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LRIG1、EGFR及GLI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域蛋白-1(LRIG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神经胶质瘤关联癌基因同源物1(GLI1)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1月病理确诊的55例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其中男26例、女29例,年龄52~89(69.1±9.0)岁。选取55例患者手术切除后保留的癌组织标本,并随机抽取其中22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作为对照。观察指标:(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并比较LRIG1、EGFR及GLI1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比较LRIG1、EGFR及GLI1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65岁和<65岁)、不同肿块大小(≥2.0 cm和<2.0 cm)患者癌细胞中表达的差异。(3)分析LRIG1、EGFR及GLI1三种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LRIG1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6.4%(9/55),低于在癌旁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7%(16/22);而EGFR和GLI1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40/55)及70.9%(39/55),均高于在癌旁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1.8%(7/22)、27.3%(6/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2.77、11.06、12.32, P值均<0.05)。(2)GLI1、EGFR、LRIG1表达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肿块大小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55例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LRIG1表达分别与EGFR、GLI1表达呈负相关( r=-0.279, P=0.039; r=-0.306, P=0.023);EGFR表达与GLI1表达呈正相关( r=0.499, P<0.001)。 结论:EGFR及GLI1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LRIG1呈低表达并分别与两者呈负相关;EGFR及GLI1蛋白可能会导致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而LRIG1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可能起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183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83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集的胃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iR-183表达水平;在胃癌细胞株MKN-28中采用慢病毒建立对照miRNA和miR-183过表达细胞株(miR-NC组和miR-183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Tranwell分析两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异体移植瘤模型分析两组细胞在体内的增殖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83靶基因,并分析靶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采用 t检验分析两组的数值的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与癌旁组织miR-183表达水平(1.02±0.16)比较,胃癌组织中miR-183表达水平(2.74±0.24)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91, P<0.05)。体外和体内细胞增殖实验证实,与miR-NC组细胞(1.18±0.15)、(1 028.34±129.38) mm 3比较,miR-183组细胞肿瘤体积增殖(1.82±0.23)、(1 927.34±209.38) mm 3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711, P<0.05; F=2.981, P<0.05)。与miR-NC组细胞迁移数[(74.44±8.43)个]比较,miR-183组细胞迁移数量[(171.34±12.78)个]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10, 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基因证实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是miR-183的靶基因。与miR-NC组细胞LRIG1蛋白表达水平(1.25±0.17)比较,miR-183组细胞LRIG1蛋白表达水平(0.48±0.17)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19, P<0.05)。 结论:miR-183在胃癌中呈高表达,通过调控LRIG1蛋白表达调控着胃癌的增殖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4295靶向调控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4295靶向调控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20年4月经手术切除的120例脑胶质瘤及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胶质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4295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在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建立miR-4295沉默细胞系(实验组)和对照细胞系(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细胞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EMT标志物表达变化。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4295基因,并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靶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与癌旁组织(1.29±0.20)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miR-4295表达水平(2.81±0.19)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09, P<0.05)。与对照组(1.07±0.15)比较,实验组细胞miR-4295表达水平(0.38±0.11)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41, P<0.05)。与对照组细胞48 h吸光度( A)值(1.61±0.25)比较,实验组细胞48 h A值(1.22±0.18)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91, P<0.05)。与对照组细胞[(89.27±9.10)个]比较,实验组侵袭细胞数量[(32.49±5.94)个]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09, P<0.05)。与对照组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1.13±0.13、1.20±0.19)比较,实验组细胞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0.30±0.11、0.37±0.12)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91、2.861, 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LRIG1是miR-4295靶基因。癌旁组织中LRIG1相对表达水平(1.05±0.22)比较,肿瘤组织LRIG1相对表达水平(0.23±0.11)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21, P<0.05)。与对照组细胞LRIG1相对表达水平(0.35±0.13)比较,实验组细胞LRIG1相对表达水平(0.89±0.17)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98, P<0.05)。 结论:miR-4295通过靶向LRIG1调控着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EM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过表达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调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影响胶质瘤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及其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过表达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通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影响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迁徙和侵袭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手术治疗的103例患者的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培养胶质瘤U251细胞,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RIG1、CTLA-4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Flag-LRIG1质粒构建LRIG1过表达细胞模型,命名为对照组和LRIG1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迁徙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胶质瘤组LRIG1表达水平(1.54±0.11)明显低于癌旁对照组LRIG1表达水平(2.1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70, P<0.01)。胶质瘤组CTLA-4表达水平(3.82±0.09)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CTLA-4表达水平(0.5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190, P<0.01)。Flag-LRIG1质粒转染后LRIG1组LRIG1蛋白表达水平(2.83±0.17)高于对照组LRIG1表达水平(1.4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090, P<0.01)。LRIG1组细胞吸光度值(0.51±0.04)低于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1.1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550, P<0.01);划痕实验24 h LRIG1组细胞迁移面积[(9.52±0.12)% ]低于对照组细胞迁移面积[(12.0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920, P<0.05);Transwell实验LRIG1组细胞迁移数量[(43.15±5.17)个]低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70.13±6.