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子鳄卵孵化过程中卵壳和卵壳膜超微结构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表面附着及未附着黏液、受精及未受精和不同孵化时间下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卵的卵壳及卵壳膜超微结构.结果发现,表面附着和未附着黏液、受精或未受精扬子鳄卵的卵壳外表面均具有贯通的不规则孔隙通道,近似同心圆排列,并呈阶梯状分层下陷,部分孔隙中可见堵塞物,可能是由于表面黏液覆盖.表面黏液可减少卵内水分蒸发及腐蚀坑和凹陷的产生.不同孵化时间的扬子鳄受精卵卵壳外表面也具有分布不均的不规则孔隙和阶梯状的腐蚀坑,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受精卵卵壳外表面可膨胀并在孵化第30天观察到大量裂纹,卵壳外表面的孔隙和裂纹可提高卵壳的气体通透性,促进胚胎发育.受精及未受精的扬子鳄卵壳内表面可见较多排列不规则的乳突,乳突间存在孔隙,在孵化0~30d内,受精卵内表面孔隙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而内表面乳突面积逐渐减小.表面附着或未附着黏液、受精或未受精的扬子鳄卵卵壳膜结构中均可见排列随机且稀疏的网格状角蛋白纤维,纤维上有较多芽状突起.表面附着或未附着黏液卵、受精或未受精卵的卵壳膜纤维直径和孔隙度总体差异均不显著.在孵化0~30d内,受精卵卵壳膜纤维直径随时间延长的变化不大,纤维间孔隙度略有增大.纤维结构可使卵壳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拉伸性,在扬子鳄卵孵化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茶扁刺蛾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地区茶园害虫扁刺蛾Thosea sinensis再次爆发,为有效提高对其野外识别和预测预报的水平,开展了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扁刺蛾卵扁平、椭圆形,卵长2.41 mm、卵宽1.77 mm,卵壳有网状线纹结构.幼虫具3对胸足、无腹足,移动时腹部呈波浪状蠕动,老熟幼虫体重542.35 mg、体长21.76 mm、体宽13.30 mm.老熟幼虫结茧后于茧内化蛹,雌虫茧长、宽均显著大于雄虫茧.蛹期体色由乳黄色渐变为黄白色、褐色至灰黑色,复眼由乳黄色渐变为红色至黑色,雌蛹体重446.95 mg,显著高于雄蛹363.32 mg.成虫体灰褐色,前翅近2/3处有一褐色横带,雌成虫体长15.23 mm显著大于雄成虫13.55 mm.扁刺蛾在江西地区1年发生2~3代,第3代发生率仅为1.37%,该虫野外被寄生率为4.6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少孢节丛孢菌几丁质酶AO-492对线虫的降解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为探究捕食线虫真菌少孢节丛孢菌几丁质诱导过程中分泌蛋白AO-492 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对少孢节丛孢菌几丁质酶AO-492 主要结构域编码区进行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并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ReAO-Z492,采用NAG检测法分析了该重组蛋白在不同温度、pH及金属离子条件下的酶学活性,并将其作用于秀丽隐杆线虫及虫卵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结果]几丁质酶AO-492 有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含有两个几丁质结合结构域和一个糖苷水解酶18 家族结构域,并含有糖苷水解酶 18 家族几丁质酶高度保守的底物结合位点-SVGGWT-和水解酶活性位点-FDGGDLDWE-,含有典型的TIM桶形分子结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蛋白与坚粘孢单顶孢几丁质酶(EPS35099.1)的亲缘关系相对最近.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ReAO-Z492 分子量约为 59 kD,可与小鼠抗少孢节丛孢菌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ReAO-Z492 最适温度为 40℃,最适pH为 7.0;Mg2+对其酶活有促进作用,而Ag+、Cu2+、Fe3+和Zn2+有抑制作用.ReAO-Z492 对秀丽隐杆线虫体壁及其虫卵卵壳有较强的降解活性.[结论]少孢节丛孢菌几丁质酶 AO-492对秀丽隐杆线虫及虫卵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铁分布及铁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铁分布及铁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6、8、10周组,每组6只.感染组经腹部皮肤接种尾蚴(20±2)只,待小鼠染虫6、8、10周时,处死小鼠留取肝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采用二氨基联苯胺(DAB)增强的普鲁士蓝(Perl's)铁染色观察肝组织铁分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脏铁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小鼠肝脏铁蛋白轻链和重链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较,血吸虫感染6、8、10周组小鼠肝脏颜色逐渐变深,质地逐渐变硬.HE和Masson染色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内有虫卵沉积,围绕虫卵形成肉芽肿及纤维化,而对照组未出现虫卵肉芽肿.DAB增强的Perl's铁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感染6、8、10周组肝细胞铁染色强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4、7.72、9.67,P均<0.05),肝血窦内有铁色素沉积,且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增多(t=3.89、8.59、12.50,P均<0.05),虫卵壳铁染色较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感染6、8、10周组的肝脏铁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t=5.59、7.35、9.66,P均<0.05),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减少.RT-qPCR结果显示,感染6、8、10周组的铁蛋白轻链和重链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轻链=4.01、7.21、9.97,t重链=4.50、5.23、5.22,P均<0.05).铁蛋白轻链mRNA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与感染6周组比较,感染8周、10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0、5.96,P均<0.05).