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病理检测在卵巢粒层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常见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FOXL2、AKT1、DICER1的突变情况及分子病理检测在卵巢粒层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9年6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组织学诊断为卵巢成人型粒层细胞瘤21例,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纤维瘤15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8例,卵巢其他类型性索-间质肿瘤4例的患者资料和存档切片。从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FOXL2、AKT1、DICER1,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突变情况。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中FOXL2、AKT1、DICER1突变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7%(18/21)成人型粒层细胞瘤中存在FOXL2突变,与其他卵巢性索-间质肿瘤(13.0%,3/23;只包括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纤维瘤及支持-间质细胞瘤)相比,FOXL2突变在成人型粒层细胞瘤中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1例卵泡膜纤维瘤、2例支持-间质细胞瘤及2例两性母细胞瘤中也检测到FOXL2突变。4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中存在DICER1突变,主要见于中-低分化病例中。1例携带DICER1突变的支持-间质细胞瘤中存在FOXL2突变。其他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均未检测到DICER1突变。入组病例中均未检测到AKT1突变。 结论:FOXL2突变是成人型粒层细胞瘤特异度较高的分子标志物,适用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但因其也可见于其他性索-间质肿瘤中,鉴别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DICER1突变检测有助于卵巢支持-间质肿瘤的鉴别诊断,研究中观察到DICER1与FOXL2突变共存现象,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性别决定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有性生殖是多细胞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最常见的就是人类的性染色体X和Y.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系统有着悠久的起源,在高等生物进化的历程中,不同物种采用的性别决定方式大相径庭,而同源转录因子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功能和调控方式也是有区别的,比如DMRT转录因子家族,这说明性别决定机制具有高度多样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的发现过程,总结了性别决定相关转录调控因子的功能和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结构生物学视角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索生物体内这一重大进程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向卵巢颗粒细胞定向分化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体外研究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s)向卵巢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GC)定向分化.方法 利用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诱导iPSCs向GC定向分化.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E2水平;RT-PCR鉴定诱导后细胞颗粒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免疫化学鉴定诱导后细胞FSHR表达.结果 诱导后细胞成角形或梭形,与颗粒细胞形态相似;共培养第1、3、5和7天的E2值依次为(35.46±5.68) pg/mL、(44.58±4.10) pg/mL、(50.08土8.20)pg/mL和(63.49±7.04)pg/mL,呈递增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细胞FSHR、LHR、AMHR2、FOXL2和CYP 19A1基因表达均上调,与iPSC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细胞FSHR表达阳性.结论 iPSCs与GC共培养可分化为具有颗粒细胞功能的颗粒样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OXL2的研究现状及其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FOXL2(winged helix/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2)基因是定位于3q22.3区域的单一外显子基因,属于叉头框(forkhead box,FO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与小睑裂综合征、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以及不孕不育相关并参与性别决定.迄今为止,围绕FOXL2展开的研究仍然是相关领域的一大热点.该文综述了FOXL2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FOXL2基因突变与BPES(blepharophmi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在基因型-表型上的对应关系;FOXL2以何种方式参与了哪些生命进程及其时空表达;作为一个转录因子FOXL2调控的下游靶基因及其功能.该综述将为深入研究FOXL2基因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鳝FOXL2启动子克隆和报告基因载体活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黄鳝FOXL2 (Forkhead box L2)基因5’上游3000bp内的序列,通过聚合酶链反应从黄鳝的基因组DNA PCR扩增出启动子序列,并构建到PGL3-basic载体中,经Kpn Ⅰ/HindⅢ双酶切和测序验证正确性,阳性克隆命名为pGL3-basic-FOXL2.将pGL3-basic-FOXL2和pRL-TK共转染HEK293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检测启动子活性.并采用gene-regulation.com网站的Alibaba2.1及The JASPAR database在线软件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 表明成功克隆了FOXL2的启动子,荧光素酶检测结果表明启动子具有活性.同时预测了启动子上具有以下转录因子如GATA-1、Oct-1、AP-1、Sp1、C/EBPalpha、Ftz、Hb、GR、TBP、USF、SOX9、E4、ER、RXR-beta、Pit-1a、HOXA4、HNF-1等的结合位点.为研究FOXL2参与细胞通路之间的调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鼠性别决定过程中性腺体细胞分化的调控
