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基纳米颗粒对辐射诱导的早期肺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一种糖基纳米颗粒对辐射诱导的早期肺组织巨噬细胞极化以及活性氧清除的效果。方法:将20只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药组、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进行X射线全肺照射。通过流式细胞仪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肺组织巨噬细胞的极化比例,利用PCR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通过2′,7′-二氯二氢荧光素的氧化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检测肺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相比于照射组,照射+治疗组的ROS荧光信号强度明显降低( t=15.76, P<0.05)。同时,照射+治疗组的肺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提高( t=2.89, P < 0.05),且精氨酸酶1(ARG-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t=3.32、2.90、2.85、4.55、2.88, P < 0.05)。 结论:糖基纳米颗粒能够有效促进辐射诱导的肺组织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同时能有效清除辐照区域的ROS,降低辐照组织的炎症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甘露特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肠道菌群和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甘露特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发病的治疗作用及对肠道菌群、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雌性C57BL/6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EAE模型组及甘露特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EAE模型组、甘露特钠各剂量组采用MOG35-55多肽皮下多点注射制备EAE模型。甘露特钠低、中、高剂量组从造模次日起分别用甘露特钠40、80、160 mg/kg,2次/d,灌胃进行干预,持续至小鼠处死。观察各组小鼠发病情况、脊髓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脱髓鞘情况。收集小鼠粪便,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激活指标Iba-1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物iNOS、CD16和M2型标志物Arg1、CD206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均未发病,其余各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发病,表现为尾部下垂、步态不稳、后肢无力等。与EAE模型组比较,甘露特钠各剂量组小鼠发病潜伏期延长、高峰期延迟、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降低[(3.6±0.6)分比(3.0±0.6)分、(2.8±0.5)分、(1.8±0.6)分,均 P<0.05],且干预剂量越大症状越轻,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小鼠脊髓组织无炎性细胞浸润及脱髓鞘变化;EAE模型组发病高峰期脊髓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脱髓鞘变化明显;与EAE模型组比较,甘露特钠各剂量组发病高峰期脊髓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脱髓鞘变化减轻。与对照组比较,EAE模型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高;与EAE模型组比较,甘露特钠各剂量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低,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值增加(0.20±0.05比0.37±0.02、0.61±0.03、0.91±0.08,均 P<0.01),且干预剂量越大变化越明显,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对照组比较,EAE模型组Iba-1、CD16、iNOS水平增加,Arg-1、CD206水平降低;与EAE模型组比较,甘露特钠各剂量组Iba-1、CD16、iNOS水平降低,Arg-1、CD206水平增加(均 P<0.01),且剂量越大变化越明显,组间两两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甘露特钠对EAE具有治疗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微生态、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绿色荧光裸小鼠髓源巨噬细胞的极化培养及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为适应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需要而在其自身极化层面上发生谱系变化模型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TME中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提供参考。方法: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并已建成近交系的Foxn1 nu.B6-CAG-EGFP/SU裸小鼠骨髓细胞,分别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CSF-1)、IFN-γ+LPS、IL-4诱导下,培养出M0、M1和M2亚型,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和极化蛋白,并进一步与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U3共培养。 