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群组独立成分分析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脑功能网络连接特征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通过动态脑网络特征分析的方法探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纳入39名认知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T2DM患者相匹配的同等数量的健康对照者,两组患者均行3.0 T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图像经预处理后,使用GIFT工具包进行动态脑网络分析,提取动态功能连接指标并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以上指标与T2DM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在state5中的平均滞留时间和时间分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4、0.039),并且初级视觉网络和突显网络的功能连接显著升高(P=0.027),空间视觉网络和基底节网络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P=0.044),然而上述动态脑功能指标与空腹血糖值等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 认知功能正常T2DM患者的动态脑功能连接模式以及视觉相关网络的动态功能连接存在异常改变,这为理解T2DM相关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孤独症谱系障碍学龄前儿童大脑网络的动态功能连接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学龄前儿童(autism spectrum disorder-preschoolers,ASD-p)静息状态下功能连接的动态变化,表征ASD-p灵活社会认知的大脑网络动态性,并为了解其社会交往障碍的潜在神经机制提供全新视角。方法:选取2018年10—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ASD-p(ASD-p组)和与之匹配的60名典型发育儿童(typical development,TD组),基于MATLAB 2013b平台使用组独立成分分析、滑动窗口分析方法研究动态功能连接。基于每种功能连接模式的空间相似性,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以识别不同的连接状态,从而分析功能连接的时间动态性。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最终确立了3种不同的连接状态:不频繁和强连接的状态Ⅰ、更频繁和弱连接的状态Ⅱ以及相对频繁和较强连接的状态Ⅲ。ASD-p组处于弱连接的状态Ⅱ的窗口分数较TD组降低了48.04% ,状态Ⅰ和状态Ⅲ的出现比例分别增加22.01%、32.39%;ASD-p组状态Ⅱ平均停留时间降低了74.89个窗口,状态Ⅰ和Ⅲ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增加了22.55个窗口和14.84个窗口( Z=-6.080,6.991,-6.107,均 P<0.001,Mann-Whitney U test)。ASD-p组各网络状态之间的转换次数显著多于TD组[(6.63±3.25)次,(2.65±2.56)次, Z=-6.296, P<0.001,Mann-Whitney U test]。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ASD-p社交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状态Ⅱ的平均停留时间呈负相关( r=-0.263, P<0.05),并与网络状态转换次数呈正相关( r=0.272, P<0.05)。 结论:ASD-p强连接状态Ⅰ和较强连接状态Ⅲ的窗口分数、平均停留时间成比例的增加,转换次数增多。ASD-p核心症状相关的动态功能连接特征可能成为一种可靠的神经影像标记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肾折叠术在儿童极重度肾积水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折叠术在儿童极重度肾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5例极重度肾积水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1岁,年龄范围为7个月至8岁;患侧为左侧10例,右侧5例。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治疗组,A组8例,采取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B组7例,采取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肾皮质折叠缝合术。所有患儿的肾盂分离距离均>40 mm,术前检查提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致肾积水,其中1例合并肾外伤。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肾周引流管和导尿管。观察术后患儿恢复情况,了解其尿路感染、肾功能恢复情况和肾脏形态恢复情况。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范围为110~195 min,术后2~3 d拔出肾周引流管,7~10 d拔出导尿管,6~8周拔出输尿管内支架管。A组患儿中5例术后出现反复尿路感染;5例中的2例经抗感染治疗痊愈,肾脏体积较大;5例中的3例行肾造瘘术,术后1例感染治愈后行顺行肾脏输尿管造影检查提示肾脏排泄基本通畅,拔出造瘘管后恢复顺利,但肾脏形态较大,另2例经顺行肾脏输尿管造影检查提示肾脏容积较大,排泄缓慢,夹闭肾造瘘管后患侧腰部疼痛,提示局部梗阻,再次行腹腔镜肾盂成形并肾脏折叠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未再出现反复尿路感染。B组患儿中的3例在留置内支架管期间出现暂时性的尿路感染,经拔出支架管并积极抗感染后治愈。所有患儿复查核素肾动态显像显示分肾功能较前好转,肾小球滤过率提高,排泄曲线有下降段,B组患儿肾小球滤过率恢复程度较好于A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在肾脏形态及肾皮质厚度方面,B组优于A组。结论:腹腔镜肾折叠术联合肾盂成形术适用于儿童极重度肾积水肾脏形态和功能的修复,有助于肾内尿液的排空和尿路感染的控制,肾脏形态恢复好,极重度肾积水合并肾皮质较薄时,肾折叠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脑多巴胺区静态及动态功能连接异常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SCH)患者中脑多巴胺区[腹侧背盖区及双侧黑质致密部(VTA/SNc)]静态功能连接(sFC)及动态功能连接(dFC)的异常改变,及其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8例首发未用药SCH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之匹配的199名健康对照(HC)组资料。所有被试均行高分辨率结构像MRI及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扫描。