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oca失语患者双侧额下回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时间变异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s-fMRI)研究脑卒中后Broca失语(BA)患者双侧额下回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时间变异性,并比较维、汉语失语症的差异。方法:纳入维、汉语BA患者30例(患者组)和维、汉语健康者30例(健康组)。采集rs-fMRI图像,经影像数据预处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将患者组分为维语患者组(9例)和汉语患者组(12例),将健康组分为维语健康组(13例)和汉语健康组(15例)。进行动态功能连接(dFC)的计算,使用双因素协方差分析获得语种与失语存在交互作用的脑区,并对维、汉语BA患者dFC异常的脑区与语言行为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双侧额下回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存在交互作用。维语患者组左侧额下回(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 P<0.05),右侧额下回(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 P<0.05);汉语患者组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高于汉语健康组和维语患者组( P<0.05)。维语患者组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与口语表达中的流畅度、系列语言、阅读理解中的填空、书写中的系列书写呈正相关( P<0.05)。 结论:静息态下维、汉语BA患者双侧额下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存在差异,其中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降低,对于维语BA患者语言功能受损的识别可能有提示作用,而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增强可能是汉语BA患者语言网络重组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失语:初步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对急性期卒中后失语(post stroke aphasia, PSA)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滨湖院区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PSA诊断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DCS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言语和语言治疗,tDCS组在此基础上接受tDCS,阳极为左侧Broca区,刺激电流强度1.5 mA,20 min/次,1次/d,连续7 d。在治疗前后利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 WAB)评定患者自发言语能力、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及命名能力,并计算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 AQ)。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各项言语功能评分改变以及AQ与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 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量表评分的改善程度评价治疗有效性。结果:共纳入56例PSA患者,42例(75.00%)为男性,年龄(66.95±11.07)岁;中位基线NIHSS评分4.00分(四分位数间距2.00~7.00分);中位WAB-AQ 64.30分(四分位数间距50.60~73.05分),31例(55.36%)为轻度失语,20例(35.71%)为中度失语,5例(8.92%)为重度失语。随机分组后tDCS组和对照组各28例。tDCS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均<0.001),且tDCS组治疗后复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49)。此外,tDCS组在自发言语、理解、复述和命名能力方面的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0.05),其中以自发言语和命名能力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最为显著( P均<0.001)。不过,两组患者在AQ以及BDAE分级的改善有效程度方面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tDCS对急性期PSA患者的自发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能力均有改善作用,但改善程度较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脑梗死亚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的脑功能连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讨脑梗死亚急性期语言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方法:选择自2023年3月至8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诊疗的16例脑梗死亚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失语组)、16例脑梗死后无失语症患者(无失语组)及同期从社会招募的16例健康中老年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受试者6 min的静息态fNIRS数据,选择Broca区、Wernicke区、背外侧前额叶(DLPFC)、辅助运动区(SMA)这4个语言相关关键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域(ROI),应用NirSpark软件分析各组受试者间全脑功能连接强度及各ROI脑区内、各ROI脑区间功能连接强度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0.53±0.15)及无失语组(0.47±0.12)相比,失语组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强度(0.29±0.14)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及无失语组相比,失语组患者左侧Wernicke区、右侧Wernicke区、左侧Broca区、左侧SMA区、右侧SMA区、左侧DLPFC区内的功能连接强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FDR校正)。与对照组及无失语组相比,失语组患者右侧Wernicke区-左侧Wernicke区、右侧Wernicke区-右侧Broca区、右侧Wernicke区-左侧Broca区、右侧Wernicke区-右侧DLPFC区、右侧Wernicke区-左侧DLPFC区、右侧Wernicke区-右侧SMA区、右侧Wernicke区-左侧SMA区、左侧Wernicke区-右侧Broca区、左侧Wernicke区-左侧Broca区、左侧Wernicke区-右侧DLPFC区、左侧Wernicke区-左侧DLPFC区、左侧Wernicke区-右侧SMA区、左侧Wernicke区-左侧SMA区、右侧Broca区-左侧Broca区、右侧Broca区-左侧DLPFC区、右侧Broca区-右侧SMA区、右侧Broca区-左侧SMA区、左侧Broca区-右侧DLPFC区、左侧Broca区-左侧DLPFC区、左侧Broca区-右侧SMA区、左侧Broca区-左侧SMA区、右侧DLPFC区-左侧DLPFC区、右侧DLPFC区-右侧SMA区、右侧DLPFC区-左侧SMA区、左侧DLPFC区-右侧SMA区、左侧DLPFC区-左侧SMA区、右侧SMA区-左侧SMA区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FDR校正)。 结论:全脑及语言相关关键脑区功能连接异常可能是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的潜在神经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运动性失语为脑卒中后失语的常见分型,病因病机属本虚标实,发病多以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针刺疗法可从醒脑、通窍、亮音入手,辅以益气血、祛痰瘀、利舌窍,从而改善失语的病理状态。目前临床多采用头针、舌针、电针、特色针刺及针刺联合其他疗法等方法治疗本病,其中针刺联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更具优势,可最大程度降低致残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损伤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本研究旨在采用中国失语症语言评估量表(Chinese aphasia language battery,CALB)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post-stroke Broca's aphasia,PSBA)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详细评估,分析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损伤特点.