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生长年限牡丹皮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牡丹皮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牡丹皮中丹皮酚、芍药苷、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含量,为牡丹皮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267 nm(没食子酸)、258 nm(氧化芍药苷)、274 nm(丹皮酚);柱温25 ℃。将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不同年限的牡丹皮进行相似度评价;峰面积导入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从树状图上判断聚类效果。结果: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指标成分,分别为丹皮酚、芍药苷、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不同年限的栽培牡丹皮相似度在0.850~0.99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 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 RSD<1.6%( n=6)。不同生长期对5种化合物的浓度有明显影响。 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评价和鉴别不同年限的牡丹皮,为牡丹皮药材的采收、开发、评价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丹皮酚含量及其理化参数测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测定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丹皮酚含量的方法,并测定其理化参数。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丹皮酚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 TMRP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74 nm,柱温30 ℃。测定解毒止血汤水提液的pH值及相对密度。结果:黄芩苷在0.191 2~1.147 2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汉黄芩苷在0.041 5~0.207 4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丹皮酚在0.019 5~0.156 3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该方法重现性、稳定性、回收率均良好。3批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丹皮酚含量无显著差异,其pH值范围为5.240~5.753,相对密度范围为0.846~0.889。结论:本文所建立方法可测定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多个有效成分,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解毒止血汤水提液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肉芽肿为病理改变的二期梅毒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39岁,5个月前生殖器出现黄豆大小丘疹,逐渐发展为无痛性溃疡,后自行愈合。2个月前躯干、四肢出现多个黄豆至蚕豆大小散在分布的暗红色斑块,伴轻微瘙痒,自行外用"丹皮酚软膏"无效,皮疹逐渐增多。半年前有冶游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体检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黄豆至蚕豆大小暗红斑片和斑块,上覆少许鳞屑(图1),手足及口腔、外阴黏膜未见皮疹。实验室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滴度1∶64),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试验(TPPA)阳性;HIV抗体检测阴性。腰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灶状角化不全,表皮增生肥厚,真皮浅层大量淋巴细胞、中等量浆细胞及散在多核巨细胞呈苔藓样浸润,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图2);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表皮下部大量梅毒螺旋体(图3),弹力纤维染色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区弹力纤维消失(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补肺益肾组分方Ⅲ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液高分泌的配伍特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补肺益肾组分方Ⅲ(ECC-BYFⅢ)阻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黏液高分泌的配伍特点。方法:将ECC-BYFⅢ组分按原方药物功效分成补气(人参皂苷Rh1+黄芪甲苷)、补肾(淫羊藿苷)、化痰(川陈皮素)、活血(丹皮酚)4组,按数学排列组合的方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分配伍组(14组)。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CC-BYFⅢ及不同组分配伍组,共17组。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反复细菌感染的方法复制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于制模第9周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16周结束后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以及肺组织和BALF中黏蛋白(MUC)5AC水平。②将人肺上皮细胞BEAS-2B分为空白组、模型组、ECC-BYFⅢ及不同组分配伍组。于相应药物预处理后4 h建立缺氧诱导的BEAS-2B细胞黏液高分泌模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UC5AC、MUC5B、MUC1的mRNA表达。采用Region(R)值综合评价法评价大鼠及BEAS-2B细胞黏液分泌指标。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MMP-9显著升高,TIMP-1水平显著降低;肺组织及BALF中MUC5AC显著升高。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除补气组和补肾组外,ECC-BYFⅢ及其组分配伍均能显著纠正COPD大鼠黏液高分泌,以ECC-BYFⅢ、补肾祛邪、扶正化痰、祛邪组分配伍效果较优(R值分别为2.15±0.42、2.11±0.23、2.16±0.23、2.16±0.55),与模型组(R值:3.0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MUC5AC、MUC5B、MUC1的mRNA表达均升高;但不同组分配伍对BEAS-2B细胞黏液分泌没有明显的作用特点。③综合体内外实验,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ECC-BYFⅢ及其活血、祛邪、补肾活血、扶正化痰、补气祛邪组分配伍可显著纠正COPD黏液高分泌状态(R值分别为2.30±0.43、2.33±0.44、2.12±0.68、2.27±0.64、2.24±0.27、2.29±0.47),与模型组(R值:3.0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其作用强度为:祛邪>扶正化痰>补肾活血>补气祛邪>ECC-BYFⅢ>活血。 结论:ECC-BYFⅢ组分配伍对COPD黏液分泌相关指标效应不同,含化痰(川陈皮素)或活血(丹皮酚)的组分配伍抑制黏液分泌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膈下逐瘀汤中6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膈下逐瘀汤中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Terra MS C18柱(2.1 mm×50 mm, 3.5 μm),流动相为甲醇-4 mmol/L甲酸铵水溶液,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多反应离子监测(MRM),外标法定量分析。用于定量分析的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检测离子对 m/z分别为525.0→449.1;137.1→55.1;403.0→373.0;167.2→149.4;456.5→323.3;191.1→91.1。 结果: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含量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在0.000 2~0.012 8、0.000 8~0.051 2、0.000 1~0.006 4、0.000 2~0.012 8、0.000 6~0.038 4、0.000 1~0.006 4 ng范围内与各自的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 3、0.997 5、0.999 6、0.992 6、0.995 5、0.999 1)。加样回收率在98.00%~105.30%范围内, RSD均低于2.47%。 