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 NTR)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通过与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Trk)受体相互作用或与神经营养因子结合,介导多种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突触生长和影响细胞存亡。急性脑缺血后,p75 NTR与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erve growth factor, proNGF)、分拣蛋白(sortilin)等多种效应因子结合,进而激活下游凋亡信号分子,导致神经元死亡。因此,阐明p75 NTR在急性脑缺血中介导神经元凋亡的通路及其分子机制对于研发急性脑缺血的新型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厄洛替尼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研究。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RMC)为Moorfields眼科医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眼科学研究所-Müller 1(MIO-M1)细胞。将MIO-M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高渗、高糖、高糖+二甲基亚砜(DMSO)、高糖+厄洛替尼 0.5 mmol/L、高糖+厄洛替尼 1 mmol/L和高糖+厄洛替尼 2 mmol/L组。5-乙炔-2′-脱氧尿苷(EdU)掺入实验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MIO-M1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MIO-M1细胞活化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水平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RMC中p75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波形蛋白和细胞视黄醛结合蛋白(CRALBP)蛋白水平的影响。将MIO-M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高糖、高糖+DMSO和高糖+厄洛替尼1 mmol/L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EGFR核转位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MIO-M1细胞中EGFR与转录中间因子2(TIF2)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将MIO-M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高糖、高糖+DMSO、高糖+Myc-DDK空载体、高糖+厄洛替尼、高糖+厄洛替尼+人双调蛋白、高糖+厄洛替尼+TIF2质粒和高糖+厄洛替尼+人双调蛋白+TIF2质粒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厄洛替尼通过EGFR/TIF2轴对高糖条件下MIO-M1细胞中EGFR与TIF2结合的影响。采用定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通过影响高糖条件下MIO-M1细胞中EGFR与TIF2结合对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转录的调节作用。构建小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不同喂养方式,分为正常对照、DR、DR+DMSO、DR+厄洛替尼 0.25 mg·kg -1·d -1、DR+厄洛替尼 0. 5 mg·kg -1·d -1和DR+厄洛替尼 1 mg·kg -1·d -1组,共25只小鼠,每组5只。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RMC活化标记GFAP的表达水平;FITC-葡聚糖注射实验检测厄洛替尼对小鼠DR模型中视网膜血管渗漏的影响。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32.4%±3.0%)相比,高糖组(59.2%±3.8%)RMC中EdU阳性细胞的比例增多( P<0.001)。与高糖组(59.2%±3.8%)相比,高糖+厄洛替尼1 mmol/L组(37.6%±4.4%)中EdU阳性细胞比例( P<0.001)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MC中GFAP表达增高(正常对照组为1,高糖组为2.27±0.11, P<0.001),GS表达降低(正常对照组为1,高糖组为0.32±0.03, P<0.001)。厄洛替尼1 mmol/L处理降低高糖条件下RMC中GFAP的表达(分别为1.32±0.13和2.27±0.11, P<0.001),升高GS的表达(分别为0.71±0.06和0.32±0.03, P<0.001)。高糖+厄洛替尼1 mmol/L组RMC中EGFR与4′,6-二氨基-2-苯基吲哚(DAPI)的共定位比例低于高糖组(分别为52.2%±4.1%和76.4%±5.7%, P<0.001)。用EGF或TIF2抗体沉淀TIF2或EGFR,两者在高糖条件下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均升高(正常对照组为1,高糖组TIF2为2.27±0.20,EGFR为2.17±0.21;均 P<0.05),并且高糖+厄洛替尼组TIF2(1.38±0.10)或EGFR(1.32±0.13)表达低于高糖组TIF2(2.27±0.20)和高糖组EGFR(2.17±0.21)(均 P<0.05)。高糖+厄洛替尼组RMC中EGFR与TIF2共定位比例(17.2%±3.9%)及Cyclin D1 mRNA水平(1.32±0.16)均低于高糖组(EGFR与TIF2共定位比例为54.6%±3.7%,Cyclin D1 mRNA水平为2.58±0.19,均 P<0.05),高糖+厄洛替尼+AREG组、高糖+厄洛替尼+Myc-DDK-TIF2质粒组和高糖+厄洛替尼+AREG+Myc-DDK-TIF2质粒组EGFR与TIF2共定位比例(分别为24.1%±1.9%、26.0%±2.3%、35.3%±2.5%)及TIF2 mRNA水平(分别为1.71±0.16、1.72±0.18、2.20±0.18)均高于高糖+厄洛替尼组(均 P<0.05)。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GFAP表达在DR组中增高(正常对照组为1,DR组为3.07±0.19, P<0.001),厄洛替尼0.5 mg·kg -1·d -1处理可(1.73±0.30)显著降低DR组小鼠视网膜中GFAP的表达( P<0.05)。相对于正常对照组(3.97±0.47),DR组(23.13±2.15)荧光素渗漏增加,DR+厄洛替尼组(11.66±1.45)与DR组相比,渗漏显著降低(均 P<0.05)。 结论:厄洛替尼抑制高糖诱导的人RMC增殖和活化,抑制RMC中EGFR入细胞核,抑制RMC中EGFR与TIF2结合,并且通过抑制EGFR与TIF2相互作用,降低RMC中Cyclin D1的转录。厄洛替尼抑制小鼠DR模型中RMC的增殖和活化,改善小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厄洛替尼通过下调高糖条件下RMC中的EGFR/TIF2/Cyclin D1通路,抑制RMC的活化和增殖,从而缓解NPDR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尼克酰胺对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嵴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尼克酰胺(NIC)在人胚胎干细胞(hE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嵴细胞过程中的作用,为hESCs进一步分化为角膜内皮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培养5~7 d的hESCs细胞系H1进行诱导,根据诱导培养基中干预组分的不同分为未添加NIC组(仅使用诱导培养基)、NIC添加组(含10 mmol/L NIC的诱导培养基)、NIC+白藜芦醇(Res)组(含10 mmol/L NIC、10 μmol/L Res的诱导培养基)和Sirtinol组(含10 μmol/L Sirtinol的诱导培养基),其中Res和Sirtinol分别为SIRT1活性激动剂和抑制剂,各组连续诱导7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诱导1、3、5、7 d hESCs及神经嵴细胞标志物mRNA相对表达量;诱导后7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hESCs来源神经嵴细胞相关标志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ESCs来源神经嵴细胞表面标志物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和人自然杀伤因子1(HNK-1)阳性细胞比率,以评价NIC诱导效率及调控SIRT1对HNK-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未添加NIC组相比,NIC添加组处理5 d后全能性基因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同源域蛋白(NANOG)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神经嵴细胞标志物P75、HNK-1、SRY相关HMG盒9(SOX9)和SOX1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未添加NIC组神经嵴细胞标志物P75表达较弱,HNK-1仅有零星表达,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β(AP-2β)及成对样同源域转录因子2(PITX2)均未见阳性着色;NIC添加组细胞中P75、HNK-1、AP-2β及PITX2均呈广泛的强阳性表达。