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聚乙烯亚胺修饰磁性纳米粒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非甾体抗炎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环境水样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安全,扰乱生态系统环境,而且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采用溶剂热法首先制备了氨基功能化Fe3O4 纳米粒子(Fe3O4-NH2).随后,通过室温下水溶液中的席夫碱反应,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具有支链结构的聚乙烯亚胺(PEI)成功地接枝到Fe3O4 纳米粒子上,合成了一种可回收的PEI接枝磁性纳米吸附剂(Fe3O4@PEI)并将其应用于环境水中NSAIDs的检测.通过各种表征手段研究了Fe3O4@PEI的组成特性,并对影响NSAIDs萃取效果的参数进行了优化.Fe3O4@PEI对 4种NSAIDs具有高吸附性,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可对环境水样中的酮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和托芬那酸 4种NSAIDs进行定量分析,在 1~500μg/mL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在 3种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 85.6%~107.8%,日内精密度均小于 7.8%(n=6),日间精密度均小于9.5%(n=3).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高效,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非甾体抗炎药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活体骨内血管显像实验研究及临床意义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活体骨内血管显像方法,分析其临床意义,补充相关骨科疾患诊治依据。方法:通过改进显影剂来增加局部浓度实现显影,以Lijianmin-Chengkun(LC)复合通路研究为基础,利用磁性微球理论,使用外壳为氨基(携负电荷)的Fe 3O 4磁性微球,吸附聚集离子型显影剂泛影葡胺(泛影酸根携正电荷),即通过改进显影剂的方法,使磁性微球携带显影剂,制成新的纳米粒子-磁影复合微粒,在外界磁场作用下,血液循环带来的磁影复合微粒不断在磁场区域血管内滞留聚集,磁场区域血管内磁性微球携带的显影剂浓聚达到显像浓度,实现活体骨内血管显像。并且通过调整两种试剂配比,可适度中和电荷凝结成小的集团,提高显影效率。由此分步进行了电镜实验、CT活体实验兔成像实验、实验兔组织学检查证实、CT活体人体成像试验。 结果:电镜实验:泛影葡胺,扫描电镜,微粒直径约20 nm。氨基Fe 3O 4磁性微球,扫描电镜,微粒直径约100 nm,分布较疏散均匀。两种试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中和电荷凝结成小的集团,但仍具备磁流体性能、强顺磁性。活体实验兔成像实验:捕捉到了理想的胫骨近端骨内血管成像。实验兔组织学检查证实:有磁场一侧胫骨近端内血管明显可见四氧化三铁分布,无磁场一侧未见。活体人体成像试验:捕捉到了理想的腓骨近端骨内血管成像。 结论:通过磁影复合微粒(磁性微球+泛影葡胺)新试剂的制作,在外界磁场作用下,达到活体骨内显影剂浓聚,在CT薄层扫描下可实现活体外径≥0.5 mm骨内血管成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纳米磁颗粒Fe 3O 4@BSA@SeCyc2@FA用于海拉细胞的磁热和放疗增敏协同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筑具有良好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新型磁性复合纳米颗粒,验证其对海拉(HeLa)细胞的磁热和放疗增敏协同作用效果。方法:使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修饰四氧化三铁(Fe 3O 4)纳米颗粒作为载体,利用碳二亚胺法将L-硒代胱氨酸(SeCyc2)和叶酸(FA)在BSA表面进行偶联,合成磁性复合纳米颗粒Fe 3O 4@BSA@SeCyc2@FA,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评估颗粒的磁热特性,分析HeLa细胞对颗粒的内化作用及使用CellTiter和活性氧(ROS)试剂盒分别对不同实验组的细胞活力和ROS产生量进行检测,以此来评价在磁热联合高能X射线作用下,Fe 3O 4@BSA@SeCyc2@FA纳米颗粒对HeLa细胞的抑制或杀伤效果。 