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疗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介绍数字疗法的起源、概念和特点,综述数字疗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形式、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旨在促进数字疗法更科学、有效、便捷地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脊柱创伤仿生治疗新理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仿生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诞生,其内容主要是模仿生物的特点从工程学角度设计机械或设备,解决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需求。仿生学在军事、医学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在对仿生学、医学仿生学、骨科仿生治疗理念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脊柱创伤仿生治疗学(STBT)这一新理念,并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为攻克脊柱创伤治疗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克唑替尼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ALK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对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常规化疗反应良好,总体反应率可达90%,5年总体生存(OS)率达70%~90%。但是复发/难治性ALK + ALCL患者通常预后不良。克唑替尼作为治疗ALK的靶向抑制剂,对ALK + ALCL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并且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桥接治疗或移植后维持治疗。克唑替尼为长期控制和治愈ALK + ALCL创造条件,但是治疗过程中应警惕停药后原发病复发的风险。虽然采用克唑替尼治疗ALK + ALCL疗效显著,但是耐药问题限制其临床应用。克唑替尼能否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作为ALK + ALCL的一线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晚期肉瘤样肾细胞癌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肉瘤样肾细胞癌是一种伴有肉瘤样去分化特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研究结果表明,晚期肉瘤样肾细胞癌患者行减瘤手术、单药化疗或靶向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对肉瘤样肾细胞癌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深入,发现其PD-1和PD-L1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病理亚型,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组合疗法和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其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就晚期肉瘤样肾细胞癌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最新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非病毒载体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RD)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常常导致不可逆盲,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针对IRD的基因治疗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如何将基因药物递送至靶细胞并安全、高效地表达成为目前研究发展的关键点。病毒载体系统转染效率较高,但具有潜在的免疫反应和生物安全等问题,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使非病毒载体系统的开发应运而生。DNA纳米复合体是新型非病毒载体的研究热点之一,这种聚合物/DNA复合物纳米粒子由多肽、脂质、多糖等物质压缩和包裹DNA而成,在IRD的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此外,非病毒载体在成本、制备难易度、包装容量及安全性上均显示出其优势,为视网膜色素变性、Stargardt病、先天性视网膜劈裂、Leber先天性黑矇等IRD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对近年来非病毒载体系统在转染效率、靶向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进展及其在IRD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罕见且高病死率的特殊临床表现,约一半以上的患者无法明确病因。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清楚,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近年研究发现机体炎性及免疫性反应可能参与致病过程,并基于发病机制角度将其称为“炎性-免疫性介导的癫痫性脑病”。也有研究尝试基于炎性及免疫性机制的治疗方法,部分取得满意疗效,但多基于小样本病例回顾,目前仍缺乏相关指南。文中就目前对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肾脏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高发,且在抗HCV治疗方面CKD患者具有特殊性。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DAA)问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CKD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近年来HCV治疗领域研究进展迅速,多种DAA相继在国内获批上市。为此,我国肾脏病科、感染病科、肝脏病科和医院感控科专家在2019年发表的《CKD合并HCV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专家共识》基础上,以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该指南,以期为CKD合并HCV感染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磁纳米材料的磁热疗抗肿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肿瘤热疗是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之后又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磁热治疗(MH)是一种新兴的热疗方法,因具有无创/微创性、高效性和良好的组织穿透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为恶性肿瘤实现高效、低不良反应精准医疗分子水平治疗提供了新手段,成为目前肿瘤治疗新的研究方向。实现MH需要磁性材料和适宜磁场,其中氧化铁纳米颗粒(IONs)由于其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加热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为MH剂。本文就磁性纳米氧化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热疗协同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磁热治疗这一前沿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BI/NAP1/027型高产毒艰难拟梭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艰难拟梭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体肠道中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在各种诱因下出现菌群失调时,艰难拟梭菌可通过释放其特有的毒素而诱发肠道炎症反应,使患者出现从单纯的腹泻到致命的感染性休克等多种轻重不等的临床症状。近几年,我国多地陆续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BI/NAP1/027型艰难拟梭菌。该型菌株能产生更高水平的毒素和更难杀灭的芽孢,一旦暴发传播,将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挑战。结合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病例报道,对BI/NAP1/027型高产毒艰难拟梭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毒力与致病机制、分子诊断技术和治疗方式等进行归纳总结,并展望了领域内未来的研究热点和努力方向,并为日后更深入地解析其致病机制和更科学地拟定其防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胆汁淤积性肝病管理指南(2021)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专家共识。近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证据进行了评估,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有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诊治推荐意见22条。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