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李济仁辨治痿病虚证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析国医大师李济仁辨治痿病虚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济仁门诊病历系统中2013年1月-2018年12月李老治疗的195个痿病虚证病案,通过FP-Growth加强数据运算模型,确定病案中的临床症状频次及药物组合,分别应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合临床及中医理论,总结李老辨治痿病虚证的用药经验。结果:195个病案中主要症状有121个,频次前5位依次为肌肉萎缩(79次)、肌力下降(69次)、行走困难(52次)、肢体痿软无力(43次)、寐差(33次);舌象以淡红、淡白、红、紫黯居多;脉象多见细脉、弦脉、沉脉、滑脉。共涉及药物159种,频次前5位依次为黄芪(140次)、当归(103次)、肉苁蓉(93次)、补骨脂(87次)、巴戟天(81次)。用药以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归经以入肝、肾、脾经为多,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多。关联分析显示,黄芪是处方的配伍核心,高频药物与李老的临床用药经验符合。最后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得到3类高频组方。结论:李老治疗痿病虚证,以新安医学所特有的培本固元思想,在应用补益药的基础上,辨证配伍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linc0009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092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探讨linc00092表达高低对胃癌患者多种生存特点的影响,并对其与胃癌常见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在13例胃癌患者中,分析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linc00092的表达差异;在线生存数据库中,分析胃癌组织中的linc00092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总生存(OS)、疾病进展后生存(PPS)、首次进展后生存(FP)的影响;收集9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新鲜冰冻组织标本,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linc00092水平,分析癌组织中的linc00092与胃癌患者常见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采用 χ2检验或者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 结果:13对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linc00092的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是胃正常组织中的2.316倍( t=3.19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nc00092高表达的胃癌人群的OS在数据库胃癌总体人群、Ⅲ~Ⅳ期胃癌患者、女性患者、男性患者、仅接受手术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和阳性患者中明显低于linc00092低表达者( P<0.05);linc00092高表达的胃癌人群的FP在总体人群、Ⅱ~Ⅲ期胃癌患者、Her-2阴性和阳性患者中显著低于linc00092低表达组(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inc00092高表达的胃癌人群的PPS在总体人群、Ⅰ~Ⅳ期胃癌患者、女性和男性患者、仅接受手术患者、Her-2阴性和阳性患者中显著低于linc00092低表达组(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胃癌中的linc00092的表达水平越高,癌组织分化越差( P<0.05),肿瘤越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P<0.05)、更容易出现深部浸润(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较高的linc00092提示胃癌患者预后较差,同时linc00092在胃癌组中显著高表达,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明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西妥昔单抗联合FP方案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5-fluorouracil+cisplatin,FP)方案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磷脂酰肌醇-3 激酶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微小核糖核酸-21(microribonucleic acid-21,miR-2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给予FP方案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妥昔单抗.3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功能状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可溶性E-钙黏蛋白(soluble E-cadherin,sE-Cad)、肿瘤标志物、PI3K、pAKT及miR-21和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4个周期后,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欧洲癌症研究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ORTC QLQ-C30)和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血清bFGF、sE-Cad、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SCC)、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 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细胞角蛋白 19片段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21-1,CYFRA21-1)、外周血PI3K、pAKT和miR-21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FP方案可有效降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调节相关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功能状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帽儿山不同种源人工红松的生长差异性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为分析红松树高的生长规律,筛选生长优良种源,本研究利用帽儿山实验林场的26个种源234株人工红松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差异对种源进行分组,结合Gompertz、Korf、Richards、Logistic、Schumacher基础模型构建树高生长方程,对比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将种源分组作为哑变量引入基础模型,根据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赤池信息准则(AIC)、模型预估精度(FP)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基于帽儿山林场红松生长的最优树高生长方程.结果表明:26个种源的生长性状值在区组间具有显著差异,而在种源间树高和胸径表现为差异显著.