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低剂量胸部CT联合钙感知算法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超低剂量胸部CT平扫(ULD-CT)联合钙感知算法对冠状动脉钙化(CAC)检测、量化和风险分类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4月至10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同时行标准钙化积分CT(CACS-CT)和ULD-CT扫描的患者115例。CACS-CT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120 kVp序列扫描,重建卷积核为Qr36(CACS-CT Qr组)。ULD-CT采用非心电门控大螺距锡滤过100 kVp(Sn100 kVp)扫描,分别采用标准卷积核Qr36(ULD-CT Qr组)和钙感知卷积核Sa36(ULD-CT Sa组)重建两组图像。以CACS-CT的CAC检出结果为参照,计算ULD-CT检测CAC的准确性,并使用kappa评估扫描协议间CAC检测一致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图评估扫描协议间CACS量化的一致性,使用加权kappa评估扫描协议间风险分类的一致性。 结果:CACS-CT Qr组中66.96%(77/115)的患者发现CAC。以CACS-CT Qr组的CAC检出为对照,ULD-CT Qr和ULD-CT Sa检测CAC的敏感性分别为96.1%和97.4%,特异性均为94.73% ( k= 0.902,0.921)。ULD-CT Qr和ULD-CT Sa的CACS均低于CACS-CT Qr(3.6、6.2 vs. 8.5, P<0.001),但均与CACS-CT Qr有强相关性( r= 0.983, P<0.001)。ULD-CT Sa与CACS-CT Qr间CACS的平均差值(12.33)更小,一致性更好(ICC=0.992)。ULD-CT Sa与CACS-CT Qr风险分类的一致性(加权 k= 0.936)相对较高,重新分类率6.08%(7/115)较低。ULD-CT的有效辐射剂量比CACS-CT减少了约77.22%。 结论:非心电门控ULD-CT联合钙感知算法评估CACS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干预模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干预模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自身随机交叉设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肾功能和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评测量表(AHSMSRS)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肌酐(Scr)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CRF)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延缓肾功能衰竭,对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ates法测量的分肾肾小球滤过率受对侧肾脏兴趣区设置影响的原因与改进算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针对Gates法测量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时存在的一侧肾脏GFR测量值受对侧肾脏感兴趣区勾画影响的情况,探讨改进办法.方法:回顾性对125例接受肾动态显像GFR测定的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再处理与分析,提出改进的分肾GFR算法,比较改进算法与Gates算法之间的关系.结果:(1)改进算法的分肾GFR与Gates算法的分肾GFR呈高度正相关(r=0.999,P=0.000),两种算法双肾总的GFR值不变.(2)Gates算法的分肾GFR与其显像剂摄取率高度正相关(r=0.999,P=0.000),但并非一一对应关系;改进算法的分肾GFR与其显像剂摄取率完全正相关(r=l.000,P=0.000),呈一一对应的关系;两种算法双肾总的GFR值与其显像剂摄取率完全正相关(r=1.000,P=0.000).(3)随着一侧肾脏感兴趣区的逐渐减小,Gates算法另一侧肾脏的GFR值亦逐渐降低,而改进算法的另一侧肾脏GFR值则不随之改变.结论:改进的分肾GFR算法保证了肾脏总GFR值不受影响,避免Gates算法中分肾GFR值相互影响的缺点,有利于保持分肾GFR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必净联合CVVH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脏器功能、炎性因子等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血必净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7年3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的MODS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CVVH治疗,血液流速200 ml/min,超滤量150 ~ 300 ml/min,置换液流量3 000 ml/h,持续时间1~4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3次/d,疗程为7d.观察呼吸机支持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Cr、BUN、IL-1β、IL-10、TNF-α、TBil、PLT、PaO2、PaO2/FiO2、APACHEⅡ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74.5%(x2=4.821,P=0.028).观察组患者在呼吸机支持时间、ICU住院时间、PLT及APACHEⅡ评分方面的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 <0.01).