结论:该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可用于膈下逐瘀汤中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皮-赤芍药对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验证丹皮-赤芍药对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中检索丹皮-赤芍、脓毒症对应靶点,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材-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分析图,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微生信云平台绘制气泡图。结果:丹皮-赤芍药对共有36个有效成分,主要为槲皮素、山奈酚、黄芩苷、β-谷甾醇、豆甾醇、芍药苷等。与脓毒症潜在共有关键靶点96个,其中度值>4.9者为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转录因子p65(RELA)、磷酸肌醇3激酶(PIK3CG)、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AX)、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CL2)、半胱天冬酶-3(CASP3)。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结果共有10个重要靶标蛋白,包括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ASP3、PTGS2、人超敏C-C趋化因子2(CCL2)。富集分析提示主要信号通路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丹皮-赤芍药对可能通过活性成分槲皮素、山奈酚、芍药苷等,作用于PTGS2、RELA、PIK3CG、BAX、BCL2、CASP3等靶蛋白,通过TNF相关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产生对脓毒症的干预效应;但尚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丹皮酚调控ITGB3/p38MAPK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与上皮-间质转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对三阴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Pae处理MDA-MB-231细胞后,设立对照样本。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β3 (integrin β3,ITGB3)、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磷酸化-p38MAPK(phosphorylated-p38MAPK,p-p38MAPK)蛋白的表达以及EMT相关标志物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波形蛋白(vimentin,Vim)、N-钙粘蛋白(N-cadherin,N-cad)的表达变化。结果:60 mg/L的Pae对于乳腺癌细胞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故本实验使用60 mg/L的Pae浓度。Pae分别处理24、48 h后,G0/G1的细胞周期分别从对照组的50.6%增加到53.0%和65.4%。S期处理48 h后,Pae组肿瘤细胞百分比从37.6%降低至26.6%。Transwel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ae处理乳腺癌细胞24、48 h后细胞侵袭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378.73±47.62)比(193.64±32.54)或(174.37±27.83), t=5.35、5.75, 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Pae处理后乳腺癌细胞ITGB3、p38MAPK、p-p38MAP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MT标记物FN、N-cad、Vim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7±0.19)比(0.48±0.10),(1.24±0.24)比(0.56±0.18),(0.93±0.18)比(0.51±0.13), t=4.08、3.93、3.28, P值均<0.05;(0.88±0.16)比(0.46±0.08),(0.96±0.17)比(0.43±0.12),(0.87±0.15)比(0.37±0.13), t=4.06、4.42、4.36, P值均<0.05]。 结论:Pae显著抑制三阴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和EMT,该作用可能与ITGB3/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排石合剂质量标准的提升及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提升排石合剂的质量标准,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本制剂中的牡丹皮、甘草、桃仁采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中的丹皮酚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R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4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 μl.样品以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中所含的铅、砷、镉、汞、铜含量.结果 TLC法专属性强,阴性对照色谱图显示无干扰,牡丹皮、甘草、桃仁的特征斑点分明.丹皮酚浓度在10.5~104.9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为0.51%(n=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1.00%;12批样品中,丹皮酚平均含量为1203.04 μg/ml.铅、砷、镉、汞、铜含量均在规定限度内.结论 本试验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排石合剂的质量控制,操作方法简单且结果准确、可靠.排石合剂中铅、砷、镉、汞、铜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可安全用于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复方中药精油抗菌消炎及驱蚊活性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评价一种复方中药精油的抑菌、抗炎活性及其驱蚊效果,并对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复方精油;滤纸片法测试复方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将 36 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皮酚软膏组及复方精油组,建立小鼠急性虫咬性皮炎模型,检测各组小鼠皮损处病理学切片及其炎症因子水平以验证复方精油对小鼠急性虫咬性皮炎的抗炎效果;对复方精油进行驱避蚊虫药效试验,验证其驱蚊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复方精油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与单方精油比较,复方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更好,其抑菌圈直径为(17.25±0.37)mm,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对中度敏感;复方精油有效降低了小鼠虫咬性皮炎引起的皮肤组织水肿程度,减少了皮损组织炎性细胞产生与肥大细胞浸润,降低了小鼠血清TNF-α、IFN-γ、IL-6、IL-1β水平;复方精油对白纹伊蚊的有效驱避时间为 7.83 h;GC-MS检测出精油中含有芳香类、萜类等 28 种化学成分.结论 该复方精油有一定的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小鼠虫咬性皮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有效成分中芳香类化合物占比最多,驱避时间优越,符合预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丹皮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为了充分利用丹皮活性成分资源,本文采用40%、70%和95%的乙醇对丹皮中活性成分进行超声提取,分别得到丹皮40%、70%和95%乙醇提取物(MC40、MC70和MC95),比较了提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抗糖尿病活性,最后采用斑马鱼模型评价了提取物的体内降血糖和外周运动神经保护活性.结果表明:MC70具有最高的总酚(59.17 mg GAE/g,没食子酸当量)和总黄酮(82.59 mg QUE/g,槲皮素当量)含量,同时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34.20 μg/mL和16.30μg/mL,MC40抗氧化活性最差.MC95的糖基化抑制率最高,达95.92%,其次为MC70(81.44%).高血糖斑马鱼模型实验结果表明,MC70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血糖值降低了 52%,外周运动神经损伤程度降低了 56%.因此,70%的乙醇可作为提取丹皮中抗氧化和降血糖成分的适宜提取溶剂,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潜力,为丹皮后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