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脂代谢相关基因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脂代谢相关基因(LMRG)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于基因表达数据库获得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LARC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GSE46862,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以获得差异表达基因。于分子标签数据库(MSigDB数据库)搜集LMRG并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获得差异表达的LMRG。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随机森林(RF)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获得候选LMRG。采用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以获得潜在的功能与作用通路。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候选LMRG预测LARC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准确性。结果:共筛选出8个候选LMRG( ALOX5AP、 FADS2、 GALC、 PLA2G12A、 AGPAT1、 AACS、 DGKG、 ACSBG2),这些LMRG主要涉及脂质代谢相关生物进程,并参与调控多个重要的脂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此外,这8个候选LMRG拥有较高的预测LARC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值。 结论:基于3种机器学习算法鉴定出的8个LMRG拥有较高的预测LARC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准确性,可为寻找LARC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的分子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产前超声疑似胎儿运动不能畸形序列征引产后确诊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由产前超声检查怀疑、引产后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测序诊断的胎儿运动不能畸形序列征。该孕妇孕21周 +4产前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四肢姿势固定、胸廓狭小、胃泡明显缩小、颈后皱褶厚度增厚等多发异常。遗传咨询后,夫妇决定终止妊娠,引产胎儿外观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相符。取引产胎儿组织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证实胎儿存在 RAPSN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149_153delinsAGATGGGCCGCTACAAGGAGATGG(p.V50Efs*114)和c.227T>C(p.L76P),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确诊为运动不能畸形序列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iR-335靶定ENPP4和FADS1基因介导高脂性小鼠肥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小鼠腹脂微小RNA(miRNA)的差异表达,探讨高表达miR-335在脂类代谢过程中作用。方法:对高脂饮食的小鼠腹脂进行miRNA芯片分析,检测小鼠腹脂miRNA的差异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335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及点突变实验验证靶基因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4(ectonucleotide pyrophosphatase/phosphordiester-ase4, ENPP4)和脂肪酸去饱和酶1(fatty acid desaturase1, FADS1);3T3L1细胞中转染miR-335模拟体,检测靶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35和靶基因在高脂饮食小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高脂饮食后,模型组小鼠体型明显大于对照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 P=0.016)和三酰甘油( P=0.014)水平显著上升。高脂饮食的小鼠脂肪组织中多种miRNA发生差异表达,其中miR-335表达上升尤为明显( P=0.024)。通过Targetscan预测miR-335靶基因,结合其功能,筛选出ENPP4和FADS1。报告基因试验显示miR-335通过"种子区"与ENPP4和FADS1预测靶位点结合从而抑制ENPP4和FADS1基因的表达,点突变实验证实了结合的靶位点;设计合成miR-335模拟体转染3T3L1细胞,培养48 h后,FADS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P=0.038),ENPP4和FADS1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33, P=0.007)。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后miR-335在肝脏、白棕脂肪组织和脑中显著性高表达( P=0.017, P=0.002, P=0.003, P=0.031);而ENPP4和FADS1在脑( P=0.006, P=0.034)和棕色脂肪组织( P=0.014, P=0.037)中表达量显著下降,同时ENPP4在肝脏中的表达量也极显著下降( P<0.001)。 结论:miR-335是与脂类代谢和脂肪沉积相关的miRNA,ENPP4和FADS1基因是miR-335的靶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负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反应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负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反应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wAMD患者103例10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9例(57.28%,59/103),女性44例(42.72%,44/103 );平均年龄(68.74±7.74)岁。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患眼BCVA,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同时检测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每月1次,连续3个月。初次治疗前,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质谱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 ( IL-8)、补体C3基因( C3)、补体因子H ( CFH)、肝脂肪酶( LIPC)、胆固醇脂蛋白转移酶( CETP)、三磷酸腺苷结合盒亚家族A成员1( ABCA1)、脂蛋白脂肪酶( LPL)、脂肪酸去饱和基因簇( FADS1 )的SNP。