治疗后2组患者TBil明显降低,PaO2、PaO2/FiO2显著升高(P<0.05),SCr、BUN水平降低(P<0.05);IL-1β、IL-10、TNF-α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CVVH联合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脏器功能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及M型磷脂酶A2受体表达的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及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表达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5年2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并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M N的109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及 PLA2R表达的特点. 结果 (1)109例老年IM N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7.3 ± 5.4 )岁,高血压比例67.9%,肾病综合征比例65.1%.老年与非老年患者相比,高血压比例(67.9% 比 25.2%)(P= 0.000)、收缩压[(143.1± 15.2)mmHg 比(127.3 ± 13.3)mmHg ,1 mmHg = 0.133 kPa](P = 0.000)及舒张压[(88.4 ± 10.0)mmHg比(80.2 ± 8.4)mmHg](P=0.000)更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低[(70.9 ± 22.9)ml·min-1·1.73 m -2比(90.6 ± 27.1)ml·min-1·1.73 m -2](P=0.000)、肾间质小管病变更重[(3.1 ± 1.9)分比(2.0 ± 1.9 )分](P=0.000) . (2)老年IM N患者肾脏病理分期中,Ⅱ期与Ⅰ期、Ⅰ ~ Ⅱ 期患者比较,eGFR 更低[(50.4 ± 17.4 )ml·min-1·1.73 m -2)比(80.3 ± 19.7 )ml· min-1·1.73 m -2、(72.3 ± 21.4 )ml·min-1·1.73 m -2](均 P=0.000 ) 、肾间质小管病变更重[(4.7 ± 1.8)分比(2.4 ± 1.7)分、(2.9 ± 1.6)分](均 P=0.000). (3)老年 IMN 患者的 PLA2R阳性率为82.4%,PLA2R阳性较阴性患者的尿蛋白定量更高[(4.5 ± 2.3)g 比(2.9 ± 1.1)g](P= 0.042)、eGFR更低[(66.8 ± 21.8)ml·min-1·1.73 m -2比(97.7 ± 16.0)ml·min-1·1.73 m -2](P=0.000)、肾间质小管病变更重[(3.1 ± 2.0)分比(1.7 ± 1.1)分](P=0.037). (4)多元相关及回归分析发现, PLA2R阳性率(P=0.008)、肾间质小管病变(P=0.000)、总胆固醇(P=0.025)与eGF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 R2=0.572 . 结论 老年IM N患者较非老年IM N患者,更容易合并高血压、肾间质小管病变,相对预后不良;老年IMN患者中肾脏病理分期高、PLA2R阳性者,肾功能受损及间质小管病变更重,导致其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肾动态显像法与CKD-EPI公式对慢性肾脏疾病 患者分期价值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比较肾动态显像法与CKD-EPI方程法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分期中的准确率,确定临床实践中首选的分期方法.方法:对121例CKD患者同时采用99mTc标记的亚锡喷替酸(99mTc-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99mTc-DTPA)双血浆清除率法、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与CKD-EPI方程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以双血浆清除率法测定的GFR为"金标准",对患者进行分期,统计分析肾动态显像法与CKD-EPI方程法在CKD患者分期中的准确率.结果:在纳入的121例CKD患者中,肾动态显像法分期的准确率为65.29%,而CKD-EPI方程法分期的准确率为84.29%,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这主要体现在对重度下降期和肾衰竭期的患者(肾功能重度下降期:54.55%VS 86.36%,P=0.016;肾衰竭期:50%VS 83.33%,P=0.031).而两种方法对肾功能正常期、轻度下降期和中度下降期的分期的准确性则无明显差异.结论:CKD-EPI方程法对CKD患者的分期的准确率优于肾动态显像法,主要体现在肾功能重度下降期和肾衰竭期;同时由于CKD-EPI方程法更加简便、经济,临床实践中对CKD患者进行分期应首选CKD-EPI方程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源CT中锡滤过器在泌尿系结石检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第三代双源CT运用锡滤过器后在泌尿系结石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受常规120 kV、锡滤过器(Sn) 150 kV水平图像成像检查的患者30例,筛选直径>3 mm的结石进行分析研究.测定120 kV、Sn150 kV图像上目标结石的长径、短径和CT值,并对两组图像在CT值、噪声、信号噪声比、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120 kV图像中结石的长径、短径及结石平均CT值均大于Sn150 k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150 kV图像中腰大肌噪声高于120 kV图像,而SNR低于120 kV图像(P<0.05).120 kV和Sn150 kV图像中腰大肌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 kV和Sn150 kV图像中空气的CT值、噪声、信噪比差异及两组间的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锡滤过器的Sn150 kV扫描组的辐射剂量比常规扫描组降低57%(P<0.05).