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原始骨髓细胞和条件培养基培养出的M0、M1和M2都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后,普通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11C和CD206标志蛋白表达都呈阳性,CD68只在M1巨噬细胞上为弱阳性,CSF-1和CSF-1R在各亚型细胞上都呈强阳性。在共培养的干细胞球体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细胞浸润,并发生了吞噬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绿色荧光裸小鼠的髓源性巨噬细胞谱系模型,包含M0、M1和M2亚型,都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表达共同的标志蛋白和极化相关蛋白,具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吞噬功能,可用于与肿瘤细胞之间相生相克表征的研究,特别是需要示踪研究时,可通过巨噬细胞发出的绿色荧光进行识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胰腺癌进展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大部分对化疗及放疗不敏感,肿瘤进展快,患者预后差。研究导致胰腺癌进展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之一,巨噬细胞通过响应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作用极化为表达M2表型的TAMs,并通过辅助免疫逃逸、促使肿瘤周围纤维化、调控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增殖等多种机制调节胰腺癌的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TAMs促进胰腺导管腺癌进展的机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通过与TLR2结合负向调控巨噬细胞免疫功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尿素酶B(UreB)是幽门螺杆菌疫苗设计的重点候选抗原,本研究拟探究UreB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用重组UreB蛋白刺激小鼠骨髓来源M0型巨噬细胞,经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巨噬细胞凋亡、极化和抗原提呈分子表达;共培养试验、CFSE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增殖及IFN-γ表达水平。构建UreB截短体,NanoBiT和免疫共沉淀检测UreB与TLR2结合表位。 结果:UreB可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并逆转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同时,UreB也能抑制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分子MHCⅡ和CD86的表达,并进而抑制CD4 +T细胞增殖和IFN-γ表达。分子机制研究表明UreB主要依赖于C端7个氨基酸残基与TLR2结合发挥以上调控作用。 结论:本研究证实UreB可通过C端7个氨基酸残基与TLR2结合发挥免疫负调控功能,有助于以UreB为基础的幽门螺杆菌疫苗设计及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蒿琥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神经元凋亡、炎性反应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大鼠脑卒中后神经元凋亡、炎性反应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1)动物实验:将27只雄性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ART治疗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ART治疗组大鼠通过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脑卒中模型。ART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前3 d每天单次腹腔注射ART(25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溶剂。造模24 h后,采用TTC染色评估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梗死区、半暗带及海马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组织免疫荧光观察大脑皮质半暗带区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2)细胞实验:培养小胶质细胞BV2,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复氧组、氧糖剥夺/复氧+0.05 μmol/L ART组、氧糖剥夺/复氧+0.1 μmol/L ART组及氧糖剥夺/复氧+ 0.5 μmol/L ART组。通过qRT-PCR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TNF-α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CD206和ARG1的表达;收集上述各组的BV2细胞培养基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GraphPad Prism 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TTC染色结果显示,ART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小于模型组[(23.09± 8.51)%,(39.63±5.71)%, t=33.93, 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和ART治疗组凋亡细胞数目均高于假手术组[(638.90±177.82)个/mm 2,(72.75±13.21)个/mm 2,(16.16±2.73)个/mm 2,均 P<0.05],且ART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低于模型组(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的半暗带及梗死区的Bcl2蛋白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均 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ART治疗组的半暗带、海马区和梗死区的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均 P<0.05)。