择不同的髋臼外上缘点测量儿童髋臼指数将会导致巨大的差异,通过髋臼外上部高密度弧线影终点A测量的髋臼指数更加接近于真实的髋臼指数,能够更好的反映髋臼对股骨头的骨性覆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核素肾动态显像联合双血浆法在单侧肾积水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分肾GFR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联合双血浆法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在成人单侧肾积水手术治疗前后分肾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成人单侧肾积水患者79例[男39例、女40例,年龄(41.4±16.3)岁],均行介入手术解除梗阻。手术前后均行 99Tc m-DTPA肾动态显像,获得双肾肾图及Gates法测定GFR(记为gGFR),同时行校正的双血浆法测定双肾GFR(记为dGFR 总)。根据肾图的分肾比值及dGFR 总,得到患肾双血浆法GFR(记为dGFR)。依据术前患肾dGFR,将患者分为轻中度(dGFR≥20且<40 ml·min -1·1.73 m -2)、重度(dGFR≥10且<20 ml·min -1·1.73 m -2)与极重度组(dGFR<10 ml·min -1·1.73 m -2)。术后复查肾动态显像和dGFR,分析术后患肾GFR恢复值(ΔgGFR、ΔdGFR)。采用 χ2检验、配对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79例单侧肾积水患者中轻中度组34例,重度组24例,极重度组21例。轻中度组、极重度组患肾术后gGFR、dGF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2.42~3.34,均 P<0.05),重度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1.24、1.27,均 P>0.05)。3组间ΔgGFR、Δd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值:0.45、0.34,均 P>0.05)。组内2种方法测得的患肾GFR相关性较好(术前 r值:0.68~0.82;术后 r值:0.80~0.91,均 P<0.001)。轻中度与重度组2种方法测得的GFR一致性欠佳,手术前后均有>5%的值超出95%的一致性界限范围[轻中度组,5.88%(2/34);重度组,8.33%(2/24)];而极重度组2种方法一致性较好,手术前后超出95%的一致性界限范围的值均<5%[4.76%(1/21)]。 结论:单侧肾积水患者术前分肾GFR不能预测介入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对于单侧上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肾GFR的评价,校正的双血浆法测定GFR结合肾图的分肾比值较为合适,而Gates法有一定局限性,但可推荐用于极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手术前后GFR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自动三维超声右心室定量软件评估心脏移植术后右心室功能的价值:与心脏磁共振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以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为金标准,探讨加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全自动三维超声右心室定量软件(3D Auto RV)评估心脏移植(heart transplantation,HT)术后右心室容积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超声心动图复查,并且同意于超声心动图复查后24 h内行CMR检查的HT术后患者46例。分别应用CMR技术、3D Auto RV和常规半自动三维超声右心室量化软件(Tomtec 4D RV function 2.0)获取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每搏量(RVSV)及RVEF。分别将3D Auto RV、常规半自动Tomtec的测量结果与CMR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比较方法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一致性检验。 结果:3D Auto RV的可分析率为87%,该软件实现了在27例(59%)患者进行全自动分析,整个分析过程无需调节,分析时间仅需要(12±1)s;另外19例(41%)患者的分析结果需要手动调节,平均分析时间在2 min内,短于常规半自动Tomtec量化软件分析时间[(108±15)s对(160±34)s, P<0.001]。对于右心室容积:3D Auto RV和常规半自动Tomtec分析的RVEDV、RVESV和RVSV,均与CMR分析的相应测量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r=0.77~0.84,均 P<0.001)。与CMR测量值比较,3D Auto RV和常规半自动Tomtec技术均低估HT术后患者的RVEDV、RVESV和RVSV,但是3D Auto RV较常规半自动Tomtec的负性偏倚值更小。对于RVEF:3D Auto RV获得的RVEF与CMR获得的RVEF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r=0.84, P<0.001;偏倚值=-1.1%,一致性界限=-8.1%~6.0%)。另外,3D Auto RV手动调节获取的右心室容积和RVEF与CMR相应测量值的相关性( r=0.63~0.72,均 P<0.001)低于全自动分析获取的右心室容积和RVEF与CMR相应测量值的相关性( r=0.76~0.82,均 P<0.001)。重复性分析显示3D Auto RV获取的RVEDV、RVESV、RVSV和RVEF均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结论:3D Auto RV轻度低估HT术后右心室容积,但是其低估程度低于常规半自动TomTec。3D Auto RV可以准确量化HT术后RVEF,分析过程快速,且分析结果可重复性好,有望实现在HT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常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二代追踪冻结技术提高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准确度的诊断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未纠正运动伪影的标准图像(STD)、第一代追踪冻结(SSF1)技术和第二代全心运动校正(SSF2)技术纠正运动伪影后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分别用于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计算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同时行CCTA、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和FFR检查的患者。