结果:Fe 3O 4@BSA@SeCyc2@FA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9.31±4.84)nm,Zeta电位为-25.4 mV(pH=7),其具备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为后续生物实验奠定基础。通过BSA和FA特征吸收峰并结合纳米颗粒Se元素的含量为10.89 μM,证实L-硒代胱氨酸和叶酸已经成功修饰在复合纳米颗粒表面。所制备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47.2 emu/g,在518 kHz/16 kAm -1交变磁场作用下,其比吸收率(SAR)为125.4 W/g,可在15 min内升温可达7 ℃,这表明该颗粒具有良好的发热特性。在0~200 μg/ml浓度范围内,颗粒对HUVECs无明显毒性,但HeLa细胞对颗粒内化作用明显,并表现出一定的活力抑制敏感性。在磁热疗联合高能X射线后,HeLa细胞活力明显降低至54.7%,细胞内ROS的生成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08.2%,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纳米颗粒明显增强了HeL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磁热联合放疗协同作用对其抑制和杀伤更为有效。 结论:构筑的新型功能化磁性复合纳米颗粒具有作为一种协同磁热和放疗增敏作用纳米系统的潜力,其能够克服单一治疗模式的诸多不足,将为今后体内肿瘤综合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e 3O 4纳米酶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抑制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Fe 3O 4纳米酶对白念珠菌的抗菌作用。 方法:改进水热合成法,制备Fe 3O 4纳米酶。以0.5 g/L Fe 3O 4纳米酶和0.1% H 2O 2与菌液共培养,分为纳米酶组、H 2O 2组、联合组(纳米酶+ H 2O 2共处理),以未做处理菌液为对照组。4组菌液以沙氏液体培养基培养,每隔2 h检测600 nm处吸光度( A值),观察白念珠菌生长情况。取4组菌液共处理2 h,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白念珠菌形态;涂板后,于36 ℃培养48 h,观察菌落形成情况并计数,计算抑菌率。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对照组白念珠菌具有相对稳定的生存曲线,而纳米酶组、H 2O 2组、联合组白念珠菌的生长均受到抑制。4组菌落计数分别为124 830 ± 45 170、86 330 ± 13 960、91 670 ± 31 370、30 330 ± 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9.41, P < 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 t = 4.63, P < 0.05)。H 2O 2组、纳米酶组、联合组抑菌率分别为30.84% ± 5.00%、26.57% ± 11.24%、75.70% ± 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9.413, P < 0.01),联合组高于H 2O 2组、纳米酶组( t = 8.08、4.27, 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观察,经过处理后菌体形态发生皱缩、破裂甚至崩解等改变。 结论:Fe 3O 4纳米酶联合H 2O 2对白念珠菌抑菌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响应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作用与优势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磁响应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有利于微创、高效地促进成骨.目的:阐述磁响应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gnetic Hydrogels,Magnetic Nanoparticles,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Fe3O4,SPIONs,Magnetic Fields,Bone Regeneration,Bone Repair,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磁性水凝胶、磁性纳米粒子、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磁场、氧化铁纳米粒、骨再生、骨重建、骨修复、骨组织工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有文章进行初筛后,最终纳入6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近年来由于磁性纳米粒子的出现,大量的磁响应支架材料被开发出来,其中,含有氧化铁纳米粒子和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磁响应水凝胶力学性能突出、生物相容性良好,能够快速响应外部磁场,为种子细胞提供成骨所需的磁机械信号.