方法 连续入组2021年3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和康复医学科的PSBA患者,根据失语商分数分为轻、中、重度组,同时招募同时间段内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CALB评估两组受试者语言功能.比较PSBA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轻、中、重度组PSBA患者CALB评分的差异.结果 PSBA组共纳入患者35例(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8例),健康对照组纳入36例.①PSBA组在CALB命名分量表的分项任务表现方面,除音调理解外,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患者在对证命名(高频、低频词汇)、复述(假词、真词)任务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高频词汇的命名和理解方面,评分明显优于低频词汇,在整体分析和轻度组患者中尤为明显.在不同范畴名词词汇(动物、服装、身体部位、果蔬、工具、颜色)的表现方面,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名词和动词分析发现,患者在名词命名和理解的正确率方面优于动词,但各组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动词分类分析方面,患者在不带宾动词的表现方面优于带宾动词,在不同论元结构动词的表现方面,三元动词的命名和理解能力最差.②在动词语义和语句分量表的表现方面,患者所有的任务表现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在动词命名、论元结构产出、语句启动产出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论元结构产出方面,论元结构越多的语句,患者产出的正确率越低,在整体分析及轻度组中尤为明显.结论 PSBA患者在整体语言通路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语音输入通路的损害较输出通路轻.在不同范畴词汇表现方面,患者处理动词的困难大于名词,名词中低频词汇处理损害重于高频名词;在动词处理方面,论元结构越复杂的动词,患者的表现越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头电针联合低频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Broca失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观察头电针联合低频经颅重复磁刺激(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rTMS)治疗脑梗死后B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63例脑梗死后Broca失语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1)、对照组(n=32),每组 30例完成所有结果评价.两组均予以临床对症支持治疗、语言康复训练及右侧大脑半球LF-rTMS治疗,观察组另行左侧大脑半球头电针治疗,对照组行左侧大脑半球头针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the 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评分、中国式功能性言语沟通能力检查法(chinese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profile,CFCP)评分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评级测试,并根据BDAE评级结果计算出显愈、显效和总有效率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6.67%(P<0.05);两组患者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及言语沟通能力的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失语症等级皆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电针联合LF-rTMS治疗脑梗死后Broca失语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后Broca失语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后B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1次/d,每周5次,每次每个项目30 min,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价患者语言沟通能力的变化,用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评价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CFC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FCP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且试验组CFCP评分增加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可以改善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的言语沟通能力,优于单纯的语言训练,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奥瑞姆自理模式下舌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舌针联合言语训练在奥瑞自理模式下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7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12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5).对照组给予舌针刺激+神经科常用药物治疗+奥瑞姆自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语言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连续接受治疗3个月.治疗后采用北京医院汉语语言检查法、失语商指数、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语言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5% vs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语言功能评分、失语商指数、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失语商指数(62.32±12.32)、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214.32±23.23)、失语严重程度分级(43.07%)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奥瑞姆自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舌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是一种很好的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语音治疗对Broca失语症口语表达能力影响的弥散张量成像个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Broca失语是失语症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1],目前对Broca失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很多,其中语音治疗法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口语表达[2],但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弓状纤维(arcuate fasciculus,AF)是与言语功能高度相关的白质纤维,弓状纤维的损伤及修复对于评价失语症的发生及恢复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将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DTI)技术,探讨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改变与左侧弓状纤维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roca失语针刺效应的功能核磁共振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功能核磁共振技术( fMRI)评价针刺治疗 Broca 失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23例Broca失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2)所有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11)采用药物加舌三针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大脑Bro-ca功能区的fMRI的表现.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CFCP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MRI相应的左侧大脑皮层Broca功能区的激活面积明显增大,而右侧半球镜像区出现负激活,即明显减弱或消失;对照组脑皮层Broca功能区呈对称激活,双侧脑区激活面积均轻度增大或改变不明显.结论 针刺可能改变Broca功能区的激活,fMRI可用于评价Broca失语患者的针刺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