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石素A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缓解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减退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外源性补充尿石素A(urolithin A,UA)是否可以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缓解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方法 将56只C57BL/6J老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手术组、UA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4只.假手术组小鼠在腹部进行表面性切口模拟手术,手术组、UA组和抑制剂组行脾脏切除术.术后对UA组和抑制剂组静脉注射UA和UA+3-MA(线粒体自噬抑制剂).术后3天应用ELISA法测定小鼠海马组织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海马组织匀浆中 PTEN 诱导假定激酶 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和 Parkin 蛋白水平(n=6);应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术后3天的行为认知情况(n=8).结果 手术引起老年小鼠术后3天认知功能下降(P<0.05),海马区脑组织PINK1和Parkin蛋白水平下降(P<0.05),氧化应激因子SOD水平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P<0.05);与手术组比较,UA组小鼠术后认知功能显著提高(P<0.05),海马区脑组织PINK1和Parkin蛋白水平升高(P<0.05),氧化应激因子SOD水平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而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减弱了 UA对于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保护(P<0.05).结论 UA通过激活线粒体自噬功能,抑制海马区神经元氧化应激,缓解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减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网络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数据库中关于GDFT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间自2010年1月至2020年9月:治疗组采用GDFT,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主要指标为术后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恶心呕吐、术后3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发生率和首次排气时间,次要指标为术后血清乳酸含量。本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个RCT,共计1 146例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3.22,95%CI -4.50~-1.93, P<0.01],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MD=0.22,95%CI 0.12~0.40, P<0.0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减少(MD=0.29,95%CI 0.14~0.61, 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MD=0.37,95%CI 0.17~0.80, P<0.05),术后3 d POCD发生减少(MD=0.37,95%CI 0.22~0.62, P<0.01),首次排气时间缩短(GDFT组:MD=-15.09,95%CI -17.94~-12.23, P<0.01;GDFT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组:MD=-14.00,95%CI -24.64~-3.36, P<0.05),术后血清乳酸含量减少(GDFT组:MD=-0.40,95%CI -0.49~-0.31, P<0.01;GDFT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组:MD=-0.70,95%CI -0.90~-0.50, P<0.05)。 结论:术中GDFT有助于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氧供需平衡,且减少术后心血管系统和肺部并发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和术后3 d POCD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夜间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夜间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65~75岁,BMI 18~24 kg/m 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 1-3组)。D 1-3组于术日当晚和术后1 d时21:00开始分别输注右美托咪定0.1、0.2和0.3 μg·kg -1·h -1(速率为4 ml/h),至次日晨6:00结束;C组输注生理盐水。于术前、术后2和7 d时记录患者睡眠时间段、夜间觉醒次数;于术前1 d和术后7 d时测试认知功能;于术前1 d、术后2和7 d时16:00及相应次日8:00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计算每日8:00与相应的前一日16:00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差值。 结果:与C组比较,D 2,3组POCD发生率降低( P<0.05)。与C组、D 1组和D 2组比较,D 3组术后2 d时夜间觉醒次数减少( P<0.05)。与C组和D 1组比较,D 2,3组术后2和7 d时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值降低( P<0.05);与D 2组比较,D 3组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组患者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夜间输注右美托咪定0.2或0.3 μg·kg -1·h -1可减少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羟考酮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神经损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羟考酮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和神经损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羟考酮组(59例),两组患者术后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羟考酮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于术前1 d及术后1、2、3 d检测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术前1 d及术后7、30 d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记录患者术后2、6、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及术后7、30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结果: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 MoCA评分降低( P<0.05)。术后7 d羟考酮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比较,羟考酮组术后48 h内PONV、皮肤瘙痒发生率及术后7 d POCD发生率降低( 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3 d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升高( P<0.05)。术后2、3 d羟考酮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1、2、3 d,羟考酮组患者血浆NSE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羟考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可能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性,改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道菌群在氯胺酮减轻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与膈下迷走神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肠道菌群在氯胺酮减轻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及其与膈下迷走神经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44只,18月龄,体质量32~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 n=18):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组(S组)、氯胺酮+手术组(SK组)、氯胺酮+手术+膈下迷走神经切除组(SK+SDV组)、伪无菌小鼠+生理盐水组(GM+V组)、伪无菌小鼠接受S组小鼠粪菌移植组(GM+S组)、伪无菌小鼠接受SK组小鼠粪菌移植组(GM+SK组)和伪无菌小鼠+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接受SK组小鼠粪菌移植组(GM+SDV+SK组)。吸入2.0%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离断髓内固定手术。SK组于缝皮开始时腹腔注射氯胺酮50 mg/kg。术后24 h时收集S组和SK组小鼠的新鲜粪便,制备成粪菌滤液。SK+SDV组于氯胺酮给药前、GM+SDV+SK组于粪菌移植前切断膈下迷走神经。伪无菌小鼠模型:于粪菌移植或膈下迷走神经神经切断前2周将广谱抗生素混合液加入小鼠饮用水中,每2 d更换1次。GM+SK组、GM+SDV+SK组经抗生素干预14 d后,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给予相应小鼠粪菌滤液200 μl,GM+V组给予生理盐水溶剂,连续14 d。