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子鳄卵孵化过程中卵壳和卵壳膜超微结构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表面附着及未附着黏液、受精及未受精和不同孵化时间下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卵的卵壳及卵壳膜超微结构.结果发现,表面附着和未附着黏液、受精或未受精扬子鳄卵的卵壳外表面均具有贯通的不规则孔隙通道,近似同心圆排列,并呈阶梯状分层下陷,部分孔隙中可见堵塞物,可能是由于表面黏液覆盖.表面黏液可减少卵内水分蒸发及腐蚀坑和凹陷的产生.不同孵化时间的扬子鳄受精卵卵壳外表面也具有分布不均的不规则孔隙和阶梯状的腐蚀坑,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受精卵卵壳外表面可膨胀并在孵化第30天观察到大量裂纹,卵壳外表面的孔隙和裂纹可提高卵壳的气体通透性,促进胚胎发育.受精及未受精的扬子鳄卵壳内表面可见较多排列不规则的乳突,乳突间存在孔隙,在孵化0~30d内,受精卵内表面孔隙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而内表面乳突面积逐渐减小.表面附着或未附着黏液、受精或未受精的扬子鳄卵卵壳膜结构中均可见排列随机且稀疏的网格状角蛋白纤维,纤维上有较多芽状突起.表面附着或未附着黏液卵、受精或未受精卵的卵壳膜纤维直径和孔隙度总体差异均不显著.在孵化0~30d内,受精卵卵壳膜纤维直径随时间延长的变化不大,纤维间孔隙度略有增大.纤维结构可使卵壳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拉伸性,在扬子鳄卵孵化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动态监测血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人附睾蛋白4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动态监测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择取我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8例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良性肺病患者108例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良性肺病患者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院时血清SCC-Ag、CYFRA21-1、HE4水平;对比研究组不同治疗疗程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入院时血清SCC-Ag、CYFRA21-1、HE4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SCC-Ag、CYFRA21-1、HE4水平:术后1 d>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90 d;入院时血清SCC-Ag、CYFRA21-1、HE4水平联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83.3%.结论 血清中SCC-Ag、CYFRA21-1、HE4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升高,并在不同术后疗程中存在降低,并发现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率,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脏特异性敲除核因子-κB必需调节蛋白基因对Myc过表达诱导的小鼠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IκB激酶(IK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Myc过表达诱导的小鼠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转基因小鼠将LAP-tTA小鼠与Alb-cre小鼠杂交,再与NEMO f1(NEMO为NF-κB必需调节蛋白)小鼠杂交,以产生LAP-tTA +/Alb-cre +/NEMO fl/wt小鼠,最后与tetO-Myc +小鼠杂交。本实验包括4组:(1)WT小鼠;(2)NEMO ΔLPC小鼠(肝细胞中NEMO敲除,无Myc过表达);(3)Myc LAP-tTA小鼠(Myc过表达,无NEMO敲除);(4)Myc LAP-tTA/NEMO ΔLPC小鼠(肝脏Myc过表达和NEMO敲除)。记录小鼠的生存曲线,观察肝脏大体形态。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肿瘤指标及肝祖细胞指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mRNA水平。使用 t检验比较独立样本组与相应组。 结果:小鼠带瘤生存曲线显示Myc LAP-tTA/NEMO ΔLPC小鼠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Myc LAP-tTA小鼠(中位生存期M/P 50 56 d比83 d, P<0.01);Myc LAP-tTA/NEMOΔLPC小鼠对比Myc LAP-tTA小鼠,谷草转氨酶[(739.40±35.61) U/L比(441.50±78.79) U/L, t=2.464, P<0.05]、碱性磷酸酶[(3 142.0±287.6) U/L比(1 702.0±278.8) U/L, t=3.129, P<0.01]、γ-谷氨酰基转移酶[(101.70±12.82) U/L比(37.31±9.34) U/L, t=3.927, P<0.01]和总胆红素[(1.281±0.232) mg/dl比(0.618±0.051) mg/dl, t=3.889, P<0.01]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细胞角蛋白19(CK19)、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水平在Myc LAP-tTA/NEMO ΔLPC较Myc LAP-tTA组小鼠肝脏亦明显升高;肝祖细胞标志物如角蛋白(CK19,4.336±1.970比0.680±0.234, t=1.843, P<0.01)、CK7(3.884±0.338比2.370±0.525, t=2.422, P<0.01)、甲胎蛋白(AFP,3 614.0±2 070.0比1 399.0±319.9, t=1.057, P<0.01)、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mRNA水平在Myc LAP-tTA/NEMO ΔLPC较Myc LAP-tTA组小鼠肝脏显著增高(7.900±0.997比3.084±0.711, t=3.943, P<0.01)。 结论:肝细胞中特异性敲除NEMO从而抑制经典的IKK/NF-κB信号通路,可促进肝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诱导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的发生。白细胞介素(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可能参与混合型肝癌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增强CT联合血清CYFER21-1、NSE诊断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增强CT联合血清细胞角片段19(CYFER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临沂市肿瘤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60例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证实84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组)、76例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非转移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的增强CT图像特征及血清CYFER21-1、NSE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病灶长径≥3.0 cm、胸膜凹陷、CT显示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短径≥10 mm、淋巴结边界模糊、淋巴结强化的患者占比均显著大于非转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转移组患者的血清CYFER21-1、NSE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YFER21-1、NSE水平诊断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652、0.845,诊断截断值分别为4.81 ng/ml、24.14 ng/ml;CYFER21-1+NSE+增强CT诊断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4.74%。 