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功能障碍体外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筛选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刺激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存活率高、胞葬功能弱的时间点,建立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功能障碍体外模型,用于研究以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方法:①时间点筛选实验:体外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0 μL完全培养基)和5% CSE组(90 μL完全培养基+10 μL 100% CSE);采用阿尔玛蓝法检测5% CSE作用6、12、24、48 h对NR8383细胞活性的影响。②诱导凋亡实验:体外培养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株RLE-6TN作为NR8383细胞的吞噬靶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紫外线暴露后10、30、60 min组(以30 000 μJ/cm 2紫外线强度照射15 min诱导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LE-6TN细胞在紫外线暴露结束后10、30、60 min的凋亡率。③胞葬实验:另取对数生长期NR838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5% CSE组。于CSE刺激NR8383细胞达到6、12、24 h前2 h,将RLE-6TN细胞进行紫外线暴露诱导凋亡;将RLE-6TN细胞悬液加入NR8383细胞(RLE-6TN细胞与NR8383细胞比例为5∶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 CSE作用不同时间点NR8383细胞对RLE-6TN细胞的胞葬率。 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 CSE作用48 h后NR8383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还原率:(68.5±4.1)%比(73.6±2.3)%, P<0.05〕;而5% CSE作用6、12、24 h对NR8383细胞活性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选择这3个时间点用于后续建立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功能障碍体外模型实验。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紫外线暴露后10、30、60 min时RLE-6TN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66.87±8.63)%、(85.51±2.39)%、(96.13±2.74)%比(9.13±3.17)%,均 P<0.01〕,并且呈一定时间依赖性。考虑在胞葬实验中PKH26膜标记探针标记RLE-6TN细胞大约需50 min,因此,选择在紫外线暴露后10 min进行RLE-6TN细胞标记。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 CSE作用12 h时NR8383细胞的胞葬功能明显降低〔细胞胞葬率:(33.64±1.30)%比(44.02±2.71)%, P<0.01〕,而作用6 h、24 h时对NR8383细胞的胞葬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CSE可诱导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功能障碍,基于5% CSE对NR8383细胞活性、胞葬功能影响的检测结果,可选择NR8383细胞存活率高、胞葬作用弱的12 h作为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功能障碍体外模型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aska喉罩与Advance喉罩在乳腺日间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新一代Baska喉罩(Baska laryngeal mask airway, BLMA)与Advance喉罩(Advance laryngeal mask airway, ALMA)在乳腺日间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行乳腺日间手术的患者68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vance喉罩组(A组)和Baska喉罩组(B组),每组34例。观察两组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成功率、置入次数、气道密封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喉罩置入并发症及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喉罩第1次置入时间及术中喉罩漏气率较低,喉罩置入即刻及置入30 min气道密封压较高( P<0.05)。B组喉罩第2次置入成功率高于A组( P<0.05),A组有两例患者改为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各时点SBP、DBP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吞咽痛(轻)、罩体带血、反流发生率较A组低( P<0.05),两组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ALMA相比,BLMA置入容易、气道密封压更高、反流更少,对口咽部损伤更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日间手术气道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脂质体凝胶负载油酸促进慢性烧伤创面的修复
编辑人员丨2024/3/2