②磁响应水凝胶可以作为载体精准调控生长因子的释放时机.③基于磁响应水凝胶的三维微环境培养平台下,磁响应水凝胶与细胞之间的界面磁力能够激活细胞表面敏感受体、增强细胞活性、促进新生骨质与宿主骨的整合.④可注射磁响应水凝胶能够应用于骨肿瘤的磁热疗以及生物成像领域.⑤目前,磁响应水凝胶有望模拟出天然骨组织中观察到的各向异性分层结构,然而关于磁响应水凝胶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体外研究,与体内的局部微环境作用机制仍然不充分.⑥因此,目前基于磁性纳米粒子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示踪,未来有望在磁性纳米粒子的性能上优化,构建具有合适降解性能、机械性能和血管功能化的能够实时监测体内变化的磁响应水凝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两种粒径磁性Fe3O4纳米粒的肿瘤靶向及光热治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作为模型,研究粒径对纳米粒子靶向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粒径Fe3O4的光热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50 nm (Fe3O4-50)和210 nm(Fe3O4-210)两种粒径的Fe3O4纳米粒,考察其光热升温效果、细胞摄取情况和各水平磁响应性;评价外磁场介导下纳米粒在荷瘤小鼠中体内分布情况,并开展体内光热治疗.结果 所制备的Fe3O4纳米粒形貌均一.两种纳米粒在体外具有近似的光热转化效率,近红外光照射5 min后,两组溶液均从25C升至72C;Fe3O4-50细胞摄取水平较高,对细胞的光热杀伤效果较好,1.5 W·cm-2照射3 min后细胞存活率低于60%,而相同条件下,Fe3O4-210的细胞存活率高于75%.体内分布结果显示,Fe3O4-210具有更好的肿瘤靶向及治疗效果,照射3 min后,肿瘤部位温度达到47.3℃,而Fe3O4-50温度低于40℃.结论 两种粒径Fe3O4均具有良好的光热效果.小粒径Fe3O4(50 nm)具有较高的细胞摄取效果;大粒径Fe3O4(210 nm)具有更好的肿瘤靶向能力,更适合于肿瘤热消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氧化二砷磁性微球的磁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制备包裹三氧化二砷的磁性微球,分别测量磁性微球中三氧化二砷和四氧化三铁的含量,并分析其磁性能.讨论包裹三氧化二砷的磁性微球的磁靶向性效果和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铁磁粒子,采用w/o/w复乳法将纳米铁磁粒子和三氧化二砷包裹于聚D,L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高分子材料中制备成磁性微球,利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量磁性微球的载药量,分别测量纳米铁磁粒子和磁性微球的磁滞回线,并检验磁性微球的磁分离效果.结果:纳米铁磁粒子和磁性微球的矫顽力和剩余磁化强度均接近零,但磁性微球的饱和磁化强度大大低于纳米铁磁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磁性微球的磁分离效果明显.结论:合成的磁性微球外壳由PLGA高分子材料组成,纳米级四氧化三铁分散于PLGA中,壳内是三氧化二砷水溶液.磁性微球具有超顺磁性和磁靶向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新型磁性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的磁性荧光纳米粒子,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其在生物以及医药领域的应用.方法 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出了磁性荧光纳米粒(Fe3 O4@PEI@RN).对制备的粒子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利用动态光散射分析对其进行粒径分析;通过荧光分析测定pH值对其荧光性质的影响;考察常见金属离子、蛋白质及DNA对其干扰情况.结果 对Fe3 O4@PEI@RN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铁(Fe)的含量为14.1 mg/mL,罗丹明B含量7.6 mg/mL,萘酰亚胺的含量为94.8 mg/mL;利用动态光散射分析测得磁性荧光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24 nm;通过荧光分析发现Fe3O4@PEI@RN在532 nm和574 nm波长下的荧光比值F有pH值敏感性,pKa为6.73;浓度为5×10-6mol/L的常见金属离子对其荧光测定没有干扰;当蛋白质浓度小于14 mg/mL,DNA浓度小于20 mg/mL时亦不干扰其测定.