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830, P<0.01)。LRIG1组CTLA-4蛋白表达水平(0.50±0.08)低于对照组CTLA-4蛋白表达水平(0.8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50, P<0.05)。 结论:LRIG1通过下调CTLA-4表达来调控PI3K /AKT通路从而抑制脑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丹皮酚联合γ射线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程度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丹皮酚联合γ射线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程度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胶质瘤C6细胞并分为对照组(无血清DM EM 处理)、射线组(4 Gy 剂量的γ射线照射)、Pae组(含有4 μg/mL丹皮酚的无血清DMEM 处理)、γ+Pae组(含有4 μg/mL丹皮酚的无血清DMEM 处理+4 Gy剂量的γ射线照射).干预后,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值及促凋亡基因、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干预6、12、18、24 h后,射线组、Pae组、γ+Pae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γ+Pae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值均显著低于射线组、Pae 组.干预24 h 后,射线组、Pae 组、γ+ Pae 组细胞中 p21cip1、TRAIL、LRIG1、NPRL2、SEPT7的 mRNA 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IAS3、CEACAM1、EZH2、MDM2、c-myc、Survivin 的 mRNA 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γ + Pae 组细胞中 p21cip1、TRAIL、LRIG1、NPRL2、SEPT7的 mRNA 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射线组、Pae 组,PIAS3、CEACAM1、EZH2、MDM2、c-myc、Survivin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射线组、Pae组.结论:丹皮酚联合γ射线能够较γ射线单用更为有效地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同时增加促凋亡基因表达、减少凋亡抑制基因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木犀草素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培养结肠癌HT-29细胞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LUT组用含有木犀草素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处理24 h后,收集细胞、抽提RNA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增殖基因、迁移基因、上皮间质转化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木犀苹素处理24 h后,LUT组细胞中Lrig1、TSPYL5、Bim、SOX15、DLC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RPS15a、Bad、TRPV5、TRPV6、PLD2、IBP、SphK1、FAK、Vimentin、N-cadherin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木犀草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具有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晚期膀胱癌病灶中恶性分子表达和分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晚期膀胱癌病灶中恶性分子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公安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晚期膀胱癌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化疗前及化疗后3个月,测定病灶内增殖侵袭基因的表达量及尿液中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结果:组内化疗后病灶内Livin 、Bcl-2 、T RA P1 、MMP9的mRNA表达量以及尿液中VEGF 、TGF-β1 、MCP-1 、CEACAM1的分泌量低于化疗前,病灶内Bad 、LRIG3 、Beclin1 、KLF4 、CHD13 、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以及尿液中IFN-γ 、IL-2的分泌量高于化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病灶内 Livin 、Bcl-2 、TRAP1 、MMP9 的 mRNA 表达量以及尿液中 VEGF 、TGF-β1 、MCP-1 、CEACAM1的分泌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灶内Bad 、LRIG3 、Beclin1 、KLF4 、CHD13 、E-cadherin的mR-N A表达量以及尿液中IFN-γ 、IL-2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能够较常规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更为有效地调节晚期膀胱癌病灶中恶性分子的表达及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垂体瘤病灶内LRlG1、Gadd45g表达量与肿瘤细胞自噬、凋亡、侵袭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垂体瘤病灶内LRIG1 、Gadd45g表达量与肿瘤细胞自噬、凋亡、侵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垂体瘤患者并留取侵袭性垂体瘤组织、非侵袭性垂体瘤组织,另取同期因颅脑外伤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并留取正常脑组织;测定组织样本中LRIG1 、Gadd45g及自噬、凋亡、侵袭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侵袭性垂体瘤病灶和非侵袭性垂体瘤病灶组织中LRIG1 、Gadd45g 、Beclin1 、LC3-II 、Bax 、NKG2D 、E-cadherin的 mRNA 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PTTG1 、c-Myc 、Gal-3 、Bcl-2 、EphA2 、HSP27 、MMP14 、VEGF的mRNA 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且侵袭性垂体瘤病灶组织中 LRIG1 、Gadd45g 、Beclin1 、LC3-II 、Bax 、NKG2D 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非侵袭性垂体瘤病灶组织,PTTG1 、c-Myc 、Gal-3 、Bcl-2 、EphA2 、HSP27 、MMP14 、VEGF的 mRNA 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瘤病灶组织;LRIG1 、Gadd45g的mRNA表达量与Beclin1 、LC3-II 、Bax 、NKG2D 、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PTTG1 、c-Myc 、Gal-3 、Bcl-2 、EphA2 、HSP27 、MMP14 、VEGF的 mRNA 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垂体瘤病灶内LRIG1 、Gadd45g的低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自噬及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1(LRIG1)增强顺铂诱导的人垂体瘤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结构域1(LRIG1)在人垂体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并观察过表达LRIG1后对顺铂(DDP)诱导的垂体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5例垂体瘤患者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的LRIG1表达,分析LRIG1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选取原代分离培养的人垂体瘤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LRIG1基因过表达质粒pEGFP-N1-LRIG1转染进细胞中,筛选LRIG1过表达的细胞,同时选取转染空质粒pEGFP-N1的细胞作为对照组.两组细胞均经20 μg/mL DDP诱导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Bcl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垂体瘤患者肿瘤组织中LRIG1阳性率显著低于瘤旁组织,且LRIG1在侵袭性肿瘤表达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RIG1后,DDP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增殖显著降低、BAX、caspase-3的水平显著增加,而Bcl2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过表达LRIG1增加DDP诱导的人垂体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LRIG1基因对胶质瘤SHG44的放疗增敏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44细胞(SHG44)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EGFP-C1-LRIG1转染SHG44,并稳定表达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放射照射后SHG44中目的基因LRIG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照射后SHG44中LRIG1和EGFR的蛋白表达差异;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析干预后SHG44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分析干预后SHG44的肿瘤侵袭能力.结果 重组质粒pEGFP-C1-LRIG1转染SHG44细胞可稳定表达LRIG1;SHG44+ pEGFP-C1-LRIG1细胞相对于SHG44、SHG44+ pEGFP-C1细胞,LRIG1与EGFR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且SHG44+ pEGFP-C1-LRIG1细胞的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较SHG44、SHG44+ pEGFP-C1细胞明显下降(P<0.01).结论 在胶质瘤SHG44细胞中过表达LRIG1基因可通过下调EGFR表达,抑制SHG44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加放疗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