组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和ART治疗组TNF-α荧光强度均高于假手术组(均 P<0.05),而ART治疗组TNF-α荧光强度低于模型组( P<0.05)。(2)细胞实验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氧糖剥夺/复氧组细胞中IL-6 、IL-1β及TNF-α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均 P<0.05),而氧糖剥夺/复氧+0.05 μmol/L ART组、氧糖剥夺/复氧+0.1 μmol/L ART组及氧糖剥夺/复氧+0.5 μmol/L ART组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氧糖剥夺/复氧组(均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氧糖剥夺/复氧组CD206[(0.85±0.04),(1.07±0.07), P<0.05]表达显著下调;而与氧糖剥夺/复氧组相比,氧糖剥夺/复氧+0.1 μmol/L ART组CD206(1.22±0.06)、ARG1(1.35±0.08),及氧糖剥夺/复氧+0.5 μmol/L ART组CD206(1.24±0.14)、ARG1 (1.14±0.07)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氧糖剥夺/复氧组[(0.85±0.04),(0.85±0.05)均 P<0.05]。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氧糖剥夺/复氧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 P<0.05)。氧糖剥夺/复氧+0.05 μmol/L ART组、氧糖剥夺/复氧+0.1 μmol/L ART组、氧糖剥夺/复氧+0.5 μmol/L ART组细胞活力均高于氧糖剥夺/复氧组(均 P<0.05)。 结论:ART可以减少脑卒中后神经元凋亡,降低脑卒中后神经炎性反应,可以促进氧糖剥夺/复氧激活的小胶质细胞BV2向M2型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2型巨噬细胞高表达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生物学功能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M0、M1、M2和si-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组。M0型巨噬细胞不做处理;M1型巨噬细胞采用脂多糖(LPS,100 ng/ml)及γ-干扰素(IFN-γ,10 ng/ml)联合刺激;M2型巨噬细胞使用白细胞介素(IL)-4(10 ng/ml)诱导;si-MFG-E8组通过小干扰寡核苷酸(siRNA)沉默MFG-E8的表达。诱导48 h后免疫荧光法鉴定巨噬细胞极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siRNA敲降效率,并收集各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巨噬细胞及其条件培养基中MFG-E8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各组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分子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 t检验。 结果:免疫荧光法鉴定巨噬细胞成功极化为M1和M2型。RT-PCR验证与si-NC比较,si-MFG-E8组MFG-E8 mRNA的表达含量明显降低( t=63.070, P<0.01)。ELISA实验结果显示,与M0组比较,M2组巨噬细胞MFG-E8明显增高,M1及si-MFG-E8组明显降低( t02=14.050, P02<0.01; t01=28.120, P01<0.01; t0si=48.690, P0si<0.01);与M0组比较,M2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FG-E8明显增高,M1及si-MFG-E8组明显降低( t02=17.240, P02<0.01; t01=16.350, P01<0.01; t0si=36.260, P0si<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M0组比较,经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的HUVECs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加,M1及si-MFG-E8组明显下降( t02=7.563, P02<0.01; t01=4.365, P01<0.01; t0si=5.965, P0si<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M0组比较,经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的HUVECs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加,M1及si-MFG-E8组明显下降,( t02=5.339, P02<0.05; t01=2.991, P01<0.05; t0si=6.275, P0si<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M0组比较,经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的HUVECs细胞PI3K、Akt和mTOR分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1及si-MFG-E8组明显下降(PI3K: t02=5.393, P02<0.01; t01=4.35, P01<0.05; t0si=4.718, P0si<0.05;Akt: t02=4.849, P02<0.05; t01=2.285, P01>0.05; t0si=2.628, P0si>0.05;mTOR: t02=6.128, P02<0.01; t01=2.659, P01>0.05; t0si=2.663, P0si>0.05)。 结论:M2型巨噬细胞高表达MFG-E8,并可能通过上调PI3K、Akt和mTOR分子表达水平,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脂肪因子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2对棕榈酸及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2对棕榈酸以及脂多糖诱导的炎症中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WISP2蛋白处理巨噬细胞系RAW264.7,采用Cell-Titer发光法测定细胞活力,确定WISP的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棕榈酸处理组、棕榈酸联合不同浓度WISP2处理组(10 μg/L及100 μg/L)以及脂多糖处理组、脂多糖联合不同浓度WISP2处理组(10 μg/L及100 μg/L)。