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前诊断6号染色体短臂部分单体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8岁,G 3P 1,孕12 +1周B超提示胎儿颈部透明层(NT)为2.6 mm,疑似伴有淋巴管水肿,孕12 +4周复查NT为3.2 mm。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孕19周行羊膜腔穿刺,常规进行羊水染色体检查以及基于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BoBs)的检测。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del(6)(p22.3p24)( 图1),BoBs检测未见异常。孕妇核型为46,XX,其丈夫为46,XY,ins(10;6)(q22;p22.3p24)( 图2)。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检测结果显示胎儿6p22.3p24区存在9.1 Mb缺失,涉及 EDN1、ATXN1和 PHACTR1等25个OMIM基因( 图3)。经遗传咨询,该夫妇决定终止妊娠,引产儿外观无明显畸形,未行病理学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9例22q11.2微重复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19例22q11.2微重复胎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为产前遗传咨询和预后提供支持。方法:对羊水样本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检测及亲代验证,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表型进行分析,以确定拷贝数变异与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2例羊水样本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所有病例SNP array检测均显示22q11.2区存在468.8 kb~3.4 Mb的重复。除2例亲代拒绝验证外,7例重复被证实为母源性,6例为父源性,4例为新发缺失。3例引产,1例出生后夭折,5例发育迟缓,10例发育正常。结论:22q11.2微重复患者表型高度可变。22q11.2微重复胎儿的孕期表现无特异性,存活子代表型随出生后年龄增加更加多样,需加强专业评估和远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孕妇外周血游离DNA产前筛查提示限制性胎盘嵌合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孕妇外周血游离DNA(cf-DNA)产前筛查提示2三体、7三体、21三体高风险的1例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采用羊膜腔穿刺术,通过细胞培养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对胎儿细胞染色体的微缺失或微重复进行检测。结果提示,羊水细胞FISH检测的结果为7三体、21三体极低比例嵌合。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及SNP array结果均正常。胎盘组织FISH检测结果为100% 2三体,100% 7三体及73% 21三体的嵌合。因此认为,cf-DNA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应对cf-DNA检测假阳性结果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限制性胎盘嵌合对无创产前检测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限制性胎盘嵌合(confined placental mosaicism, CPM)对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对8例NIPT假阳性病例进行胎盘多个位置的遗传学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PM对NIPT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在8例NIPT假阳性病例中,5例为CPM,分别为9号三体、13三体、21三体、22三体以及X三体CPM;胎盘不同区域的染色体异常比例差异明显(4%~80%)。5例CPM中,2例表现为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FGR)合并其他超声异常,1例表现为孤立性FGR,其余2例生长发育正常。结论:CPM是NIPT假阳性的重要原因,NIPT对CPM有较高的敏感性;CPM可能与FGR相关。重视CPM对于NIPT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以及妊娠管理有重要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andy-Walker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B超提示为Dandy-Walker畸形的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染色体DNA拷贝数变异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例产前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胎儿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胎儿父母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 结果:SNP array分析显示患儿染色体6p25.3p25.1存在4266 kb缺失,FISH验证了SNP array的结果。根据父母外周血FISH结果,确认胎儿父亲为隐匿性t(6;14)(p25.1;p13)携带者,而胎儿遗传了其中一条衍生的6号染色体der(6)t(6;14)(p25.1;p13)。结论:成功诊断了Dandy-Walker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病因,6p25.3p25.1片段缺失的染色体是由于父亲隐匿性平衡易位产生的不平衡配子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进行羊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的结果进行重分析,对具有临床意义的CNVs以及非整倍体低比例嵌合的样本进行CNV-seq检测。结果:对16 488例羊水CMA结果进行分析,选取343例存留羊水的DNA样本进行CNV-seq检测,检测成功率为100%。与CMA检测结果相比,完全符合314例(91.5%),部分符合4例(1.2%),漏检25例(7.3%)。对部分符合和漏检的病例的分析提示,CNV-seq的检测盲区为 SHOX基因及 AZFc区域。 