结论:第三代双源CT泌尿系结石检查运用锡滤过器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合并肝功能不全的脓毒症患者枸橼酸抗凝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行血液滤过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肝功能评分>4分诊断为肝功能不全,共56例患者符合此标准.其中29例患者使用枸橼酸局部抗凝(枸橼酸组),27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组).观察血气分析、滤器寿命、血气指标和肌酐等指标变化.结果 枸橼酸组滤器的寿命为(25.0 ± 12.2)h,低分子肝素组为(13.7 ± 4.5)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72,P<0.01);枸橼酸组每例患者管路使用数量为(4.2 ± 1.9)副,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8.7 ± 3.6)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5,P<0.05);枸橼酸组抗凝效果优于低分子肝素组(χ2=18.809,P<0.05).治疗后pH值、HCO3-、滤器后Ca2+、外周血Ca2+、活化部分凝血时间、血红蛋白和肌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功能不全的脓毒症患者,局部枸橼酸抗凝延长滤器寿命,未引起电解质和内环境紊乱,安全且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682例住院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合并DR的所有资料完整的T2DM患者共1323例(男712例、女611例)作为研究组(DR组);选取同期住院性别、年龄匹配但无DR的1359例(男740例、女619例)T2DM患者作为对照(非DR组).比较不同性别DR组和非DR组的临床资料及其他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情况,分析DR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性DR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他汀服用史、三酰甘油(TG)、尿酸(UA)、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非DR组(P<0.05),DR组糖尿病起病年龄、空腹C肽(FC)、餐后2 h C肽(2 h CP)、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DR组(P<0.05).女性DR组糖尿病病程、HbA1c、FBG、2 h PG、高血压病史、收缩压、他汀服用史、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Scr、CysC、DPN及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非DR组(P<0.05),DR组糖尿病起病年龄、FC、2 h CP、eGFR低于非D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T2DM患者糖尿病起病年龄低、蛋白尿及DPN存在均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吸烟史、他汀服用史、高TG血症、eGFR及2 h CP值低为男性DR发生的其他危险因素,而糖尿病病程长及LDL-C控制不佳是女性DR发生的其他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同性别T2DM患者的DR发生均与多种临床危险因素相关,但存在差异,临床工作中应制订定不同的策略,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微量清蛋白尿存在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文中探讨无微量清蛋白尿存在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DR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诊断为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仅DR,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存在及尿微量清蛋白)的T2DM患者169例(DR组),并选取同期住院年龄、性别匹配的无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208例作为对照(NO-DR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情况.DR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DR组按照眼底检查结果分为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60例)、中度NPDR组(82例)和重度DR组(27例),其中重度DR组包括重度NPDR 20例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7例.各危险因素与DR分期相关性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结果 DR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餐后血糖、三酰甘油、血肌酐、胱抑素C及他汀服用率显著高于NO-DR组(P<0.05);DM起病年龄、肾小球滤过率(GFR)值、空腹C肽、餐后C肽低于NO-D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FR降低(OR:0.912,P≤0.001)、高TG血症(OR:1.369,P<0.05)、SBP升高(OR:1.041,P<0.01)及起病年龄低下(OR:0.914,P≤0.001)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FR与DR程度呈负相关(r=-0.513,P<0.001),三酰甘油(r=0.110,P<0.033)及收缩压(r=0.231,P<0.001)与DR程度均呈正相关. 结论 除传统因素外,低起病年龄是T2DM患者单纯性DR发生的高危因素.eGFR下降、三酰甘油升高及收缩压控制不佳不仅与DR的发生相关,还与其进展有关.eGFR下降早于蛋白尿发生,是DR发生的预警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