综合考虑不同生长性状指标所划分的4组种源生长量分别为A组(五营、鹤北、临江、东方红、桦南、露水河、方正)>B组(爱辉三站、凉水、铁力、清河)>C组(乌伊岭、沾河、亮子河、白河、柴河、草河口、八家子)>D组(桶子沟、大石头、汪清、和龙、延寿、大海林、小北湖、穆棱).4组的最优基础树高生长模型为Gompertz模型,引入哑变量后模型的拟合精度(R2=0.9353)高于基础模型(R2=0.9303),模型预测精度也有一定的提升.各组种源树高生长曲线均符合"S"形变化规律,但各组存在明显差异,以A组种源表现最好.不同种源的红松生长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差异,含种源分组哑变量的人工红松树高生长模型能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反映不同种源红松的树高生长差异,可以为红松人工林的选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杠柳毒苷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检测杠柳毒苷(periplocin,PP)对前列腺癌细胞(prostate cancer,PCa)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体外培养前列腺癌DU145和PC3细胞,CCK8实验、克隆形成、3D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杠柳毒苷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等作用;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258染色、Western blot实验确定杠柳毒苷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诱导凋亡小体形成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RNA-Seq转录组测序检测杠柳毒苷对前列腺癌细胞基因表达谱影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杠柳毒苷对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影响;Western blot、EG-FP-LC3B融合蛋白表达细胞检测杠柳毒苷对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对细胞自噬体形成的影响;构建裸鼠荷瘤模型检测杠柳毒苷对前列腺癌细胞体内生长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杠柳毒苷可浓度依赖性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小体产生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改变前列腺癌细胞基因表达谱;浓度依赖性提高前列腺癌细胞内ROS水平,上调自噬标志蛋白LC3B和Beclin-1表达,下调自噬降解标志蛋白p62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本研究发现PP可抑制PCa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为PP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自噬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别嘌醇与非布司他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别嘌醇与非布司他)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RAP)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快速心房起搏组(P组)、快速心房起搏-别嘌醇干预组(ALL组)及快速心房起搏-非布司他干预组(FP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半乳糖凝集素-3的活性及左心房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XO、黄嘌呤脱氢酶(XDH)的活性.在起搏之前及4周的RAP之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测定基础起搏周长为200ms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 200)和房颤诱发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质印记法检测钙离子电压门控通道亚基α 1 C(Cav1.2)、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亚族D3(Kv4.3)的信使RNA(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S组相比,P组SOD活性明显降低,XO、XDH、hs-CRP、GDF-15及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XO抑制剂后,SOD活性回升明显,XO、hs-CRP、GDF-15及半乳糖凝集素-3活性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P组SOD显著高于ALL组,XDH、hs-CRP、GDF-15及半乳糖凝集素-3活性显著低于A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P组与ALL组X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FP组XDH水平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LL组XDH水平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后P组的AERP200明显低于S组(P<0.01),然而FP组的AERP200显著高于P组和ALL组(P<0.05).除S组外,P组、ALL组和FP组在RAP后的房颤诱发率均显著高于起搏之前基线状态下的房颤诱发率(P<0.05);应用XO抑制剂干预后,房颤诱发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FP组尤为明显.RAP可导致左心房组织中Cav1.2和Kv4.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但是应用XO抑制剂干预可部分抑制这些改变,在FP组尤为明显.结论 XO抑制剂(尤其是非布司他)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左心房组织中Cav1.2、Kv4.3表达水平的下调,进而延长AERP,降低房颤诱发率,改善心房电重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关联规则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在肿瘤患者诊疗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基于FP-Growth算法的有效强关联规则分析在肿瘤患者诊疗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在现有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和电子病历系统基础上增加FP-Growth算法功能,通过FP-Growth算法挖掘 2017 年 12 月-2021 年 12 月样本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 2 075 例患者和其中高危群体患者基线资料间的有效强关联规则,并将之用于肿瘤放射治疗中心.结果 FP-Growth算法共反馈有效强关联规则 15 条,其中全部患者 10 条、高危群体患者 5 条,根据反馈结果调整了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患者的治疗方案.结论 增加了FP-Growth算法功能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川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实现往往会因为生态保护或人类福祉之间可能存在的权衡关系而受到阻碍.将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决策中能够避免各方利益的冲突,促进SDGs的实现.然而,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ESs对SDGs的贡献分析仍然不足.