将中脑多巴胺区(VTA/SNc)定义为三个种子点,采用sFC和dFC方法分析SCH组与HC组VTA/SNc功能连接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将差异脑区提取的sFC和dFC值与患者的PANSS量表中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总分以及各症状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CH组男86例,女112例,年龄(23±9)岁,HC组男95例,女104例,年龄(22±5)岁。SCH组的PANSS量表中阳性量表分为(20±7)分,阴性量表分为(21±7)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为(41±11)分,总分为(82±22)分。与HC组相比,SCH组VTA与小脑蚓部7/9区、左侧壳核、右侧丘脑、左侧中扣带回四个脑区团块sFC值降低(峰值中心, t值分别为-4.35、-4.81、-4.35、-4.65,体素 P<0.005,团块 P<0.05),右侧SNc与左侧小脑半球4/5/8区、右侧壳核、右侧内侧眶额回、左侧壳核四个脑区团块sFC值降低(峰值中心, t值分别为-4.91、-5.15、-4.77、-5.21,体素 P<0.005,团块 P<0.05),左侧SNc与右侧壳核、右侧内侧眶额回、左侧中扣带回三个脑区团块sFC值降低(峰值中心, t值分别为-5.82、-4.83、-4.65,体素 P<0.005,团块 P<0.05);SCH组VTA与右侧顶下回、右侧角回、右侧顶上回dFC变异值降低( t=-4.17)。SCH组以VTA为种子点的脑区团块2(左侧壳核)、以右侧SNc为种子点的脑区团块4(左侧壳核)的sFC值与PANSS量表中的阳性量表分呈正相关( r=0.141、0.169,均 P<0.05),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值尚与幻觉、妄想、猜疑、敌对、交流障碍、被动/淡漠、交流缺乏、刻板思维、抑郁、不合作、判断和自知力缺乏、冲动控制障碍、主动回避社交这些症状呈现相关性(均 P<0.05)。 结论:首发SCH患者中脑多巴胺区(VTA/SNc)与小脑、丘脑、纹状体、前额叶、扣带回等脑区静态功能连接或动态功能连接(稳定性)降低,并与疾病阳性与阴性症状分数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功能MR评估轻重度吸烟成瘾患者动态功能连接密度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功能MR探讨吸烟成瘾患者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FCD)改变的脑区及其与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的176名志愿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0~55岁,根据文献结果分为吸烟成瘾轻度组(59例)、吸烟成瘾重度组(61例)、对照组(56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静息态功能MR扫描并计算dFCD。采用方差分析对3组dFCD进行分析(GRF校正,体素水平 P<0.005,团块水平 P<0.01),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采用Pearson偏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dFCD与FTND的相关性。 结果:吸烟成瘾轻度组、吸烟成瘾重度组及对照组dFCD差异脑区主要分布在右侧眶额皮层、左侧尾状核、右侧壳核、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右侧楔叶、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楔前叶、左侧颞中回和双侧丘脑(GRF校正,体素水平 P<0.005,团块水平 P<0.01)。吸烟成瘾轻度组和吸烟成瘾重度组相较于对照组均表现出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右侧楔叶、左侧楔前叶的dFCD降低,右侧眶额皮层、右侧壳核、左侧尾状核及左侧丘脑的dFCD增加(Bonferroni校正, P<0.05)。吸烟成瘾重度组相较于对照组右侧丘脑dFCD增加;吸烟成瘾轻度组相较于对照组左侧颞中回dFCD降低(Bonferroni校正, P<0.001);吸烟成瘾重度组相较于吸烟成瘾轻度组左侧颞中回和右侧丘脑dFCD增加,左侧海马旁回dFCD降低(Bonferroni校正, P<0.05)。吸烟成瘾患者右侧丘脑dFCD值与FTND评分呈正相关( r=0.227, P=0.014),其中吸烟成瘾重度组右侧丘脑dFCD值与FTND评分呈正相关( r=0.323, P=0.013),吸烟成瘾轻度组与FTND评分无相关性( P>0.05)。 结论:不同程度吸烟成瘾者间存在与吸烟行为相关的脑区改变,并且重度吸烟成瘾人群的吸烟行为相较于轻度吸烟成瘾人群更趋向于习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相关的动态功能连接与强迫症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dFC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dFC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dFC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分析方法,探索异常的dFC值是否可以用于识别强迫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0.23±0.02与0.26±0.03, t=-6.23, P<0.05,GRF校正)、左侧楔叶(0.24±0.03与0.28±0.04, t =-5.30, P<0.05,GRF校正)、左侧中央旁小叶(0.23±0.03与0.27±0.04, t =-5.36, 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0.23±0.04与0.27±0.04, t =-5.12, 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患者组降低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dFC值( r=0.289, P<0.05,未校正)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与Y-BOCS总分( r=0.292, P<0.05,未校正)、强迫思维因子分( r=0.304, P<0.05,未校正)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约登指数为0.5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2%。 结论: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双侧楔前叶dFC降低;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可能对于强迫症的识别有提示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小血管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白质改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脑小血管病正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常见原因。