背景:油酸能够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具有修复皮肤创面的潜力,但油酸在病灶处滞留时间短、在空气中易自氧化而变质,需要合适的药物载体才能充分发挥疗效.目的:探究油酸脂质体凝胶修复慢性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油酸脂质体溶液,随后溶于泊洛沙姆凝胶基质中制备油酸脂质体凝胶.①体外实验:将不同体积油酸脂质体凝胶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制备油酸脂质体凝胶溶液(体积比分别为1∶3、1∶9、1∶27),应用阿尔玛蓝染色检测不同体积比油酸脂质体凝胶溶液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形态.②体内实验:取成年SD大鼠,采用背部全层烧伤叠加创面皮下注射表柔比星复合因素构建慢性烧伤创面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5组,每组6只:油酸脂质体凝胶组、油酸组、脂质体凝胶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创面分别外敷涂抹油酸脂质体凝胶、油酸、脂质体凝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与生理盐水的纱布,隔日换药一次,总共给药16次,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阿尔玛蓝试剂检测与结晶紫染色显示,体积比为1∶9的油酸脂质体凝胶溶液可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②体内实验:油酸脂质体凝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其他4组(P<0.01),用药第4,8,12,16,20天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4组(P<0.01).给药结束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5组创面均上皮化愈合,其中油酸脂质体凝胶组表皮厚度最接近于正常皮肤,并且优于其他4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油酸脂质体凝胶组创面中细胞角蛋白10、肿瘤蛋白63、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最接近正常皮肤,并且优于其他4组.用药第12,32天,油酸脂质体凝胶组创面匀浆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最接近正常皮肤,并且优于其他4组.③结果表明:油酸脂质体凝胶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促进慢性烧伤创面的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重温《阿拉木图宣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1977年5月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全球性卫生目标.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召开了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会议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简称《宣言》)[1]中明确指出: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关键和基本途径.《宣言》曾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虚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总体状态,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明确指出"政府为其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初级卫生保健是基于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与技术之上的主要的卫生保健,通过群众个人及家庭的参与,并在本着自力更生精神而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群众及国家能以维持的费用而使之遍及所有人等.它既是国家卫生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群众社会及经济总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个人、家庭、群众与国家保健系统接触的第一环,还是卫生保健持续进程的起始一级".《宣言》还明确提出了初级卫生保健七个方面的要素,包含针对群众的主要卫生问题的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及康复服务的各个方面,还特别提出服务的连贯性和相互结合与相互支持,卫生人员组成与培训,以及部门的协作.《宣言》和1981年WHO制订的《2000年人人健康全球策略》均为联合国所接受并加以推崇.今天我们重温40年前的这份《宣言》,感到它并没有过时,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从全球角度讲,在此之后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21世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从2009年起的新一轮医改中加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负责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阿斯塔纳宣言》与中国的预防医学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周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此时签署了《阿斯塔纳宣言》.从人人享有健康到全民健康覆盖,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人类健康理想的关键途径,预防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核心内容.中国曾经为世界各国的初级卫生保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进程,中国的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服务的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主要的疾病负担,系统发展和制度建设、卫生服务提供系统,以及全社会遇到新的严峻挑战.