重链mRNA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感染6、8、10周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3、0.72、0.01,P均>0.05).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可导致小鼠肝细胞铁含量减少,铁蛋白表达降低,这间接反映了血吸虫感染导致机体缺铁的状态,是血吸虫感染所致贫血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鳞头犬牙南极鱼卵壳蛋白的功能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已有研究表明卵壳蛋白ZPC5(Dissostichus mawsoni zona pellucida c5,DmZPC5)在南极鱼卵巢中大量表达,但是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为了明确ZPC5是否参与鱼类抗寒过程,研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中过表达南极鱼ZPC5,随之给予CHO细胞一定程度的低温处理,通过统计CHO细胞的存活率,来探讨zpc5在鱼类抗寒过程中的作用.存活率检测结果发现,过表达ZPC5的CHO细胞在0℃处理16 h后,其存活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01),证明zpc5在低温下可以促进细胞的存活.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zpc5能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0℃处理后,CHO细胞内的ZPC5表达量显著上调,证明了低温可以诱导ZPC5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ZPC5有可能参与南极鱼鱼卵抗寒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钩虫卵长期保存方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并可长期保存薄壳寄生虫卵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 盐腌含钩虫卵粪便,以5%分级浓度粗筛,每3个月观察虫卵变化,连续3年;取保存效果最好的浓度,再以1%分级浓度配制保存并定期观察保存效果,找到最适宜的浓度.结果 第一轮粗筛,35%的浓度保存的效果好.第二轮按增减1%梯度保存,结果是36%浓度保存的虫卵效果最好,3年存放后4个浅灰色分裂的卵细胞清晰明显,壳完整光滑清晰,卵壳与卵细胞之间的空隙稍大,未发现继续发育,无皱缩变形,有利于标本长期保存.结论 盐腌固定钩虫卵的保存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探究几种常见半透膜中渗透作用效果最好的半透膜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以猪膀胱、鸡蛋、猪小肠、鱼鳔、蚕豆、滤膜和梧桐树叶为材料制取多种常见半透膜,并经过认真多次的实验操作,将各种材料的渗透作用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常见半透膜中渗透作用效果最好的半透膜为卵壳膜的单层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缠绕蚊蝎蛉雌性生殖系统构造及卵子发生
编辑人员丨2023/8/6
雌性生殖系统构造及卵子发生过程在探讨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半薄切片法解剖观察了缠绕蚊蝎蛉Terrobittacus implicatus (Huang&Hua,2006)雌性生殖系统的构造及卵子发生过程.结果表明,缠绕蚊蝎蛉雌虫的卵巢由7根多滋式卵巢管组成,各个卵巢管的大小和长度不同.每个卵巢管可分为端丝、生殖区(原卵区)、生长区(卵黄区)和卵巢管柄4个部分.生长区由5到6个线形排列的卵室组成,每个卵室中有1个卵母细胞和3个滋养细胞.卵子发生可以分为3个时期,即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以及卵壳形成期.在卵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卵母细胞、滋养细胞及滤泡细胞的形态均有明显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鄱阳湖北段白鹭和苍鹭重金属富集特征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水鸟对重金属的富集水平及特征是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水鸟生境安全的重要渠道.2016年通过非损伤取样方式采集了鄱阳湖北段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苍鹭Ardea cinerea各20个卵壳样品,并收集了2种鹭鸟觅食地的土壤样品9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卵壳和土样中铬(Cr)、铜(Cu)、镍(Ni)、锌(Zn)、砷(As)、铅(Pb)、镉(Cd)、汞(Hg)8种重金属的残留量进行了测量,分析了重金属在2种鹭鸟卵壳中的残留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2种鹭鸟对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中,白鹭和苍鹭卵壳重金属残留量均以Zn最高、Cd最低.苍鹭的Pb残留量极显著高于白鹭(P<0.01).白鹭和苍鹭卵壳对Hg的生物富集系数最高,As的最低,而苍鹭对Pb的生物富集系数极显著高于白鹭(P<0.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昆虫共生菌的垂直传播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共生菌普遍存在于昆虫体内,它们能够为宿主昆虫提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固醇类等营养物质,还能提高昆虫适应高温、寄生虫、病毒等不利环境因素的能力,昆虫则为共生菌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和营养物质,昆虫与共生菌相互依存.多数情况下,共生菌通过垂直传播在宿主代次间进行传播,即共生菌由母代传递给子代.结合最近几年相关研究,本文综述了不同昆虫共生菌的垂直传播模式.除极少数肠道共生菌通过污染卵壳被宿主幼虫取食得以垂直传播外,垂直传播的共生菌多为经卵传播.根据侵染时期的不同,共生菌经卵传播模式多数可分为以下4种:侵染宿主昆虫幼虫中的生殖干细胞、侵染宿主昆虫年轻雌成虫中的生殖干细胞、侵染宿主昆虫雌成虫中的成熟卵母细胞以及侵染宿主昆虫囊胚期胚胎.其中,有些共生菌是以共生菌菌胞整体侵染的方式进入到宿主卵巢.另外,少数肠道共生菌也通过卵巢进行垂直传播,此类共生菌先侵染卵巢侧输卵管并在侧输卵管聚集,待卵排放至侧输卵管时再进入到卵中.在文中,我们也探讨了昆虫共生菌垂直传播过程中的细胞机制和免疫机制,包括共生菌避开宿主免疫反应、共生菌通过内吞作用进入卵巢以及不同共生菌间的协同作用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