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芍药苷干预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芍药苷干预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1)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1.4 ml生理盐水;(2)二甲基亚砜组:大鼠腹腔注射5%二甲基亚砜溶液1.4 ml;(3)脓毒症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1.4 ml生理盐水,1 h后腹腔注射0.1 ml(5 mg/kg)脂糖造模;(4)芍药苷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1.4 ml芍药苷(70 mg/kg),1 h后腹腔注射0.1 ml(5 mg/kg)脂多糖造模。24 h后处死4组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4组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XCL1)、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2(CXCL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伊文思蓝法测4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4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β、CXCL1、CXCL2、VCAM-1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测血管内皮钙黏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磷酸化Src蛋白(P-Src)、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Rac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脓毒症模型组cTnI增高[(312.9±17.9)pg/ml比(174.4±17.7)pg/ml, P<0.05],伊文思蓝含量上升[(23.8±2.9)μg/g 比(5.2±2.0)μg/g, P<0.05],心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脓毒症模型组比,芍药苷干预组cTnI明显降低[(227.7±15.9)pg/ml, P<0.05],伊文思蓝含量显著下降[(13.2±2.3)μg/g, P<0.05],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对照组比,脓毒症模型组TNFα、IL-6、IL-1β、CXCL1、CXCL2、VCAM-1增高;与脓毒症模型组比,芍药苷干预组TNFα[(63.39±9.55)pg/ml 比(126.54±19.17)pg/ml, P<0.05]、IL-6[(64.03±8.82)pg/ml 比(85.60±9.52)pg/ml, P<0.05]、IL-1β[(69.52±9.23)pg/ml比(130.45±15.10)pg/ml, P<0.05]、CXCL1[(2 600.19±379.54)pg/ml比(4 903.89±533.42)pg/ml, P<0.05]、CXCL2[(93.71±10.83)pg/ml比(127.24±13.92)pg/ml, P<0.05]、VCAM-1[(112.22±13.49)pg/ml 比(149.32±15.65 pg/ml), P<0.05]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脓毒症模型组TNFα、IL-6、IL-1β、CXCL1、CXCL2、VCAM-1 mRNA表达增高;与脓毒症模型组比,芍药苷干预组IL-6(相对表达量1.271±0.139 比 1.920±0.191, P<0.05)、IL-1β(相对表达量1.180±0.130 比 1.817±0.191, P<0.05)、VCAM-1(相对表达量1.088±0.144 比 1.460±0.166, P<0.05)mRNA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脓毒症模型组P-p38MAPK、P-Src表达增加,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降低。与脓毒症模型组比,芍药苷干预组p38MAPK(相对表达量1.125±0.078 比 1.520±0.164, P<0.05)、P-p38MAPK(相对表达量 1.639±0.133 比 2.112±0.227, P<0.05)表达均明显下降,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升高。 结论:芍药苷能改善脓毒症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通透性,抑制炎症相关蛋白及基因的分泌和表达,可能与芍药苷抑制Src/血管内皮钙黏蛋白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7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结合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因PAE血流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物学资料,并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PAE血流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83例PAE血流感染病例,实际入选71例。在71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中,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血流感染患者36例占50.70%。单因素分析显示,90 d内住院史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0, P=0.048);留置导尿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8, P=0.024);感染性休克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0, P=0.046);机械通气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35, P < 0.001);深静脉导管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8, P=0.04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 10分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6, P=0.044);多重耐药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75, 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是CRP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OR=7.43,95% CI为1.182~46.674, P=0.032);多重耐药是CRP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OR=5.842,95% CI为1.520~22.450, P=0.010)。 