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成骨分化的影响,为研究牙周炎微环境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6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口腔综合科收集19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和19例牙周健康者(牙周健康组)的非刺激性唾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两组受试者唾液中犬尿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对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的牙龈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与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表达情况。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前磨牙5颗(来自2022年7至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2~18岁的5例就诊患者),从离体牙上提取PDLSC,使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照组)或含有20 μmol/L犬尿氨酸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犬尿氨酸组)培养7 d,对成骨诱导的PDLSC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成骨相关基因ALP、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Ⅰ)mRNA表达和犬尿氨酸通路相关基因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tochrome P450 family,CYP)1A1、1B1 mRN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AhR蛋白表达情况。培养21 d时,用茜素红染色评估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矿化情况。结果:牙周炎组唾液中犬尿氨酸[8.26(0,19.60)nmol/L]及犬尿喹啉酸[11.4(3.34,13.52)nmol/L]含量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0.75(0,4.25)、1.92(1.34,3.88)nmol/L]( Z=-2.84, P=0.004; Z=-3.61, P<0.001)。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IDO(18.33±2.22)和AhR的表达(44.14±13.63)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12.21±2.87、15.39±5.14)( t=3.38, P=0.015; t=3.42, P=0.027)。ALP活性测定显示,与对照组(329.30±19.29)相比,犬尿氨酸组PDLSC ALP活性(291.90±2.35)显著下降( t=3.34, P=0.029)。RT-qPCR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PDLSC ALP、骨钙素和RUNX2表达(0.43±0.12、0.78±0.09、0.66±0.10)均较对照组(1.02±0.22、1.00±0.11、1.00±0.01)显著下降( t=4.71, P=0.003; t=3.23, P=0.018; t=6.73, P<0.001),AhR、CYP1A1 mRNA表达(1.43±0.07、1.65±0.10)均较对照组(1.01±0.12、1.01±0.14)显著升高( t=5.23, P=0.006; t=6.59, P<0.001),两组间COL-Ⅰ、CYP1B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OPN、RUNX2表达(0.82±0.05、0.87±0.03)与对照组(1.00±0.00、1.00±0.00)相比均显著下降( t=6.79, P=0.003; t=7.95, P=0.001),AhR表达(1.24±0.14)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 t=3.04, P=0.039)。 结论:牙周炎患者犬尿氨酸通路异常激活,不仅能上调AhR相关通路,还能抑制PDLSC的成骨向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组织病理学新分类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为数不多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其术后病理对确认诊断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针对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的免疫组化分析发现了多样性的PA病理表现形式,据此由多国家病理学专家组成专家组,提出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组织病理学(histopathology of primary aldosteronism,HISTALDO)国际共识,将PA病理进行了重新定义与归类。本文介绍了HISTALDO分型规则并就PA病理功能学表现与临床表型、手术转归及基因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YP11B1基因突变致11β-羟化酶缺陷症五例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11β-羟化酶缺陷症(11β-hydroxylase deficiency, 11β-OHD)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1年在河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5例11β-OHD患儿的临床表现、激素水平、影像学检查、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5例患儿中3例男性,2例女性,诊断时年龄1岁5个月~7岁(平均3岁9个月),骨龄3岁6个月~16岁(平均10岁3个月),均无阳性家族史,被误诊为21-羟化酶缺陷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2例,且长期合用盐皮质激素治疗。