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DR1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WDR1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河南大学附属南阳市中心医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收集的132例脑胶质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WDR12蛋白表达水平;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WDR12 KD组,分别转染对照组短发卡RNA(shRNA)和WDR12 shRNA,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水平和周期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WDR12对凋亡和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中WDR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18±0.19)明显低于神经胶质瘤组织WDR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3.18±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97, P<0.05)。对照组细胞培养48 h后吸光度( A)值(2.18±0.13)明显高于WDR12 KD组细胞48 h A值(1.5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92, 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79.43±9.32)%]明显高于WDR12 KD组细胞克隆形成率[(37.99±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19, 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4.07±1.04)%]明显低于WDR12 KD组细胞凋亡比例[(15.88±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91, P<0.05)。对照组细胞S期比例[(36.19±4.25)%]明显高于WDR12 KD组细胞S期比例[(49.5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15, P<0.05)。对照组细胞G 2期比例[(25.04±2.89)%]低于WDR12 KD组细胞G 2期比例[(17.5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73, P<0.05)。对照组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07±0.10)明显低于WDR12 KD组细胞(2.7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71, P<0.05)。对照组细胞CDK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95±0.18)明显高于WDR12 KD组细胞(0.7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1, P<0.05)。 结论:WDR12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敲降WDR12可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叉头框蛋白A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A1(FoxA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的65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FoxA1蛋白表达水平;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为对照组和FoxA1 KD组,分别采用慢病毒感染建立稳定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水平和周期变化;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FoxA1对凋亡和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中Fox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46±0.75)明显低于神经胶质瘤组织WDR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2.66±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280, 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 A)值(1.91±0.06)明显高于FoxA1 KD组细胞 A值(1.44±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650, 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80.55±3.60)%]明显高于FoxA1 KD组细胞克隆形成率[(42.67±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160, 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3.77±1.00)%]明显低于FoxA1 KD组细胞凋亡比例[(32.24±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600, P<0.05)。对照组细胞G 0/G 1期比例[(33.74±2.59)%]低于FoxA1 KD组细胞G 0/G 1期比例[(41.52±2.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5.721, P>0.05)。对照组细胞S期比例[(33.20±2.29)%]明显高于FoxA1 KD组细胞S期比例[(26.65±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81, P<0.05)。对照组和FoxA1 KD组细胞G 2/M期比例[(34.77±2.95)%、(34.18±1.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31, P>0.05)。对照组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0.92±0.09)明显低于FoxA1 KD组细胞(1.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33, P<0.05)。对照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0.95±0.04)明显高于FoxA1 KD组细胞(0.5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082, P<0.05)。 结论:FoxA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参与了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等生物学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动力蛋白轻链LC8-1型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和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动力蛋白轻链LC8-1型(DYNLL1)在肺腺癌(LUAD)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和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从TCGA数据库中收集539例LUAD组织和59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DYNLL1 mRNA测序数据,收集GTEx数据库中的正常肺组织样本增加对照样本量(共347例正常肺组织)。收集LUAD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TNM分期和临床分期。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40例LUA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手术过程中切除的LUAD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YNLL1蛋白表达。通过最小 P值法确定DYNLL1的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DYNLL1表达对LUAD患者总生存期(O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LUAD患者OS的影响因素。通过GEPIA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数据库获取LUAD中与DYNLL1显著相关的前100个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通过FunRich软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应用TIMER数据库对DYNLL1进行免疫浸润分析和泛癌中的表达分析。通过TCGA数据库中LUAD的表达数据分析DYNLL1表达与甲基转移酶的关系。