结论:机械通气、多重耐药为CRPA血流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尽可能减少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前女性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与生育力关联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孕前女性7种典型的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暴露水平与生育力的关联。方法:基于孕前队列,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至2020年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招募计划备孕的孕前夫妇,其中100例妊娠等待时间(time to pregnancy,TTP)>12个月即不孕症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TTP≤12个月的151名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邻苯二甲酸酯各类代谢物的分布特征,使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加权组合分位数回归模型分别评估典型的邻苯二甲酸酯7种代谢物对生育力的单独和联合影响。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孕前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邻苯二甲酸单(2-羧甲基)己基酯(mono-(2-carboxmethyl)-hexyl phthalate,MCMHP)、∑DEHP[为MEHP、MCMH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氧己基)酯、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羟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羧基戊基)酯检出浓度的和]、∑PAE(7种邻苯代谢物检出浓度的和)暴露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P<0.001, P=0.001, P=0.007)。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与处于最低四分位数水平的女性相比,MEHP、MCMHP、∑DEHP、∑PAE处于最高四分位数水平的女性不孕的风险增加(a OR=2.40,95% CI:1.12~5.15, P=0.025;a OR=7.74,95% CI:3.14~19.08, P<0.001;a OR=4.35,95% CI:1.93~9.79, P<0.001;a OR=2.04,95% CI:0.96~4.34, P=0.044)。加权组合分位数回归模型确定孕前7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复合暴露是不孕的危险因素( P<0.05),其中MCMHP贡献权重较大(为61.7%)。 结论:育龄女性在备孕时应当重视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接触,减少食用高度加工的食物以及使用塑料/聚氯乙烯材料包装的食品,以提高人群生育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2020年诊断标准的单中心临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AE)2020年诊断标准(Cellucci标准)在单中心疑似AE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且疑似AE的12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参照“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和Graus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分为确诊的抗体阳性AE组、拟诊的抗体阴性AE、可能的AE组和非AE组。再根据Cellucci标准作出新诊断,与临床诊断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χ 2检验,Cellucci标准的效能采用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 结果:121例患儿中男72例、女49例,起病年龄10.3(6.5,14.0)岁。临床诊断99例AE(男58例、女41例),包括确诊的抗体阳性AE组43例、拟诊的抗体阴性AE组14例和可能的AE组42例,非AE组22例(男14例、女8例)。99例AE患儿首发症状前2位为癫痫发作(53例,53.5%)、精神行为异常(35例,35.4%),病程中以精神行为异常(77例,77.8%)和癫痫发作(64例,64.6%)常见。不同诊断4组间病程中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21.63、13.74, H=22.60,均 P<0.05)。96例患儿行AE相关抗体检测,45例(46.9%)抗体阳性。应用Cellucci标准诊断确诊的抗体阳性AE 42例、拟诊的抗体阴性AE 34例和可能的AE 14例;参照临床诊断,Cellucci标准诊断上述3类AE的灵敏度依次为93.02%、92.86%、87.88%,特异度依次为96.23%、74.39%、86.36%。 结论:Cellucci标准在疑似AE患儿临床诊疗中诊断可能的AE和确诊的抗体阳性AE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诊断拟诊的抗体阴性AE时灵敏度高而特异度较低,建议临床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应用,尤其是在诊断拟诊的抗体阴性AE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3年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测(HuiNet)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安徽省细菌耐药的现状,及时掌握细菌耐药形势,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测网(HuiNet)成员单位83所医院的监测数据,分析主要检出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检出情况。采用WHONET 5.6和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01 647株细菌,革兰阴性菌占74.8%(150 847/201 647)。