按照基因频率将基因型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临床表型中各基因型分布的频率差异和基因型分布的Hardy-Weinberg平衡等定性数据比较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 结果:IL-8 rs4073突变型(TA+AA)患者中CRT有反应者较野生型(TT)少[比值比( OR)=0.310,95%可信区间( CI)0.106~ 0.910, P<0.05)。其中药物分层检验后,康柏西普治疗组中 IL-8 rs4073位点TT基因型患者CRT无反应者占比更少( OR=0.179,95% CI =0.034~ 0.960, P=0.033)。 LIPC rs2043085突变型(CT+TT)患者中BCVA提高≥0.2 logMAR单位者较野生型(CC)可能性更高( OR=3.031,95% CI 1.036~ 8.867, 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48, P=0.016)。 IL-8 rs4073、 LIPC rs2043085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治疗前logMAR BCVA、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L-8 rs4073: Z=-0.198、-1.651, P=0.843、0.099; LIPC rs2043085 : Z=-0.532、-0.152, P=0.595、0.879)。 C3 rs 225066、 CFH rs800292、 CETP rs708272、 ABCA1 rs1883025、 FADS1 rs174547、 LPL rs12678919与抗VEGF药物治疗反应无相关性。 结论:wAMD患者负荷抗VEGF药物治疗, IL-8 rs4073位点A基因型者可能对CRT反应性更差; LIPC rs2043085位点T基因型者可能对BCVA反应性相对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病理医师对其认知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91例PAP(32例继发性,159例获得性)病例,查询相关临床信息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和电镜观察,并结合二代测序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PAP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呈网格状、铺路石症或地图样改变。组织学主要以肺泡腔内无定形嗜伊红蛋白样物质沉积为特征,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淀粉酶消化的PAS染色阳性。部分继发性PAP中常伴有肺间质多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组织细胞沉积、胆固醇结晶裂隙形成,甚至可见二氧化硅折光颗粒或矽结节等其他非经典组织学改变。电镜下肺泡腔内蛋白样物质、肺泡Ⅱ型上皮及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内均可见电子密度的环层小体。二代测序病例出现MUC19、FADS6、KRTAP5-8、Senataxin、SKIDA1等基因的突变。属于良性病变,总体预后相对较好。结论:活检组织标本较小、继发性PAP形态不典型及病理医师对非肿瘤性病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仍有相当比例的漏诊,特别是在没有临床提示的情况下,病理医师需提高警惕,作出正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铁死亡相关基因骨肉瘤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基于铁死亡相关基因(FRG)构建骨肉瘤(OS)预后模型,探讨FRG在OS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UCSC Xena数据库中获取88例OS患者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其中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中获取的396例正常骨组织样本合并,从FerrDb数据库中获取FRG,从合并后的数据中进行差异分析并提取差异表达的FRG.采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探索OS中FRG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单因素Cox与Lasso回归模型筛选预后相关基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后模型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OS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预后相关FRG在人成骨细胞hFOB1.19与OS细胞系U2OS、MG63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获得57个差异表达的FRG.GO与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缺氧反应、线粒体外膜、铁离子结合等生物学反应和线粒体自噬、化学致癌-活性氧以及铁死亡等途径.应用单因素Cox及Lasso回归模型共筛选出9个预后相关的FRG来构建预后模型,分别为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成员2(ACSF2)、芳香烃受体核转运因子样蛋白(ARNTL)、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互作用蛋白3(BNIP3)、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PGD)、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B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ROC曲线和生存分析证实这9个FRG构建的风险模型对OS患者的生存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和风险评分均是OS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qPCR结果显示,U2OS和MG63细胞中FADS2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hFOB 1.19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G63细胞中ACSF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hFOB1.19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基于 FRG 的 OS 预后模型,发现 A CSF2、ARNTL、G6PD、PGD、FADS2、SOCS1、BNIP3、TGFBR1、VEGFA 等 9个FRG能够作为OS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可为OS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SREBPs通路的益肾通络方改善脂质代谢异常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基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通路探究益肾通络方改善脂质代谢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C57BLKS/J(db/db)小鼠为模型动物、C57BLKS/J(db/m)小鼠为正常对照,通过测定小鼠肝脏系数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观察小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和脂质蓄积情况,测定小鼠肝组织中SREBP-1、SREBP-2蛋白和Srebp-1c、Srebp-2及其下游脂质代谢相关靶基因(Fasn、Acc1、Scd5、Fads1、Hmgcr、Dhcr24、Insig-1、Fdps)的mRNA转录水平,来考察1、2.5、5 g/kg益肾通络方改善db/db小鼠脂质代谢异常的作用机制.