通过DiseaseMeth version 2.0在线数据库对DYNLL1在LUAD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利用MEXPRESS在线数据库分析DYNLL1相关甲基化位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分析DYNLL1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结果:相比正常组织,DYNLL1 mRNA在多种实体肿瘤组织中均高表达(均 P<0.05)。TCGA数据库、TCGA和GTEx数据库中,LUAD组织的DYNLL1 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肺组织(均 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DYNLL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或细胞核。DYNLL1蛋白在LUAD组织中的高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80.0%(32/40)比40.0%(16/40), χ2=13.33, P<0.001)]。男性、T分期为T2+T3+T4期、N分期为N1+N2+N3期、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LUAD患者的DYNLL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女性、T分期为T1期、N分期为N0期、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患者(均 P<0.01)。DYNLL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总体生存曲线、疾病特异性生存曲线和无进展生存曲线显示,低表达组的生存状态均优于高表达组( HR分别为1.902、1.863、1.662,均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YNLL1是LUAD患者OS的影响因素( HR=1.467,95% CI:1.041~2.068, P=0.029)。GO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和FunRich软件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YNLL1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调控LUAD的发生发展。DYNLL1 mRNA表达与B淋巴细胞( r=-0.261, P<0.001)、CD8 + T淋巴细胞( r=0.105, P=0.020)、CD4 + T淋巴细胞( r=-0.137, P=0.002)和树突状细胞( r=-0.178, P<0.001)具有相关性,与CD19、CD1C、CD2、CD3E、CD4、CD79A、HLA-DPA1、HLA-DPB1、HLA-DQB1、HLA-DRA、ITGAX和NRP1具有相关性。3种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在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UAD组织中DYNLL1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 P=0.007)。在DYNLL1的DNA序列中发现了6个甲基化位点。与DYNLL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包括DYNLRB1、BCL2L11、DYNC1I2、DYNC1I1、WDR34、DYNLT1、DYNC1H1、WDR60、STRN4和MOB4。 结论:DYNLL1在LUAD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参与免疫细胞浸润过程和甲基化等对LUAD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196b作为一种喉鳞癌预后因子通过靶向 WDR37基因对于肿瘤细胞凋亡、增殖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iRNA-196b以及WDR37对于人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肿瘤基因图谱分析miR-196b和WDR37在LSCC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两者的相关性。在Tu868细胞低表达miR-196b或过表达WDR37通过CCK-8、AO/EB以及克隆形成检测细胞活性,凋亡以及增殖的作用,通过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研究miR-196b与WDR37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miR-196b后增殖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miR-196b在LSCC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28),且高表达miR-196b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 P=3.000×10 -4),WDR37在LSCC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 P=0.048)。低表达miR-196b的LSCC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 P=0.001); miR-196b与WDR37在LSCC患者中表达呈负相关( P=5.930×10 -12)。miR-196b inhibitor可使WDR37的表达增加( P=0.032、0.042), miR-196b mimic可使WDR37的表达降低( P=0.029、0.043)。WDR37是miR-196b的直接靶点。miR-196b inhibitor能够明显抑制细胞活性( P=0.042);而miR-196b mimic能够使细胞活性明显增加( P=0.031)。结果显示miR-196b inhibitor能够诱导Tu868细胞凋亡,同时Ki67实验的结果也说明,miR-196b inhibitor能够明显的抑制Tu868细胞增殖。 结论:miR-196b过表达抑制人LSCC中的WDR37,导致肿瘤发展预后不良。miR-196b是一种潜在的预后评估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OSGEP基因变异致Galloway-Mowat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Galloway-Mowat综合征(Galloway-Mowat syndrome,GAMOS)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收治的1例GAMOS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资料。以“Galloway-Mowat综合征”、“婴儿”、“Galloway-Mowat syndrome”、“infant”、“WDR73”、“LAGE3”、“OSGEP”、“TP53RK”及“TPRKB”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收录的GAMOS患儿文献,结合本例患儿总结GAMOS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病因。结果:本例患儿男,出生时特殊面容、小头畸形,逐渐出现生长发育落后。3个月零1 d时因“气促半天”入院,住院期间合并重症肺炎、泌尿系感染、肾病综合征、反复抽搐、脓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损害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后死亡。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儿OSGEP基因纯合变异c.740G>A(p.Arg247Gln),父母均为杂合携带者。文献检索共收录14篇相关文献(英文13篇,中文1篇),包括58个家系78例基因确诊患者,连同本例共79例,主要表现为面部、骨骼畸形以及神经系统、肾脏、眼部损害;15例(19.0%)产前检查发现异常,表现为宫内生长受限、小头畸形、羊水过少或胎儿宫内窘迫;49例(62.0%)报道时已死亡。基因检测OSGEP变异36例(45.6%),WDR73变异29例(36.7%),TP53RK变异7例(8.9%),LAGE3变异5例(6.3%),TPRKB变异2例(2.5%)。结论:GAMOS常见面部和骨骼畸形、发育落后、脑白质及髓鞘发育异常、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预后不良,产前检查可发现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多种数据库分析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探究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首先,采用cBioportal数据库、Oncomine数据库、GEO数据库分析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情况和表达水平,OSskcm数据库和TISIDB数据库分析E2F3与黑色素瘤的预后和肿瘤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接着,采用LinkedOmics 数据库鉴定黑色素瘤中与E2F3表达相关的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利用Cytoscpae筛选Hub基因.最后,通过CMap数据库筛选治疗黑色素瘤的小分子化合物.结果: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率为约4%,突变位点有21个.