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美格鲁肽改善棕榈酸诱导C2C12骨骼肌细胞萎缩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司美格鲁肽改善棕榈酸诱导C2C12骨骼肌细胞萎缩的机制。方法:C2C12细胞分为对照组、0.5 mmol/L棕榈酸组、0.5 mmol/L棕榈酸+15 nmol/L司美格鲁肽组、0.5 mmol/L棕榈酸+90 nmol/L司美格鲁肽组及0.5 mmol/L棕榈酸+900 nmol/L司美格鲁肽组,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2-NBDG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葡萄糖摄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肌管直径,Western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Ⅲ型纤维连接蛋白结构域5(FNDC-5)、肌球蛋白重链(MHC)、肌细胞生成素(MyoG)、肌肉萎缩盒F基因(Atrogin-1)及肌肉环状指基因1(MuRF-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棕榈酸组细胞存活率及葡萄糖摄取均明显降低,肌管直径减小,p-Akt、GLUT4、FNDC-5、MHC及Myo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Atrogin-1及MuRF-1表达显著升高(均 P<0.05),15、90和900 nmol/L司美格鲁肽增加细胞存活率、葡萄糖摄取和肌管直径,以及p-Akt、GLUT4、FNDC-5、MHC和MyoG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trogin-1及MuRF-1蛋白表达(均 P<0.05)。 结论:司美格鲁肽可改善棕榈酸诱导的C2C12细胞胰岛素抵抗,并通过促进肌细胞合成、抑制肌细胞降解,改善肌细胞萎缩,FNDC-5可能参与其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司美格鲁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清脂肪因子和内脏脂肪参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血糖、血清脂肪因子和内脏脂肪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在龙游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06例肥胖T2DM患者,采用倾向性匹配法按照1:1分为联合组(二甲双胍组联合司美格鲁肽)和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各53例,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4.3%高于二甲双胍组79.3%(P<0.05),联合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内脂素、内脏脂肪指数(VAI)低于二甲双胍组,降脂素高于二甲双胍组[(3.37±0.51)mmol/L 与(3.83±0.56)mmol/L,(65.35±6.28)μg/L 与(71.58±6.88)μg/L,(80.06±7.71)μg/L 与(85.19±8.12)μg/L,(5 013.55±413.61)ng/ml 与(4 761.36±408.79)ng/ml,P<0.05];治疗后,2 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可控制肥胖T2DM患者血糖波动,调节血清脂肪因子,改善内脏脂肪参数,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致重度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25岁女性因减重自行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司美格鲁肽)0.5 mg,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未予重视;第2周再次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1 mg,恶心、呕吐等症状加重,继而出现胃痛、胃胀,不能缓解。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 68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09 U/L,碱性磷酸酶(ALP)167 U/L,总胆汁酸(TBA)178.8 μmol/L,总胆红素(TBil)106.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64.0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42.3 μmol/L。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梗阻性黄疸,以及并用药物等原因后,考虑为司美格鲁肽引起的急性肝损伤,给予保肝治疗。因治疗效果不佳,给予人工肝治疗1次,其后继续予保肝治疗。治疗第17天,实验室检查示ALT 579 U/L,AST 583 U/L,ALP 180 U/L,TBA 231.8 μmol/L,TBil 344.8 μmol/L、DBil 233.8 μmol/L、IBil 111.0 μmol/L。治疗6个月余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示ALT 56 U/L,AST 33 U/L,ALP 99 U/L,TBA 2.7 μmol/L,TBil 10.5 μmol/L,DBil 3.2 μmol/L,IBil 7.3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司美格鲁肽、德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伴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司美格鲁肽、德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伴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巴彦淖尔市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伴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德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司美格鲁肽、德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治疗12周。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身体质量指数(BMI)、内脏脂肪面积(VFA)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80/80),高于对照组的97.5%(78/80)(χ 2=11.03,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2 h PG、HbA1c、FINS、HOMAIR、BMI、VFA分别为(7.35±0.17)mmol/L、(6.08±0.24)%、(10.30±2.58)μU/mL、(2.69±0.66)、(24.40±0.68)kg/m 2、(80.20±8.94)cm 2,均低于对照组的(7.92±0.24)mmol/L、(6.34±0.27)%、(13.71±3.13)μU/mL、(3.57±0.83)、(26.77±3.49)kg/m 2、(116.12±34.09)cm 2( t=-0.73、-3.74、-4.20、-4.15、-3.35、-5.10,均 P < 0.05);观察组TIR为(72.68±4.09)%,高于对照组的(50.16±10.00)%( t=-10.42, 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3/80),高于对照组的2.5%(2/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司美格鲁肽、德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伴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身体质量指数和内脏脂肪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31岁女性为减重自行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司美格鲁肽)。3个月后体检,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实验室检查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2.75 nmol/L、甲状腺素(T 4)199.86 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11.31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 4)46.63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005 mU/L。考虑为司美格鲁肽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停用该药,给予甲巯咪唑10 mg口服、2次/d和美托洛尔25 mg口服、2次/d。治疗1个月余,患者心电图正常,复查甲状腺功能:T 3 1.79 nmol/L、T 4 127.33 nmol/L、FT 3 4.94 pmol/L、FT 4 15.87 pmol/L、TSH<0.005 mU/L。但患者出现肝酶升高:丙氨酸转氨酶32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48 U/L、γ-谷氨酰转移酶123.4 U/L。停用甲巯咪唑和美托洛尔,给予水飞蓟宾140 mg口服、3次/d和双环醇50 mg、3次/d治疗。1个月余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均恢复正常,停用水飞蓟宾和双环醇。