结论:CNV-seq在产前诊断中具有准确度高、基因组覆盖度好的特点,可稳定检测低比例嵌合,适宜在临床推广,但应充分了解其局限性,针对不同人群选择最适合的产前诊断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个Vici综合征家系的 EPG5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一个Vici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其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染色体核型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分析未见明显异常的双侧侧脑室增宽、胼胝体缺如胎儿的脐血及其父母和患病姐姐的外周血样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技术进行基因变异检测,针对可疑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WES和Sanger证实胎儿和姐姐 EPG5基因均存在c.2427delC (p.T809fs)和c.1886A>T (p.E629V))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两个变异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学会变异分类指南,c.2427delC变异为可能致病变异,c.1886A>T变异为临床意义不明确变异。c.1886A>T变异经PolyPhen-2和PROVEAN软件预测可能为有害变异。 结论:EPG5基因c.2427delC和c.1886A>T变异为该Vici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丰富了 EPG5基因变异谱,为家系的产前诊断和再生育提供了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创产前检测提示Xp22.31微缺失综合征胎儿2例的产前诊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2例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为Xp22.31微缺失综合征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以探讨NIPT对于筛查胎儿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5日和2020年10月15日枣庄市妇幼保健院NIPT检测提示为Xp22.31微缺失综合征的2例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采集其外周血样进行NIPT检测。抽取胎儿羊水样本,对胎儿1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与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对胎儿2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分析。采集孕妇1夫妇的外周血样进行CNV-seq检测,验证胎儿拷贝数变异的来源。结果:NIPT检测提示胎儿1染色体Xp22.31区存在1.3 Mb的片段缺失;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CNV-seq检测结果为seq[GRCh37]del(X)(p22.31),chrX:g.6800001_7940000del,提示其Xp22.31区存在1.14 Mb缺失,经验证该变异遗传自母亲。NIPT检测提示胎儿2染色体Xp22.31区存在1.54 Mb片段缺失;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SNP array检测结果为arr[GRCh37]Xp22.31(6458940_8003247)×0,提示胎儿2染色体Xp22.31区存在1.54 Mb片段缺失。结论:NIPT除对胎儿21、18及13三体具有优越的检测性能外,对于检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也具有潜在的价值。当NIPT提示高风险时,需通过产前诊断以进一步明确胎儿的染色体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q21.1微缺失综合征18例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8例1q21.1微缺失病例的表型特征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18例于2017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1q21.1微缺失综合征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1q21.1微缺失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18例样本中,断裂点位于BP3和BP4区域之间者13例;位于BP1/BP2和BP4之间者4例;位于BP2和BP3之间者1例,后者为1q21.1近端缺失,涉及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失综合征(TAR)的区域。上述缺失片段约360 kb ~ 3.9 Mb,包含 CHD1L、 RBM8AB、 GJA5、 GJA8等致病基因。溯源为1q21.1微缺失病例与既往报道的病例缺失范围一致,但临床表型正常或仅轻度异常,与已报道的病例存在差异。在18例1q21.1微缺失病例中,有认知或行为缺陷者9例(9/18,50.0%),生长发育迟缓者8例(8/18,44.4%),头面部畸形者7例(7/18,38.8%),心脏结构异常者5例(5/18,27.8%),小头畸形3例(3/18,16.7%)。 结论:18例1q21.1微缺失综合征患者具有不完全外显和表现度差异,可出现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小头畸形等表型,其表型具有广泛的非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个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9型家系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一个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9型家系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N048:癫痫全面版基因检测panel-V2、基因拷贝数变异分析进行外周血检测,抽取羊水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cl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检测。结果:基因检测显示女婴Xq21.31q22.1区域杂合缺失,其中 PCDH19基因外显子缺失,变异来源于母亲。SNP-array检测示女性胎儿,arr [hg19] Xq21.31q22.1(89 558 626-99 701 006) ×1。此家系母女及胎儿均为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9型。 结论:PCDH19基因变异为该家系患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9型的可能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