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E2F3基因的变异和表达水平升高与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S)缩短有关(P<0.05).E2F3的CNA水平与pDC、Neutrophil、Act DC、Th17等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CXCL5、CCL13、CCR1等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E2F3的甲基化水平与Th1、Neutrophil、Act DC等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CXCL16、CXCL12、CCR1等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E2F3的表达水平与Th17、Tcm CD4、Th1等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CXCL 16、CCL 22、CCL 2等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黑色素瘤中UHRF1BP1等96个基因的表达与E2F3的表达呈显著相关(|cor|≥0.5,P<0.05),以上基因主要与RNA转运、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生物生成、细胞周期等通路有关;其中,WDR12、WDR43、RBM28、UTP18、DKC1、PAK1IP1、DDX31、TEX10、TRUB1、TRMT61B是前 10 位hub基因.YC-1、辛伐他汀、细胞松弛素-d、Deforolimus和细胞松弛素-b可能是治疗黑色素瘤的5种潜在小分子化合物.结论:E2F3基因突变和表达水平升高与黑色素瘤的不良预后有关,可通过影响不同肿瘤免疫浸润细胞亚型的表达参与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其可能是黑色素瘤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乳腺癌中c-MYC调节的剪接基因鉴定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鉴定c-MYC调节的剪接相关基因,分析其基因组水平的改变,并评价其潜在的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乳腺癌中与c-MYC共表达的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剪接相关基因;采用String蛋白数据库绘制剪接基因互作网络图;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剪接基因在基因组水平的改变,包括突变、扩增和缺失等,对比淋巴瘤剪接基因研究确定候选基因;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候选基因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中与c-MYC共表达的基因中剪接基因共有16个,主要为剪接体复合物、U12-型剪接体复合物和剪接体snSNP复合物.这16个剪接基因在乳腺癌中均有不同比例的拷贝数扩增.本研究分析的乳腺癌数据中与c-MYC共表达的基因与已知的淋巴瘤中的基因存在多个重叠基因,即WDR77、GEMIN4和SNRPD1,这3个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均有关.结论 在乳腺癌中鉴定了16个c-MYC调节的剪接基因,这些基因在乳腺癌中大多存在拷贝数扩增,其中WDR77、GEM-IN4和SNRPD1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标志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组织WD重复结构域35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组织WD重复结构域35(WDR35)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8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喂养,分别于4周、8周和12周后各组取6只小鼠处死,检测血清ALT、AS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NAS),检测肝组织WDR3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镜下可见模型组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脂肪沉积、炎症细胞浸润伴有空泡细胞形成,提示造模成功;各时间点模型组NAS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各时间点模型组血清ALT、AST、IL-6水平及肝组织WDR35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组织WDR35蛋白表达水平亦较对照组增加.结论 NAFLD小鼠肝脏组织中WDR35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均增加,WDR35可能因与炎症因子相互作用而在NAFLD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诱导敲低WDR12对T387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诱导敲低WDR12的慢病毒质粒并借助慢病毒感染体系,建立诱导敲低WDR12的T387细胞株,检验WDR12基因敲除效率及其对T387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影响.方法 选取靶向WDR12基因的siRNA序列,将人工合成的片段克隆到pLKO-Tet-On质粒载体上,并对单克隆进行测序以验证序列正确性.借助慢病毒感染体系将构建好的慢病毒质粒进行病毒包装并感染T387细胞株,使用嘌呤霉素筛选后利用多西环素诱导敲低WDR12蛋白.随后通过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WDR12蛋白干涉效果;通过测定干涉后细胞活力以反映敲低WDR12蛋白对胶质瘤干细胞(GSC)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肿瘤细胞球形成实验观察敲低WDR12蛋白对GSC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结果 经测序验证,2个不同序列的WDR12诱导敲低慢病毒质粒均已成功构建.经Western印迹检测,2条干涉序列均能在T387细胞株中显著降低WDR12蛋白的表达,并在敲低WDR12蛋白后,T387细胞的细胞活力和肿瘤细胞球形成能力均受到显著抑制.结论 借助慢病毒感染体系成功构建了诱导敲低WDR12的T387细胞株,发现敲低WDR12蛋白能显著抑制GSC的增殖和自我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44/WDR7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p44/WDR77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分化、肿瘤TNM分期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p44/WDR77在192例患者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NSCLC病理分化、肿瘤TNM分期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92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p44/WDR77的阳性表达率为81.3%(156/192),在与之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10/192),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1).p44/WDR77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核(鳞癌)和胞质(腺癌)中.鳞癌和腺癌组织中p44/WDR7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67);p44/WDR77在高、中、低三种不同病理分化的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7/12)、79.9%(115/144)、94.4%(3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临床肿瘤TNM不同分期的NSCLC组织中,p44/WDR7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期77.1%(27/35)、Ⅱ期73.1%(49/67)、Ⅲ期85.7%(60/70)、Ⅳ期100%(20/20),表达差异显著(P<0.001);p44/WDR77的表达差异与患者的性别,解剖学肿瘤分类(中心型、周围型)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1、P=0.462),而与NSCLC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否、病灶范围显著相关(P<0.001、P=0.036、P=0.041).在随访的192例NSCLC病例中,p44/WDR77表达阳性和阴性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分别为21.3和3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 检测p44/WDR77的表达水平可能在NSCLC的诊断、恶性程度的预判、病灶转移及生存预后方面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望成为诊断NSCLC和患者预后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