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cl-2和GPER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分析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ER)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4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0例为研究组,正常子宫内膜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Bcl-2、GPER阳性率,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Bcl-2在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26.67%,研究组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45,P<0.05).Bcl-2在研究组增生期和分泌期的阳性率分别为68.75%和6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的阳性率分别为43.75%和7.14%,增生期的阳性率高于分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ER在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3.33%和16.67%,研究组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ER在对照组增生期与分泌期的阳性率分别为18.75%和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ER在研究组增生期和分泌期的阳性率分别为56.25%和92.86%,分泌期的阳性率高于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Bel-2与GPER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933,0.872,均P<0.05).结论 Bcl-2和GPER高表达使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凋亡减弱、增生加强,进而导致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并促进其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老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骨钙素、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30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骨钙素、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30(GPER 30)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于脑梗死后第3天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根据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分为障碍组(54例,MOCA评分≤26分)和无障碍组(61例,MOCA评分>2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骨钙素、GPER 30水平,同时比较不同认知障碍程度患者及障碍组中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骨钙素、GPER 30蛋白相对灰度值、GPER 30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分析障碍组血清骨钙素、GPER 30水平与认知障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骨钙素、GPER 30蛋白相对灰度值、GPER 30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IHSS评分、骨钙素、GPER 30蛋白相对灰度值、GPER 30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是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不同认知障碍程度患者的骨钙素、GPER 30蛋白相对灰度值、GPER 30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轻度>中度>重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骨钙素、GPER 30蛋白相对灰度值、GPER 30 mRNA相对表达量与老年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程度呈正相关(r=0.784、0.715、0.673;P<0.05);障碍组预后良好患者血清骨钙素、GPER 30蛋白相对灰度值、GPER 30 mRNA相对表达量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骨钙素、GPER 30蛋白相对灰度值、GPER 30 mRNA相对表达量与老年脑梗死后认知障碍预后呈负相关(r=-0.675、-0.663、-0.584;P<0.05).结论 骨钙素、GPER 30蛋白相对灰度值、GPER 30 mRNA相对表达量是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其水平变化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及预后均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肝郁分级与雌激素 受体α、β,GPR30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分级与雌激素受体α、β(ERα、ERβ),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mRNA及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7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的四诊信息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参照《证素辨证学》进行肝郁证素积分和肝郁分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和免疫印迹(WB)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GPR30、ERα、ERβ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ERαmRNA、ERβmRNA、GPR30 mRNA相对表达量在不同肝郁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mRNA/ERβmRNA比值随肝郁分级增高而降低,其在不同肝郁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10,P<0.001).(2)ERα、ERβ、GPR30蛋白相对灰度值在不同肝郁分级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ERβ蛋白相对灰度值比值随肝郁分级增高而降低,其在不同肝郁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肝郁的病理基础可能与ERα/ERβ比值下降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介导雌激素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女性绝经后会出现一系列与雌激素缺乏有关的症状和疾病,补充雌激素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雌激素除了通过与传统的核受体ERα、β 结合产生基因组效应外,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介导的雌激素对靶器官的快速效应也得到了证实.近些年,关于GPER介导雌激素在不同靶细胞的特异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从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代谢及骨代谢方面,综述这些年来研究发现的GPER介导的雌激素作用的相关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1作用通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1(GPER1)作为雌激素的新型受体,与经典的雌激素受体α、β不同,主要参与调节雌激素活化的快速非基因信号通路.研究发现,雌激素通过激活GPER1,可以调节细胞内信号分子的活性状态,从而起到促进细胞生长、对抗凋亡的作用.