NIC添加组P75 +HNK-1 +和P75 +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未添加N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481, P=0.001; t=2.987, P=0.041)。未添加NIC组、NIC添加组、NIC+Res组和Sirtinol组HNK-1 +细胞比率分别为(34.267±12.522)%、(89.633±1.358)%、(64.667±6.429)%和(86.300±3.46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6.799, P<0.001),其中,NIC+Res组HNK-1 +细胞比率均明显低于NIC添加组和Sirtin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NIC可通过抑制SIRT1的活性促进HNK-1表达,提高hESCs来源神经嵴细胞的分化效率,为神经嵴细胞相关疾病的治疗,如角膜内皮移植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GF与TrkA受体在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神经生长因子(NGF)因其在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以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得到广泛研究.它分布于机体的各处,根据所结合受体发挥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A(TrkA)是其高亲和力受体,诸多研究表明NGF在与其结合后,根据其下游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不同作用.NGF与其结合后还对体内发生的其他信号转导通路有交叉影响作用.本文从不同的疾病症状对NGF与TrkA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综述,从而探讨NGF/TrkA信号通路在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外周血NF-κB、BDNF及NGF与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与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BiPN)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硼替佐米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血清BDNF、NGF、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水平变化.治疗结束后,根据PN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N组(n=49)和无PN组(n=57),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M患者BiPN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外周血NF-κB、BDNF、NGF、P75NTR水平对MM患者硼替佐米治疗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后,患者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P75NTR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2、8.069,P<0.05),患者血清BDNF、NGF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4、7.152,P<0.05).两组给药频次、治疗前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血清P75NTR、BDNF、NGF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2、8.134、8.447、4.852、6.607,P<0.05).每周2次给药、治疗前NF-κB mRNA高表达、P75NTR水平升高、血清BDNF水平、NGF水平降低是MM患者硼替佐米治疗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F-κB mRNA、血清BDNF、NGF、P75NTR水平联合预测MM患者BIPN的曲下线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1).结论 NF-κB mRNA、血清BDNF、NGF、P75NTR水平联合检测对BIPN有一定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GDI2通过p75NTR通路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GDP解离抑制因子2(GDI2)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GDI2mRNA在CR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将CRC细胞分为sh-NC组和sh-GDI2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GDI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GDI2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通路关键因子(IKK、p-NF-κB和p-IκB)的表达.构建异种移植瘤裸鼠模型,观察GDI2对CRC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相比,GDI2在CRC患者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上调(P<0.05).sh-GDI2能抑制CR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并促进凋亡(均P<0.05).与sh-NC组相比,sh-GDI2组p75NTR蛋白表达上调,IKK、p-NF-κB、p-IκB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敲低GDI2可明显抑制裸鼠体内CRC肿瘤的生长(P<0.05).结论:敲低GDI2可能通过p75NTR信号通路抑制CR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Th1/Th2平衡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究 1 型辅助性T细胞/2 型辅助性T细胞(Type 1 helper T cells/type 2 helper T cells,Th1/Th2)平衡偏移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大鼠子宫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的影响,进一步揭示PD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 32 只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h1 偏移组、Th2 偏移组,每组各 8 只.建立寒凝血瘀证PD大鼠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建立Th1 偏移PD模型及Th2 偏移PD模型.