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衰弱指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衰弱指数(CGA-FI)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GA-FI对其进行调查。100例患者中2例患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退出研究,最终98例患者完成了资料收集。结果: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衰弱者占15.3%(15/98)。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跌倒史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 P<0.05)。CGA-FI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衰弱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6(95%置信区间:0.632~0.959, P<0.05)。 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年龄及跌倒史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CGA-FI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预测准确性较高,提示医护人员应将CGA-FI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最优的诊疗护理方案,将衰弱的防治关口前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Flairlie分解法分析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衰弱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衰弱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抽取北京市东城区4个社区1 557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和经济情况、健康体能状况、患病情况、认知功能、情感和老年综合评估等资料。应用衰弱指数(FI)模型进行老年人衰弱状况评估,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Fairlie分解法分析不同性别老年人衰弱相关因素及各因素对不同性别老年人衰弱差异的贡献率。结果:对象年龄为(74.5±8.5)岁,范围为60~102岁;其中男性641名,占41.2%。FI[ M( Q1, Q3)]为0.09(0.06,0.14),男性为0.08(0.05,0.13),低于女性[0.10(0.06,0.15)]( P<0.001);女性中衰弱占比为14.9%(137/916),高于男性[8.4%(54/641)]( P<0.001)。老年女性和男性衰弱的共同相关因素包括:年龄≥80岁,婚姻状况为非已婚(未婚、分居、离异或丧偶)、独居者衰弱的发生风险较高,参加集体活动≥3次/周和经常锻炼者衰弱的发生风险较低,均 P<0.05。Fairlie分解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家庭支持、婚姻状况和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衰弱的性别差异贡献率分别为32.21%、15.26%、8.23%和4.34%(均 P<0.05)。 结论:北京市社区老年女性衰弱程度和衰弱占比均高于同龄男性,生活方式、家庭支持、婚姻状况和社会支持等因素与老年人衰弱性别差异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状态和手术转归的相关性研究及潜在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状态与术后30 d严重并发症的相关性,并探讨潜在的线粒体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256例。术前使用改良衰弱指数(modified frailty index, mFI)量表评估衰弱状态。同时进行包括年龄校正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a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aCCI)评分等在内的术前基线资料的收集和评估,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Seahorse XF24分析仪进行线粒体压力测试,获取细胞生物能量健康指数(bioenergetic health index, BHI)。随访患者严重并发症等指标至术后30 d。研究首要结局指标为衰弱状态与术后30 d严重并发症的相关性。次要结局指标为:①衰弱患者与非衰弱患者在以下术后转归指标的差异,包括术后30 d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综合并发症指数(comprehensive complication index, CCI)评分、术后30 d病死率、术后住院时长、是否入住ICU及ICU住院时长、总体医疗耗费;② BHI及其与衰弱状态及术后30 d严重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衰弱患者术前aCCI评分高于非衰弱患者( P<0.05),两组患者其余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衰弱状态是术后30 d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比值比5.89,95%CI 2.64~13.14, P<0.05)。调整变量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衰弱状态(比值比5.86,95%CI 2.34~14.68, P<0.05)与术后30 d严重并发症相关。衰弱患者术后30 d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CCI评分、术后住院时长、总体医疗耗费均高于非衰弱患者( P<0.05),术后30 d病死率、是否入住ICU及ICU住院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衰弱患者与非衰弱患者的B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BHI与衰弱状态及术后30 d严重并发症均无相关性( P>0.05)。 