                                    编辑人员丨2023/8/6
                                哺乳动物的性腺由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共同形成,性别决定前的性腺具有双向分化的潜能,性腺中体细胞的分化决定其发育为睾丸或卵巢.这一分化过程受到多种因子的精细调控.其中SRY、SOX9、SOX3、SOX8、SOX10、FGF9/FGFR2、PGD2、AMH和DM RT1等参与睾丸的发育和分化,而FOXL2、CTNNB1、RSPO1、WNT4、Follistatin、ERα/β和BMP2则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如果这些分子调控网络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因子的破坏,则会引起两性发育紊乱,甚至导致雄性向雌性或雌性向雄性的性别逆转.本文以小鼠模型为例,阐述了在性别决定过程中体细胞命运决定以及谱系分化的分子调控网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卵巢小细胞癌的MRI表现三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例1女,26岁.停经2个月,腹胀5 d.实验室检查:CA125为233.3 IU/ml(正常参考值0~35.0 IU/ml),血钙3.51 mmol/L(正常参考值2.25~2.75 mmol/L).MRI检查:子宫后上方10.2 cm×11.0 cm×15.5 cm囊实性肿块,呈分叶状,内见多发出血灶及坏死区,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伴斑片样高信号(图1),T2WI呈高低不等混杂信号(图2),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3).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图4),右卵巢未见异常,考虑来源于左卵巢的恶性肿瘤.术中左卵巢肿块表面可见破口,剖面呈暗红色,多房分隔,呈囊实性,囊性部分可见大量暗红色液体,实性部分呈鱼肉样改变,质韧.显微镜下见排列紧密的小圆形肿瘤细胞弥漫分布,间质较少(图5).免疫组织化学:转录因子FOXL2、抑癌基因WT1、波形蛋白、CD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为阳性.病理诊断:左卵巢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ovary,SCCO)(高血钙型).术后化疗2次,术后2个月出现复发转移,术后4个月肿瘤进展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更年汤含药血清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更年汤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颗粒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10~14月龄雌性SD大鼠150只,筛选出围绝经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替勃龙组(0.22 mg/kg)和更年汤低、中、高剂量(1.0、2.0、4.0 g/kg)组,连续ig给药15d,1次/d,第15天后采血,制备大鼠含药血清;3~4月龄雌性SD大鼠120只,筛选出动情前期老鼠,剔出卵巢行体外颗粒细胞原代培养,分别用各组含药血清培养液培养颗粒细胞,72~120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颗粒细胞中PI3K、Akt、mTOR、生长分化因子9 (GDF9)、翼状螺旋转录因子2(FOXL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3K、Akt、mTOR、GDF9、FOXL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替勃龙组和更年汤各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中PI3K、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Ak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GDF9、FOX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更年汤含药血清在临床剂量上可提高卵巢颗粒细胞PI3K、mTOR的表达,抑制Akt及其下游的GDF9、FOXL2表达,从而推测更年汤可调节卵泡的生长发育,抑制卵泡闭锁、改善卵巢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8例儿童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儿童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上海市儿童医院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共8例卵巢GCT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预后情况.结果 ·患儿发病年龄为2~12岁(中位年龄6.5岁).2例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dult granulosa cell tumor,AGCT),6例为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首发症状均表现为腹痛或腹部包块.6例患儿并发性早熟症状;其中5例为真性性早熟,1例为假性性早熟.外周血性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肿瘤最大径4~22 cm(平均12.8 cm),大体形态呈囊实性.AGCT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明显核沟,并有微滤泡结构,内含嗜酸性物质,即特征性的Call-Exner小体;JGCT具有大小不等的滤泡结构,内含嗜碱性分泌物,滤泡壁内层由粒层细胞构成,周围可被卵泡膜细胞环绕,未见Call-Exner小体,核沟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儿α抑制素(α-inhibin)和CD99均为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均为阴性,5例钙网膜蛋白阳性,5例广谱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5%~50%,3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6例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翼状螺旋/叉头转录因子2(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2,FOXL2)在2例AGCT和6例JGCT中均高表达,2例AGCT和3例JGCT中见散在SOX9(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9)阳性细胞.所有病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例术中发现肿瘤破裂或转移,1例腹水病理检测结果为可疑阳性.8例GCT患儿术后随访19~155个月,均健康存活.结论 ·儿童卵巢AGCT与JGCT临床特征相似且各自具有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选择合适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有助于同其他儿童卵巢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即使发生肿瘤破裂,儿童卵巢GCT经彻底手术等治疗,预后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