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2.8%,16 648/50 800)、表皮葡萄球菌(14.0%,7 098/50 800)、粪肠球菌(10.7%,5 458/50 800)、屎肠球菌(9.1%,4 613/50 800)和人葡萄球菌(7.4%,3 778/50 800)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28.9%,43 577/150 847)、肺炎克雷伯菌(22.5%,34 006/150 847)、铜绿假单胞菌(14.7%,22 171/150 847)、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9.4%,14 194/150 847)和阴沟肠杆菌(3.5%,5 235/150 847)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检出率分别为39.5%(6 442/16 325)和75.7%(12 343/16 312),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5%和0.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O)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N)的检出率分别为1.9%(805/42 956)和11.7%(3 950/33 761);CR-KPN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3.9%。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E)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A)复合体检出率分别为18.4%(3 936/21 447)和62.9%(8 649/13 744)。CR-PAE和CR-ABA复合体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6.9%和1.7%。皖北地区的MRSA、CR-ABA复合体、耐三代头孢菌素大肠埃希菌(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TX/CRO-R-ECO)和耐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quinolone-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QNR-ECO)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0.3%、72.9%、59.2%和55.6%,高于皖中和皖南地区( χ2=112.734和575.069,132.747和233.885,93.986和471.209,60.062和230.669; P值均<0.001),并且皖中地区的检出率高于皖南地区( χ2=278.671、29.219、207.395和80.267, P值均<0.001)。皖中地区的CR-KPN和耐三代头孢菌素肺炎克雷伯菌(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TX/CRO-R-KPN)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5.5%和33.3%,高于皖北和皖南地区( χ2=156.237和325.533,76.928和180.686, P值均<0.001),并且皖北地区的检出率高于皖南地区( χ2=32.202和25.539, P值均<0.001)。老年人CTX/CRO-R-ECO和QNR-ECO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5.2%和55.8%,高于儿童和成人( χ2=23.906和120.575,376.404和196.612, P值均<0.001);新生儿CTX/CRO-R-KPN的检出率最高(57.1%),高于儿童、成人和老年人( χ2=46.141、38.843和32.093, P值均<0.001),并且老年人的检出率也高于儿童和成人( χ2=13.604和13.471, P值均<0.001);儿童MRSA和MRCNS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2.8%和77.8%,高于成人( χ2=21.766和10.704, P值均<0.001)。除MRSA和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外,三级医院的主要耐药菌检出率均高于二级医院( P<0.05或<0.01)。 结论:2023年安徽省抗菌药物耐药形势较严峻,尤其是皖北和皖中地区,需要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耐药控制措施;同时须重点关注老年人、新生儿和儿童的细菌耐药情况,加强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以遏制耐药菌流行播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中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源性下尿路梗阻症状(LUTS)、尿潴留及血尿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接受PAE治疗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UTS患者85例(60例单纯LUTS+25例LUTS合并血尿),尿潴留患者52例(50例单纯尿潴留+2例尿潴留合并血尿),单纯肉眼血尿患者3例,随访24个月并评价PAE临床成功率。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PAE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前列腺体积(PV)的差异,2个特定时间点各指标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结果:85例LUTS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的IPSS、QoL评分及PV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5.3%(81/85)、91.8%(78/85)、87.1%(74/85)、83.5%(71/85)。52例尿潴留患者术后30 d内尿管拔除率98.1%(51/52),平均拔管时间(6.8±3.7)d,术后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4.1%(48/51)、92.2%(47/51)、88.2%(45/51)、84.3%(43/51)。血尿患者术后平均肉眼血尿消失时间(3.4±2.5)d,术后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0.0%(27/30)、90.0%(27/30)、83.3%(25/30)、80.0%(24/30)。 结论: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源性下尿路梗阻症状、尿潴留及血尿中期内均是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林麝行为PAE编码与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了解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对于制定该物种的保护政策尤为重要.野生林麝(Moschusberezovskii)是湖南省分布的几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之一,但对其在野外的行为表现研究甚为匮乏.2019年4月至2023年6月,作者对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固定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进行了分类汇总,使用PAE编码系统开展林麝的行为谱及多样性研究.本文旨在:(1)参照PAE动物行为编码范式,建立林麝的行为谱及编码系统.