3例合并高血压,1例睾丸肾上腺残余瘤。5例肾上腺CT均提示肾上腺增粗,5例患儿ACTH、17-羟孕酮、睾酮、雄烯二酮不同程度地升高,低钾血症1例。基因分析结果为1例纯合突变,4例复合杂合突变,携带错义突变的4例,2例患者携带缺失,1例患者携带有CYP11B2 exon1-6/CYP11B1 exon7-9形成的嵌合基因。其中CYP11B1 c.1385T>C(p.L462P)、c.1354G>A(p.G452R)和c.64C>T(p.Q22*)为新的突变位点。随访结果:2例男性患儿终身高分别为164.4 cm和150.2 cm,余3例患儿复查相关激素水平正常。结论:11β-OHD易于被误诊,导致终身高严重受损。CYP11B1基因突变复杂多样,需要多种基因检测手段协助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醛固酮腺瘤的关键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醛固酮腺瘤的关键基因及其相关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GEO数据库2个训练数据集GSE60042和GSE64957鉴定出醛固酮腺瘤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通路富集和转录调控网络分析;使用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节点分析从网络中提取枢纽(Hub)基因作为候选关键基因;以测试数据集GSE8514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验证关键基因对醛固酮腺瘤的诊断效能;使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确定各关键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从2个数据集获得醛固酮腺瘤中68个差异基因,包括33个上调基因和35个下调基因,这些基因功能体现在醛固酮生物合成过程、细胞内钙信号通路、5-羟色胺受体信号通路、转录激活因子活性和转录调控等方面;转录因子-基因调控网络中JUN和VDR基因处于中心位置。从PPI网络确定了9个Hub基因,在测试数据集,CYP11B2、VDR基因在醛固酮腺瘤中的表达升高,而JUN、NFKBIZ、EGR3、KLF6基因在醛固酮腺瘤中的表达降低(均 P<0.05),这些基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833、0.953、0.854、0.868和0.929。GSEA显示,这些关键基因的变化引起类固醇合成、细胞黏附、免疫细胞信号通路和补体凝集反应通路上调[标准化的富集分数(NES)>1.5, P<0.05],引起DNA复制、核糖体和自噬调节通路下调(均NES<-1.5, P<0.05)。 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JUN和VDR基因为醛固酮腺瘤的关键转录因子,CYP11B2、NFKBIZ、EGR3和KLF6为关键基因,其在醛固酮腺瘤发生中涉及类固醇合成、细胞黏附、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等生物学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醛固酮合成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1例醛固酮合成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2个月1天的醛固酮合成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全外显子筛查,采用Sanger测序方法对家系进行验证和遗传分析。结果:患儿男,身长54 cm(-2.1 SD),体重3.9 kg(-2.8 SD),反复呕吐、吃奶差、精神差、体重增长缓慢,血钠120 mmol/L、血钾6.84 m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5.01 pg/mL、皮质醇21.95 μg/dL、17羟孕酮1.314 ng/mL、雄烯二酮<0.3 ng/mL、睾酮2.09 ng/mL,均正常,肾素活性14.97,升高,醛固酮6.8 pg/mL,降低,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存在CYP11B2复合杂合变异,其中第8外显子c.1334T>G(p.Phe445Cys)杂合变异遗传自父亲,第6外显子c.1121G>A(p.Arg374Gln)杂合变异遗传自母亲,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 结论:CYP11B2基因c.1334T>G和c.1121G>A变异可能是患儿的致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家系合并1例烟雾病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1例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GRA)的家系。1名20岁男性以"血压升高伴反复四肢乏力"就诊,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和追溯家族史,进行长程PCR发现先证者携带11-β羟化酶(CYP11B1)/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嵌合基因,Sanger测序证实其断裂位点位于第264~380位核苷酸,考虑为GRA。通过家系调查共发现4例GRA,平均发病年龄为2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其中先证者叔叔合并烟雾病,因突发脑出血于6个月后死亡。本研究对GRA的发病特征、生化改变、诊断及治疗进行汇总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罕见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基因突变的醛固酮瘤患者的临床生化及免疫组化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突变的醛固酮瘤(APA)患者的临床生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特征。方法:纳入接受单侧肾上腺切除的APA患者206例,搜集其临床和生化资料。通过Sanger测序对其术后标本行KCNJ5等基因的突变检测,以及对标本进行11β-羟化酶(CYP11B1)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染色,并进行H-score定量评分。