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gel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对盆腔器官脱垂术后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Kegel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应用于盆腔器官脱垂术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底重建术,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试验组实施Kegel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盆底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07);试验组干预6个月后的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量表(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均 P<0.05);试验组干预6个月后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的I-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 P<0.05)。试验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Kegel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应用于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渐进模式的运动处方治疗深度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老年患者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渐进模式的运动处方治疗深度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老年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5±3)岁]和联合康复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4±3)岁]。对2组患者于下肢创面愈合后或散在残余创面总面积<1%体表总面积时,开始进行红光治疗。于红光治疗2周后,对常规康复组患者行关节牵伸、抗阻及平衡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对联合康复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每周3次的基于渐进模式的运动处方训练,主要包括哑铃推举、Bobath球水平支撑、高位下拉训练等。2组患者训练时间均为12周。于训练前(红光治疗2周后)及训练12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上肢与下肢的运动功能,采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评定患者体适能,通过计时-起立行走测试耗时评定患者跌倒风险。记录患者训练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训练12周后,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训练效果的满意度。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 χ2检验。 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相近( P>0.05)。训练12周后,常规康复组、联合康复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11.42、-13.67, 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康复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8.9±2.6)分,明显高于常规康复组的(26.3±2.6)分( t=-3.90, P<0.05),且常规康复组、联合康复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4.14、-6.94, P<0.05)。训练前,2组患者体适能各单项评分及总评分均相近( P>0.05);训练12周后,常规康复组、联合康复组患者体适能中的平衡能力评分、步行速度评分、椅子坐立评分及总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 Z值分别为-4.38、-3.55、-3.88、-4.65与-4.58、-4.68、-4.42、-4.48, P<0.05),且联合康复组患者体适能中的平衡能力评分、步行速度评分、椅子坐立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组( Z值分别为-3.93、-3.41、-3.19、-5.33, P<0.05)。训练前,2组患者针对跌倒风险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耗时相近( P>0.05)。训练12周后,联合康复组患者针对跌倒风险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耗时为(28.0±2.1)s,明显短于常规康复组的(30.5±1.8)s( t=4.94, P<0.05);且常规康复组、联合康复组患者针对跌倒风险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耗时均较训练前明显缩短( t值分别为14.80、15.86, P<0.05)。所有患者训练期间均未发生肌肉组织拉伤、水肿或跌倒等不良事件。训练12周后,联合康复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13.5±1.2)分,明显高于常规康复组的(8.5±1.4)分( t=21.78, P<0.05)。 结论:基于渐进模式的运动处方训练可以明显促进深度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老年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体适能恢复,可有效降低患者跌倒风险,且训练期间不引发不良事件,使得患者对训练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痉挛型脑瘫的核心稳定训练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核心稳定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病儿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给予常规训练干预(以理疗或体疗联合按摩等方法为主)的痉挛型脑瘫病儿5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给予核心稳定训练的痉挛型脑瘫病儿58例作为观察组[具体操作有徒手训练和借助辅助器械训练(平衡板、滚筒或弹跳床及Bobath球训练)等].对比两组精细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参数.结果 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抓握标准分、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及精细动作发育商评分分别为(5.60±1.65)分、(6.74±1.22)分、(77.70±6.3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67±1.43)分、(6.06±1.32)分、(73.42±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72.43±13.04)分高于对照组的(60.35±14.36)分(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步速、步长及步宽分别为(0.61±0.11)m/s、(19.96±6.08)cm、(16.88±1.40)cm,均高于对照组的(0.55±0.07)m/s、(16.47±5.23)cm、(14.54±1.32)cm(均P<0.05).结论 核心稳定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病儿中,可显著提高病儿的精细运动功能与粗大运动功能,并有效改善其步行参数,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呼吸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儿童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12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SCP儿童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治疗过程中,每组脱落2例,最后每组纳入35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牵伸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作业治疗,10 min/次.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搭桥训练、仰卧起坐训练、悬吊系统训练、Bobath球训练,40 min/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将核心稳定性训练时间由40 min/次缩减为20 min/次,然后增加呼吸训练,20 min/次.呼吸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练(7 min/次)、扩胸运动训练(3 min/次)、呼吸借助法训练(4 min/次)、抗阻呼气训练(6 min/次).以上项目均训练2次/d,5次/周,持续训练3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中D、E功能区评估儿童站立、行走、跑和跳的粗大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2组GMFM-88的D和E功能区评分、BBS评分和BI评分比较无明显区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GMFM-88的D和E功能区评分、BBS评分、BI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GMFM-88 D和E功能区评分、BBS评分、BI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提高S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产后盆底肌训练法对二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康复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产后盆底肌训练法对二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产妇盆底功能康复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8例二胎产后SUI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生物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Kegel运动和Bobath球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情况,以及干预后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良好率(93.18%)高于对照组(77.27%),尿失禁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2.73%),盆腔器官脱垂率(2.27%)低于对照组(1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性欲、性唤起、性高潮、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性交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训练法可提高二胎产后SUI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改善盆腔器官脱垂症状,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临床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顺产分娩产妇应用延续性Kegel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延续性Kegel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在顺产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顺产分娩产妇16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盆底肌康复操,观察组实施延续性Kegel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和性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观察组仅性欲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2个月,观察组性功能各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延续性Kegel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应用在顺产分娩产妇中,有效改善其产后盆底肌力,提高性功能各项指标,促进产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巴氏球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及下肢控制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巴氏球(Bobath)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及下肢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7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1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7例为观察组,开展巴氏球技术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躯干及下肢控制能力.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静态平衡、动态平衡、躯干协调评分及FMA、BBS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氏球技术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能提升患者躯干及肢体(下肢)的控制协调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