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积替代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容积替代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乳腺中心完成保乳手术结合容积替代技术乳房修复的7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6±6.4)岁(范围:32~56岁)。肿瘤分期:ⅡA期36例,ⅡB期24例,ⅢA期12例,ⅢB期4例。利用胸外侧脂肪筋膜瓣修复乳房缺损47例,上腹壁脂肪筋膜瓣修复22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7例。测量保乳手术中肿瘤扩大切除的标本体积,记录容积替代技术修复乳房外形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乳房外形满意度。结果:胸外侧脂肪筋膜瓣组保乳手术切除体积为(100.9±24.2)ml(范围:55~157 ml),上腹壁脂肪筋膜瓣组为(88.4±14.5)ml(范围:67~118 ml),背阔肌肌皮瓣组为(179.7±22.9)ml(范围:155~220 ml)。三组容积替代技术修复乳房外形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2.9±9.0)min(范围:45~70 min)、(63.2±8.8)min(范围:50~70 min)和(99.3±3.4)min(范围:95~105 min)。三组引流时间分别为(8.6±1.2)d(范围:7~10 d)、(9.4±0.9)d(范围:8~10 d)和(11.4±1.3)d(范围:10~13 d)。术后3个月患者乳房外形满意度优良率为84.2%(64/76)。术后发生脂肪液化6例,其中胸外侧脂肪筋膜瓣组2例,上腹壁脂肪筋膜瓣组4例;发生血清肿4例,胸外侧脂肪筋膜瓣组和背阔肌肌皮瓣组各2例。结论:对于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组织缺损较大的患者,根据肿瘤部位及术中乳房缺损大小合理选择胸外侧脂肪筋膜瓣、上腹壁脂肪筋膜瓣及背阔肌肌皮瓣等容积替代技术进行修复,能够恢复乳房原有体积和形态,术后并发症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房再造假体置入平面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乳腺癌是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越来越多患者接受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再造。乳房再造对于提升患者自信心,改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基于假体置入的乳房再造术是乳房再造的主要选择。关于假体置入平面的选择,曾先后出现过皮下平面、肌下平面和胸肌前平面置入。结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的胸肌下平面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是普遍采用的手术术式,但对胸大肌的剥离提升引起的术后疼痛、肩功能障碍以及动态畸形等并发症受到很多医生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欧美国家整形外科医生重新考虑胸肌前(皮下)平面乳房再造,并且观察到其短期良好的术后表现。该文就乳房再造假体置入平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脊柱侧凸患者隆乳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脊柱侧凸是常见的脊柱畸形,常合并不同程度胸廓畸形,是影响隆乳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合并脊柱侧凸患者隆乳术报道,系统梳理了脊柱侧凸对胸廓及乳房形态的影响,重点探讨了脊柱侧凸常见评价指标在其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现有研究中对合并脊柱侧凸患者的术前评估及手术细节,为临床实践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房上极腺体瓣切除联合双平面隆乳术纠正轻度乳房下垂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乳头根部Ω切口行乳房上极腺体瓣切除联合双平面隆乳术纠正假性/轻度乳房下垂的可行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沈阳百嘉丽医疗美容医院采用经乳头根部Ω切口,行乳房上极腺体瓣切除联合微绒面解剖型硅凝胶假体对20例(40侧乳房)假性/轻度乳房下垂的女性患者行隆乳术治疗,年龄24~37岁,平均32.1岁。记录手术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者术后无血肿感染、包膜挛缩、乳头乳晕感觉异常等并发症。随访3~18个月,患者术后乳房丰满挺拔、外形良好、下垂基本得到矫正。19/20例术后满意,20例对切口瘢痕满意。结论:联合手术恢复乳房正常的解剖悬吊系统,达到假体-肌肉-乳房腺体-皮肤4者之间长期的力学稳定,患者对术后乳房形态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机器人辅助手术(RAS)是由外科医生经控制台操控机械臂进行手术操作的一门新技术,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RAS在乳房再造领域的应用尚不够成熟,仍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有报道将RAS尝试应用于背阔肌肌瓣切取、假体乳房再造、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解剖等乳房再造手术中,初步显示出RAS在狭小空间内实现灵活复杂操作的独特优势。然而,RAS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尚有诸多局限性,如耗时长、费用高,对血管吻合等精密性操作尚难以实现。随着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及与新技术的融合,RAS在乳房再造领域的应用将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窥镜辅助与直视下经乳房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临床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内窥镜辅助与直视下经乳房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重庆华美整形外科医院采用内窥镜辅助经乳房下皱襞切口行假体隆乳术的小乳症患者临床资料,即内窥镜组;同时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5月在直视下进行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即直视组,作为对照。