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VOSviewer及CiteSpace的痛泻要方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痛泻要方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和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年1月1日-2022年7月13日痛泻要方相关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 3.0软件合并去重,采用VOSviewer 1.6软件及CiteSpace 5.8软件分析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1 309篇。该领域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旺建伟(16篇),作者团队间缺少交流合作;发文机构以中医药大学为主,有影响力的机构较少。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及聚类分析发现,痛泻要方领域关键词集中在泄泻、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脑肠肽、临床疗效等。关键词突现显示,肠道菌群是研究热点。结论:痛泻要方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本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及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其作用机制涉及炎症因子通路、免疫途径、肠道菌群及脑肠轴调控等。目前痛泻要方研究前景良好,基础研究活跃,但仍需各机构学者间加强合作以利于开展深层次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痛泻要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痛泻要方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针对其水煎液复方成分及挥发性成分,该方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改善肠道菌群、调控脑肠轴异常、修复肠黏膜屏障、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痛泻要方可用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小儿腹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肿瘤术后及化疗后不良反应等的治疗。临床多以本方及其加减方内服或外用,或与其他中西医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肠道干细胞稳态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s,ISC)维持着肠道各种细胞的更新与平衡,影响着ISC的稳态.ISC稳态的维持则与肠道微生物、肠道屏障及肠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with predominant constipation,IBS-D)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内分泌细胞异常、肠道菌群紊乱、肠粘膜屏障受损及肠道动力异常的情况,ISC稳态失衡可能是其发病的核心机制.根据中医理论脾"运化水谷精微"与"肝主疏泄"的功能和ISC稳态机理高度相似,研究发现痛泻要方可以从多个方面恢复失衡的ISC稳态.通过将中医"木旺克土"理论与ISC稳态相联系,提出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机制可能与恢复ISC稳态有关,为未来治疗IBS-D药物开发提供切入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及5-羟色胺、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1日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20只)。采用母婴分离+束缚应激构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痛泻要方组,每组10只。痛泻要方组大鼠灌胃痛泻要方4.92 g/ml,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按2 ml/100 g大鼠体重灌胃,1次/d,连续灌胃14 d。采用电子恒压器测定结直肠扩张刺激下腹外斜肌肌电反应,评价内脏敏感性,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水平,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 SERT)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和下丘脑SERT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在球囊扩张压力为60、80 mmHg时,肌电图积分变化率[(179.51±18.26)%比(226.42±25.78)%;(242.13±15.42)%比(306.02±51.51)%]降低( P<0.05或 P<0.01),结肠5-HT[(8.85±0.53)ng/mg比(12.25±1.95)ng/mg]水平降低( P<0.01),结肠SERT mRNA[(0.85±0.12)比(0.38±0.02)]、蛋白[(0.53±0.11)比(0.36±0.17)]表达升高( P<0.05或 P<0.01),下丘脑SERT蛋白[(0.88±0.12)比(0.36±0.13)]表达升高( P<0.05)。 结论:痛泻要方可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5-HT及SERT表达,从而降低内脏高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第550例 反复发热—皮疹—腹痛—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报道1例青年男性患者,病程11年,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腹痛及颜面颈部、胸背部大片红色斑丘疹,多次检查发现小肠及结肠多发浅溃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经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及综合分析,证实该患者存在NOD2基因c.1540T>C(p.Y514H)杂合变异,最终明确诊断为YAO综合征。该病为临床罕见疾病,诊断难度大,诊断周期往往较长,及时更新对罕见新发疾病的认识、总览患者临床特点并联合新技术手段,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oea,IBS-D)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性大.