结论: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状态与术后30 d严重并发症相关,衰弱患者的手术转归较非衰弱患者差;此外,反映线粒体功能的BHI尚不能单独用于预测术后30 d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1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预测评分体系的构建及效能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 MACCE)的预测评分体系,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经急诊收入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cardiovascular care unit, CCU)或急诊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的老年ACS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完全血运重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情况;24 h内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白蛋白(albumin, Alb)、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ine kinase-MB, CK-MB)、D-二聚体(D-dimer)、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实验室指标;24 h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Killip分级、衰弱筛查问卷(frailty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FSQ)评分;随访患者1年内发生MACCE的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AC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连续型变量的截断值,参考临床进行离散化,根据各变量的β回归系数设立相应分值,建立MACCE的临床预测评分量表,采用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共入选322例老年ACS患者,1年内MACCE的发生率为24.5%。单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自变量后显示,MACCE的影响因素( P<0.2)包括:①连续型指标: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Alb、hs-CRP、D-dimer、NT-pro-BNP、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Killip分级、FSQ评分;②离散型指标:共患病≥3个、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合并AKI。对连续型指标离散化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4岁、未完全血运重建、合并AKI、EF≤50%、FSQ≥3分是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84岁:优势比( OR)=4.351, 95%置信区间(95% CI): 1.635~11.576, P=0.003;未完全血运重建: OR=6.580, 95% CI: 2.397~18.060, P<0.001;合并AKI: OR=2.647, 95% CI: 1.085~6.457, P=0.032; EF≤50%: OR=2.742, 95% CI:1.062~7.084, P=0.037;FSQ≥3分: OR=9.345, 95% CI: 3.156~27.671, P<0.001]。构建的MACCE临床预测评分体系总分为8分,包括:年龄≥84岁(2分)、未完全血运重建(2分)、FSQ≥3分(2分)、EF≤50%(1分)、合并AKI(1分);该评分体系预测MAC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95% CI:0.844~0.938, P<0.001);最佳截断值为>3分,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5、0.792。 结论:MACCE预测评分体系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临床医生早期判断老年ACS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合并衰弱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老年心房颤动(房颤)住院患者合并衰弱的危险因素及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北京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年龄≥65岁老年房颤住院患者,应用老年综合评估衰弱指数(CGA-FI)进行衰弱评估,进行1年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或再入院。结果:连续纳入≥65岁的老年房颤住院患者197例,年龄(77.52±7.11)岁,其中男113例(57.36%,113/197),符合CGA-FI标准的衰弱患者84例(42.6%,84/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 OR=6.38,95% CI 2.49~16.37, P<0.001)、Charlson共病指数( OR=1.80,95% CI 1.09~2.99, P=0.021)、认知障碍( OR=7.37,95% CI 2.06~26.34, P<0.001)、营养不良( OR=147.40,95% CI 3.88~598.00, P<0.001)、≥7种口服药( OR=3.24,95% CI 1.14~9.20, P=0.030)与衰弱呈正相关。随访1年发生主要终点事件82例(41.6%,82/197),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合并衰弱的老年房颤患者无事件生存率低于无衰弱者(Log-rank P=0.026)。 结论:增龄、共病、认知障碍、营养不良及多重用药是老年房颤住院患者合并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衰弱会增加老年房颤住院患者全因死亡及再入院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对衰弱影响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对其衰弱的影响。方法:2021年3~7月,选取合肥市社区老年MCI患者252名。收集被试的一般资料和PIM情况。使用衰弱综合评估工具(comprehensive frailty assessment instrument,CFA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basic,MoCA-B)、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对被试进行评估。以是否存在PIM将被试分为PIM组( n=136)和无PIM组( n=94)。以混杂因素为匹配条件,对两组被试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后PIM组及无PIM组各52名。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MCI患者PIM对衰弱的影响。 结果:(1)匹配前PIM组和无PIM组衰弱发生率分别为80.9%、19.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M是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 β=1.704, OR=5.495,95% CI=2.539~11.892)。(2)匹配后,年龄、听力情况、咀嚼功能、日常生活能力、Charlson合并症指数、握力、认知功能等混杂因素在组间达到均衡,两组衰弱发生率分别为67.9%、32.1%,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PIM仍是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 β=1.791, OR=5.998,95% CI=2.393~15.032)。 