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验证针刺减少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改善预后的效应.方法:将7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围手术期针刺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于术后6、24、48、72h,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③术后24 h,治疗组患者的腹胀、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治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6、24、48、72h,治疗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且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LC围手术期针刺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对LC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及心理痛苦感知的纵向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及心理痛苦感知变化,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纵向质性研究的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住院胃癌患者14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资料进行横断面和纵向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12个亚主题:对症状的感知(对胃肠道症状重视不足、既往症状经历的影响、对日常生活影响最大而非最严重症状),认知中的因果推理(成因多元化、无法客观评价自我效能、将症状归因于可控因素),始终存在负性情绪(对罹患胃癌需要手术治疗的恐惧、对术后恢复的担忧、对无法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沮丧),无效应对后的知识需求(采取回避行为、对术前照护知识的需求、对康复知识的需求).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及心理痛苦感知复杂且呈现动态变化,护理人员应关注和分析其变化过程,满足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期的照护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宫颈癌患者血清CA-199、CA125、SCC-Ag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宫颈癌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8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42例,接受传统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微创组(76例,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更长,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81、12.348、21.622、11.780,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血清CA-199、CA125、SCC-Ag水平均下降:术前>术后2周>术后1月,微创组术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516、8.733、6.182、251.616、12.520、7.069、250.512、14.554、4.663,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6,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宫颈癌,可以优化手术效果,促进术后康复,提高安全性,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PV和PVI在胃肠肿瘤手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比较脉压变异率(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与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leth variability index,PVI)在胃肠肿瘤手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fluidtherapy,GDFT)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4年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PV组(n=53)和PVI组(m=53).两组患者术中背景输液情况为复方氯化钠3 mL·kg-1·h-1.PPV组若PPV≥11%持续1 min,则按照15 mL·kg-1·h-1的速度输注晶体液,若超过15 min则继续胶体液输注,直到PPV<11%持续1 min,恢复背景输液速度.PVI组若PVI≥11%持续1 min,则按照15 mL·kg-1·h-1的速度输注晶体液,若超过15 min则继续胶体液输注,直到PPV<11%持续1 min,恢复背景输液速度.记录患者术中低血压时间加权平均值(Time weighted average of Hypotension,TWAH)、输液情况、尿量;记录患者术毕24 h QoR-15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肾功能以及肠道排气时间,测定术毕24、48 h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的水平.结果 与PPV组相比,PVI组术中总输液量、晶体输注量、尿量,术毕24 h和48 h血清IL-6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压时间加权平均值、胶体输注量、术毕24 h肾功能、恶心呕吐发生率、肠道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基于PVI的GDFT并不劣于PPV作为目标的GDFT,该方法无创、简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前早期辅助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快速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食管癌患者由于肿瘤自身的进行性消耗以及术前患者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造成营养摄入、消化、吸收异常,均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术后严重营养不良可导致吻合口愈合困难,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例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总结1例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缓解局部受压程度,改善胃肠道症状;建立以腹痛为主线的监测评估方案,谨防严重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实施预康复护理,降低手术风险;积极做好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及出院后延续护理.患者于术后第22天出院,随访6个月,体重有所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手术在胃不利部位胃肠间质瘤的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最常见于胃部,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胃GIST的起源大多来于胃壁固有肌层,呈膨胀性生长,分界清,比较容易分离。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胃GIST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胃GIST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已逐步得到了认可,但对胃不利部位的GIST是否适用腹腔镜手术仍不明确。本文将结合笔者中心对胃不利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胃GIST的探索及临床应用进行简要总结概述,以期选择更优方式治疗胃不利部位GIS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后9年异时性多原发直肠胃肠间质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其总体发病率1/10万~2/10万,其中直肠GIST约占5%,发病率较低。然而,直肠GIST术后复发率较高,其中中高危患者术后复发率极高。而目前国内外关于直肠GIST再发的治疗暂无相关报道。本文报道一例直肠GIST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后9年后再发,并且再次行TEM手术治疗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23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胃癌,或术前钡灌肠造影提示乙状结肠冗长或横结肠冗长;(2)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3)体质指数<30 kg/m 2(经肛门手术)和35 kg/m 2(经阴道手术);(4)女性患者经阴道取标本者无阴道狭窄或粘连;(5)结肠冗长症患者年龄为18~70岁,具有顽固性便秘病史且病程10年以上者。排除标准:(1)合并肠穿孔、梗阻的结直肠癌,或合并胃穿孔、胃出血、幽门梗阻的胃癌;(2)合并肺、骨远处转移或无法同期切除的肝转移;(3)有腹部大手术史或存在肠粘连;(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照上述标准,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应用蔡氏套管器行NOSES手术共治疗209例胃肠肿瘤和25例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中低位直肠癌14例,行外翻拖出式NOSES直肠癌根治术;左结直肠癌171例,行NOSES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结肠癌12例,行NOSES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胃癌12例,行NOSES系统性胃系膜切除术;结肠冗长症25例,行NOSES结肠次全切除术。均采用自制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蔡氏套管器(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410168748.2)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组234例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118例;年龄(56.6±10.9)岁。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NOSES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无手术相关死亡者。术后环周切缘阴性率为98.8%(169/171),仅2 例阳性,均为左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后37例(15.8%)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出现吻合口漏11例(4.7%),吻合口出血3例(1.3%),腹腔内出血2例(0.9%),腹腔感染4例(1.7%),肺部感染8例(3.4%)。术后再手术7例(3.0%),均为吻合口漏后行回肠造口术。术后30 d内总再入院率为0.9%(2/234)。随访(18.3±3.6)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4.7%。209例胃肠肿瘤患者有5例(2.4%)局部复发,均为吻合口复发;16例(7.7%)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8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2例。结论:蔡氏套管器辅助的NOSES手术在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结肠冗长症行结肠次全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外科角度看胃肠间质瘤治疗理念的变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胃肠间质瘤作为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软组织肿瘤,其发展历程有其特殊性,也有特别价值。纵观胃肠间质瘤不同历史阶段的治疗理念,外科手术在疾病治疗决策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给患者带来的治疗获益都在不断改进和提升。腹腔镜和内镜治疗也必将在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中发挥相应的作用。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不断了解和深入,靶向治疗的精准化和个体化都在精益求精。如何进一步提高胃肠间质瘤特别是高危和耐药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是目前外科医师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