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M1及M2表型分子的mRN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分泌的重要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蛋白水平。结果:和对照组相比,10 μg/L、100 μg/L WISP2处理组均未对RAW264.7细胞的活性产生影响,却显著上调 Tnfα(1.877±0.039、2.202±0.034, F=309.7, P<0.001)、 Il6(1.418±0.056、1.506±0.059, F=81.39, P<0.00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1.620±0.014、1.982±0.125, F=71.45, P<0.001)、趋化因子c-c配体( Ccl3)(1.892±0.118、1.942±0.132, F=32.93, P<0.001)和诱导型-氧化氮合酶( iNos)(1.691±0.201、1.548±0.090, F=13.60, P<0.05)mRNA表达,显著下调抗炎因子 Tgfβ(1.376±0.025、2.152±0.107, F=1.846, P<0.05)、 CD206(2.123±0.031、3.139±1.663, F=8.037, P<0.05)、 Il4(2.098±0.464、2.494±0.141, F=48.68, P<0.01)、 Il10(1.303±0.216、1.574±0.274, F=5.774, P<0.05)mRNA表达,使其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对照组相比,100 μmol/L棕榈酸能在转录及蛋白水平温和而显著地增加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与棕榈酸单独刺激相比,给予WISP2联合处理进一步促进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589.4±17.0)ng/L、(692.6±83.4)ng/L, F=56.38, P<0.05]、IL-6[(15.13±1.14)ng/L、(13.33±1.22)ng/L, F=23.32, P<0.001]的蛋白表达及趋化因子 Mcp1(160.0±9.8、140.0±18.9, F=141.1, P<0.0001)和 Ccl3(17.76±1.92、14.41±1.27, F=125.2, P<0.0001)的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100 μg/L脂多糖在蛋白水平强烈刺激巨噬细胞TNF-α[(3444±423)ng/L, F=71.20, P<0.0001]、IL-6[(497.0±41.2)ng/L, F=63.50, P<0.0001]等炎症因子的高表达;与脂多糖单独刺激相比,给予WISP2联合处理进一步显著上调趋化因子 Mcp1(106.8±8.7、118.7±4.6, F=251.5, P<0.0001)和 Ccl3(35.3±12.5、116.4±4.5, F=160.1, P<0.0001)的mRNA的表达。 结论:脂肪因子WISP2能在棕榈酸以及脂多糖诱导的炎症中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并且在不同炎症反应条件下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ALI/ARDS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急危重症,发展非常迅速,病死率极高。肺泡巨噬细胞M1/M2免疫失衡参与ALI/ARDS的发生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由促炎性M1型向抗炎性M2型极化,抑制下游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达到治疗ALI/ARDS的目的。因此,深入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ALI中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右美托咪定对NR8383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表型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培养于含20%热灭活胎牛血清的F-12K培养基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于常规培养箱中;缺氧/复氧组(H/R组),在三气培养箱中缺氧6 h后,置于常规培养箱中复氧6 h;右美托咪定组(D+H/R组,按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不同分为D0.1+H/R组、D1+H/R组、D10+H/R组),在含0.1、1.0 μmol/L或10.0 μmol/L右美托咪定的培养液中孵育1 h后,更换完全培养基进行缺氧/复氧(每组设置6个复孔)。于复氧6 h后,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2、干扰素(interferon, IF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 Mcp1 )、精氨酸酶1 (arginase-1, Arg1)、IL-10、几丁质酶3样蛋白3 (chitinase 3-like protein-3, Chi3l3)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与Arg1。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4组上清液LDH活性升高,H/R组、D0.1+H/R组和D1+H/R组细胞活力降低,H/R组、D0.1 +H/R组SOD活性降低( P<0.05);与H/R组比较,D1+H/R组和D10+H/R组细胞活力增高,D1+ H/R组SOD活性增高,D1+H/R组和D10+H/R组上清液LDH活性降低( P<0.05)。与C组比较,H/R组NOS2、IFN、Mcp1、Chi3l3和IL-10的基因表达上调,D+H/R组Mcp1、Arg1、IL-10和Chi3l3的基因表达上调( P<0.05);与H/R组比较,D+H/R组NOS2、Mcp1和IFN的mRNA表达下调,Arg1和IL-10的mRNA表达上调( P<0.05)。与C组比较,H/R组和D+H/R组细胞Arg1和iNOS荧光表达均明显增强,提示Arg1和iNOS表达均增加;与H/R组比较,D+H/R组的Arg1荧光表达较H/R组更强,而iNOS荧光表达减弱,提示D+H/R组的Arg1的表达增加。 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与促进细胞向M2型极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