(2)对林麝的行为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行为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季节、性别、年龄组和生境间的差异.结果显示:(1)通过野生林麝845张有效照片和133段视频辨识了林麝7种姿势、65种动作和32种行为,基本涵盖了林麝的主要日常行为;(2)不同季节的行为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春季(H春=0.8922,r春=0.3850)>夏季(H夏=0.7954,r夏=0.3432)>秋季(H秋=0.7775,r秋=0.3355)>冬季(H冬=0.5094,r冬=0.2198);(3)雄麝、雌麝和幼体行为差异明显,幼体未记录到排遗、标记、自我指向3种行为,雌麝有较多的自我指向行为,雄麝独有标记行为,行为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雌麝(H雌=0.6338)>雄麝(H雄=0.5814)>幼麝(H幼=0.3816);(4)林麝在针阔混交林的行为多样性指数最高,摄食行为频次居于各生境前列.综上,本研究首次提供了野生林麝的行为谱及其编码,将为深入地开展林麝行为生态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用药规律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规律,预测核心中药组合的药理机制.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通过搜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统计出处方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类别;通过关联规则分析确定核心药物组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Uniprot、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获取核心药物和疾病的靶点信息,并统计出交集靶点;通过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核心中药的作用机制;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法反向检验关键靶点和中药成分的关系.结果 纳入78首方剂,涉及137味中药,以补虚药和祛风湿药为主,多性温,味苦、甘,归肝、肾经.关联规则结果表示"甘草-防风-白芍"为具有强关联性的核心药物组合,其主要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柚皮素、刺芒柄花素等.PPI分析得到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转录因子p65(RELA)、蛋白激酶B(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等为关键靶点.KEGG结果表示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信号通路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示关键靶点与药物主要成分的对接活性较好,其中山柰酚与TP53具有最低的结合能,对接活性最好.结论 中医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以补益肝肾,祛风除湿为主."甘草-防风-白芍"为核心药物组合,其作用机制以改善炎症、调整免疫、改善骨代谢过程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伴急性尿潴留的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PAE)治疗伴急性尿潴留(AUR)的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5例伴AUR的BPH患者,年龄70~88(78±5)岁,均伴有一种或多种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C臂锥形束CT双重定位下行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以拔除导尿管后1年内不再发生AUR作为临床评估标准,同时比较术后1、3、6、12个月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无干扰睡眠时间(HUS)、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结果:3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术后1周拔除导管,其中30例恢复自主排尿,5例再次尿潴留继续保留导尿,1~2周后拔除尿管均恢复自主排尿,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1年内未再次发生AUR。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列腺体积显著缩小,夜尿次数减少,IPSS、QOL、HUS和NIH-CPSI等症状及QOL显著改善(P<0.001),与术后一月相比,Qmax随时间推移逐步增加(P<0.001)。结论:PAE治疗伴AUR的BPH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高危高龄BPH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不同品系椰扁甲啮小蜂寄生对2种寄主脂肪体组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探究不同品系椰扁甲啮小蜂(水椰八角铁甲繁育的Tb-On品系,椰心叶甲繁育的Tb-Bl品系)寄生对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蛹脂滴形态的影响,为解析该蜂调控靶标寄主脂肪体代谢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油红O染色观察椰扁甲啮小蜂幼体内脂滴以及被寄生的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蛹脂肪体组织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在相同发育时段(在寄主体内分别发育至48、72和96 h)内,Tb-On品系与Tb-Bl品系幼体脂滴的形态及分布无明显区别,在发育早期仅头部及表皮可见少量脂滴,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脂滴逐渐充满整个幼体体腔.不同品系椰扁甲啮小蜂分别寄生同一种类寄主时,不同处理寄主间的脂肪体组织结构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同一品系椰扁甲啮小蜂寄生不同寄主时,不同处理寄主间的脂肪体组织结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水椰八角铁甲蛹被寄生后24 h脂滴逐步裂解,脂滴的染色面积上升而光密度值下降,而椰心叶甲蛹在被寄生后48 h其体内的脂滴才逐步裂解.随着寄生蜂幼体的不断发育,2种寄主蛹内脂滴染色面积和光密度值均呈持续下降趋势,脂滴着色逐渐变浅甚至消失.[结论]不同品系椰扁甲啮小蜂幼体脂滴的形态及分布在相同发育时段内无明显区别;被同一品系椰扁甲啮小蜂寄生后,水椰八角铁甲蛹脂肪体组织的裂解早于椰心叶甲,裂解出的脂滴可为椰扁甲啮小蜂幼体的生长发育提供脂类营养物质来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