分别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3 d引流量;对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乳房形态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应用SPSS 26.0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或)百分比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169例女性患者,年龄21~48岁,其中内窥镜组71例,直视组98例,2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假体体积、术后随访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内窥镜组手术时间为(123.5±13.5) min,稍长于直视组的(111.5± 8.1) min( t=7.20, P<0.00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6±0.7) d,明显短于直视组的(4.2±1.0) d( t=-11.58, P<0.001);住院时间为(2.8±0.8) d,明显短于直视组的(4.6±1.3) d( t=-10.33, P<0.001)。内窥镜组术后1~3 d双侧总引流量为(151.0±30.1) ml,明显少于直视组的(265.0±48.1) ml( t=-17.62, P<0.001)。术后12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乳房形态和手感均较好,均无感染、假体破裂、移位或外露等情况,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内窥镜组患者包膜挛缩、乳头乳晕感觉减退和瘢痕增生的发生率为0.7%(1/138)、0.7%(1/138)和0(0/138),低于直视组的2.7%(5/188)、3.7%(7/188)和2.7%(5/18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内窥镜辅助与直视下经乳房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在内窥镜辅助下比直视下手术用时稍长,但手术创伤小,缩短了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区出血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扫描技术评估双侧乳房缩小术中乳房对称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乳房缩小整形术双侧乳房对称性的美学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手持式三维扫描仪的评估方法,实现乳房缩小术后理想的美学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要求行双侧乳房缩小术女性患者56例,年龄18~56岁,平均34岁。观察组27例术中行三维扫描,依据分析结果在乳房塑形过程中进行对称性调整;对照组29例术中未行三维扫描。术后3个月获得两组患者三维扫描数据,客观评估乳房对称性。6位第三方医师根据患者匿名照片从乳房对称性5个维度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乳房的对称性。结果:观察组双侧乳房体积差异明显小于对照组[35.26(20.01,55.61)比110.02(43.52,186.30) cm 3, U=221.00, P=0.001]。评估者报告结果显示,观察组中乳房缩小术后衡量乳房对称性的5个方面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0.001),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术中三维扫描技术提供可靠方法协助调整双侧乳房对称性,提高了乳房缩小整形术后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技术的进展与《指南》的更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该文回顾了近年来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在技术上、观念上与认知上的最新进展。指出乳房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乳房假体相关症候群"(BII)、对光面与毛面假体的重新认识、内镜辅助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等是影响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临床技术指南(2020版)》主要的更新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腔镜即刻乳房重建的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腔镜乳腺手术和即刻乳房重建,是当下乳腺外科最受关注的两大热点技术。本文从腔镜即刻乳房重建的安全性、优势、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展望几个方面,阐述了腔镜即刻乳房重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严重并发症及补救措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严重并发症及其补救措施和经验。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癌乳房再造女性患者395例,年龄28~61 (43.6±4.7)岁。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45例,其中严重并发症21例,主要术式:(1)游离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移植;(2)游离大收肌穿支皮瓣移植;(3)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4)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5)假体;(6)移植血管;(7)血管重新吻合;(8)血管卡压区域松解。结果:21例严重并发症患者再次手术补救方法:(1)血管蒂张力过大或摆放成角卡压3例,其中1例成功挽救;2例皮瓣失败中,1例用假体补救,1例用游离股薄肌皮瓣移植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补救;(2)血管吻合质量不高导致血管栓塞1例,通过血管重新吻合成功补救;(3)受区血管性状不佳1例,皮瓣坏死并用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补救;(4)患者依从性差3例,其中1例成功挽救,另外2例皮瓣坏死,分别用游离大收肌穿支皮瓣和游离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移植补救;(5)患者月经发作2例,导致皮瓣坏死,分别用游离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和游离大收肌穿支皮瓣移植补救;(6)皮瓣修剪过度影响血运1例,皮瓣坏死,用游离大收肌穿支皮瓣移植补救;(7)10例皮下血肿予以清创探查手术,全部成功补救。结论:游离皮瓣移植乳房再造发生并发症和失败不能完全避免,掌握相应的补救方法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