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梅克尔憩室内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小儿梅克尔憩室内翻病例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表现,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梅克尔憩室内翻患儿的术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7例患儿术前超声均观察到肠腔内病灶,术前准确诊断6例。7例患儿梅克尔憩室均合并异位组织,合并继发性肠套叠4例。7例患儿中3例以腹痛就诊,3例以血便就诊,1例同时有腹痛和血便表现,所有患儿均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结论:梅克尔憩室内翻罕见,高频超声可清楚显示小儿肠腔内憩室,根据其超声特征可作出较准确的术前诊断,为手术切除提供非常有效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内翻型梅克尔憩室继发肠套叠临床特点及诊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内翻型梅克尔憩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情况,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诊断为梅克尔憩室,资料完整且可获得随访信息的10例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归纳其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情况。患儿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5个月~12岁5个月。临床表现为腹痛8例,哭闹2例,伴血便3例。B超均提示怀疑继发因素,其中小肠套叠6例,回结型套叠4例,其中1例小肠套叠为外院腹腔镜探查术后漏诊,反复肠套叠。10例患儿均行节段性肠切除。结果:10例患儿中,8例行腹腔镜探查,2例继发肠坏死行开腹手术,术后病理均提示梅克尔憩室,8例可及异位组织,其中7例胃腺异位,1例胰腺异位。术后随访期间(1个月~3年),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内翻型梅克尔憩室继发肠套叠少见,术前难以诊断,明确诊断靠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内翻型梅克尔憩室即使手术探查术中也易漏诊,因此需仔细探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球囊容积与患者Meckel′s腔体积的相关性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球囊容积与患者Meckel′s腔体积的相关性以及压迫系数(即球囊容积/Meckel′s腔体积比值)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行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其中男28例,女44例,年龄(62±11)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测量Meckel′s腔体积,在术中记录球囊容积,并计算压迫系数。在术前(T 0)以及术后1 d(T 1)、1个月(T 2)、3个月(T 3)、6个月(T 4)通过门诊或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量表(BNI-P)评分、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面部麻木(BNI-N)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不同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 n=48):患者疼痛未复发,且面部麻木程度轻;B组( n=19):患者疼痛未复发,但面部麻木严重;C组( n=5):患者疼痛复发。比较3组患者球囊容积、Meckel′s腔体积、压迫系数的差异,各组患者球囊容积与Meckel′s腔体积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PM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为93.1%(67/72)。T 0~T 4时间点,患者BNI-P评分 M( Q1, Q3)分别为4.5(4.0,5.0)、1.0(1.0,1.0)、1.0(1.0,1.0)、1.0(1.0,1.0)和1.0(1.0,1.0)分,BNI-N评分 M( Q1, Q3)分别为1.0(1.0,1.0)、4.0(3.0,4.0)、3.0(3.0,4.0)、3.0(2.0,4.0)和2.0(2.0,3.0)分;与T 0时比较,患者在T 1~T 4时BNI-P评分降低(均 P<0.05),BNI-N评分增高(均 P<0.05)。在总人群、A组、B组和C组中,患者球囊容积分别为(0.65±0.15)、(0.67±0.15)、(0.59±0.15)、(0.67±0.17)cm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Meckel′s腔体积分别为(0.42±0.12)、(0.44±0.11)、(0.32±0.07)、(0.57±0.11)c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球囊容积与Meckel′s腔体积均呈线性正相关( r=0.852、0.924、0.937、0.969,均 P<0.05)。A、B、C组患者压迫系数分别为(1.54±0.14)、(1.84±0.18)、(1.1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中未出现死亡、复视、动静脉瘘、脑脊液漏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球囊容积与患者Meckel′s腔体积呈线性正相关,不同预后患者的压迫系数不同,压迫系数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发性肠套叠126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和总结儿童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因“腹痛、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等症状就诊,并诊断为复发性肠套叠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比较≤3岁组和>3岁组的临床表现,分析病理诱发点(PLP)的病因构成和年龄特点;比较有PLP组和无PLP组的临床特征,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26例患儿中男76例、女50例,年龄为2.9(1.7,5.1)岁,>1岁的患儿占87.3%(110/126),>3岁的患儿占48.4%(61/126)。临床表现大多缺乏典型的肠套叠三联征,≤3岁组阵发性哭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岁组[52.3%(34/65)比24.6%(15/61),χ2=10.17, P=0.001],而腹痛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3岁组[46.1%(30/65)比75.4%(46/61),χ2=11.25, P=0.001]。超声检查PLP阳性报告率17.5%(22/126),确诊率63.6%(14/22)。13例患儿行CT检查,PLP阳性报告4例,最终确诊2例。本组部分患儿经结肠镜、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手术确诊有PLP组患儿37例,无PLP组患儿89例。>3岁组PLP阳性率明显高于≤3岁组[37.7%(23/61)比21.5%(14/65),χ2=3.96, P=0.046]。≤3岁组PLP病因构成主要以梅克尔憩室和幼年性息肉为主,分别占7/14、3/14,>3岁组则以淋巴瘤和幼年性息肉为主,分别占34.8%(8/23)、26.1%(6/23)。有PLP组年龄明显大于无PLP组[5.2(1.6,6.7)比2.7(1.8,4.2)岁, Z=-2.26, P=0.010],而性别比例和复发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复发性肠套叠多见于1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PLP的识别。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以特发性为主,但要警惕PLP的存在,如梅克尔憩室、淋巴瘤和幼年性息肉,必要时行结肠镜检查,并及时进行手术探查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常规器械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儿童普通外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使用常规器械行单孔腹腔镜手术(single-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SPLS)在小儿普通外科疾病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98例接受常规器械SPLS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1月龄至14岁,主要疾病包括先天性巨结肠95例(31.9%)、梅克尔憩室47例(15.8%)、胆总管囊肿18例(6.0%)、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8例(6.0%)、肠系膜囊肿16例(5.4%)、卵巢肿物15例(5.0%)、肠重复畸形13例(4.4%)、急性阑尾炎13例(4.4%),其他疾病(如肠套叠、腹部肿物、直肠肛门畸形等)63例(21.1%)。其中既往有手术史者31例(10.4%)。观察手术时间、中转开放率、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切口美观情况等指标。结果:284例(95.3%)采用常规器械完成SPLS,中转多孔腹腔镜手术1例(0.3%)、中转开放手术13例(4.4%)。随访时间2~24个月,298例均无死亡病例,无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疾病复发等并发症,术后切口美观。结论:常规器械SPLS在小儿普通外科常见疾病中安全、可行,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切口美容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