最终纳入121例患者(134处病变)。分别使用标准迭代重建、迭代联合SSF1和SSF2技术对患者的CCTA图像进行重建。将所有图像分为STD组、SSF1组和SSF2组,使用Likert量表对CCT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图评估CT-FFR与FFR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CCTA诊断阻塞性狭窄及CT-FFR评估缺血性病变的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SSF2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中位数3.7分)显著高于STD组和SSF1组(中位数均为3.0分)。SSF2组CT-FFR与FFR的相关性( r=0.652, P<0.001)和一致性(平均差=0.03)最好。ROC分析结果显示,在病变水平上,SSF2组CT-FFR诊断缺血性病变的效能显著高于SSF1组(AUC分别为0.88、0.76, P=0.003),而STD组和SS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5)。SSF2组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2.72%和87.50%。在患者水平上,SSF2组也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 结论:SSF2技术改善了CCTA图像质量,进而显著提高狭窄程度评估和CT-FFR模拟计算的诊断准确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低剂量胸部CT联合钙感知算法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超低剂量胸部CT平扫(ULD-CT)联合钙感知算法对冠状动脉钙化(CAC)检测、量化和风险分类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4月至10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同时行标准钙化积分CT(CACS-CT)和ULD-CT扫描的患者115例。CACS-CT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120 kVp序列扫描,重建卷积核为Qr36(CACS-CT Qr组)。ULD-CT采用非心电门控大螺距锡滤过100 kVp(Sn100 kVp)扫描,分别采用标准卷积核Qr36(ULD-CT Qr组)和钙感知卷积核Sa36(ULD-CT Sa组)重建两组图像。以CACS-CT的CAC检出结果为参照,计算ULD-CT检测CAC的准确性,并使用kappa评估扫描协议间CAC检测一致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图评估扫描协议间CACS量化的一致性,使用加权kappa评估扫描协议间风险分类的一致性。 结果:CACS-CT Qr组中66.96%(77/115)的患者发现CAC。以CACS-CT Qr组的CAC检出为对照,ULD-CT Qr和ULD-CT Sa检测CAC的敏感性分别为96.1%和97.4%,特异性均为94.73% ( k= 0.902,0.921)。ULD-CT Qr和ULD-CT Sa的CACS均低于CACS-CT Qr(3.6、6.2 vs. 8.5, P<0.001),但均与CACS-CT Qr有强相关性( r= 0.983, P<0.001)。ULD-CT Sa与CACS-CT Qr间CACS的平均差值(12.33)更小,一致性更好(ICC=0.992)。ULD-CT Sa与CACS-CT Qr风险分类的一致性(加权 k= 0.936)相对较高,重新分类率6.08%(7/115)较低。ULD-CT的有效辐射剂量比CACS-CT减少了约77.22%。 结论:非心电门控ULD-CT联合钙感知算法评估CACS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MR压缩感知超快速电影序列评价左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传统分段采集电影序列(Seg),探讨心脏MR(CMR)压缩感知(CS)超快速电影序列评价左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阜外医院进行CMR检查的心脏疾病患者27例。随机顺序进行Seg、屏气下CS(bhCS)和自由呼吸下CS(fbCS)覆盖左右心室的多层短轴电影扫描。采用Friedman检验评价3种方法的总体图像质量、血池心肌信号比(BMC)和边缘锐度。分别测量3种方法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博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ass)及右心室EDV、ESV、SV、EF,并用Bland-Altman分析bhCS与Seg、fbCS与Seg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做相关性检验。结果:24例患者3种方法所有总体图像质量≥2分,有诊断意义,纳入后续分析。Seg、bhCS和fbCS的成像时间不同且依次降低,分别为375.0(332.0,405.6)、50.0(47.8,53.7)和20.0(17.8,23.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00, P<0.001)。总体图像质量fbCS略低于Seg( Z=-2.67, P=0.023),Seg和bhCS( Z=-1.44, P=0.447)、bhCS和fbCS( Z=1.23, P=0.66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eg、bhCS和fbCS的边缘锐度(χ 2=0.58, P=0.747)和BMC(χ 2=1.08, P=0.5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分析表明bhCS和Seg、fbCS和Seg之间左右心室各参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hCS和Seg、fbCS和Seg的各心功能参数均呈高度相关( r>0.96, P<0.001)。 结论:CS超快速电影序列比传统序列节省了扫描时间且提供了相似的图像质量,且无论是否屏气,CS序列心功能结果与传统电影序列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高度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