结论:PIM是影响社区老年MCI人群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PIM的精准筛查与规范管理为MCI人群的衰弱管理提供了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衰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相关风险因素及衰弱综合征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6月期间北京5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年龄≥60岁的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ried衰弱评估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无衰弱、衰弱前期和衰弱综合征组;随访至2018年6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综合征发生的风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组间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确定衰弱综合征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MHD患者204例,年龄(71.65±5.89)岁(60~81岁),其中男性123例(60.29%),衰弱综合征组147例(72.06%),衰弱前期组41例(20.10%),无衰弱组16例(7.84%)。衰弱综合征组患者呈现高龄、长透析龄、高糖尿病患病比例、低尿素清除指数(Kt/V)及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特征(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 OR=1.393,95% CI 1.241~1.563, P<0.001)、糖尿病史( OR=3.610,95% CI 1.262~10.327, P=0.017)、透析龄( OR=1.011,95% CI 1.002~1.020, P=0.019)、Kt/V( OR=0.711,95% CI 0.516~0.979, P=0.037)、血清白蛋白( OR=0.754,95% CI 0.644~0.882, P<0.001)、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 OR=1.344,95% CI 1.024~1.763, P=0.033)与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独立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衰弱综合征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衰弱前期组(Log-rank χ2=7.265, P=0.007)和无衰弱组(Log-rank χ2=5.238, P=0.02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综合征( HR=3.832,95% CI 1.116~13.157, P=0.033)、年龄增加( HR=1.074,95% CI 1.014~1.136, P=0.014)、糖尿病史( HR=2.009,95% CI 1.067~3.784, P=0.031)、认知损伤(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26, HR=2.627,95% CI 1.142~6.042, P=0.023)、Kt/V下降( HR=0.701,95% CI 0.545~0.902, P=0.006)、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HR=0.891,95% CI 0.806~0.986, P=0.025)及iPTH水平升高( HR=1.226,95% CI 1.100~1.367, P<0.001)与全因死亡相关。 结论:老年MHD患者衰弱综合征呈现出较高患病率。高龄、糖尿病史、长透析龄、低Kt/V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高iPTH水平是此类患者发生衰弱综合征的独立风险因素,而衰弱综合征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简版老年综合评估问卷的汉化及在癌症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汉化简版老年综合评估问卷,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根据量表跨文化研究指南对英文版简版老年综合评估问卷进行正译、回译和跨文化调适,最终形成中文版简版老年综合评估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2—7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3个科室的275例老年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简版老年综合评估问卷和衰弱身体表型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运用SPSS 25.0和AMOS 24.0软件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中文版简版老年综合评估问卷共3个维度15个条目,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6,抑郁、功能、认知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19,0.957,0.806,评分者间一致性的Kappa值为0.778。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43。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析出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181%。该问卷测评结果与衰弱身体表型量表呈强相关( r=0.629, P<0.01)。 结论:中文版简版老年综合评估问卷信效度良好且筛查性能较佳,适用于对老年癌症患者衰弱的初步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衰弱综合征建立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率的预测评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衰弱综合征建立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率的预测评分模型〔老年脓毒症评分(ESS)〕。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老年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肿瘤、合并症指数(CC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临床衰弱分级(CF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APACHEⅣ)、改良营养评分(MNS)、多重耐药性(MDR)、机械通气(MV)、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姑息治疗19项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连续自变量进行分类变量转换后,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建立180 d病死率的预测评分,并与CFS、SOFA、GCS、APACHEⅡ、APACHEⅣ、MNS 6种评分比较对患者病死率的辨别力。