结论 成功制备出新型磁性荧光纳米材料,其良好的荧光性能显示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巨大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靶向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US/MRI双模态成像及增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体外实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叶酸受体靶向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观察其体外主动靶向肝癌细胞的能力,探讨其体外增强US/MRI双模态显像效果和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杀伤肝癌细胞的增效作用.材料与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和碳二亚胺法制备载磁性颗粒和相变材料全氟己烷的靶向叶酸受体的纳米探针,检测其平均粒径、形态结构和液气相变能力.体外观察该纳米探针对肝癌细胞 BEL-7402的主动靶向能力.以 HIFU 体外辐照观察纳米探针的超声成像效果;并对不同含量磁性颗粒 Fe3O4纳米探针进行MRI检查.体外细胞凋亡实验检测该纳米探针联合HIFU对肝癌细胞的增效杀伤能力.结果 成功制备载磁性颗粒和全氟己烷的叶酸受体靶向纳米探针,其平均粒径为(402.50±66.43)nm,形态呈规则球形,其内散在分布磁性颗粒Fe3O4,且HIFU辐照能使其发生液气相变.体外靶向实验显示 BEL-7402细胞周围有大量纳米探针环绕.体外双模态成像显示 HIFU 辐照纳米探针后,超声回声强度明显增强;该纳米探针的MR负性显像能力也随纳米粒中Fe3O4浓度增加而增强.体外细胞凋亡实验显示该纳米探针具有显著提高HIFU杀伤肝癌细胞效果的能力.结论 成功制备的靶向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具有良好的体外寻靶能力,不仅能作为多模态显像剂用于超声和MRI,还可协同HIFU增强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从而有望实现肿瘤早期诊断和靶向精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模态对比剂Fe3O4-Cy5.5-NGR在卵巢癌的体外靶向效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合成并验证磁共振-荧光双模态对比剂Fe3O4-Cy5.5-NGR对卵巢癌ES-2细胞的体外靶向效能情况.方法 化学方法合成Fe3O4-Cy5.5-NGR颗粒作为实验组对比剂,Fe3O4-Cy5.5颗粒作为对照组对比剂,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红外光谱仪(far infrared spectrometer,FITR)和紫外分光光度仪(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2600,UV-2600)等设备下检测对比剂的普通物理化学性质是否满足成像需要;选取ES-2人卵巢癌透明细胞株传代培养,细胞生长稳定后进行CD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膜表面CD13表达量;两种对比剂与ES-2细胞共同孵育后检测粒子的细胞毒性,并用流式细胞仪验证细胞与粒子的体外特异性结合情况.在7.0TMR下验证磁性纳米颗粒Fe3O4-Cy5.5-NGR和Fe3O4-Cy5.5作为MR对比剂的磁敏感性.结果 TEM观察两种对比剂形态规则,水溶液中分散性良好,通过连接NGR短肽,实验组对比剂的平均直径达(8.930±0.773)nm,对照组对比剂直径约(7.480±0.695)nm;Fe3O4-Cy5.5-NGR和Fe3O4-Cy5.5激发波为628.0 nm,发射波为675.2 nm;FITR中Fe3O4-Cy5.5-NGR和Fe3O4-Cy5.5在2 882 cm-1、1 632 cm-1处出现特征性波峰,实验组对比剂在841 cm-1处另外出现了波峰.细胞毒性实验(CCK-8)中对比剂与细胞共孵育后,细胞活性保持在90%左右.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呈侵袭性生长,细胞膜位置CD13高表达,细胞核及周围间质表达量很低.Fe3O4-Cy5.5-NGR和Fe3O4-Cy5.5对比剂r2值分别为155.49 mmol·L-1·s-1,180.74mmol·L-1·s-1.流式细胞仪下观察到Fe3O4-Cy5.5-NGR较Fe3O4-Cy5.5对比剂的荧光强度高,在不同浓度(40、80和1601μmol)分别为后者的3.1、1.65和1.26倍.结论 Fe3O4-Cy5.5-NGR作为磁共振-荧光双模态对比剂在ES-2细胞的体外靶向性能良好,可以满足体外成像需求,为进一步的裸鼠卵巢癌在体实验提供了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