以川西地区为研究区,对2000-2020年11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了量化,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和定量指标法估算了碳固存、土壤保持和食物生产三种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并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ESs对SDGs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可持续发展目标水平整体提升,但SDG1(无贫穷)和SDG3(良好健康和人类福祉)表现较差,分值低于5分.从空间上看,与环境相关的SDGs在川西北高原表现更好,与社会经济相关的SDGs在川西东部和川西南山地地区表现更好.(2)川西地区碳固存和食物生产服务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土壤保持服务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分别增长了0.23×108t、8.93×105t和1.23×108t.(3)与土壤保持和食物生产相比,碳固存对SDGs表现出更强烈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县域碳固存对本县域和邻近县域的SDG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和SDG1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SDG2(零饥饿)呈现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联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及定量参数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价值及与生物学行为标志物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DCE-MRI)及定量参数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CUL)的价值及其与生物学行为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3例CU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同年龄段普通型子宫肌瘤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DCE-MRI检查,并测定观察组患者病灶组织p1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比较两组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Kep)、血管间隙容积分数(Vp)、容量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血浆灌流量(Fp)],采用相对危险度(RR)分析不同水平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PS及Fp)对CUL的发病风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决策(DCA)曲线评估DCE-MRI定量参数对CUL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p16、VEGF、Ki-67表达CUL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采用Pearson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p16、VEGF、Ki-67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Ktrans、Kep、Ve、Vp、PS及Fp分别为(1.98±0.62)min、(1.99±0.24)min、(0.80±0.17)%、(0.52±0.14)%、(1.24±0.45)mL/min、(2.47±0.46)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6±0.35)min、(1.12±0.43)min、(0.55±0.22)%、(0.29±0.10)%、(0.37±0.12)mL/min、(0.91±0.25)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Kep、Ktrans、Ve、Vp、PS及Fp高水平时,CUL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的9.375倍、6.546倍、3.611倍、4.929倍、8.222倍、5.917倍;经ROC分析结果显示,Ktrans、Kep、Ve、Vp、PS、Fp联合诊断CUL的AUC为0.939,大于各参数单独诊断(P<0.05);经DCA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参数联合诊断CUL的临床净收益率最高;观察组中p16、VEGF及Ki-67阳性表达患者的Ktrans、Kep、Ve、Vp、PS及Fp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Kep、Ktrans、Ve、Vp、PS及Fp与p16、VEGF、Ki-67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DCE-MRI及定量参数对CUL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与患者p16、VEGF及Ki-67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不同基因型的中国莱姆病螺旋体菌株标准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建立莱姆病螺旋体中国株5种基因型(巴伐利亚疏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阿弗西尼疏螺旋体、狭义伯氏疏螺旋体和扬子疏螺旋体)的标准菌株,为菌株鉴定、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提供基础.方法 依据《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针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5种主要基因型,选取5株菌株(PD91、MD86、FP1、CS4和QX-S13).首先接种到BSK Ⅱ培养基中培养,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形态学特点.提取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并测序,将每株菌株不同代次培养物的产物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分析.随后使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方法鉴定菌株基因型,同时将不同代次菌株MLSA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比对,验证菌株遗传学稳定性.通过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基因组特征.结果 5株菌株均具有莱姆病螺旋体典型形态学特征.经特异性基因检测及MLSA分型鉴定,依次为巴伐利亚疏螺旋体(PD91),伽氏疏螺旋体(MD86),阿弗西尼疏螺旋体(FP1),狭义伯氏疏螺旋体(CS4)和扬子疏螺旋体(QX-S13)基因型,聚类分析显示与相应基因型国际参考菌株位于同一分支.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5株菌株不同代次培养物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相似性达到100.00%,5株菌株10代次和20代次培养物MLS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遗传学稳定性良好.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基因组大小为1.26Mbp~1.80 Mbp,G+C含量为27.63%~28.20%,基因组功能和生物代谢模块分布基本相同,主要为维持细菌生长、繁殖、运动和应激等相关成分.结论 PD91、FP1、MD86、CS4和QX-S13共5株菌株具有莱姆病螺旋体典型生物学、形态学特征,基因型及分子特征稳定,可作为中国莱姆病螺旋体5种基因型的标准菌株.本研究可为建立中国莱姆病螺旋体标准化菌株体系提供基础,同时为菌株鉴定、莱姆病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提供相关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