结果:206例APA患者中,166例(80.6%)检出基因突变,其中158例为KCNJ5突变,2例ATP1A1突变,5例ATP2B3突变,1例CTNNB1突变。突变组APA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程、血钾均显著低于无突变组( P<0.05);其女性患者比例、收缩压、舒张压、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和盐水负荷试验(SIT)后血浆醛固酮水平(PAC)均显著高于无突变组( P<0.05)。亚组分析显示,ATP酶(ATP1A1和ATP2B3)突变APA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和左心室肥厚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KCNJ5突变组( P<0.05);其SIT后PAC和肿瘤直径均显著低于KCNJ5突变组( P<0.05)。在免疫组化水平,不同突变的APA中CYP11B2染色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H-score分析显示KCNJ5突变APA的CYP11B1的H-score评分显著高于ATP酶突变组[160.0(127.5,193.5)对80.0(27.5,152.3), P=0.020],而CYP11B2的H-score评分显著低于ATP酶突变组[155.0(123.0,190.0)对240.0(140.0,270.0), P<0.01]。 结论:APA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与其临床生化表型和分子病理表型有密切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575例 青少年男性—高血压合并低血钾—肾上腺占位—术后未缓解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醛固酮瘤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较为常见的亚型,而肾上腺肿瘤与紧邻肾上腺的腹膜后非肾上腺来源肿瘤在CT上往往难以鉴别。本文报道1例青少年起病,表现为高血压合并低血钾,影像学发现“肾上腺占位”的患者,手术及病理提示病灶为紧邻肾上腺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CYP11B1/CYP11B2嵌合基因阳性及类固醇激素代谢产物18-氧皮质醇和18-羟皮质醇水平的升高,明确该患者原醛症病因为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FH)Ⅰ型。同时合并节细胞神经瘤和FH两种疾病的患者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少见,在影像学难以识别病灶性质的情况下,对有相关家族史,尤其是发病年龄较轻者应考虑进行基因筛查及类固醇激素谱检测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YP11B2/CYP11B1融合基因致11β羟化酶缺乏症1例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例 CYP11B2/CYP11B1融合基因所致11β羟化酶缺乏症(11β-OHD)患儿的遗传学特征,并为其父母提供产前遗传咨询。 方法:选取1例2020年8月24日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用RT-PCR及Long-PCR确定患儿的融合基因。结果:患儿为5岁男性,第二性征发育提前,生长加速,诊断为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WES检测提示患儿 CYP11B1基因存在杂合错义变异c.1385T>C(p.L462P),同时染色体8q24.3区存在37.02 kb的杂合缺失。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将c.1385T>C(p.L462P)评级为可能致病变异(PM2_Supporting+PP3_Moderate+PM3+PP4)。RT-PCR及Long-PCR联合检测结果提示为 CYP11B1和 CYP11B2基因重组,形成 CYP11B2 exon 1~7/ CYP11B1 exon 7~9融合基因。患儿被确诊为11β-OHD,经氢化可的松及曲普瑞林治疗有效。患儿父母经遗传咨询后娩1个健康后代。 结论:因 CYP11B2/CYP11B1融合基因所致的11β-OHD易被误诊为21-OHD,需采用多种基因检测手段联合进行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YP2B6基因多态性在中国西北汉族患者中的分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中国西北地区接受丙泊酚麻醉的汉族手术患者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超家族(cytochrome P450 proteins, CYP)2B6(516G>T)基因多态性进行回顾,明确与丙泊酚相关的基因突变率。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丙泊酚麻醉的西北地区汉族患者2 250例(男性830例,女性1 420例),对其CYP2B6(516G>T)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不同基因型分布及性别对基因型分布的影响,同时与国内外不同地区该基因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检测位点191CYP2B6(516G>T)三种基因型野生纯合子(GG)、突变杂合子(GT)和突变纯合子(TT)的分布分别占总例数的68.35%、28.62%、3.02%。男性和女性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国西北地区汉族患者中突变的T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地区患者及中国蒙古族、藏族患者相似( P>0.05),而大部分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的CYP2B6突变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患者( P<0.05)。 结论:中国西北地区汉族患者中与丙泊酚用量相关的CYP2B6(516G>T)基因位点突变率约1/3,该类人群使用丙泊酚全身麻醉时需适当减少剂量。同时国内外不同人群对比提示该基因多态性与种族差异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