以低脂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为体外脂质代谢异常细胞模型,以25-HC(SREBPs抑制剂,10 μmol/L)为抑制剂对照,考察125、250、500 μg/mL益肾通络方干预24 h后对细胞中SREBP-1、SREBP-2蛋白和SREBP-1c、SREBP-2其下游脂质代谢相关靶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进行体外机制验证.结果 1、2.5、5 g/kg益肾通络方均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TC、TG、LDL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脂滴阳性面积百分比、肝脏系数,显著下调肝组织中Pre-SREBP-1、n-SREBP-1、Pre-SREBP-2、n-SREBP-2蛋白以及Srebp-1c、Srebp-2及其下游靶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并可显著升高H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体外细胞实验中,125、250、500 μg/mL益肾通络方作用24 h后细胞中上述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的变化与动物实验一致,且抑制剂对照与250、500 μg/mL益肾通络方给药后细胞中上述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通络方可能通过调控转录因子SREBPs表达,进而抑制脂肪酸及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高表达,促进TC、TG的降解,改善脂质代谢异常,抑制脂质蓄积,从而发挥降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铁死亡基因风险评分和PET代谢参数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讨联合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铁死亡相关基因构建的风险评分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评估的肿瘤代谢负荷结合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预后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至 2022年 1月就诊于唐山市人民医院(唐山市肿瘤医院)的 101例Ⅲ~Ⅳ期NSCLC患者,通过PET/CT定量评估代谢肿瘤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糖酵解的总病变(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分离患者外周血中CTCs并通过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铁死亡相关基因(ALOX5、TFRC、PHKG2、FADS2、NOX1)表达,构建风险评分.结果:根据风险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风险评分低组(评分≤0.70,n=51)和风险评分高组(评分>0.70,n=50).与风险评分低的患者相比,风险评分高的患者表现出明显更高的MTV和TLG水平(P<0.05).风险评分和MTV、TLG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618、0.462,均P<0.001).低MTV和低风险评分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高于低MTV和高风险评分的患者(P<0.001).低 TLG和低风险评分患者的中位 PFS和中位 OS高于低 TLG和高风险评分的患者(P<0.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与低风险评分组相比,高风险评分组OS的风险比(HR)显著增加(HR=3.22,P= 0.001).在多变量分析中调整MTV和TLG后,NSCLC患者中高风险评分的HR相似(P<0.01).结论:低风险评分和低MTV或低TLG显示出比低风险评分和高MTV或高TLG更好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脂肪酸去饱和酶1基因多态性、深海鱼油及其交互作用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脂肪酸去饱和酶1(FADS1)基因多态性、深海鱼油摄入及其交互作用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方法 2010年9月-2014年9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新发病例259例和按年龄、性别频数匹配的对照538例,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如深海鱼油摄入情况等资料,利用TaqMan SNP探针检测FADS1 rs174549基因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FADS1 rs174549基因多态性与深海鱼油摄入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并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携带FADS1 rs174549 AA基因型可显著降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共显性模型:OR =0.53,95%CI0.33 ~0.85;隐性模型:OR =0.57,95%CI0.38 ~0.87).与未补充深海鱼油者相比,规律地补充深海鱼油可以降低OSCC的发生风险(OR =0.54,95%C1 0.32 ~0.91).此外,FADS1 rs174549基因多态性与补充深海鱼油之间存在正相乘交互作用(OR相乘=0.31,95%CI0.11 ~0.87).结论 FADS1 rs174549 AA基因型和深海鱼油摄入是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保护因素,且二者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ADS1、FADS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参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FADS1和FADS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汉族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病例和对照各243例,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利用人类基因库数据和Haploview 4.2软件筛选FADS1和FADS2基因的标签SNPs,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对SNPs进行基因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标签SNPs与AS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FADS2基因的rs526126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等位基因OR=0.54(0.41~0.72),G/G基因型OR=0.05(0.02~0.19),P均<0.001].结论 FADS2基因可能与中国汉族儿童ASD发病风险存在关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