本文在回顾中国40年来预防医学服务发展的基础上,从初级、二级和三级预防的角度,分析和展望今后数十年预防医学服务的挑战和机会,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阿斯塔纳宣言》与我国慢性病防控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8年是《阿拉木图宣言》发布40周年,WHO于10月25日发布了新的《阿斯塔纳宣言》,其中重申并进一步发展了基本卫生保健理念和核心要素,还提出践行基本卫生保健理念将有助于应对各国目前不断增加的慢性病疾病负担.本文通过对我国慢性病防控政策与实践的分析,提出一直强调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正是对基本卫生保健理念的应用,而《阿斯塔纳宣言》也将对中国慢性病防控带来新的重要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病毒性肝炎抗肝细胞膜抗体检测的初步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关于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的机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HBV虽是本病主要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但病变不是HBV直接对肝细胞损伤的结果。肝细胞损伤是以细胞免疫为主的自身免疫病理反应。有人认为特异性抗肝细胞膜抗体(以下简称ALMA)可能是造成肝组织损伤的一个关键因素。我院参照Hopf及迁孝夫等检测ALMA的方法,用肝细胞印片作间接免疫荧光法对104例病毒性肝炎100例非肝炎病人(对照组)进行了ALMA检测。详见附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河南济源中始新世似两栖犀属(奇蹄目:两栖犀科)一新种
编辑人员丨2023/8/5
描述了河南济源盆地中始新统聂庄组似两栖犀属(Amynodontopsis)一新种:济源似两栖犀(A.jiyuanensis sp.nov.),材料为一成年头骨.新种除了具有长头型,颅顶上凸,前颌骨和鼻骨连接,眶前窝较大并向眼眶内侧延伸,M1反前刺发育,M3后附尖强烈偏向唇侧等似两栖犀属的典型特征外,与其他似两栖犀的区别在于鼻骨较长,前颌骨鼻突在侧面向后延伸较多,与鼻骨接触面较大,上颌骨未参与构成外鼻孔边缘,鼻切迹位于犬齿后齿缺上方,上臼齿原脊和后脊相对较长,近于与外脊垂直.新种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表明济源似两栖犀比其他似两栖犀更原始.动物群对比显示其时代为沙拉木伦期,早于其他似两栖犀,由此推测似两栖犀属起源于亚洲并扩散至北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株不动杆菌降解石油烃的特性及关键烷烃降解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Acinetobacter sp.Tust-DM21 (GenBank登录号KX390866)是本实验室前期从渤海湾海洋石油勘探船废油收集区采集的水油混合样中分离出的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其对短、中、长链烷烃均表现出很强的降解能力,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从应用层面探究其最佳降解条件,同时从生物信息层面探究其降解基因的作用.[方法]将其在不同温度、pH下培养144 h,通过GC-MS内标法测定石油烃各组分的变化情况,计算出其最佳降解条件;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确定基因组中的降解基因,每个基因分别选择7个同源基因,对它们的蛋白序列进行比较;最后对2个降解基因在0-144 h的表达情况进行了Real-time PCR分析.[结果]Acinetobacter sp.Tust-DM21最佳降解条件为35C、pH 8.5,该条件下对石油降解率可达97.5%,其中,对长链烷烃降解率达98.5%,对环烃为81%,对芳香烃为87%;同时,研究发现基因组中含有常见烷烃降解基因alkB (GenBank登录号MH368539)和长链烷烃降解基因almA (GenBank登录号MH357335),2个降解基因的蛋白经比较均与其同源蛋白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同属菌的相似性最高;通过Real-time PCR发现这2个基因在0-144h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逐步提高.[结论]Acinetobacter sp.Tust-DM21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对石油各组分都显示出了优良的降解能力,特别对长链烷烃的降解能力尤为突出;将2个降解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合该时间段的生长趋势,证明了菌株Acinetobacter sp.Tust-DM21的生长和降解与alkB和almA基因的上调表达存在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云南丽江盆地中始新世奇蹄类化石再研究及Diplolophodon的修订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云南西部丽江盆地中始新世丽江组中的哺乳动物群以奇蹄类占据优势,之前已经报道了 13个种,丽江动物群的时代被认为从伊尔丁曼哈期延续到沙拉木伦期.重新研究了丽江盆地的部分奇蹄类化石,认为Rhodopaguis yunnanensis是Lijiangia zhangae的次同物异名,而后者具有和Lophihippus相似的特征,所以将Lijiangia置于古兽科(Palaeotheriidae)的Anchilophini,而不是最初有疑问地归入的蹄齿犀科(Hyracodontidae).Lunania也代表了一类和Paranchilophus相似的古兽而不是爪兽;如果Lophiohippus的正型标本代表了Lunania的上臼齿,那么Lophiohippus是Lunania的次同物异名.通过对戴氏貘科(Deperetellidae)Diplolophodon的厘定,认为该属包括了3个种:D.similis,D.lunanensis 和D.xiangshanensis(新组合),其中丽江盆地的Teleolophus xiangshanensis 应归入到Diplolophodon xiangshanensis.丽江盆地的奇蹄类化石组合和垣曲盆地河堤组任村段的奇蹄类化石相似性最高,且丽江动物群的时代应限于中始新世沙拉木伦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