结果:共纳入257例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率为60.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CCI、ADL、IADL、MMSE、CFS、SOFA、GCS、APACHEⅡ、APACHEⅣ、MNS、MDR、MV、CRRT、姑息治疗为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年龄:优势比( OR)=1.027,95%可信区间(95% CI)为1.005~1.050, P=0.018;肿瘤: OR=2.001,95% CI为1.022~3.920, P=0.043;CCI: OR=1.193,95% CI为1.064~1.339, P=0.003;ADL: OR=0.851,95% CI为0.772~0.940, P=0.001;IADL: OR=0.894,95% CI为0.826~0.967, P=0.005;MMSE: OR=0.962,95% CI为0.937~0.988, P=0.004;CFS: OR=1.303,95% CI为1.089~1.558, P=0.004;SOFA: OR=1.112,95% CI为1.038~1.191, P=0.003;GCS: OR=0.918,95% CI为0.863~0.977, P=0.007;APACHEⅡ: OR=1.098,95% CI为1.053~1.145, P<0.001;APACHEⅣ: OR=1.032,95% CI为1.020~1.044, P<0.001;MNS: OR=1.315,95% CI为1.159~1.493, P<0.001;MDR: OR=2.029,95% CI为1.197~3.437, P=0.009;MV: OR=6.408,95% CI为3.480~11.798, P<0.001;CRRT: OR=2.744,95% CI为1.529~4.923, P=0.001;姑息治疗: OR=5.760,95% CI为2.177~15.245, P<0.001〕。二元回归分析显示,CFS分层( OR=1.934,95% CI为1.267~2.953, P=0.002)、MV( OR=4.531,95% CI为2.376~8.644, P<0.001)、CRRT( OR=2.471,95% CI为1.285~4.752, P=0.007)、姑息治疗( OR=6.169,95% CI为2.173~17.515, P=0.001)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率的预测评分"ESS=0.660×CFS分层+1.511×MV+0.905×CRRT+1.820×姑息治疗"。ESS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95% CI为0.730~0.834, P<0.001,当最佳截点>2.2分时,其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70.3%,阳性预测值为80.4%,阴性预测值为68.3%。简化ESS=0.5×CFS分层+1.5×MV+1×CRRT+2×姑息治疗,简化ESS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率的AUC为0.784,95% CI为0.729~0.833, P<0.001,当最佳截点>2.0分时,其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0.3%,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66.4%。与CFS、SOFA、GCS、APACHEⅡ、APACHEⅣ、MNS 6种评分比较,ESS对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率的辨别力更显著(AUC:0.785比0.607、0.607、0.600、0.664、0.702、0.657,95% CI:0.730~0.734比0.537~0.678、0.537~0.677、0.529~0.671、0.598~0.730、0.638~0.766、0.590~0.725,均 P<0.05)。 结论:CFS、MV、CRRT和姑息治疗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评分ESS评估能力良好,可作为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和分类救治的参考及评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龄共病患者衰弱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高龄共病患者衰弱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医学科病房住院治疗的高龄共病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罹患疾病数量与种类、筛查衰弱状态,了解患者共病基本状态。并通过老年综合评估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衰弱与非衰弱两组,对性别、年龄、平衡步态评分(Tinetti)、肌少症风险、痴呆、抑郁、深静脉栓塞风险、吞咽功能障碍、共病指数、用药数量、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评分、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分、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Norton)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等作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各因素与衰弱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9例高龄共病住院患者,年龄为(90.8±5.9)岁,衰弱发生率为68.9%(8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组的年龄( t=-3.131, P=0.002)、Tinetti平衡步态评分( Z=-5.544, P<0.001)、肌少症风险( χ2=39.205, P<0.001)、吞咽功能障碍( χ2=5.937, P=0.015)、Charlson共病指数( Z=-2.565, P=0.010)、用药数量( Z=-3.325, P<0.001)、BADL( Z=-5.871, P<0.001)、IADL( Z=-5.062, P<0.001)、Norton评分( Z=-5.922, P<0.001)及SSRS社会支持度( Z=-2.637, P=0.008)与非衰弱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netti平衡步态评分( OR=0.843,95% CI:0.737~0.966, P=0.014)、肌力下降( OR=11.226,95% CI:2.157~58.432, P=0.004)、肌少症( OR=18.084,95% CI:2.041~106.211, P=0.009)、Norton评分( OR=0.462,95% CI:0.254~0.838, P=0.011)、用药数量( OR=1.153,95% CI:1.000~1.329, P=0.049)是衰弱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在高龄共病患者中,衰弱的发生率极高,跌倒风险、肌力下降/肌少症风险、压疮风险、多重用药与衰弱独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