脑白质改变特别是脑白质高信号是脑小血管病最为常见和典型的影像学标志物。近年来的多项研究发现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功能的下降相关。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白质高信号与认知功能脆弱的关系、白质高信号的大小、部位及动态演变与脑小血管病伴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功能磁共振影像研究提示脑小血管病伴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改变与结构网络连接存在异常。结构网络因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用于定量分析。扩散张量成像及多维参数的结构网络定量测量研究发现,白质高信号区存在结构网络完整性破坏、网络连接效率下降、连接中断的改变。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研究能对脑小血管病伴认知障碍患者白质高信号及结构网络异常做出及早预测。这些研究为脑小血管病伴认知障碍患者早期白质异常微小改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就近几年脑小血管病伴认知障碍患者磁共振白质高信号与脑结构网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的是提高对其早诊断,进而促进其早期预防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诊断胎儿三尖瓣口无挡畸形2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胎儿三尖瓣口无挡畸形(congenitally unguarded tricuspid valve orifice,CUTVO)的超声心动图典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经超声诊断,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胎儿CUTVO的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确诊CUTVO并有超声诊断结果的文献。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文献检索获得CUTVO病例15例,加上本单位诊断的2例,共17例。17例中,16例为单胎妊娠,1例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妊娠。17例胎儿中,三尖瓣完全缺如或发育不全10例,部分缺如7例。9例为合并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文献未描述并发症情况。(2)共6例误诊,其中4例产前误诊为胎儿Ebstein畸形,2例误诊为Uhl病和心肌致密化不全可能,引产后证实为CUVTO。共2例漏诊,其中1例为双胎输血综合征,另1例为肺动脉瓣狭窄。2例均为中孕期,右心增大不显著。(3)9例终止妊娠,其中7例引产后证实为CUTVO。8例继续妊娠至分娩,其中2例由于病情较重死亡,6例存活患儿产后超声检查均发现合并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三尖瓣成型术,术后1年内随访,三尖瓣中量返流;2例行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术后三尖瓣少-中量返流;1例行改良Fontan术,术后心功能正常;1例未明确描述手术方式。CUTVO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为房室结构及与大动脉连接正常,三尖瓣瓣叶及乳头肌完全或部分缺失,三尖瓣口呈空洞样,血流来回往返,多普勒呈低速双向频谱。结论:CUTVO较典型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三尖瓣叶缺失并中量或大量暗淡返流、返流频谱形态呈双向。检查时应注意多个切面动态观察,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动态因果模型的男性长期吸烟者默认网络有效连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男性长期吸烟者默认网络有效连接的异常改变,及其与吸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招募的131名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其中长期吸烟者76名[长期吸烟组,男性,年龄20~55(32.1±6.3)岁],对照者55名[对照组,男性,年龄22~55(32.3±7.4)岁]。长期吸烟者定义为每天吸烟不少于10支,烟龄2年以上且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关于物质依赖诊断标准的人群。选取默认网络中4个主要节点为感兴趣区,分别为左侧顶下小叶(LIPL),右侧顶下小叶(RIPL),后扣带回皮质(PCC),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基于动态因果模型分析吸烟组及对照组默认网络有效连接(EC)的改变。并分析有差异的EC与尼古丁依赖量表评分(FTND)、吸烟指数及烟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烟组LIPL至PCC、PCC至mPFC的EC减弱(EC分别为-0.091、-0.174,均贝叶斯后验概率>0.95),RIPL至PCC的EC增强(EC为0.136,贝叶斯后验概率>0.95)。此外,从LIPL到PCC的EC与吸烟指数呈负相关( r=-0.282, 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EC与FTND评分及烟龄在组间比较时未发现存在相关性( r=-0.103、-0.089,均 P>0.05)。 结论:长期吸烟者在IPL-PCC-mPFC神经回路中表现出异常的信息传递,并与吸烟指数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神经发育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强迫症患者多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早期发病,心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受遗传-环境因素影响出现个体神经元损伤、髓鞘形成异常、突触过度修剪、突触异常连接等。儿童青少年强迫症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其可能涉及遗传变异、免疫激活、神经递质失调以及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中关键脑区的功能及结构异常。随着神经影像学及光遗传学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大脑动态发育过程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病因机制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文章就该领域最新研究进行综述,聚焦神经发育,从神经免疫、神经结构、神经影像、神经生化等多学科多角度阐释强迫症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强迫症的早期精准诊断、识别与干预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