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髓母细胞瘤相关遗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期颅内高发肿瘤之一,分为Wnt亚型、Shh亚型、Group 3和Group 4亚型。手术切除肿瘤后可以辅以放疗和化疗,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可达50%~70%以上。部分患者伴有一些遗传性疾病,例如Gorlin-Goltz综合征、Li-Fraumeni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等,不同综合征伴随着不同的胚系基因突变,其治疗方案、临床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子亚型有密切关系。Shh亚型是合并基因胚系突变的高危亚型,需要常规行基因检测,以排除 TP53、 PTCH1、 SUFU、 GPR161、 ELP1等基因胚系突变,其他亚型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需要排除 APC、 PALB2、 BRCA2等基因胚系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P53胚系突变相关Li-Fraumeni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Li-Fraumeni综合征(Li-Fraumeni syndrome,LFS)是一种罕见的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易感综合征,LFS谱系肿瘤包括骨与软组织肉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绝经前乳腺癌、白血病、肾上腺皮质肿瘤和肺腺癌。LFS家系基因分析显示,约70%的LFS存在TP53基因胚系突变。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以多原发恶性肿瘤为临床表现的LF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基因检测及预后情况,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2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病理科2014年3月至2022年8月诊断的儿童肾上腺皮质癌25例,分析其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特征等,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纳入的儿童肾上腺皮质癌共2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男女比1.0∶1.3。发病年龄范围8个月至14岁,中位年龄4岁。除3例资料不详外,其余22例中18例为有功能性肿瘤(18/22,81.8%),其中临床表现为男性化或性早熟(15/18)、皮质醇增多相关症状(8/18)或两者混合的内分泌症状(5/18)。无功能性肿瘤4例,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和/或腹痛、步态不稳等。大体检查:肿瘤最大径平均9.4 cm,多呈结节状,部分有包膜,切面灰白、灰黄、灰褐,质软,部分有出血。组织学特点:肿瘤细胞弥漫分布,被丰富的薄壁血管网分隔,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嗜酸性或淡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常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伴大片坏死、钙化。常见血管内癌栓和/或包膜侵犯,部分病例肿瘤侵犯周围软组织或肾。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突触素、SF1,部分表达α-抑制素、Melan A、Calretinin,不表达嗜铬粒素A,Ki-67阳性指数2%~90%。分子检测:7例行TP53基因检测,其中4例检测到点突变。治疗及随访:21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18例接受化疗,3例接受放疗。13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54.7个月。年龄≤5岁者总生存期预后较好( P<0.05),无进展生存期有预后较好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Ki-67阳性指数<15%者总生存期有预后较好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罕见,常为有功能性肿瘤,与Li-Fraumeni遗传综合征相关,预后较差。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结合形态、表型和临床综合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Li-Fraumeni综合征伴单侧桥小脑角区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Li-Fraumeni综合征 (Li-Fraumeni syndrome, LFS)是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肉瘤、乳腺癌、白血病和肾上腺肿瘤高发病风险为特征[1-2].Li-Fraumeni综合征最常见的致病基因是TP53,有 70%~ 80%的Li-Fraumeni综合征家系可检测到TP53 基因胚系致病性突变[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Li-Fraumeni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1例以胶质母细胞瘤为临床表现的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与结果 女性患者,33岁,以无明显诱因的左侧肢体抽搐发病,头部MRI显示右侧额顶叶交界区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病灶呈“花环”样强化征象,行右侧顶叶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切开右侧顶叶皮质2.50cn,其下即见肿瘤组织,呈椭圆形,大小约5 cm×4cm×3 cm,质地柔软,紫红色,边界清晰,血供丰富,分块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胶质细胞异型性增生明显,部分区域呈梭形伴大量瘤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胞核弥漫性表达P53蛋白,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25%;网织纤维染色呈阴性;分子病理学检查未检测到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2)基因外显子4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启动子突变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荧光原位杂交未检测到染色体1p/19q共缺失.病理诊断为(右侧顶叶)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WHOⅣ级).患者共住院15d,出院后随访至2016年,死亡.详细追问家族史得知患者家系有肿瘤病史:其姊罹患右侧乳腺癌,其父因胃癌死亡,祖母因乳腺癌死亡,叔父因肺癌死亡,伯父因造血系统肿瘤死亡.进一步对患者胶质母细胞瘤标本和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行TP53基因检测,均未检测到突变;对冻存的血液标本行全外显子测序,TP53基因存在c.1009C> T(p.Arg337Cys)杂合致病性突变,为错义突变.最终诊断为Li-Fraumeni综合征,该家系诊断为Li-Fraumeni综合征家系.结论 Li-Fraumeni综合征是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乳腺癌、骨与软组织肉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肾上腺皮质肿瘤等高肿瘤发病风险为特征,TP53基因是最常见的Li-Fraumeni综合征相关致病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53基因与LI-Fraumeni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对p53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Li-Fraumeni综合征中的作用及突变类型进行了综合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Li-Fraumeni综合征合并儿童颅脑肿瘤TP53基因胚系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儿童Li-Fraumeni综合征(Li-Fraumeni syndrome,LFS)合并颅脑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确诊为LFS患儿的临床信息,分析TP53基因突变位点、患者临床表型及预后.结果 共纳入8例脉络丛乳头状癌(choroid plexus carcinoma,CPC)和4例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均伴有TP53基因胚系突变.12例患儿随访时间3~48个月,1例患儿伴有膝关节骨肉瘤,3例患儿亲属可见LFS相关肿瘤,1例患儿母亲TP53胚系突变阳性.截止随访时,8例脉络丛癌患儿年龄14~102个月,5例复发,3例死亡.髓母细胞瘤患儿4例,年龄5~9岁,均属于SHH亚型,手术后接受全脑脊髓放疗+化疗,均因肿瘤复发死亡.结论 SHH亚型髓母细胞瘤及脉络丛癌可能会合并LFS综合征,需要行基因检测排除TP53胚系突变,并给予患儿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肿瘤电场治疗联合多柔比星及放化疗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5
0 引言Li-Fraumeni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综合征,以多种肿瘤发病高风险为特征.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皮细胞,是最常见、最具侵袭性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具有术后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低治愈率等特点,目前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结合术后放疗和化疗,尽管有肿瘤电场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方案,但其预后依旧不容乐观.本文报道了1例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诊疗过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并辅助放化疗方案失败后,利用肿瘤电场治疗联合多柔比星取得较好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