结论:术前增强CT诊断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结合血清CYFER21-1、NSE水平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采用串联亲和纯化质谱分析DJ-1的相互作用蛋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DJ-1基因在肺鳞癌细胞HTB-182中的表达,采用串联亲和纯化质谱(TAP-MS)技术寻找DJ-1在HTB-182细胞系中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构建靶向DJ-1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感染HTB-182细胞(DJ-1 siRNA组),并设立慢病毒载体对照组(Control siRNA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J-1蛋白表达水平,建立内源性的DJ-1蛋白表达沉默的si-DJ-1-HTB-182细胞。设计DJ-1的特异性引物,构建带有链霉素结合肽标签(SBP)、钙调蛋白结合肽标签(CBP)的DJ-1表达质粒pNTAP-DJ-1,用脂质体稳定转染细胞系DJ-1 siRNA HTB-182,G418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 blot进行验证,TAP-MS技术寻找DJ-1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DJ-1 siRNA干扰组中DJ-1的蛋白质表达明显低于空质粒(NC)组和空白对照(BC)组( P<0.05);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pNTAP-DJ-1质粒的HTB-182细胞系;TAP-MS筛选到DJ-1相互作用的三个蛋白质:细胞角蛋白1(Keratin 1)、细胞角蛋白10(Keratin 10)和NADPH氧化酶活化蛋白P47(P47 Px)。 结论:Keratin 1、Keratin 10和P47 Px可能是DJ-1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转录辅激活因子Mediator 1调控小鼠皮肤毛发再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转录辅激活因子Mediator 1(Med1)对小鼠皮肤毛发再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J品系来源的Med1 flox/flox小鼠与K14-Cre小鼠交配,通过Cre-Loxp系统获得Med1表皮特异性敲除小鼠,即表达K14-Cre的Med1 flox/flox小鼠(敲除组),不表达K14-Cre的Med1 flox/flox小鼠即为对照组,每组3只,共同饲养8周左右行背部脱毛实验,连续12 d观察毛发再生情况。12 d后,处死两组小鼠并切取其背部脱毛和未脱毛皮肤组织,提取组织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毛发角蛋白基因、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相关基因、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的表达。制备小鼠背部脱毛和未脱毛皮肤组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皮肤毛囊隆突部位干细胞数量。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脱毛后0 ~ 12 d,与对照组相比,敲除组小鼠脱毛区皮肤毛发再生延迟。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敲除组脱毛皮肤组织中毛发角蛋白基因Ha1、Krt2-16及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相关基因S100a3、Dlx3、Tubb3和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Lhx2、Sox9、Nfatc1 mRNA相对表达量(22.09 ± 12.32、2.07 ± 0.20、0.02 ± 0.01、12.36 ± 2.12、1.75 ± 0.46、0.39 ± 0.02、4.42 ± 0.76、0.44 ± 0.0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0.53 ± 9.46、7.76 ± 0.49、0.05 ± 0.01、26.16 ± 2.96、2.60 ± 0.14、0.71 ± 0.09、11.93 ± 0.42、0.75 ± 0.04; t值分别为5.40、18.64、3.89、6.57、3.04、6.10、15.03、6.18,均 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无论在脱毛还是未脱毛皮肤组织中,敲除组毛囊隆突部位CD34 +K15 +毛囊干细胞数量均远低于对照组。 结论:Med1基因敲除可能通过下调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下游基因及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Sox9、Nfatc1、Lhx2的表达,减少毛囊干细胞数量,导致毛囊分化障碍,毛发再生延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KRT5基因新生突变致重度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报道1例重度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并检测其基因突变。方法:收集患者及其父母资料和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患儿致病基因,随后采用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结果:患者KRT5基因第7号外显子第1 429位碱基发生G→A(c.1429G>A)杂合突变,导致KRT5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第477位谷氨酸转换成赖氨酸(p.Glu477Lys),其父母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例重度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存在KRT5基因c.1429G>A(p.Glu477Lys)致病突变,属新生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该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115例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男性,66例女性,年龄17~70(中位年龄45岁)岁,嗓音障碍病程6个月~30年。所有患者手术均于全身麻醉支撑喉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声带表皮样囊肿单开口合并声带沟者,行声带沟及残留囊壁剥离切除(94例);双开口合并黏膜桥患者,同时给予黏膜桥切除(2例)或黏膜桥整复重建(19例)。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喉镜检查,以及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评估)、客观嗓音评估、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评估。术后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随访。