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 探究亚低温联合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神经功能、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STBI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BO组和联合组,其中HBO组采用HBO空气加压舱进行治疗,联合组在HBO组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用美国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的动脉氧含量(CaO2)和颈内静脉氧含量(CjvO2);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疗效、S-100B水平、NSE水平、NIHSS评分、Da-jvO2、GOS评分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和HBO组的S-100B、NSE水平、NIHSS评分、Da-jvO2在治疗后均降低;且治疗后联合组的S-100B、NSE水平、NIHSS评分、Da-jvO2均低于HBO组;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高于HBO组.结论 亚低温联合HBO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Da-jvO2及预后,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EA)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本院妇科收治的86例全麻TLH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A分为EA组与非EA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性;运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EA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86例患者中发生EA18例,发生率为20.9%.EA组与非EA组ASA分级、合并糖尿病、神经阻滞、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保温管理、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留置导尿管时机、术后VAS评分、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情况等无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麻醉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中低体温、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术后VAS评分高是发生EA的危险因素,ASA分级低、神经阻滞、保温管理、留置导尿管时机在术前、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是EA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本文调查的全麻TLH患者的EA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提示临床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EA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与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应用于产妇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剖宫产产妇低体温风险评估初始量表,收集158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进行量表信效度检验.结果 构建的量表包括14个一级条目,16个二级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050%;各条目在其所属公因子的负荷值为0.451~0.764;效标(鼓膜温度)相关系数为0.815,预测剖宫产产妇低体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95%置信区间为0.926-1.010(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3.结论 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临床评估产妇低体温风险的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风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术后低氧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8年12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共计收治的10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围术期资料采集,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低氧血症,将其分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首先,对患者术前及术中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后,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明确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非低氧血症组患者64例,低氧血症组患者45例,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P=0.001)、急诊(P=0.015)、体质量(P=0.000)、术前尿素氮浓度(P=0.008)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个变量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体质量(P=0.001)、急诊(P=0.004)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15)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术后12 h内清醒(P=0.000)、术后二次气管插管(P=0.017)、术后气管切开(P=0.001)、术后透析(P=0.032)、术后严重脏器损伤(P=0.000)、术后7 d内出重症监护病房(P=0.000)、术后四肢活动障碍(P=0.016)和非医嘱离院(P=0.00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质量、急诊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术期对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并促进良性临床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亚低温下超长心肺脑复苏成功救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报告 1 例 2 次心搏骤停J波综合征患者的救治经过,探讨亚低温治疗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科 2021 年 9 月 30 日收治 1 例院外心搏骤停J波综合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亚低温脑保护措施,院内再次发生心搏骤停,在亚低温状态下持续进行了长达 230 min的心肺复苏(CPR)后恢复窦性心律,最终患者救治成功,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现介绍临床诊治过程,分享救治体会.结果 患者女性,17 岁,因跑步后突发意识丧失 30 min于 2021 年 9 月 30 日入院.既往曾有运动后或紧张后晕厥 3 次.此次晕厥后立即进行徒手CPR,10 min后救护车到达现场,给予电击除颤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患者持续强直性抽搐,给予镇静、抗癫痫、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控制体温在 34~36℃,夜间强直抽搐逐渐缓解.10 月 1 日 11:40 心电监护提示心室纤颤(室颤),立即给予CPR、电除颤、升压等抢救.因反复室颤,反复行电击除颤,同时采用心肺复苏机进行胸外按压,给予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心率 90 次/min以上,15:30 左右心律趋于稳定,血压逐渐改善.复苏成功后继续亚低温等脑保护治疗,10 月 4 日意识转清,10 月 6 日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拔除气管插管.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V1~V3 ST段抬高,结合患者反复晕厥病史,既往心电图提示早期复极,考虑J波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可能,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出院.结论 本例患者 2 次心搏骤停均复苏成功,其中院内心搏骤停后CPR在亚低温状态下进行超长时间心肺脑复苏成功,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其救治经验为临床心肺脑复苏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分析,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1,亚低温治疗)和对照组(n=28,常规治疗).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下边界振幅在治疗24 h、睡眠觉醒周期及总评分在治疗72h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8h和72 h,亚低温治疗组患儿神经特异性醇烯化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脑部功能,降低神经特异性醇烯化酶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2例胰腺癌根治手术联合自体小肠移植的护理配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总结32例胰腺癌根治手术联合自体小肠移植的护理配合.护理要点:组建多学科手术团队,制订手术应急预案;做好设备、物品和环境的准备;利用节点控制理念对手术安全进行管控;集束化的感染防控措施及分段式的隔离技术;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防控;小肠灌洗、修整与低温保存;并发症的预防.经过精准手术配合和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安全转移至重症监护病房行进一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中超早期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术中超早期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1例,其中术中超早期亚低温治疗组35例(研究组)、术后亚低温治疗组36例(对照组),分别于术后即刻、6 h、24 h、72 h和7 d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测定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于术后3个月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分析两组患者CRP、IL-6水平、NIHSS评分及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即刻血CRP及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4 h、72 h和7 d,研究组患者的血CRP及血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超早期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比术后亚低温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围手术期全程复合保温策略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拔管、复苏时间、凝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全程复合保温策略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拔管、复苏时间、凝血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行胸腔镜手术患者121例,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的胸腔镜手术患者59例作为简单保温组,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的胸腔镜手术患者62例作为全程复合保温组。比较两组受试者术前(T1)、术后24 h(T2)、术后72 h(T3)各时间段内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情况,记录其术后拔管、复苏时间,分析术后寒战、躁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程复合保温组术后拔管时间及复苏时间均显著短于简单保温组[(8.06±4.60)min比(13.98±7.22)min,(47.19±12.97)min比(56.84±17.49)min]( t=5.40、3.47,均 P<0.05)。T2、T3时间段内全程复合保温组患者PT、APPT较简单保温组凝血检测结果明显缩短[(12.55±0.88)s比(13.11±0.97)s,(27.44±2.43)s比(29.03±2.14)s;(11.42±0.73)s比(11.87±0.74)s,(27.44±1.96)s比(28.80±2.22)s]( t=3.32、3.81,均 P<0.05)。全程复合保温组患者术后寒战、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简单保温组患者[7例比27例,5例比22例](χ 2=17.782、14.894、3.33、3.57,均 P<0.05)。 结论:围手术期实施全程复合保温策略可缩短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拔管、复苏时间,抑制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降低低体温引起的躁动、寒战等并发症,效果优于简单保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孕产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孕妇作为特殊时期的一组人群,一旦出现突发心搏骤停(CA)会威胁到母子两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确保围产期母子全程平安,成为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要面对的巨大挑战。与相同年龄普通CA患者的心肺复苏施救策略不同,孕期CA患者施救需要考虑患者的孕龄、胎儿情况等,采用不同的复苏手法如左推子宫(MLUD),会涉及濒死剖宫产(PMCD);同时针对导致孕期CA的不同原因如出现4Hs中的低氧血症、低血容量、高血钾或低血钾及其他电解质紊乱、低体温,以及4Ts中的血栓形成、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和中毒等情况的合理药物应用。针对导致孕期CA的原因中多种情况为可预防性的特点,更有必要出台符合我们国情的孕期CA指南以指导临床。本文系统梳理了孕期CA的病理生理特点,孕期CA的高危因素,明确了孕期CA的正确复苏方法和防治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