目前西药主要是对症治疗,但仍存在停药后反复发作等弊端.中药治疗IBS-D辨证施治,疗效显著.IBS-D属于中医学"肠郁""腹痛""泄泻"等范畴,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中医药疏肝健脾方法治疗IBS-D从改善脾胃功能、调节情志出发,对肝郁脾虚型IBS-D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其中以痛泻要方为代表.痛泻要方能够缓解肠肌痉挛导致的腹痛,改善腹泻的症状;且具有降低IBS-D模型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改善免疫功能、调节脑肠肽等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痛泻要方对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肠道通透性以及表观遗传等方面亦有影响.该文章全面综述了目前关于痛泻要方治疗IBS-D作用机制,为经方治疗IBS-D提供最新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当归芍药散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由三味"血分药"和三味"水分药"组成,共奏肝脾调和、气血水同调之功.血虚为主者,三味水药量宜小,血滞者三味血药量宜大,湿盛浮肿者,三味水药应重用,以达药专力宏之效;水酒同煎,取其宣通药势.临床用于妇人腹痛、子肿、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妇产科疾病,有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马骥肾气丸法辨治肾病综合征经验述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肾病综合征是因多种疾病和不同病因、病理损伤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水肿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马骥教授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临证经验.强调肾病综合征属《金匮要略》水气病之少阴正水,五脏辨病论治属中医肾脏疾病范畴,予肾气丸最为相宜,即辨病为先、专病专方.肾气丸法为本虚标实之肾病综合征而设,临证当详辨症情、推究病机、察其阴阳,对标实证更应细考其水、瘀、毒之因,采取补肾利水、化瘀解毒等法,即病证结合,审机参变.肾气丸法具体应用包括: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补脾肾、化气利水,予离明肾气汤主之;脾肾气虚证治以补脾益肾、助阳化气,予复元固本汤主之;阴阳两虚证治以滋补肝肾、益阴泄浊,予六五地黄汤主之;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予加减复元固本汤合二至丸主之.肾气丸法的思维特色为:阴阳互济,兼顾体用;益肾为主,兼顾他脏;益肾利水,兼顾瘀阻.结合临床医案对马教授肾气丸法辨治肾病综合征经验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朱玲基于"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2/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朱玲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PCOS肾脾阳虚、痰饮内停的病机特点与痰饮的病机本质同理,按其发病部位,可称之为"胞饮";在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理论指导下,运用《金匮要略》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简称肾苓汤)温阳化饮,化痰祛湿,调经助孕,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PCOS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表现为反复不明原因发热的成人自身炎症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症状表现为反复不明原因发热(FUO)并最终诊断为自身炎症性疾病(AUID)的成人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成人AUID中心前瞻性纳入反复FUO、临床拟诊单基因AUID的成人患者(≥14岁),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包含单基因AUID致病基因在内的全基因组二代测序.比较检测到单基因AUID致病基因变异的患者(基因阳性组)和未检测到单基因AUID致病基因变异的患者(基因阴性组)两组之间临床表型的差异.结果 共对51例因反复FUO临床拟诊单基因AUID的成人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基因阳性组26例患者与基因阴性组25例.除基因阳性26例(51.0%)外,另有6例诊断周期性发热-阿弗它口炎-咽炎-淋巴结炎(PFAPA)综合征,最终确诊共32例(63.0%)成人AUID患者,其中包括家族性地中海热11例(34.4%),冷炎素相关周期性综合征5例(15.6%),NLRP12自身炎症性疾病5例(15.6%),Blau综合征2例(6.3%),YAO氏综合征2例(6.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性综合征1例(3.1%)以及PFAPA综合征6例(18.8%).基因阴性组25例患者中除6例诊断为PFAPA综合征外,有9例最终诊断为其他疾病,10例(40.0%)虽然临床具有AUID的表现,但是基因检测未发现与AUID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未能获得确诊.基因阳性组与基因阴性组相比幼年起病更常见[分别为8例(30.8%),2例(8.0%),P=0.041],平均病程更长[分别为(11.2 ±10.1)年,(6.1 ± 5.9)年,P=0.031],临床症状中腹痛/腹泻更多见[分别为11例(42.3%),3例(12.0%),P=0.015],其余症状如皮疹、关节痛/炎、胸痛、眼炎、口腔溃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例患者中仅1例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最终基因检测发现NOD2基因阳性,结合临床确诊为Blau综合征.结论 AUID是成人反复FUO的主要病因之一,临床医师需要提高对AUID的认识.幼年起病、病程长、腹痛/腹泻、有AUID家族史几项临床表现与基因检测阳性率的关联更强,临床医师应对此类FUO患者警惕AUID,建议转诊至AUID专科门诊,进行基因检测并提供适宜的诊治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