本文就GPER1的结构、分布、相关配体及作用通路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雌二醇对去势大鼠脑组织中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雌二醇(E2)对去势大鼠脑组织中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R30)的表达.方法 将健康成年12周龄性成熟雌性大鼠50只分为去势组和假手术组.按不同组的配置连续7d注射E2、GPER特异性激动剂G1和GPER特异性激动剂G15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GPR30表达量.结果 注射G1或G15后,去势组GPR30表达量较低(0.057±0.032 vs.0.150±0.060,P=0.020;0.078±0.049 vs.0.187±0.098,P=0.047).去势大鼠G1、G15脑组织GPR30的表达量较去势组注射油剂组降低,而E2+G1组表达量没有降低.结论 GPR30在脑组织的表达调控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G1对GPR30的下调作用可被雌激素部分阻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雌二醇、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激动剂和抑制剂对去势大鼠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雌激素对去势大鼠血清5-羟色胺(HT)水平的影响,以及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ER)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健康12周龄性成熟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其中30只通过卵巢去势手术建立绝经大鼠模型,20只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去势大鼠再分为6组,分别注射1周的雌二醇(E2)组、E2+GPER特异性激动剂(G1)组、G1组、抑制剂(G15)组、E2+G15组、油剂组;假手术大鼠分别注射1周的G1组、G15组、空白组、油剂.于手术前及用药前后分别进行心脏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5-HT的水平.结果 大鼠卵巢去势手术后5-HT水平显著降低(P=0.031),假手术后5-HT水平无显著变化(P=0.380).卵巢去势的大鼠在连续注射1周E2后,5-HT水平显著升高(P=0.007).单独注射G1或G15及E2+G1或E2+G151周后,5-HT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卵巢去势后血清5-HT水平显著降低,而使用雌激素治疗使5-HT水平升高,G1和G15治疗1周对大鼠5-HT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7β-雌二醇通过GPR30和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ATDC5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通过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30 (GPR30)和PI3K/Akt途径抑制ATDC5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GPR30抑制剂(G15)以及PI3K抑制剂处理ATDC5软骨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TDC5软骨细胞中GPR30的表达;应用MTT法检测ATDC5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力;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TOM20、Hsp60、Akt、mTOR、P38和JNK等自噬标记蛋白和信号关键蛋白的活性改变.结果 ATDC5软骨细胞表达GPR30,且10-7 mol/L的17β-雌二醇可以增强GPR30的表达;10-8 mol/L和10-7mol/L的17β-雌二醇可以减少ATDC5细胞中的自噬体,降低TOM20蛋白的活性;10-7 mol/L的17β-雌二醇可以增强体外培养ATDC5软骨细胞的增殖和活力;10-7 mol/L的17β-雌二醇可以增强自噬标记蛋白Hsp60的活性,但抑制自噬蛋白LC3-Ⅱ的活性;10-7mol/L的17β-雌二醇可以增加ATDC5软骨细胞中的信号关键蛋白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对P38和JNK的活性没有影响.结论 17β-雌二醇通过GPR30和PI3K/Akt信号通路保护ATDC5软骨细胞免于线粒体自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GPR30在胚胎停育早孕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在早孕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行人工流产的胚胎停育患者(观察组)及正常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对照组)的绒毛组织各 50 例,采用免疫组织法检测绒毛组织中 GPR30、ER、PR的表达水平(光密度值),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绒毛组织中 GPR30、ER、PR表达水平分别为0.37 ±0.07、0.34±0.07、0.30±0.05,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0.30±0.06、0.28±0.06、0.27±0.0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胚胎停育组孕妇绒毛组织中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性(r=0.486,P =0.000);GPR30 与ER、PR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r=-0.120,P=0.252;r=-0.027,P=0.794).[结论]GPR30、ER、PR在早孕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具有一定量表达,但较正常早孕人工流产绒毛组织的表达显著降低.胚胎停育组孕妇绒毛组织中 GPR30 与ER、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ER与PR呈正相关性,说明两者在维持妊娠过程中互相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循环雌激素水平对裸鼠颗粒脂肪移植转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循环雌激素水平对裸鼠颗粒脂肪移植转归的影响.方法 取6~8周龄雌性裸鼠18只(体质量20~25 g),随机分为3组(n=6).去势组采用卵巢切除术制备去势裸鼠模型,高雌激素组及正常雌激素组仅作相同切口进入腹膜后,不切除卵巢组织.术后高雌激素组每3天灌胃雌二醇(0.2 mg/g)1次,共持续30 d;其他两组同时间点等量PBS灌胃.术后30 d取3组裸鼠尾静脉血经ELISA检测雌二醇浓度后,将接受抽脂术的健康女性捐赠的颗粒脂肪注入裸鼠头皮下(0.3 mL/只).脂肪移植后8周取材大体观察、称重后,制备切片行HE染色、CD 31-围脂滴蛋白荧光染色、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雌激素受体α免疫荧光染色,测量脂肪细胞直径及脂肪组织血管密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CP1和雌激素受体αmRNA表达.结果 实验期间裸鼠无死亡.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雌激素组相比,去势组雌二醇浓度明显降低,高雌激素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移植8周后,移植物体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去势组、正常雌激素组、高雌激素组,其中去势组移植物湿重显著高于高雌激素组(P<0.05).组织学染色显示,与正常雌激素组相比,去势组脂肪细胞增大且围脂滴蛋白表达较弱、血管密度减小,几乎不表达脂肪标记物UCP1,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减少;而高雌激素组上述观察结果与去势组相反;脂肪细胞直径、血管密度及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与正常雌激素组相比,高雌激素组移植物UCP1和雌激素受体α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而去势组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内循环雌激素水平对脂肪移植的转归有显著影响.低雌激素水平导致移植物脂肪细胞肥大,高雌激素水平导致脂肪移植物中生成大量米色脂肪并伴随血管密度增大,其机制可能与升高的循环雌激素水平活化脂肪细胞上雌激素受体α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