之后多次复查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和心电图,均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防治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近年来成年人致盲的主要眼部疾病。目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类药物因其优良的降糖、降脂、降压及心血管获益效果,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大量研究表明,GLP-1RA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保护眼底微血管及神经,但也有研究发现,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RA类药物可能会导致DR的进展。因此,对重度非增生型DR及增生型DR患者还是应当谨慎使用GLP-1RA类药物。不论T2DM患者是否合并DR,使用GLP-1RA类药物后应定期监测眼底视网膜情况,当DR发生和发展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糖尿病患者使用GLP-1RA类药物的收益是有目共睹的,科学合理用药,防止DR的发生及进展,可以更好地造福DR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司美格鲁肽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司美格鲁肽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并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59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n=177)和无反应组(n=420).收集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用药目的、司美格鲁肽维持剂量、电话,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任何不适症状.结果 司美格鲁肽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累及的器官/系统为消化系统,占比为82.48%.在177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有18例(10.16%)患者因该药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而停止用药;有7例(3.95%)患者因该药所致不良反应相关症状持续不缓解而住院治疗;有2例(1.12%)患者因该药所致严重腹泻诱发基础疾病加重而死亡.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BMI水平,超说明书用药人数比例以及用药 目的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BMI、患2型糖尿病、超说明书用药是患者服用司美格鲁肽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同时,其还可能增加胆囊结石形成风险.建议临床使用司美格鲁肽应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用药前应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及甲状腺状况进行评估,且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其用药初期及长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索马鲁肽对转基因APP/PS1/tau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索马鲁肽能否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转基因APP/PS1/tau小鼠的认知功能.方法 本研究选用的AD模型小鼠是含有PS1M146V、APPSwe和tauP301L 3个基因突变位点的APP/PS1/tau三重转基因AD小鼠(3 × Tg-AD).7月龄的APP/PS1/tau三重转基因小鼠及同窝非转基因野生型(wild type,WT)C57BL/6小鼠分别随机分为:AD模型组(Tg)和索马鲁肽组(Tg+Semaglutide)、正常对照组(WT)和索马鲁肽对照组(WT+Semaglutide).WT+Semaglutide组和Tg+Sema-glutide组腹腔注射索马鲁肽,WT组和Tg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小鼠干预30次,每2 d干预一次.干预结束后进行新物体识别实验研究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变,行ELISA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中与认知相关的标志物Aβ1-42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区Ser231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表达.结果 新物体识别实验中,与Tg组相比,Tg+Semaglutide组新物体分辨率更高(P<0.05);与WT组相比,WT+Semaglutide组分辨率更高(P<0.05).干预结束后(9月龄),各组间小鼠体质量及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实验中,与Tg组相比,Tg+Semaglutide组Tau231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与WT组相比,WT+Semaglutide组Tau231磷酸化水平也略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酶联免疫吸附法实验中,与Tg组相比,Tg+Semaglutide组Aβ1-42浓度降低(P<0.05);与WT组相比,WT+Semaglutide组Aβ1-42浓度也降低(P<0.05).结论 索马鲁肽可降低AD小鼠血清中与认知相关的标志物Aβ1-42水平和海马区Ser231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表达,能有效改善AD小鼠的认知功能,且索马鲁肽对小鼠体质量及血糖的影响在短时间里未见明显变化,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FAERS数据库分析GLP-1受体激动剂相关精神疾病的药物警戒信号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分析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相关精神疾病的药物警戒信号.方法 筛选2010年1月至2023年3月FAERS中的药品不良事件(ADEs)报告,收集使用艾塞那肽、利西拉肽、利拉鲁肽、阿必鲁肽、度拉糖肽和司美格鲁肽等6种GLP-1受体激动剂患者的ADEs报告,使用比例失衡法的报告比值比分析精神疾病信号并进行错误发现率校正.结果 6种GLP-1受体激动剂的精神疾病信号皆为阴性,但依然存在具有阳性信号的首选术语(PT).这些PT包括神经紧张不安、挫折承受力降低、注射恐惧、暴食症、一般性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碍及失眠型睡眠障碍.结论 GLP-1受体激动剂相关精神疾病的阳性信号PT可能与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患者自身疾病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超重和肥胖非糖尿病人群的临床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评价司美格鲁肽治疗超重和肥胖非糖尿病人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试验组给予司美格鲁肽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或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用RevMan 5.4软件对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8项研究4 671例样本.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体质量变化分别为(-13.79±19.49)和(-1.74±18.89)kg,体质量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3.67±17.36)%和(-1.04±17.06)%,BMI 变化值分别为(-4.99±6.55)和(-0.56±6.64)kg·m-2,腰围变化值分别为(-12.11±16.85)和(-3.15±16.46)cm,收缩压变化分别为(-4.97±22.84)和(-0.46±21.83)mmHg,舒张压变化值分别为(-2.58±15.69)和(-0.50±15.14)mmHg,空腹血糖变化值分别为(-7.37±22.34)和(0.87±21.57)mg·mL-1,总胆固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96±25.30)%和(4.38±25.8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3.28±38.48)%和(2.67±38.71)%,VLDL-C 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5.94±59.35)%和(2.65±67.55)%,三酰甘油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5.96±59.30)%和(2.49±67.15)%,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02%和85.56%,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用于超重和肥胖非糖尿病人群的临床疗效确切,对血压、血糖、血脂均有改善作用,消化系统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