胫骨离断髓内固定术后或粪菌移植完成后24 h,收集小鼠粪便,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IL-6、IL-17、TNF-α、IL-4和IL-10的含量,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 结果:与Sham组比较,S组术后肠道菌群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Ace指数降低,海马IL-6、IL-17和TNF-α含量增加,海马IL-4和IL-10含量降低,训练阶段逃避潜伏期、测试阶段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 P<0.05);与S组比较,SK组术后肠道菌群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Ace指数升高,海马IL-6、IL-17和TNF-α含量降低,海马IL-4和IL-10含量增加,训练阶段逃避潜伏期、测试阶段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 P<0.05);与SK组比较,SK+SDV组术后肠道菌群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Ace指数降低,海马IL-6、IL-17和TNF-α含量增加,海马IL-4和IL-10含量降低,训练阶段逃避潜伏期、测试阶段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 P<0.05)。与GM+V组比较,GM+S组海马IL-6、IL-17和TNF-α含量增加,IL-4和IL-10含量降低,训练阶段逃避潜伏期、测试阶段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 P<0.05);与GM+S组比较,GM+SK组海马IL-6、IL-17和TNF-α含量降低,海马IL-4和IL-10含量增加,训练阶段逃避潜伏期、测试阶段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 P<0.05);与GM+SK组比较,GM+SDV+SK组海马IL-6、IL-17和TNF-α含量增加,海马IL-4和IL-10含量降低,训练阶段逃避潜伏期、测试阶段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 P<0.05)。 结论:氯胺酮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减轻小鼠POCD,其机制可能与膈下迷走神经传导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现状调查及纵向发展轨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现状和纵向发展轨迹,并分析患者POCD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后1周、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3个月4个时间点的认知功能,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CGM)拟合术后POCD的纵向发展轨迹,并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认知功能类别患者术后3个月牛津髋关节功能量表(OHS)评分的差异。结果:共307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完成全部随访与资料收集。术后4个时间患者POCD(MMSE<8分)的发生率分别为30.29%(93/307)、29.97%(92/307)、28.66%(88/307)和21.17%(65/307),MMSE得分在术后1周时最低。采用LCGM识别出3个潜在类别认知功能纵向发展轨迹:无认知功能障碍208例(67.75%)、认知功能障碍改善32例(10.42%)、认知功能障碍持续67例(21.82%)。术后3个月,无认知功能障碍类别患者OHS评分最低,认知功能障碍持续类别患者OHS评分最高,3种认知功能纵向潜在类别患者的OH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POCD发生率在术后不同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以术后1周最明显;医护人员须动态评估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对不同类型认知功能障碍采取针对性护理策略,以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认知储备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指与麻醉和手术相关的神经认知改变,主要包括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 ),是围手术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至今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减少术后认知不良的发生和促进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是当代麻醉的重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可以将认知储备作为术后认知不良发生的预防手段。文章介绍认知储备的作用机制和PND的病理生理机制,结合国外研究阐述认知储备对认知功能产生作用的机制,概述认知储备与PND的相关性,分析认知储备在预防PND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预防PND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围手术期血糖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血糖异常是围手术期患者常发生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与围手术期血糖异常有着紧密联系。围手术期血糖异常事件(包括高血糖与低血糖的发生)会增加POCD的风险。高血糖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神经炎症反应、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及氧化应激等机制所造成的。预防血糖升高是降低POCD发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最佳水平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另外,为避免静脉输注胰岛素引发的低血糖对认知功能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使用鼻内滴注胰岛素不仅不会改变外周血糖水平,而且被证实可以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RIPC+RIPost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招募于本院手术室接受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年龄44~64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C组)和处理组(R组),每组40例。R组患者于CPB开始前30 min实施RIPC,并于CPB结束前30 min实施RIPostC。具体处理措施:患者下肢绑好充气式袖带,充气加压直至压力为200 mmHg(1 mmHg=0.133 kPa),保持5 min,随后袖带完全放气直至压力为0;5 min后再次充气加压,如此进行3个循环;C组将袖带绑于患者下肢,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操作。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天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测定血常规。术后3天内采用重症监护室(ICU)意识障碍评估法(CAM-ICU)进行POD的评估。神经认知测试在术前、出院时和术后3个月进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痴呆症(AD)的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排除术前<24分的患者。记录术中及术后任何不良事件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记录住院时间及90天病死率。3个月后,使用问卷收集与睡眠有关的数据、生活质量、焦虑和疼痛。结果:两组术后第1、3天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术前1天时的均增高,但R组均显著低于C组( P<0.05)。C组共有13例患者(32.5%)在术后第3天内发生POD,27例患者(67.5%)未发生PO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组共有5例患者(12.5%)在术后3天内发生POD,35例患者(87.5%)未发生POD。术后90天随访时,MMSE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共有4例(10%)患者出现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两组间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高血压、术后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90天的随访期内,两组均无患者死亡。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EQ-5D问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IPC+RIPostC可减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症反应,降低POD发生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生物-肠-脑轴影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其在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方面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关注。寄居在肠道的菌群可通过肠道屏障与大脑之间形成双向通讯,即"微生物-肠-脑轴"。肠道菌群可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影响宿主的认知功能和行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手术和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指患者经历麻醉和手术后存在持续的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或认知功能发生衰退等症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对肠道菌群与POCD的相互关系、作用机制、研究手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目前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和迷走神经途径干预POCD的发生。此外,肠道菌群组成异常还可损害肠道屏障完整性、激活免疫系统、引发全身炎症,进而损害血脑屏障,加重神经损伤,导致神经退行性变。肠道菌群有望成为POCD治疗的新靶点和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