比较各组大鼠扭体反应,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酪氨酸激酶受体 A(Tropomyosin-receptor kinase,TrkA)及 p75 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 NTR)蛋白含量及mRNA转录水平.结果 扭体潜伏时间:与模型组比较,Th1 偏移组和Th2 偏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2 偏移组较Th1 偏移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内扭体次数:与模型组比较,Th1 偏移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2 偏移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NGF、TrkA 及 p75 NTR蛋白表达及 mRNA 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Th1 偏移组NGF、TrkA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75NTR 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2 偏移组NGF、TrkA及p75 NTR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h1/Th2 细胞平衡干预NGF及其受体表达可能是寒凝血瘀证PD的发病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益坤抑痛平颗粒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小鼠子宫内膜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益坤抑痛平颗粒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中药组以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法建立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10 μl/(g·d)灌胃,中药组以益坤抑痛平颗粒混悬液15 μ1/(g·d)灌胃,均给药8周.肉眼观察各组小鼠子宫形态并称量子宫重量,检测各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神经生长因子(N 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结果 空白组小鼠子宫表面光滑,子宫表面未见异常结节;模型组和中药组小鼠子宫表面可见腺肌病结节.中药组和模型组小鼠子宫重量均重于空白组(P<0.05);而中药组与模型组小鼠子宫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NGF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中P75表达高于空白组,而中药组小鼠子宫内膜中P75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益坤抑痛平颗粒可能通过降低子宫内膜中NGF受体P75的表达来达到缓解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表达影响喉癌Hep2细胞系增殖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初步探索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在喉癌Hep2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相关生物学功能.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75NTR在喉癌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应用RNAi法下调p75NTR表达,通过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基因干扰有效,MTT法观察下调p75NTR蛋白水平对喉癌Hep2细胞存活及增殖的影响.结果 喉癌Hep2细胞系内小部分肿瘤细胞显示p75NTR免疫染色强阳性,多数呈强阳性显色的细胞处于旺盛的分裂增殖状态.通过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均证实预先设计的小干扰RNA(siRNA)可以有效下调p75NTR蛋白的表达,转染siRNA抑制p75NTR表达能够抑制喉癌Hep2细胞系的增殖.结论 p75NTR高表达于喉癌Hep2细胞系中具有较强增殖活力的细胞.p75NTR表达对支持和促进喉癌细胞增殖具有重要作用,p75NTR受体信号途径激活与喉癌细胞存活及增殖密切相关,其能否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肌苷对糖尿病性膀胱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目前针对糖尿病性膀胱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寻找天然抗氧化剂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文中旨在观察肌苷对糖尿病大鼠膀胱的保护作用及探索抗氧化应激机制. 方法 将60只成年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肌苷治疗组,每组各2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 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后取尾静脉血,血糖水平≥16.7 mmol/L定义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肌苷治疗组接受肌苷 (75 mg/kg,腹腔注射,2/d治疗,糖尿病组接受同量等渗盐水.干预4周、8周后,各组的两个时间点分别取10只大鼠,取膀胱组织切片做HE染色、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膀胱组织中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情况,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膀胱组织的超微结构.同时对大鼠膀胱组织进行TUNEL凋亡分析,并测定膀胱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 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膀胱组织HE染色提示黏膜显著增生,肌束排列紊乱,结构松散,肌束断裂,肌束间间隙明显增宽,肌细胞萎缩,淋巴细胞浸润,肌束间胶原纤维填充,血管增生充血,神经束少见;在电镜下观察,可见肌细胞排列紊乱,中间连接消失,肌细胞和间质细胞内线粒体空泡化显著,核膜皱缩,核仁消失,染色质不规则边集,凝聚成块;免疫荧光结果提示NGF和c-kit信号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弱;4周和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凋亡率[(4.65± 3.04、5.48± 2.00)%]比较,糖尿病组[(1.68± 3.04、10.51± 0.90)%]、肌苷治疗组[(7.00±1.72、7.24±1.66)%]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糖尿病组比较,肌苷治疗组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GSH增多(P<0.05),糖尿病组SOD、GSH含量明显增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肌苷治疗组大鼠膀胱组织中SOD含量明显减少(P<0.05),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SOD、GSH含量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肌苷治疗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及肌苷治疗组膀胱湿重均明显增加(P<0.01), 结论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性膀胱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nosine能降低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糖尿病大鼠膀胱组织的受损程度,保护膀胱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