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分析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与单纯声带表皮样囊肿( n=116)和黏液潴留型声带囊肿( n=169)的术前客观评估参数。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分析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手术前后的主、客观评估参数。 结果:115例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术前动态喉镜均可见局部黏膜波明显减弱或消失,病变部位上表面黏膜血管扩张并走向异常。115例患者中,通过术前喉镜发现囊肿和/或声带沟者81例,术中显微镜下发现声带囊肿合并声带沟者34例。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手术显微镜下可见局限性声带沟,沟基底即为囊袋,内陷入声韧带并与其粘连,21例合并黏膜桥者,黏膜桥深面即为声带沟,89例囊袋内可见囊液或干酪样角化物。病理检查结果发现,囊腔样结构,囊壁为内衬鳞状上皮,边缘与声带黏膜被覆鳞状上皮移行,其内可见角化物。4例患者失访,其余111例均纳入手术疗效评估。术后1个月时,除14例患者黏膜波及音质较术前改善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黏膜波及音质恢复。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的主、客观嗓音评估(G、R、B、A、VHI-10、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最长发音时间)均显著提高( t值分别为15.82、20.82、17.61、7.30、38.88、7.84、5.88、-6.26, P值均<0.05);术后6个月的黏膜波及音质进一步提高并维持稳定,G、R、B、A、VHI-10、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最长发音时间均显著改善( t值分别为23.47、25.79、18.37、9.84、54.45、10.68、8.07、3.24、-9.08, P值均<0.05)。2例声带黏膜波及主客观评估均无明显改善。111例患者均随访至12个月及以上,其中34例患者随访满3年,随访期间患者主、客观嗓音指标稳定。 结论:表皮样囊肿可开放形成声带沟或黏膜桥,嗓音障碍病史较长且病变隐匿,术前喉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完整剥离残留囊壁及整复固有层可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钆贝葡胺多期增强MRI预测肝细胞癌细胞角蛋白19表达状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多期增强MRI预测肝细胞癌(HCC)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HCC患者153例,其中CK19阳性31例、CK19阴性122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和Gd-BOPTA增强扫描。MRI征象定性观察指标包括肿瘤形态、马赛克征、肿瘤内出血、肿瘤内脂肪、非环状动脉期高强化、非周边廓清、靶环样表现、强化包膜、晕状强化、DWI信号、脉管侵犯和肝胆期强化方式;定量指标测量肝胆期的肿瘤-肝脏信号强度比(SR)。CK19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CK19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联合预测CK19阳性表达的效能。 结果:CK19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甲胎蛋白、肿瘤形态、非环状动脉期高强化、非周边廓清、靶环样强化、晕状强化、肝胆期强化方式和S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形态、晕状强化、肝胆期强化方式和SR是HCC CK19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以上4个因素的模型预测HCC CK19阳性表达的AUC为0.8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7%和75.4%。 结论:Gd-BOPTA多期增强MRI可有效评价HCC CK19表达状态,联合肝胆期征象能提高CK19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足溃疡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功能分析及临床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筛选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与临床验证,以期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表观遗传学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DFU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80178,采用GEO2R工具分析筛选数据集中3个正常皮肤组织样本与6个DFU组织样本之间的DEG。对筛选出的DEG,采用R语言程序包中ClusterProfiler、org.Hs.eg.db、GOplot和ggplot2分别进行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的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DEG中的关键基因,用Cytoscape 3.9.1软件中Cytohubba插件进行关键基因的GO富集分析。取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2018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15例DFU患者(男7例、女8例,年龄55~87岁)的DFU组织和15例急性创面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8~52岁)术后弃用的正常皮肤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富含脯氨酸的小重复蛋白1A(SPRR1A)和晚期角质化包膜蛋白3C(LCE3C)的mRNA与蛋白表达。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从DFU患者DFU组织中筛选出492个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校正 P<0.05或校正 P<0.01),包括363个上调DEG和129个下调DEG。GO术语分析显示,DEG在皮肤发育、角质形成细胞(KC)分化、角质化、表皮发育、表皮细胞分化等方面显著富集(校正 P值均<0.01);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在肿瘤相关微小RNA、Ras相关蛋白1信号通路和多能干细胞调控信号通路等方面显著富集(校正 P值均<0.01)。PPI分析显示,内披蛋白、 SPRR1A、 SPRR1B、 SPRR2B、 SPRR2E、 SPRR2F、 LCE3C、 LCE3E、角蛋白16(均为下调DEG)和丝聚蛋白(为上调DEG)为从DFU患者DFU组织中筛选出的DEG中的关键基因,其显著富集于角质化、KC分化、表皮细胞分化、皮肤发育、表皮发育、多肽交联等GO术语(校正 P值均<0.01)。DFU患者DFU组织中SPRR1A和LCE3C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588±0.082与0.659±0.098、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2±0.05与0.24±0.04,分别明显低于急性创面患者正常皮肤组织的1.069±0.025与1.053±0.044( t值分别为20.91、13.66, P值均<0.01)、0.38±0.04与0.45±0.05( t值分别为9.69、12.46, P值均<0.01)。 结论:相较于正常皮肤组织,DFU患者DFU组织中存在DEG谱,且DEG显著富集于KC分化及角蛋白功能方面;关键DEG与KC生物学功能相关,在DFU患者DFU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阻碍溃疡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